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修淨業,讀誦大乘
2022/07/21 11:49:00瀏覽218|回應0|推薦0

 專修淨業讀誦大乘(象山慶2022.7)    

    許多人學佛之始就是讀誦大乘(),以此為定課,每日誦經拜經多少部(),雖未必解其義理,而內心頗為沉靜安詳法喜。以經文薰習其心識(如在佛前,聽聞佛說),於定(靜慮)中開發本具之智慧。念佛人除了於本宗的教理行持,自信教人信之外,若有餘力,也盡可能廣博的讀誦大乘經論宗派的住持及當家,亦應鼓勵勸請四眾弟子量力讀經,這不僅是淨土經所說,也是淨土祖師所行,或可避免一宗一派的狹隘與隔閡。

法華經.法師品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需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第八:「是般若波羅蜜,若聞、受持、親近、讀誦、為他說、正憶念……。」

《金剛經》云:「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無上依經.付囑品有十種法受持此經(持經十法):「書寫、供養、傳流[施他]、諦聽、自讀、憶持、廣說、自誦、思惟、修行

「讀」是口行的學習,「誦」是心行的背誦受持讀誦,乃成己廣為人說,能成人。若人至心讀誦諸大乘經,如來以佛智知之以佛眼見之,皆成就不可思議功德。得經之後,受持讀誦,解其經義,廣為人說,為了經典的流佈,用手抄寫…….,則有無量功德。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餘無知者。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觀佛三昧海經云:「一者、持戒不犯,二者、不起邪見,三者、不生憍慢,四者、不恚不嫉,五者、勇猛精進,如救頭然。行此五事,正念諸佛微妙色身,令心不退,亦當讀誦大乘經典,以此功德,念佛力故,疾疾得見無量諸佛;見諸佛者,獨一心淨,不與他共。

海濤法師有<讀誦大乘經典功德>輯要.1~6,可參考。 

         《觀經》行福有四,「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無量壽經》流通文:「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淨土宗人於「專稱佛名」之外,對「讀誦大乘」有何看法? 可兼或可捨?

藕益大師<示沐苑>欲學智慧,莫若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深解義趣,隨文入觀,不墮嚼木之譏,不招數寶之誚。」<示迦提>:「以法爾之三觀,照宛然之三諦,能所不二,境智互融。於此信解,名為隨喜。解義觀文,名讀誦。轉示他人,名講說。歷事煉心,名兼修正修。」

  清.為霖道霈《淨土旨訣》〈示德彰禪人〉說,念佛人專心於淨土行法有二:「日誦大乘」一心念佛」[1],若能「兼行」,最理想;若有困難,可選擇:執持名號兼讀大乘經典,此法固千妥萬當矣,……一日之間,若復批閱經典,則入海算沙,於持念必不精專,若但專心執持,則面墻塞兌,恐見地或難了徹?道霈回淨業行人讀誦大乘經典,正使開其理性,堅其正信,……今不必執一,各隨其便,樂讀誦則省片刻讀誦,迴向西方;一心念佛,即一心念佛,惟務使正念純一。

 

    通途言之,讀誦大乘乃是每一個佛教徒所應為,由大乘義理兒了解諸佛如何建立淨土以成就眾生,皆得成佛。因此,未往生之前,應隨分量力的讀誦大乘,略知教理。大乘經教如明鏡,讀誦、思惟,開慧修定[2],生起厭穢欣淨之心,有助於念佛之「信願行」增上,但不可倒本為末,或以助代正()而所謂大乘經論,在聖道門有般若、唯識、天臺、華嚴、禪、密……等,大乘三系」或大乘七宗」;淨土門則是「三經一論」印光大師云:

欲以讀誦大乘,助其淨業,非真有深明淨土之正知見不可。否則,便以經教中高深玄妙之法門是尚,於淨土法門,完全視作愚夫婦之修持。近來之講華嚴,講法相者,多破淨土。湖南某,深知淨土,尚極力提倡。因學法相宗,後之所說,皆是謗佛謗法謗僧。汝發此種大心,頗為難得,但未必不隨經教知識所轉。不轉,則可謂佛之真子。轉,則或成捨易取難,或成湖南某派,則嗚呼哀哉矣。往年一法師,以念佛為賣五香豆,以講經為開銀行。又以念佛為飯裡參沙,將何以吃。是知非有大善根,不能深信此法。為汝說此,使汝於未發足前,先將南針認定。否則,大通家或可冒充,了生死恐難做到矣。《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復殷德增居士書(民國二十二年)

    念佛之人先要識得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後遍閱經論,皆足以為發明淨土之義,與切修淨土之行。若不知淨土之所以然,則一經研究經教,便以經教之義理為高深,以淨土之義理為淺近。而正助倒量,決難現生即了生死,預會於諸上善人也!……宜分做幾期,某時研究,某時持誦。研究不得逾限。否則研究覺得有滋味,便成天研究。不但有妨念佛,或恐用心過度,因茲受傷。所謂:「翻嫌易簡卻求難,弄巧成拙深可憐」!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復某居士書)

如妄欲作大通家,將淨土法門視作等閒,隨各宗善知識學宗教密等法門,大通家或可作到一二層,而欲靠此一知半解,想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著(復馬宗道居士書一)

念佛一事,固然貴在純粹不間斷,所以在一切時、一切處,都應當念。誦經就不能像念佛那樣常不間斷,……古大德大多都是主張持名念佛,因為下手容易而成功率高啊。淨土法門,如果信得深、守得住,隨自己的意願,那大乘經論,都應當讀誦。倘若這個道理還沒有搞明白,一旦涉入博覽,恐怕捨這個取那個,那要了脫生死,就難上加難了。(《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70頁 複馬宗道居士書二)

有人說我禁止別人讀誦研究大乘經論,不知道凡是來我這裡求教的,要麼是身陷俗網,要麼年紀已大。對這種事務纏身,來日不多的人,倘若泛泛地讓他們遍讀研究,而不先將淨土法門的道理,讓他們徹底明瞭,那對於種善根、明教理,可能有點用,但對於當生了生脫死,恐怕就沒有希望了。因為注重讀誦研究,想達到開悟而自證,不再把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當回事了啊。不知道凡夫具足惑業,想靠自力,在這一生中了生脫死,那是比登天還難。所以我不怕別人譏誚,而誠懇告知罷了。(《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90頁 文鈔摘要序)

淨土法門,釋迦彌陀之所建立也。文殊普賢之所指歸也,馬鳴龍樹之所弘揚也,匡廬、天台、清涼、永明、蓮池、蕅益之所發揮倡導,以普勸夫若聖若凡或愚或智也。此諸菩薩大士,於千百年前,早已為吾遍研藏教,特地揀出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定出樊籠,至圓至頓,至簡至易,統攝禪教律而高出禪教律,即淺即深,即權即實,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增廣文鈔卷一三七之五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善導大師云:解宜遍通一切法,行擇機理雙契」。解門是讓我們瞭解佛說一代時教的的義理是什麼,有基礎性的認識。大乘八大宗派各有判教,須勤修戒定慧,斷煩惱而證菩提,這是聖道通途法。若是凡夫,不能以自力修行而斷惑證真,但依信願念佛而求生極樂,是淨土特別法。如上解門略懂之後,就於其中擇一契機的法門而專修,在今日,就是本願念佛,以此為往生淨土的行門。此外,若行有餘力,就可閱讀大乘經典,多了解佛說的經義及宗派的教理,不僅對於淨土的瞭解更深徹,信心也更堅固。淨土宗歷代的祖師大德多是通宗通教。若只讀淨土本宗經論,可能不懂,或不通達其次,大乘經論讀得多了,有較多的知識與理解去勸說攝受有緣人。這就是並進,不隔。但須區別的是,若以為往生靠佛力、靠名號是不夠的,須另讀一些大乘經典來增上功德以迴向,這是雜修」;若全然信解但稱佛名,乘佛願力」,百分百生極樂於念佛之餘,而讀誦大乘,乃為了廣學多聞以增信,且便於自信教人信,則是善學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十)云:大乘佛法以救世利他為宗,以成就佛果為標,如大車大船能載眾生從煩惱此岸到覺悟彼岸。(1)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諸佛建立淨土淨果、眾生感通諸佛淨土」的通因。善導大師釋為「引聖勵凡」,方便導入淨土門。然而,,眾生稱念佛號,乘托佛願,而往生淨土,才是阿彌陀佛因地誓願的「正定之業」。「三福」難行、「念佛」易生。 (2)專修念佛之前,以三福為導歸。三福迴向往生,易信;念佛即得往生,難信。所以,三福是勸令眾生信入念佛的前方便,以此積集善根,由三心迴向,以佛名義,歸入念佛,而成往生業。 (3)專修念佛之後,更了解彌陀的悲徹、極樂的本末、名號的真實,因而,隨緣所行的三福諸善,歸入念佛,祈願一切眾生同生極樂;自信教人信,點滴之善皆匯入阿彌陀佛普救眾生的事業中,成為一體。 

              就「行」立信(五正行):禮拜、讚嘆、觀察、讀誦、稱名。稱名是正定業,禮拜、讚嘆、觀察、讀誦乃助業;前三(讀誦、觀察、禮拜)後一(讚歎、供養),非彌陀本願之行,故名「助業」,唯「稱名念佛」是彌陀本願所誓必得往生唯一之業,故名「正定業」。助業乃為淨宗行者指示方向,引導專依,最終目的是直取正定業。未知此義,則須助業;若已知之,應擱助業,行正業;專稱佛名,必得往生,順彌陀本願故。一心專讀誦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若為了往生極樂而讀誦之外的經典,都是「雜行」。讀誦大乘經,最多消除千劫罪;稱念佛名,每一念可除五十(八十)億劫罪。誦經所消乃部分罪業,念佛能消「生死」的重罪,能拔生死的罪根,不再輪迴。     

淨土三經是大乘經的登峰造極淨土法門是圓頓之教聽聞淨土法門,等於讀誦甚深大乘;反之,讀完三藏十二部經,若未一門深入,又不得要領,既未了脫生死,也不懂如何解脫,等於沒讀到了臨終,唯有念佛,這句名號才有力救度;專一念佛,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是全身都在讀經。 

「專稱」彌陀就是「總誦」大藏經《阿彌陀經》云: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如是讚歎阿彌陀佛,勸諭一切眾生,執持名號,求生淨土;因此,若人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歡喜護念,就等於「總誦」大乘經!

就如《天方夜譚》要入藏寶洞,須喊「Open Sesame」;只這句「通關密咒」有效;此外,你想在洞口朗誦聖經、或研究門禁、或勤練武功……也可以,但與「打開洞門,進入寶藏」,不相關係。



[1]謝成豪<為霖道霈禪師《淨土旨訣》之思想理及其念佛方法>

[2] 讀誦佛經有六種功德明心解意修定弘法護法超度及祈福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7588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