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彰化-八卦禪寺
2024/05/15 10:27:49瀏覽1391|回應0|推薦0

彰化八卦禪寺元信法師圓寂 追思會

彰化-八卦禪寺

       八卦禪寺自1946年10月創建以來,熱心社會公益、慈善教化事業。1958年開辦講習班,為附近民眾授課(佛學常識、三字經、孝經、弟子規…等)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桃源里龍涎路101號/電話: 04-7224568/主祀神明: 觀世音菩薩/三寶佛/創立起始年:1946

建立沿革:八卦禪寺鑒於1946年10月,創寺時名「福涵堂」,後為展現地方特色,且位處八卦山側,又因信眾建請,雇於1954年第一次寺廟總登記時,改名為「八卦寺」。後為表明本寺為正信的佛教道場,避免與一般民間信仰混淆,故於1973年第三次寺廟總登記,更名為「卦山禪寺」。本寺位於彰化是東郊,距火車站或中彰快速道路草子埔段車程約十分鐘,座東朝西,面積8320平方公尺。四周青山環繞,寺內花木扶疏,蝶鬧蜂喧,宛如世外桃源。寺後有兩口三尺深的湧泉,甘甜清冽,供人飲用,誠是清修的好地方。

本寺原屬先天派齋堂,主奉觀世音菩薩,現任住持釋依戒接任後,改為臨濟宗。寺中原住八名齋姑,隨後亦披剃出家。本寺緣於楊帶老居士法名昌金,雲林縣莿桐鄉人〉,於1946年,從西螺徒步越過濁水溪,跋山涉水,覓得現址,因為不忍眾生苦,故發願於此建道場,開山墾地,建茅草竹厝三間,作為禮佛修道之所,並有彰化市「靜養堂」楊養居士,提供其自民國廿五年以來,所公奉之一尺三寸的泥塑觀音、善財、龍女聖像,取名「福涵堂」。後有阿義嬸捐獻坡坎下方,日據空襲時,疏散用之茅屋土塊厝數間及承租地,做為廚房、餐廳及女眾寮舍之用。

次年楊老居士往生,楊得意居士〈德靜〉,繼為第二任住持。1949年著手已半磚瓦半木造改建大殿,將原建之竹管厝移到東廂,覆以黑瓦,做為臨時佛堂、客廳及男眾寮房。1952年,坡坎下方的女眾寮舍茅屋不堪居住,故於大殿右側建木構平房,女眾移居於此。1958年11月大殿竣工,佛像安座,前後費時十年。同年,辦名眾講習班,為附近名眾授課,授課內容有佛學常識、國語、三字經、孝經、弟子規、幼學瓊林、四書、佛教音樂等,人數約有90人。1967年十月拆除東廂竹管厝,建二樓鋼構,做為廚房、講堂、客廳、寮房。後因信眾日增,大殿不敷容納,且東廂是二樓,西廂是一樓,高低落差大,外觀甚不勻稱,故於1974年十月,大殿拓寬以鋼構重建為仿唐式現代建築,西廂亦遂改為二樓,1876年五月完竣,佛像安座。此後信眾倍增,每次法會時,齋堂不敷容納,用餐時常需延伸至戶外,飽受風沙、日曬之苦,故於1983年擴建齋堂、浴廁。

同年楊得意居士往生,由慧靜依戒二師分任管理人住持,並於1984年建山門、圍牆。1986年建圖書館,讓名眾借閱書籍。並於1987年起陸續開辦兒童、國中、青年夏令營,志工培訓1986年建圖書館,讓名眾借閱書籍。並於1987年起陸續開辦兒童、國中、青年夏令營,志工培訓營及周日兒童少年學佛才藝營等營隊活動;並定期舉行八關齋戒,培植佛教婦女合唱團,迄今22載。又不定期假縣政府大禮堂、體育場舉辦大型弘法活動。於此期間,大殿不敷容納,晚上的念佛共修、周日大悲懺法會及祈福粱皇法會,必須延伸至庭院草坪,營隊的活動空間與成人的共修空間屢屢相疊,不得不再擴建,故於1992年在建三聖寶殿及寮舍,至此始成今日之寺貌。2006年元信法師陞座第四任住持。

第二任住持釋慧恩法名滿慈俗姓楊,翠蘭,生於1926年,雲林縣莿桐鄉人。師宿具慧根,事親至孝,除平日甘旨奉養外,遇父母欠安,侍奉湯藥,悉心照顧,無微不至。後值父親往生,師每日諷誦經咒,並以身作則,帶領全家茹素百日,早晚念佛、持往生咒,迴向父親往生極樂,蓮品增上。師深切體悟生命無常,並為完成父親遺願,遂以童真之身,於21歲隨兄入寺修行。興建道場,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辛備嚐,奉獻心力,克勤克儉,夙夜匪懈,數十年如一日,八卦禪寺始有今日之規模。1982年禮賢頓老和尚為師,披剃受具足戒。師喜供眾結善緣;所調理之佳餚,如炒麵、羹湯、年節糕點等,手藝樣樣精巧,凡吃過者均讚不絕口。有時法會或年節,信眾來得多,師煮了一回又一回,甚至煮了十回,才滿足信眾的需要,無論再怎麼疲累,師都滿心歡喜。有時食材用盡,只剩麵乾,已無佐料,但經師巧手調理,孩童也會連吃好幾碗。當有人稱讚時,師則謙稱是「菩薩灑的甘露水」。儘管如此,師自奉儉約,有時食物過期不新鮮,師就留著自己食用,而把美食供眾。師要安頓眾生的胃,也要安住眾生的心,而自己卻安於平凡、平淡、平實。師犧牲自己,成就別人,勤儉惜福,薄待於己,厚待於人,嚴持戒律,潛心淨業,隨緣度眾,捨己利人。粗重工作總是自己扛,輕鬆事留給別人,每當大風大雨大太陽,別人總是遮風避雨趨陰涼,總見師在外冒風淋雨頂大太陽。讀書求學的機會讓給別人,大寮、山場等粗重雜事一肩挑。常住眾若有好學者,就一一送他去讀書。    師也是本寺慈善、教化的幕後功臣,不但對救濟、慈善等公益事業熱心參與,對推動弘法利生等教化活動也不遺餘力。臨終前示疾,住院就醫,往生前一晚,告訴徒孫:「明晚就不住這裡了!」隔日中午要求回寺,下午六時,血壓下降,在四眾弟子念佛聲中,自在捨報。師雖沒有學富五車,辯才無礙,但他慈悲心之慇切,表現在護眾生、護道場之上,沒聽過他老人家說過什麼有大道理,所聽到的是細心呵護眾生的愛語、柔軟語;所看到的是靜默工作的汗珠、歡喜心。在他身教中,已富過五車之學,已是無礙的辯才。   

本寺走過一甲子,熱心社會公益,慈善教化事業,護持佛教會及對佛法的弘揚不遺餘力,故自1981年起至今,每年均獲省政府;內政部頒贈匾額或盾牌,表揚獎勵。佛教會在台創會之始,及加入佛教會為團體會員,住持依戒自民國1982年起擔任彰化縣佛教會的理事、常務理事至今。(無沿革碑) 

「八卦禪寺」原名「福涵堂」,屬私人清修道場,1946年由楊金帶居士覓得現址,初以茅蓬形式簡單搭建。1947年楊金帶居士 往生,其長子楊得意與么女楊翠蘭(出家後法號慧恩)共同接掌,並改名八卦禪寺。1950年以木造建構,1952年再改以磚石建大雄寶殿 。1976年為配合日益增多的信眾,及因應寺院法會之所需,故又將大殿拆除,改建鋼筋水泥之大殿,兩廡並輔以二層寮房。1981年慧淨法師任住持,不久又改聘由日本留學歸國之依戒法師接任,依戒法師乃開山楊金帶居士之孫女。接掌住持後銳意整頓寺務,先後完成客房、禪房、齋堂、圖書館、山門、圍牆,至此八卦禪寺硬體建設大致完成。八卦禪寺由於位於八卦山麓而得名,禪寺的現址昔日叫「坑仔內」今稱桃源里。

八方皈法眼,悟菩提樹,生虛境

   卦象印禪心,知明鏡台,絕俗塵

      這是題在山門的詩偈,過山門,右側便是「慧海圖書館」,落款的時間是丁卯年(1987年)臘月,這也是圖書館落成的年代。走上小斜坡 ,就可看見大雄寶殿與其接壤的廂房,左廂有屬財團法人的「能仁慈善會」,是八卦禪寺作為推動公益慈善事業的先聲。據知,除了慈善事業 ,八卦禪寺例行的公益活動有兒童夏令營、高中夏令營、信徒念佛會、婦女法座會、婦女合唱團、星期兒童班與兒童才藝班,另外獎助學金與 急難救助金也在發放之列。大雄寶殿供奉的觀音菩薩,簡單、清爽一塵不染。在大殿前的草皮上,可以俯看頗富庭園樂趣的假山魚池。八卦禪寺的靈魂人物——依戒法師,是禪寺的第三代住持,民國1940年生,雲林縣人氏。1969年畢業於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第二屆,1973年禮星雲大師披剃出家,同年於台中慈善寺受具足戒,後曾在日本京都佛教大學深造。回合後曾任佛光山大慈育幼院院長、東方佛學院教導 主任、福山佛學院教師。1979年回八卦禪寺接任住持,並任彰化佛教會理事長,在當地推動公益文教慈善事業不遺餘力。1988年再受聘於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教師,長年在彰化市福吉堂、清水岩及八卦禪寺內,指導信眾學佛行儀,弘揚佛法數十年不輟。

    [彰化市福涵堂.八卦禪寺]創建: (1946)/宗派: 齋門先天派萬全堂派/開山:楊養居士 (昌養)/原自先天派齋友自家佛堂 "靜養堂",安座於昭和12年 (1937)。楊昌養在楊帶,蔡金與阿意嬸的幫助下,於現址建草堂。福涵堂建立後住持為楊帶 (昌金),後為其子 楊得意 (明靜;斗六真一堂皈依) 接任住持。齋友與日俱增,住持楊得意(明靜)主持擴建為木造齋堂,1954竣工。民國 (1976) 再次改建為今日規模。當時大環境,"齋門 (龍華 先天 金幢三派 ) "的在家修行漸被出家眾主持的"空門" 取代,出家修行成為趨勢。1979 臨濟宗的依戒法師 (楊阿織; 1940- ) 升座住持,改為八卦禪寺,許多福涵堂的先天派齋姑也落髮為尼,如法師 (蕭木貴; 1921- ) 慧恩法師 (楊翠蘭; 1926 - )

    淨土寺在彰化市石牌里田坑路一段308號,位於彰化市八卦山之東北側,約二千多坪地,環境清幽,景緻天然,創建於民國77年。初由開山住持勝蓮法師獨立購置土地,並邀請居士發心共同建造水泥堂屋一棟,初名「淨土蓮社」,提供信眾每週舉辦念佛精進共修。民國80年因礙於法令對寺院登記於建築物外觀的限制,寺院登記未過,勝蓮法師花甲之年仍不畏艱辛,於次年陸續募資,在現地再建二層樓之大殿暨講堂,十數年老法師省吃儉用,所有積蓄盡付開支,於民國91年補辦登記,更名為「淨土寺」。

第一任住持:釋勝蓮俗姓嚴,名登泉,民國11年10月出生,台灣台中市人,國小畢業後即隨其養父學習建築及家具木工手藝。初於民國40年皈依台中市慈明寺聖印法師,45年至彰化市開化寺聽聞賢頓、妙廣、明虛等法師開講佛法,並參加念佛會。76年發心購買山地建寮舍,提供大眾假日共修,後即發心購買土地創建道場,以提供更多行者精進辦道。民國93年老法師年事已高,欲一心念佛,以求往生極樂世界,乃敦請惠空法師續任本寺住持。

第二任住持:第二任住持惠空法師,生於民國46年,師大中文系畢業,72年被剃於三峽智諭長老座下,73年於台中慈善寺受具足戒。法師教理通達,長於經論講述,曾于慧日、農禪等道場講經,曾任圓光佛研所及佛學院教務長,並任教於中華佛研所、慈明佛研所、福嚴佛學院學學院。現任台北文殊院、台中太平慈光寺住持、慈光禪學院院長暨研究所所長。接任本寺住持後,對淨土寺內部稍做整頓,由於財力有限,目前建設仍未臻完備,未完之工程,仍待善緣進行。對外則每年舉辦佛七共修活動,以推動淨土念佛法門再興盛,不枉勝蓮法師苦心建寺,倡導淨土之心願。民國97年於本寺於彰化市區開辦淨土寺講堂,常年開設佛法研習以及禪坐教學、中國結、素食烹飪班、書法、插花、養生瑜珈等多元化之學習課程,以使社會人士有一親近佛法、放鬆壓力的去處。淨土寺暨講堂常年之活動有:每星期的念佛共修、每年春節前一期佛七、春秋兩季報恩念佛法會,第三個星期日《慈悲三昧水懺》共修。

第三任住持:悟宣法師 生於民國45年,從小生長於眷村,直到長大訂婚後才來到北投的農禪寺親近三寶,目的是為了適應未來婆家的佛化家庭來做準備的。 在農禪寺學習佛門禮儀、規矩、出坡作務,參與法會共修,發現唯有修行才是究竟解脫之路,於是懸崖勒馬出家修行,在農禪寺當行者一年面臨落髮前因父親生病而離開,後來在 淨空老法師的座下剃度出家,法名悟宣。 悟宣法師個性爽朗、心胸開闊,慈悲為懷,看每一位眾生都是未來佛,開口閉口都是阿彌陀佛,都是好言好語,都在祝福大家同生極樂國,令聽者莫不感到歡喜,所以有個外號叫現代的「常不輕菩薩」! 法師法相莊嚴,笑容滿面,做事的態度是勤勞節儉,任勞任怨,沒有人做的事就我來吧,加上老實念佛,讓每一位接觸到法師的人都感到身心安頓,猶如阿彌陀佛的化身!大家都覺得他就是阿彌陀佛派來照顧、帶領大家的最佳人選,是淨土寺之福!

第四任住持:果舫法師 生於民國41年,73年(農曆七月十六日)常住於北投農禪寺當行者, 74年(農曆七月三十,地藏菩薩誕辰日) 依止 法鼓山聖嚴師父座下剃度出家,並於75年12月在高雄元亨寺完成三壇大戒證受。果舫法師深具佛緣,自民國73年1月1日至 1月7日隨喜參加農禪寺第一屆的彌陀佛七之後,法喜充滿,深覺喜歡這種「隨眾起 隨眾倒」的團體生活,佛七圓滿後緊接著學打坐,同年3月初即參加 聖嚴師父主持的禪七,也是法喜充滿,了然適應,於是奠定出家修行的決心與信心,以「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理念而走向出家修行之路。 記得在準備出家前有一天早上,法師搭乘俗家兄長的便車上班之際,哥哥語重心長的跟法師說:「出家,可要想清楚喔,這個世界上 星雲大師只有一位」,意思是告訴法師,出家這條路不是人人都能像 星雲大師、都有 星雲大師這樣的成就,記得當時法師是如此回答兄長:「你又不是不了解你妹妹的個性(堅毅不拔)」。 當然在家修行也是另一項成就佛道的途徑,但唯有出家修行才能將有限的餘生餘力為三寶及眾生全力奉獻與服務,相較之下,出家修行是最佳的選擇,因此法師如願以償在法鼓山出家了。縱然果舫法師秉持「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心願弘法,隨著年歲的增長,對於那些沒有僧團安住的法師,或是年紀漸長的護法義工們,基於一份想護持他們安身立命的心,希望大家都能有個安穩道場,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不讓此生虛度。 要成就此事其實也不難,但因緣際會,加上其他種種因素,法師於107年夏離開法鼓僧團,從此開啓命運新章扉頁,法師個人也只有歡喜接受,隨順因緣,盡心盡力幫助有緣的菩薩,建立求生淨土的信心,老實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得不退轉,還入娑婆,廣度眾生,成就佛道!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80614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