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林新語~之二十三
2017/09/12 06:06:34瀏覽514|回應0|推薦52

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盛羹於土簋,則必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則必錦衣九重,高臺廣室也。稱此以求,則天下不足矣。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韓非子說林~~上)

 

評述:為政者不能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國家必陷於危亡。

    孔子曾感嘆「殷有三仁焉」這是指商紂時代的三位仁德之人,微子(紂異母兄)、箕子(紂之叔)、比干(紂之叔),商紂在這三個人的輔佐之下,怎會落得國破家亡的地步呢?原來商紂不僅不聽從這三人的諫言,反而讓微子出亡他國,箕子佯狂為奴,比干剖心而死的下場,文、武一出,商朝也就步下了歷史的舞台,徒令孔子不勝噓唏,感慨萬千。

    紂王有一天命人把進貢的象牙做成筷子,箕子聽聞之後非常驚怖,旁人覺得很奇怪,為何他對這芝麻小事卻有如此的表現呢?箕子認為:用象牙做筷子,在吃羹飯的時候,自然不會用陶碗來裝盛,想必會用犀角或玉器來搭配,如此昂貴的器皿,自然不會盛用豆子或野菜,想必是犛牛尾,象鼻或豹的胚胎等希罕的食物,每天所吃的都是山珍海味,自然不會穿著又短又粗的衣服,也不會居住在土牆茅屋之下,想必會築高樓華廈,穿錦繡黼黻,為了要滿足這些需求,必然要動用許多人力、物力,如此,民力會枯竭,民用會不足,這將是國家危亡的徵兆啊!

    所以智德兼備的聖君,在執政時看到細微的問題,一定要了解問題發生的原因,看到問題的發端,就必須預想到問題將會呈現的結果,這樣才能將問題消弭於無形。所以當箕子看到「紂用牙箸」,就很恐懼地預想到國家即將面臨的災難,可謂見微知著的賢哲之人。

    然而箕子卻無法防微杜漸,因為紂王不聽諫言,依然故我。箕子怕他如果也效法微子出亡,豈不更彰顯紂王的不是,「家醜不可外揚」啊!但是又不甘於徒然坐視,於是用激烈的方法-佯狂為奴-冀望紂王能幡然悔悟,但是孤臣已無力回天,終究眼見商王朝的淪亡。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8193c75&aid=10855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