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17 07:08:41瀏覽694|回應4|推薦49 | |
芝加哥有一個曾經是世界最大的室內的水族館叫 "Shedd Aquarium" ﹐是為了紀念 John Shedd 而命名。 John Shedd 是一名企業家兼慈善家﹐ 1930 年水族館剛建立時﹐ 他已經過世了﹐由他的夫人 MaryShedd 剪綵。 七十年過去了﹐平均每年約有兩佰萬人前往觀賞。 旁邊就是密西根湖﹐ 裡面有各式各樣的魚種﹐ 哺乳動物﹐ 昆蟲。魚類有 熱帶魚﹐ 亞洲魚﹐ 食人魚﹐鯨魚﹐ 企鵝﹐ 海獅﹐ 鯊魚﹐水母﹐ 珊瑚 … 應有盡有。 你想看到的幾乎都可以看到﹐你不想看的或不知道的也會看到。我們去的時候是假日﹐人多得不得了﹐排一個隊買門票就花了兩個小時。索性﹐湛藍的密西根湖上﹐白色游艇熙熙攘攘﹐一望無際的蒼天﹐海鷗成群結隊的停停飛飛﹐多少讓我們久候的焦慮得到釋放。 在我看來﹐魚缸人生是最沒有隱私的人生﹐但是 “ 臉書 ” 卻不這麼認為。 “ 臉書 ” 大約是當前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站﹐他們的企業文化標榜的是 “ 人與人之間沒有潘離 ” ﹐ 總部連 CEO ﹐馬克。扎克堡 (MarkZuckerberg) 都沒有個人辦公室﹐大家工作的地方像個大雜院﹐連圍牆都沒有。唯一可以 “ 有一點隱私 ” 的空間是會議室﹐他們就叫它 “ 水族館 ” ﹐三面是玻璃﹐外面的人可以看到裡面什麼人在開會﹐但是聽不到討論內容﹐也模不到。這就是臉書對隱私下的定義。臉書是一個非常年輕的企業﹐經營者和員工的平均年齡還不滿 30 歲。 在參觀水族館的當時﹐一隻海獅就當著參觀者拉屎﹐一群小孩子興奮的圍在旁邊目不轉睛的看著嘰嘰喳喳的討論著。想想我們人類﹐即使人家侵犯不到我們的身體﹐也聽不到我們﹐我們能夠容忍不相干的人隔著玻璃這樣參觀我們的人生百態嗎﹖你可能會說行為藝術者的街頭表演就是﹐但那是表演啊﹐是有時間性的。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像魚類一樣﹐把我們的一生﹐不管人家有沒有在看﹐不管生活在魚缸內或大海裡﹐ 都盡情賣力的演自己﹐把自己最原始最真實的一面交出去﹖是因為我們有羞恥心﹐判斷力和鑒賞力﹐能夠判斷一些行為做法的不當性﹖ 還是人類對同類的防禦性強﹐ 害怕被別人評頭論足﹖還是活越久作惡越多﹐要掩蓋的自然也多﹖我相信臉書的原意是單純而美好的﹐但是﹐現在已經有一些人開始對使用臉書可能泄漏隱私感到不安了。 在參觀水族館後﹐也去觀賞一個4D電影。所謂的4D就是3D加上一個氣味和觸摸效果﹐在關鍵時刻擴大音響﹐灑了些加味的氣泡。果然﹐大家被嚇了一跳﹐尖叫聲此起彼落。大太陽底下排了兩個小時的隊伍﹐總共參觀了兩個半小時的非我族類﹐ 今天吸取足夠的免費維他命D了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