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富比世善心榜/網友感動:陳樹菊是活菩薩
2010/03/07 10:10:18瀏覽742|回應0|推薦0

 

 

 

富比世善心榜/網友感動:陳樹菊是活菩薩

台東市女菜販陳樹菊經媒體披露默默捐款近千萬元行善,被富比世評選為今年亞太地區48名傑出善心人士,昨天國內網友一致推薦她是人間活菩薩、真正台灣之光。

昨天陳樹菊一如往常,到台東市中央市場賣菜;國內網友幾乎異口同聲稱讚她是人間活菩薩、台灣之光;篤信佛教的陳樹菊淡淡表示:「無悲無喜,身心自在」,「哎喲,人間活菩薩,我承擔不起,當初做這些事(捐款行事),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為名也不為利,更不想讓別人知道,誰曉得會這樣」。

對於陳樹菊的善行義舉,有網友說「這就是愛台灣」,另一署名「bigscumbag」網友留言「陳樹菊選總統,救台灣」;網友newshawks 呼籲大家「向阿嬤致敬,人間活菩薩」;網友5942888肯定陳樹菊「這才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網友fhk455說「請大記住這樣一位無私的女性,他不是陳樹,也不叫陳菊,她是陳樹菊,比陳樹、陳菊更偉大的小人物,陳樹菊。」網友fhandychao說:「這樣的新聞應該放在頭版頭條,台灣需要教化人心的正面新聞」。

政治立場比較鮮明的LETGOGOGOJ留言表示:「台東之光總比台灣之光陳阿扁好太多」、網友dapusa回應「也對啦!民進黨的台灣之光就是把台灣賣光光」。

台東菜販 列富比世善心榜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台東市報導】 2010.03.07 
 
在台東市賣菜48年的陳樹菊,賺蠅頭小利,行善卻毫不吝嗇,30年來捐款近千萬元;陳樹菊的善行獲富比世雜誌肯定,與全球媒體大亨梅鐸一百零一歲母親伊麗莎白‧梅鐸,同列亞太地區年度48位傑出善心人士。

路透報導此一新聞時,特別指出,48人中,陳樹菊的事蹟最打動人心。

得知獲獎,陳樹菊第一反應是:「我不知道得什麼獎?你們(媒體)不要亂講,我沒有參加什麼比賽,哎喲!我也沒有捐很多錢。」
六十一歲的陳樹菊,國小畢業那一年,母親難產死亡;她13歲起接下母親的菜攤,幫父親拉拔四個弟弟及兩個妹妹,至今未婚。

她在中央市場賣菜,前四十年除夕以外全年無休,七年前爆發SARS,市公所每月消毒市場一次,她才「被迫」月休一天,自嘲「SARS後,一年休13天,比較好命」。

陳樹菊將賣菜賺的五塊、十塊積攢下來,除固定認養基督教阿尼色弗三名院童,近十年捐贈佛光山學院、母校仁愛國小各一百萬元;九年前又捐四百五十萬元協助仁愛國小建圖書館,也不定期捐款給慈濟等慈善團體。去年她向友人透露,計畫今年再捐千萬,獎勵台東清寒學生,她說:「一個人,留那麼多錢給誰?」

陳樹菊的故事,本報在九十年一月率先報導,之後陸續有媒體跟進,引起富比世(Forbes)雜誌台北分公司注意,向富比世總部提報。

仁愛國小教師李國榮說,整個過程陳樹菊毫不知情;台東縣長黃健庭昨晚派人致意,張貼「台東之光」紅榜祝賀。

亞洲富比世(Forbes Asia)第三年進行這項評選,編輯委員柯比希(John Koppisch)表示:「獲選者不一定是大手筆的捐款人,相反地,我們試著凸顯各有特色的慷慨人士。」明星成龍、籃球巨星姚明都獲選。

http://www.udn.com/2010/3/6/NEWS/NATIONAL/NAT5/5457465.shtml

「匯髒錢到海外」 謝長廷告邱毅又敗訴

立委邱毅去年指前行政院長謝長廷「透過游家小舅子將上億元匯往海外」、「一定是髒錢」,遭控妨害名譽。法院審理,認為邱毅言論屬可受公評之事,判他無罪。全案可上訴。

根據台北地方法院今天公布的判決書指出,台北地方法院去年2月24日開庭審理前總統陳水扁涉洗錢及國務費案時,陳水扁於庭中陳述,前調查局長葉盛茂曾爆料謝長廷透過親人匯款新台幣10億元至新加坡

媒體於開庭隔日至立法院詢問國民黨立委邱毅意見,邱毅以「謝長廷透過游家小舅子將上億元匯往海外」、「一定是髒錢」等言論回應,遭謝長廷控告妨害名譽。

北院審理,承審法官認為,邱毅談話是基於陳水扁庭訊發言,且邱毅雖向記者指稱,謝長廷透過親人匯出海外的款項「一定是髒錢」,但審酌社會輿論對貪污、洗錢的評價,認為邱毅發表的言論屬可受公評之事,未構成誹謗,因而判他無罪。

【2010/03/1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478202.shtml

張鐵志:花兒都到哪裡去了?

——野百合學運廿年反思

一九九○年在台北發生的「三月學運」或者「野百合學運」,是台灣戰後史上最大的學生靜坐抗議運動。廿年來,這個運動已經成為八○年代台灣學生運動的象徵,一個過於巨大而充滿扭曲的符號。此刻回望這場運動和其所代表的意義,到底還剩下什麼?而當年那些盛開的花朵如今都到哪裡去了?

某程度上,當年野百合學運的前三個訴求都達成了:「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國會全面改選」、「召開國是會議」;第四個主張「訂定政經改革時間表」則不易有具體結果。當然這些目標的達成不全是學生的功勞,而是民主運動長期推動累積的社會能量,並且也符合李登輝的政治利益。學生們只是扮演了關鍵的臨門一腳。

這場運動的出現雖然有其臨時性,但也可以說正好總結了過去十年的運動成果。在八○年代,學生們爭取校園學生權利和言論自由,參與校園外的政治運動和社會運動,反省學生和社會的關係。當時主要有兩種運動路線:政治民主路線和更強調與社會弱勢連結的人民民主路線;在廣場上,這兩種路線必須學習如何彼此合作、集體決策。學運幹部之外,許多學生也都被那個劇烈變動的時代氣氛深深感染,所以來到廣場,參與這一個盛大的歷史劇場。

在廣場上的劇場落幕之後,對於後野百合時期的學運,一種普遍的看法是九○年代之後的新世代學運開始衰落,而原本的野百合學運世代則不斷墮落。

但這兩種觀點都有問題。一如野百合是多年學運的匯集綻放,學生運動也不是在這場華麗綻放後就凋謝。光就能量來說,晚野百合學運兩個月的「反軍人干政」運動、次年四月的「獨台會案」,都依然有人數龐大的學生和教授走上街頭。其後因為形式民主的逐步確立(國會全面改選、廢除刑法一百條、廢除黑名單)、社會運動的制度化及日益馴化、以及消費主義在九○年代的強大支配力,八○年代大規模的體制衝撞已經很難出現。但校園中從來不乏關心或從事校園改革或社會實踐的學生,而且不論議題或想像力也更為多元。

所謂學運世代或野百合世代的墮落,不是一場誤會就是惡意的扭曲。犬儒主義者廉價地把「三月學運」等同於「學生運動」等同於「學運世代的從政者」,然後以學運出身的政治人物來代表整個學生運動,並以否定前者來否定八○年代的學生運動,或整個學生運動的意義。野百合世代中參與政治者確實令人失望,因為他們至今更多是被政治權力改變,而不是改變了政治,然而這些人其實是少數。更多人是走入學術、文化、媒體、社運領域,或者其他社會部門,並成為這些領域的中堅分子。而即使從事政治工作的,也還是有人不走選舉路線,而試圖在看不見的地方推動政治改革。

當年,幾千人在廣場上聚集起來支撐起了巨大的野百合花。而廿年來,離開廣場的花朵們,還有許多不是最鮮豔的、最可被看見的人,在把野百合的種子帶到社會各角落,繼續追求社會和文化的改造。

(本文作者為作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候選人)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5942888&aid=383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