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底層戰略系列(三)——高科技產業之殤
2021/07/13 11:36:23瀏覽2880|回應1|推薦21

一個國家的製造業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一個國家的製造業水平是由什麼決定的?高科技產業可以說是製造業的屋頂了,掌握了高科技製造業的國家可以說是占據了製造業食物鏈的最頂端。然而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嗎?能決定高科技的又是什麼?製造業強國和高科技又有哪些關係?

美國的霸權可以說是由美元、美軍、高科技組成的,這也是美元堅挺的原因所在,美國的高科技占據了製造業的最頂端,誰違背美國的意志,美國就可以完全癱瘓其高端製造業,換句話說,其他人都在為掌握高科技的國家打工,但是會一直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日本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日本高科技製造業可以說有不少部分是超過美國的,可為何後廣場協議還是要聽命於美國,後來不少高科技製造業也開始衰退。美日是盟國,這可不是依靠美軍施壓能得到的吧。其實舉一個現在的例子大家就會明白了。

造車行業可以說是高科技製造業的掌上明珠之一了,而新能源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眾所周知現在新能源車有兩個發展方向,其一是氫能源車,主要發展國家是日本;其二是電動車,主要發展國家是中國和美國。這是不同的科技發展路線,無論哪一條都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都有優缺點。然而發展了那麼多年,日本的氫能源車基本完蛋了。

氫能源車相對於電能車來說,有不少優點,最主要的四大優點:

1、氫變水零排放。

2、加氫三分鐘能跑700公里,比電動車續航高得多,而且電動車充電慢。

3、氫燃料電池可以從報廢車取出復用,電動車使用的電池會隨著時間衰減。

4、安全碰撞測試沒有問題,而電動車的電池破裂會造成起火。

能做到這些可以說是達到了高科技的頂峰了。首先氫燃料電池就是非常高科技的產品,催化劑中毒、催化劑成本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儲氫桶也是非常高科技的,氫氣爆炸極限非常大(4.0%~75.6%),所以一旦氫氣泄漏對人生命財產安全帶來的危險可想而知。氫氣的製造,主要依靠日常所謂的垃圾電,即用電低峰時期必須生產的電力(風能、水能)。解決了這些問題,可以說氫能源車毫無疑問是新能源車中當之無愧的第一。這麼多優點,讓日本信心滿滿,投入重注。甚至影響了電動車的開發,日本電動車全球地位不高,還不如中國的幾個剛興起造車勢力(蔚來、小鵬)。現在本田一年只賣出1900輛氫能源車,快不行了,準備退出領域。豐田的也賣不動了。現在氫能源車市占只有電動車的1%,勝負已分了,其實早兩年就已經可以論定了。

按照中國的古話來說,這就是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區別。即使到了現在,高科技產業也在這裡栽了跟頭。那氫能源車最大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電動車無論公司能力高低,什麼公司都敢做,弄個電池配上輪子就敢拿去賣。在中國,農村、鄉鎮早就用上了本土產的電動車,銷量非常好。這其實就是最大的優點,平台是開放的,即使水平不高的公司也能參與,用戶願意購買才是一切,競爭多了自然就有進步,這就是製造業中的良性循環。但是反過來看氫能源車,由於氫能的安全性原因,沒有一定實力的公司是沒有能力搞的,專利還都壟斷在幾個日本大公司手中,日本占了氫車專利的80%,普通公司根本沒有能力分一杯羹,最後的結果當然就是市場不認可。

所以說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市場,氫能源車違反了市場規律。其實從新能源車的路線之爭就可以知道,路線選擇上是需要依靠市場來決定的,日本的市場規模太小了。或許在日本這樣的國家,發展氫能源車可以有一席之地,但是氫能源車是無法走出日本的。體量足夠大的國家依靠內循環就可以把製造業做大做強,但是日本這樣的國家是不行的,日本需要依靠海外市場,僅僅依靠國內市場是無法形成高科技—製造業—消費者這樣的良性循環的。中國大陸的電動車甚至開始銷往日本,日本一家快遞公司訂購了7200輛五菱電動貨車,用來短距離運送貨物。其實德國、法國諸如此類的歐洲國家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市場規模不夠大,後來依靠組建歐盟,才逐漸培養起了7億人口的內循環市場,即使是這樣,德國、法國依舊要和中國合作,尋求更大的市場。

中美貿易戰,美國寄希望於對中高科技產業極限施壓逼中國大陸就範,但很明顯大陸不吃這一套。在市場經濟下,高科技是無法脫離市場獨立生存的,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良性循環。所以高科技只是製造業強大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有人僅從高科技方面認為中國大陸製造業只大不強,這是錯誤的。先不說這是好幾年前的觀念了,僅僅從大規模製造的成本和交付穩定性來看,大陸的製造業是無人可以取代的。高科技的需求、高科技的研發、高科技的使用,都離不開市場,當然和市場也是相互促進的關係。為了降低製造業成本,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同時,需要降低製造成本比如能源成本,在全球綠能趨勢下,興建大型水電站、風電站、光伏電站,這些也都是需要高科技支持的。為了能夠按時交付產品,勞動力資源的安排,城市規劃,這些又是和社會學息息相關的,也是離不開高科技支持的。這些與其他競爭者產生的成本差,自然而然會成為利潤保留下來,而更多的利潤則可以更多投入到科技的研發中去,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高科技產業才會形成可持續發展。而反之,當市場縮小之後,即使能夠在高科技上一時領先,在長期競爭中也會逐漸被競爭對手拉近甚至反超。


日本佐川快遞(Sagawa Express)購買7200輛五菱EV電動貨車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3785165&aid=165220910

 回應文章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13 12:00

中美貿易戰不能真的改變產業體質,或者可以說潮水一退,就知道誰在裸泳

舉例來說,台商供應鏈因為美國的要求或趨吉避凶,移到越南與印度,結果呢

越南台廠1員工確診引惶恐 數百員工奪門而逃供應鏈從印度移回中國,台商「又」發財了

而台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這些廠移到美國或台灣,因為沒有勞動力又不敷成本,而且許多供應鏈衛星工廠也遷不走,就像叫的很大聲的印度製造,很多零組件仍是中國製造

當然,美國不給中國晶片,華為就退出了手機排行榜,光靠買,人家不賣就麻煩了

冽風(43785165) 於 2021-07-13 12:21 回覆:
中美貿易戰其實早在10年前就開打了,關心全球貿易的可以發現,全球貿易自由化,已經停滯了10年了。中美貿易戰從基礎原材料打到高科技。我文章中就說了,製造業絕非勞動力成本和高科技那般簡單,有許多看不見的成本。華為這件事,是非市場化的因素,過幾年回頭再看看,就會明白市場對高科技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