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盡孝的滋味」觀後
2023/05/14 09:19:44瀏覽154|回應0|推薦0

「盡孝的滋味」觀後感(象山慶’23.5.12)

     2021年韓國紀錄片 <《盡孝滋味》養生名廚野草入菜,母親活到95歲>,曾獲選首爾「國際美食電影節」開幕片,更獲邀全球14個國際影展、感動歐、美、澳洲等觀眾。

名廚林祉鎬如李時珍再世《盡孝滋味》青苔湯松果麵獲讚賞--韓國「流浪名廚」林祉鎬Im Ji-ho,一輩子做菜給別人吃,人生最大遺憾卻是「從未為父母做過飯」。為致敬他人生中3個母親(生母、養母與義母)他在72小時內親烹108道菜(象徵佛教中108種生命苦痛)提醒人們及時行孝,觀眾無不看得熱淚盈眶。有趣是,宛如「李時珍再世」林祉鎬,片中對許多不為人熟知、甚至遭棄置奇花異草,不僅養生功能如數家珍,更能將之化為美味佳餚,片中一道美味「青苔濃湯」便大獲年逾九旬義母盛讚「如熬煮多時海鮮濃湯」,還一口氣喝了好幾碗。……

這部紀錄片除了直接感人之外,有三個重點:

1.及時行孝

林祉鎬有三位母親,在不同人生階段分別對他有恩,不幸之中有大幸,由於對前兩位母親(生母、養母)的失落,他及時回報在「義母」金老夫妻身上,總算略盡了孝道。

(1)生母:獨力撫養他到3歲,再親手交還他父親,卻在返家的路上車禍過世了。他到了17歲才得知生母已逝。

(2)養母:從他3歲養到12歲。曾對他(同父異母)的姐姐說:不只親生的才是自己的孩子;……用心養大的,都是自己的孩子。他在12歲得知家中母親並非親生,曾離家尋找生母,養母就在這期間病逝;22歲失去養母生父,他才知最愛他、最關心他的,是自幼照顧他的養母。

林祉鎬幾十年來不斷的自責「不孝」,而藉由四處流浪,他才感覺自己的存在及與兩位母親的連結。日後遇到任何困境打擊,總自勉堅持到底,凡事先付出,不計報酬。多年來最感遺憾的莫過於:「生母、養母都沒機會吃我煮的菜。」因此,為人煮食料理,不只是營生的專業,更是他回報親情、反饋陌生人的恩情--在尋找食材的過程中,助他一臂之力的,他都做一頓飯菜來回報。

(3)義母:某天,上山採集食材,他遇見了金順圭老奶奶。金老為他煮湯祛寒,兩人發展了一段母子的情感。若有機會,林祉鎬便上山探望,或幫家務,或分享趣事,或利用當地食材做菜孝敬。在他的天然食補下,義母晚年不藥不醫,活到95歲--這是本片的主要內容。

生母與養母對他是直接的關愛、呵護,他卻來不及深入體會、及時報恩,而自覺於「子道有虧」[1],因此,將這一份遺憾與情感,傾注在義母身上,盡孝了七年,也算是一種心理補償。

2.佛教108種苦痛

一輩子做菜給別人吃,最大遺憾卻是「不曾為父母做過飯」。為了向他3個母親致敬,他在72小時內親烹108道菜上供,據說是象徵了「佛教108種生命苦痛」。正確的說,是108種「煩惱」:

《佛教辭典》說,人有百八煩惱。《大智度論》卷7:「10纏+98結」又《止觀輔行傳弘決》卷5之5,六根各有「苦、樂、捨」三受,「好、惡、平」三種,共36;再配以三世,為108種煩惱。念佛的數珠,以108顆為上品。「和尚市語,以念珠為百八丸。(《清異錄》)《木子經》:「若欲滅煩惱報障者,當貫木一百八以常自隨」以108顆念珠,破百八煩惱。寺院昏曉時,也擊大鐘108下;另說是12月+24節氣+72候;天罡36+地煞72或見惑88 +修惑10……。印度教中也認為108是代表圓滿的數字。印度教中的神祇都有108個名字。濕婆會跳108種舞蹈。

韓國五臺山「月精寺是新羅高僧慈藏律師(590~658)到中國五臺山求法,親見文殊菩薩顯聖,並授予釋迦牟尼佛的舍利與袈裟;慈藏律師因此在韓國創建了五臺山,建立了五大寂滅寶宮,供奉佛陀真身舍利[2]。在這座歷史的寺廟,有一種製作「佛珠手串」的體驗:每叩首一次,串珠子一顆,雙手合十站立,如此重複;在叩拜的過程中審視內心,虔誠懺悔,從108煩惱中解脫。

妙覺寺,1930年建立,坐落於首爾中心,也是佛教觀音宗總本山。禮佛108拜,表斷盡ㄧ切煩惱,懺悔圓滿。目前在韓國為流行養生法!只要有可跪拜的0.5坪,就可進行;在寺廟裡體驗更有獨特法味。

浮石寺,韓國十大名剎之一,西元676年,由「海東華嚴初祖」義湘大師,奉王命所建,且在朝鮮史上兩次佛教鎮壓中,批准保留;也在2018年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浮石寺位於山上,搭車到此,須從入口處的「太白山浮石寺山門」進入,走一段路越過「天王門」,再走108個石階到(通往極樂世界)的「安養門」,走完這段路就如濟渡了世間108種煩惱。

林祉鎬或即以此佛教觀念而做108道菜,為自己也為三位母親及其他有緣人象徵性的解除108種煩惱。

 

3.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們周遭盡是食材(大自然恩賜)林祉鎬從小跟中醫父親習得草藥知識,尋母途中他常以葉為被、以草為食。為了活下去他更學習做菜,陸續待過日式、中式以及韓式餐館,意外培養出對食材的興趣以及他的「十八般廚藝」:「大多人對荒地野草都視而不見,但我看見時卻能感到興奮,我眼前所見的都能成為料理…。」大多人對荒地野草都視而不見,但我看見時卻能感到興奮,我眼前所見的都能成為料理……這些能救人性命料理,是老祖宗傳下來資產,「只是透過我手採集,進而成為料理」看淡名利的他,喜歡「做菜給人們吃」,曾義助3,000份餐食給沙烏地阿拉伯建築工地的流浪者;也常受聯合國及其他國家的廚藝盛會之邀請,出席國際活動。

這幾段話雖以李時珍(1518—1593本草綱目為喻,卻頗有佛教意趣,如法華經 藥草喻品》:

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如來於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種種無量,皆令歡喜,快得善利。是諸眾生聞是法已,現世安隱,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亦得聞法。既聞法已,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

《碧巖錄》第87

雲門示眾云:「藥病相治,盡大地是藥,那個是自己?」……世尊四十九年,三百餘會,應機設教,皆是應病與藥,……文殊一日,令善財去採藥云:「不是藥者採將來。」善財遍採,無不是藥,卻來白云:「無不是藥者。」文殊云:「是藥者採將來。」善財乃拈一技草,度與文殊,文殊提起示眾云:「此藥亦能殺人,亦能活人。」

的確,天地無棄物,人間無遺才,《老子》27章:「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人世間的一男一女,他們的生命與存在,都有特定的因緣與作用,就看你能不能深入去了解,審細去接觸,去感受他們生命的律動,發覺他們內建的功能,讓他們與你我一切人建立互補的關係,發揮雙贏的功能;例如,日光、雨水、風力都可以是能源,垃圾、汙泥、廚餘也可以再利用,若懂得這種(回收與再生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道理並付之實踐,天下人間就沒有任何人與物是被遺棄或浪費的,這就是承襲自然之道,讓萬物各得其所的智慧(襲明)。因此,在「藥師」眼中,野草、青苔,都是藥材;在「如來」心中,愚拙、懈怠,皆可教導。只在於如何量才適用,因材施教。 

    以上三點,從佛法而言,可作一些補充:

    1.林祉鎬依個人的經歷,認定了今生三位母親,並做菜供養以盡孝思--這是令人感動也敬佩的;但若擴大眼界與心量,則除了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外,更可以包括「現生」與「過去」及「未來」的父母;時間上三世,空間上六道,《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大智度論》卷24亦云:「眾生無始,世界無際,往來五道,輪轉無量。我亦曾為眾生父母兄弟,眾生亦皆為我父母兄弟,當來亦爾。佛教的行孝,除了對現前(今生)的父母竭誠敬養,並勸其修集善根,發菩提心,盡未來際可以離苦得樂;又進而受持菩薩戒,隨緣救度一切眾生,修行成佛。這樣的孝行,是隨順佛陀之教而無違逆,積極的眾善奉行、消極的諸惡莫作。這可說是涵蓋且超越了世間法的孝思與孝行,是無所遺漏與遺憾的「盡」孝。

    2.所謂108種煩惱(生命的痛苦)及其解除(伏斷),是「簡括」而言,若再細分,如薩婆多毘尼毘婆沙》云:佛說塵勞有八萬,法藥亦有八萬。」也就是:眾生有「八萬四千」無數煩惱,佛陀說「八萬四千」種種法蘊,以為對治,令眾生入佛法中。當然,一般學佛人不可能對如此複雜微細的煩惱,逐一做觀察並分別對治之;因此,可依個人根機與能力,慎選某個「總持一切修行」的法門,而一門深入,持之以恆,乃能有效的斷惑(煩惱)離苦(解脫)。而上引韓國佛寺所行的108石階、108跪拜、108叩首……,最具體的是108「佛珠手串」,也就是製作108顆的珠串,這是學佛人都熟悉或常備的一種法器,特別用於「念佛」計數;在淨土思想傳播的地區[3],眾或皆知「撥珠稱名」的功德不可思議,因此,若欲報答父母恩,卻無能力如林祉鎬備辦108佳餚為供養,何妨手持108顆念珠,一串又一串的念佛迴向,讓家親眷屬及一切有緣,皆得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是更善巧、更殊勝、更圓滿的報恩。

3.既然「盡大地是藥,應病與藥」,「隨其所堪,而為說法」,這就是約「時」被「機」而施「教」,才能對症而有效,藥到病除。學佛人皆知,今日已到了「末法」的「五濁」惡世,眾生的根機陋劣而業障深重,通途修行如六度、止觀、參禪、行懺……,幾乎無心也無力,唯有「淨土」一門,可行可入;這從唐宋以來,逐漸成為中國學人人的共識,彌陀淨土的念佛往生,被稱為阿伽陀藥,萬病總持[4]一切聖凡、善惡、天上人間三惡道、乃至八熱阿鼻諸地獄的眾生,平生或臨終,只須這顆阿伽陀藥,皆得阿彌陀佛的平等攝受,往生淨土而快速成佛,隨即迴入娑婆,廣度一切眾生,包含無始劫來無量無邊、互為親眷的父母們。因此:「報本返始二重恩;念佛托付父母親

為人子女者,於平常日或各節慶,乃至於父母生病、衰老、臨終、亡故,若為了感恩盡孝,在世俗的孝養之外,最簡易而殊勝的方法就是「念佛」:除了自念相續,也勸父母念,彼此全部的念佛功德,互相迴向,必得阿彌陀佛的護念、攝受,生前身心安樂,命終往生極樂,如此「生,事之以念佛;死葬之以念佛、祭之以念佛」的一以貫之,能令親屬同生淨土大團圓、皆成佛,這才是世間出世間無上圓滿地大孝!這是每個子女都做得到的孝行,只須起個心,開個口,一字一句的稱念,就等於呼喚阿彌陀佛放光接引我們及父母,將彼此卑微無助的身心性命,完整的託付於阿彌陀佛----同聲念佛,同乘本願,同生極樂、同成佛果:普願有情皆念佛,臨終往生極樂邦,家親眷屬永團聚,光壽如同大願王!」娑婆的業報俗緣,轉成極樂的成佛淨緣,還有甚麼比這更殊勝、更慶喜?[5]

----------------------------------------------

[1]《弟子規》:「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 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子女對父母應遵循的德行。《荀子·子道》

[3]<韓國淨土信仰的特色——以萬日念佛結社為中心>:這樣的結社,是韓國獨特的淨土信仰,其歷史從8世紀到現在,盛行於全國的各寺院。其作用在宗教上,是自覺和反省的運動;在經濟上,是寺院的後援團體;在社會上,是克服國難的運動,也是民眾的歸依處。韓國淨土信仰的特色是「日數」念佛。就是指定日數的念佛,最典型的是「萬日結社」念佛。楊白衣<淨土的淵源及其演變- a="" href="http://www.chibs.edu.tw/ch_html/hkbj/08/hkbj0802.htm" data-mce-href="http://www.chibs.edu.tw/ch_html/hkbj/08/hkbj0802.htm">金和上無相禪師的念佛法門>

[4]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

[5]<佛誕節.母難日--浴佛念佛報深恩><《盡孝滋味》養生名廚野草入菜母親活到95>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7919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