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眾生彌陀,共命相依(節本)
2023/07/18 11:47:04瀏覽65|回應0|推薦0

眾生彌陀,共命相依(簡明版)

眾生彌陀,共命相依(象山慶’23.7.4)

      有一種鳥,叫「共命」Jivajivaka,產於北印度,鳴聲優美,飛翔輕盈,一個鳥身、兩個人頭,彼此生死相依。以七寶莊飾其身體與翅膀。一念能飛千由旬,又善解、能說人間一切語言。密教將他列「六舁座」之一(力士、獅子、大象、寶馬、孔雀、共命鳥)[1]。關於此鳥,有許多傳說,除了人首鳥身,也是大力精靈。是佛教藝術的題材,多裝飾在大屋頂上,手握鐵鍊,把牢寶瓶。

    在佛經故事中,佛陀本生就是共命鳥[2]《佛本行集經》卷59<婆提唎迦等因緣品>:「久遠世時,於雪山下,有二頭鳥,同共一身,……一頭若睡,一頭便覺。」某日,其中一頭(A)醒著,有果樹的香華,被風吹落在他身邊,他想:「我若吃下這朵華,等於兩人同得營養。」不久,另一頭(B)醒來,聽A這樣說,卻起瞋生恨:「他怎可背著我而獨享香花?」後來,在別處遇到一朵毒花,B報復性的吃下此花,兩個頭就一起死了。講完故事,佛對諸比丘說,當時「吃美花」的就是今日的我(釋尊),而「吃毒花」的是提婆達多:「我於彼時,為作利益,反生瞋恚;今亦復爾,我教利益,反更用我為怨也。同一個身體,卻有兩種生命,也就是果報相同而情識有異[3],且飲食互通,生死與共[4]。若從佛經看共命鳥的典故,是類似「同室操戈」(鬩牆),乃至「人格分裂」[5]的悲劇;但其實,每個人的身心都是「善惡」同體、「黑白」郎君[6]、陰陽交感太極圖[7];佛教以人之「意識」有善、惡、無記三性,薰習「第八識」而含藏這三類種子;善、惡之種遇緣而現行,則為善或為惡,乃是同一個人。但煩惱凡夫生於娑婆惡世,多被惡緣所牽,而易於作惡,乃至以習近於惡,而覆蓋了善性,既不得善終,且長劫受苦。或同朝內鬥,或黨同伐異;乃至個人心中善、惡互爭,自相矛盾;雖是生命共同體,卻不能協和,反相殘害,必至於同歸於盡。因此,「共命」等於同死。 

    佛說阿彌陀經》中對此鳥有不一樣的描述,甚至是翻案:

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經中明說此鳥乃阿彌陀佛之(神力)變化而成,不是罪報所生的畜類;其性質與功能,或如安樂淨土的樓閣、欄楯、行樹、羅網、寶池、蓮華、流泉……種種莊嚴,都為了宣流極樂之法音,讓國中眾生,或隨心得見諸佛淨國之殊勝,或「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令聞如是「鳥音演法」之人,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謂「禽樹成音,聞法之勝」,如是種種,又奇(形殊眾鳥)又妙(音能說法),不是娑婆罪報的凡鳥可比。唐.窺基大師《阿彌陀經通贊疏》卷二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幾乎一致的提及「乃現靈禽,令生罕遇,發難遭之勝想,生殊特之信心」。而其實阿彌陀佛於極樂世界的「化現多途」、「隨類化身」,除了神鳥之外,乃至無生物的「瓊林、寶網、流水、清風」,無不演暢大乘之音、廣談真實之教;令彼國菩薩,晝夜聞熏而發「菩提」勝心,念「三寶」芳名,因而消除無始劫來之業障、塵累;這是阿彌陀佛欲令「極樂之法音」普宣周流,而無一切時空之間隔;以此化導眾生,則其「利益」無量無盡也。蕅益大師更詳明極樂國中的「鳥、風、樹、網」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實」,當體就是阿彌陀佛的「三身、四德」之示現,對彼國眾生有「四悉檀」之因緣,可算是「共命鳥」於極樂世界最佳的形象與作用,實乃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力,令彼「善惡兩頭、死於非命」之怪鳥,化為「純善一心、助佛宣法」之聖眾也。這有如惑深業重的娑婆凡夫,因信願念佛而往生淨土,消除一切惡報業障,轉為正覺清淨之蓮花「化生」,皆是仰仗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之加持也。

    念佛多年今乃知:佛念我,我念佛,念念相應;佛度我身心,我歸佛名號,心心不離。從佛的大悲本願心,其憐念眾生是法爾自然無造作、無間斷的,故喻為「如母憶子」;縱然明知「眾生憶佛」乃時有時無、或暫或忘,也不計較,只是平等無條件的呵護,直到眾生忽有所感,而回首呼應,即使一瞬之短,就有心連心「不違不遠」的契機,乃至成就了善導大師《觀經疏》的三緣:

(一)明親緣: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彼此三業不相捨離,故名親緣也。(二)明近緣:眾生願見佛,佛即應念,現在目前,故名近緣也。(三)明增上緣: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也。

《法然上人全集》也云:

阿彌陀佛成就本願,莊嚴極樂世界;以佛眼遍覽十方,有否念我名號之人;以佛耳晝夜傾聽,有否稱我名號之人。是故,一稱一念之人,阿彌陀佛無有不知;攝取光明,不捨其身,臨終來迎,無有空過。

宋.元照律師《觀經義疏》卷上<別敘今經教興>說彌陀對眾生有「五愍、五令」,「愍」乃見眾生之苦而不忍,「令」則與眾生樂而成佛。這些都是以佛的眼界與心量,而主動的「愍念」眾生之所(不自覺)不能離(惑業苦)、「令得」眾生之所(不自修)不能至(戒定慧)的無上功德,在眾生還沒想到、還未祈求之前,就先為我們開示、備妥了,只須我們聽信並點頭,就一切現成的擁有。佛是為我們而修行成佛的,是與我們一體的,這對我們的凡夫心眼,雖一時不能懂、不思議,佛卻不曾為此放棄;更以種種方便而調熟我們的心智;直到因緣時至,我們也可以被感動、被開啟,而信受、願慕,並以行動回應,此時可說是父子相認,重歸故園,從此永不分離。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所謂相應,就是「因果相稱」,眾生之三業彌陀之三密,入我/我入,無二無別,就一切功德。《徹悟禪師語錄》卷下:

我念彌陀佛念我,天真父子兩相投。一阿彌了又阿彌,除卻阿彌總不知。

    慧淨法師有幾篇文章,以共命之鳥為喻,如《慈悲的救度(取意)彌陀悲救十方眾生,彌陀願行即眾生願行,非無因;彌陀功德即眾生功德,非他因;彌陀之物即眾生之物,非他有。如共命鳥,互同腹食。(共命鳥,一身兩命,識別報同。)此是淨土宗要關。(他力佛力,佛作我受,信佛救度,如石乘船。)……..我們沒辦法消除自己的業障,離開輪迴,沒辦法累積功德,快速成佛,但是阿彌陀佛能,他有這個力量,而且他把我們看成他自己,所以他能消除我們的業障,使我們快速達成佛果。

    <稱名、易行疾至、不退轉(二)>(取意)身心性命歸於彌陀,與佛一體,心心相印,函蓋相合;……共命鳥是兩個生命,兩個頭,共用一個身體,所謂的「生命共同體」,阿彌陀佛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們就念佛,蒙受彌陀正覺的救度,念佛人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願願相應。

    <念佛過端午 隨順彌陀的呼喚>(取意):佛成凡夫生,存亡共命鳥。眾生不能往生,則法藏不成佛。法藏發願成佛,眾生往生成佛,如共命鳥一體。願願為此,出生諸願,出生彌陀,出生我等。

    <阿彌陀佛,是一尊視眾如己的佛>(取意)阿彌陀佛救度十方眾生,等於救度自己,是天性自然,理所當然的;給自己快樂,為自己拔苦,沒有勉強,也沒條件。 這就是《阿彌陀經》的「共命之鳥」。我們是凡夫命,阿彌陀佛是佛命,但共有一個功德。阿彌陀佛與我們生命共同體,阿彌陀佛的功德就是我們的功德,我們的負債由阿彌陀佛來承擔,是輕而易舉,當生就能脫離六道輪迴而往生極樂。

    <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五)>(取意)生佛同體、自他不二;同體不二故,此物即彼物,他行即己行。彌陀願行,即眾生物;如共命鳥,互同腹食。阿彌陀佛的功德如光明,我們的罪業如黑暗,我們曠劫以來的罪業,沒有實體,到了極樂就沒業可帶。<淨土法門的核心(十九)>(取意)機法一體之阿彌陀佛,如共命鳥,兩命一體,互相依存,彼此需要。如今,彌陀既已成正覺,我等歸命必往生。歸命——我等凡夫無常、穢惡、痛苦的生命,歸入彌陀永恆、清淨、自在的生命。

      因此,我們若信受彌陀救度而專稱彌陀佛名,當下就相應於阿彌陀佛的本願;喻如磁石(彌陀悲救之願力)與鐵針(眾生信生之願心),二者自然相吸而和合。念佛稱名,乃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全體佛境界。六字洪名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有不可思議之妙用。

    從釋迦牟尼佛「本生」到阿彌陀佛「淨土」,共命之鳥的形象與功能,有了本質性的翻轉;從「善惡」同體而同歸於死,到純淨化生而宣流法音,前者喻如六道凡夫的煩惱熾盛,雖偶有善念善行,而不敵依正二報之眾多惡緣所牽引,雖父子共命、兄弟共命、夫妻共命、朋友拱命、君臣共命,其結果是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而長劫淪墮於惡道,遍受其苦而「身自當之,無有代者」,且求出無期。諸佛有見於此,特於八萬四千久修難行之法門外,別開勝方便、易行道之「稱名念佛」,或云於末法五濁之世唯此是「門餘」大道[18],或云「一代教皆(念佛)化前」之教[19],若以共命鳥在佛經中身世之變化,從娑婆惡鳥轉為極樂化禽,亦可證明彌陀淨土「度化」眾生(消業成佛)之功能,卻乃超勝其他法門、宗派,而不可思議也。

引證加註完整版請看這裡https://blog.udn.com/6ccc7d15/179587643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7960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