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林新語~之二十一
2017/09/10 06:35:47瀏覽465|回應0|推薦32

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之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與之,孟孫歸,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與其母。」孟孫大怒,逐之,居三月,復召以為其子傅,其御曰:「曩將罪之,今召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見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韓非子說林~~上)

 

評述:「私心」是為政者最大的弱點,也是腐化的起點。

    秦西巴是魯大夫孟孫的近臣,有一次與孟孫出獵,孟孫獵得一隻

小鹿,要秦西巴帶回,但是母鹿不在旁啼叫不忍離去,他動了惻隱之

心,於是把小鹿給放了。

原以為這等小事,孟孫應該不會追究,孰料孟孫竟然要秦西巴把那隻

小鹿交出來,他只好硬著頭皮對孟孫說:「我不忍母鹿一路啼叫跟隨,

於是縱放了小鹿。」孟孫盛怒之下,把秦西巴給放逐了!它的政治前

途幾乎已經宣告結束,不料三個月之後,夢孫不旦召他回來,還讓他

擔任孟孫兒子的老師,如此的榮寵,讓他好像從地獄直接飛上了天,

也跌破所有人的眼鏡。

    為孟孫駕車的近臣,也滿肚子狐疑地問孟孫:「為何之前放逐他,今天卻召他任公子的老師呢?」孟孫說:「連一隻母鹿的啼叫聲,都會產生不忍之心的人,會忍受我的兒子受苦嗎?」魏將樂羊因建立攻勞反而受到魏文侯的猜疑,秦西巴卻因私縱抗命之罪,卻得到孟孫更多的信任,所以印證了「取巧詭詐,不如笨拙忠誠」的道理。

    法家要求為人臣者寧可「拙誠」不要「巧詐」,顯然是從執政者的立場而發。「勢」、「術」、「法」是君王統馭群臣百姓的法門,其中不知有多少的「權謀」,上、下如此不同的價值判斷,要能夠「君臣同心」恐怕是很困難的,如果君臣關係只建立在「勢」、「術」、「法」的基礎上,臣下的「離心離德」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孟孫提拔秦西巴的動機,不是基於他的學識能力,而是為穩定自己的權位以及身後權力的交替為著眼點,如此的思維,自無法「用人唯才」。試想:滿朝文武都是「拙誠」之臣,如何盡「輔弼」之功?養了一群唯唯諾諾,毫無主張、遠見的臣子,國勢如何不衰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8193c75&aid=10853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