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19 12:08:48瀏覽6954|回應6|推薦27 | |
如果說製造業是物質繁榮的基礎,那麼能源就是製造業的基礎。在如今資訊時代,毫無疑問電力是人類社會的血液,沒有電力,人類生產生活將會停擺。電力的成本將會極大地決定人類的生活成本,或者可以說是製造業的競爭力。電力是一種二次能源,是需要通過從其他能源轉換而得到的,所以說電力的成本往往是由其他能源的價格所決定的。那麼一個製造業強國,毫無疑問電力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制於人的。即使依靠高科技的支持,可以將能源價格因素降低,但是當大規模製造之後,能源價格低的一方在同等條件下顯然更具有競爭力。 作為用於發電的能源來說,有以下幾種:煤、石油、天然氣、核能、水力、太陽能、風電、地熱。其中前三種皆為不可再生能源,而其餘的則被稱為綠色能源,因為在發電的過程中碳排放極低。再對比一下價格,在不可再生能源中,煤電價格是最便宜的,其次是天然氣,然後是石油,天然氣發電成本是煤的好幾倍,石油則更貴,僅在產油國有使用石油發電,連俄羅斯這樣的石油輸出大國也更多使用核能發電,將省下的天然氣和石油賣出去。而在綠色能源中,雖然碳排放很低,但是價格卻不低,核能看上去優點很多,但是核能發電的成本不低。在所有綠色能源中,水電的成本是最低的,甚至比煤電價格還要低,可以說是所有能源中價格最低的。而太陽能,風電,這些能源價格並不會比核電便宜多少,不過在不斷降價之中。我搜集到一些資料,最便宜的電是煤電和水電,最貴的電是天然氣(石油發電不做討論)和離岸風電,世界上有這麼一個政府,不要用最好的,要就要用最貴的,當然這和我主題沒有關係,不討論。 既然電力決定了一個國家製造業的強度,那麼決定電力的能源爭奪,必然是暗流涌動。這個世界三大製造業超強區域,中國、歐盟、美國,都在爭奪能源上的話語權。中國,多虧了老祖宗的功績,真的是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中國是世界上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受益於青藏高原的高度,水力資源特別豐盛,中國的水力發電占據了自己發電總量的20%,也占據了全世界水力發電的30%,這個數值還在繼續上升中。此外,中國化石燃料最豐富的就是煤炭,其次是天然氣,石油最少,大約有60%的電力是依靠煤炭生產的。核能5%,風電5%,太陽能1.5%。這十年來全世界三分之一新增的新能源發電都在中國。 不難看出,中國都是使用價格最低的能源用來發電。美國則主要使用天然氣、煤和核能發電,比率大概為31%、30%、20%。而歐盟的這個比例為20%、22%、25%,其中製造業強國德國產煤,煤電40%,法國核電技術強,核電72%。歐盟和美國相比,歐盟使用的綠能更多。美國在川普時期為何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就是原因,一切都和製造業息息相關。 在製造業三大強權之中,美國使用的化石燃料占比是最高的,綜合起來發電成本也是很高的。一方面因為美國自身產出大量天然氣,另一方面在羅斯福新政之後美國對基建的投資極差,大量水壩年久失修無奈放棄,現在如果強行改變能源結構,不但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轉變,也將大大推高現在美國的製造業成本,這無疑是對已經衰弱中的美國製造業雪上加霜。 美國每年放話水力發電污染環境,另外阻止中國在各地比如緬甸的水力發電大壩的修建,挑撥東南亞各國對水力發電的態度,皆是由此原因。小國家有了很好的水電站,不但能夠自給自足,甚至能夠向他國輸出電力。舉個例子,比如寮國,在中國的支援下,現在有61個水電站,裝機總量遠超自身消耗,已經向周圍國家如越南和泰國輸出電力,甚至還有向新加坡輸出電力的計劃。 這些國家使用水力發電,自然會縮減煤電和天然氣發電的份額,這些對出口煤和天然氣的國家來說都是不利的,所以美國會大力反對他國水電站的建設。而歐盟則有不一樣的看法,歐盟煤炭集中在德國,但是天然氣依靠進口,大部分電力還是需要依靠核電和綠能,但是這些電力的價格都不便宜,所以歐盟更希望擺脫化石能源的依賴,大力推進綠色能源,即使綠能更加貴一點,但是如果能夠將能源的定價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總的來說其實成本是降低的。所以歐盟希望中國也發展綠能,自然不會反對中國水電站的建設,但是反對煤電。 綜上可知,在決定電力的能源爭奪中,中國占據了最廉價能源的優勢,這也是中國製造業強盛的基礎。歐盟需要推動綠能作為自身的籌碼,而美國需要推動煤和天然氣作為自身的籌碼,很顯然這一次中國站在了歐盟這一邊,美國在川普下台後,只能無奈又回到「巴黎氣候協定」。可以說這是中歐雙方對美國的一次「聯合絞殺」,沒有了化石能源的加持,美國在電力成本方面和歐洲處於同一水平,甚至還略有落後。 中國為何不害怕改變能源結構?首先燃煤確實對環境有所污染,需要減少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其次還是中國強大的基建能力。就拿三峽大壩來說,僅憑一己之力就撐起了全中國1.5%的發電量,相當於每年省下3000多萬噸的煤,兩個三峽大壩的發電量就可以支撐全台灣的用電,從中就知道基礎建設的重要性了。還有關注前幾年的光伏大戰就能知道,美歐的光伏產業都被中國打趴,全世界最強的光伏廠家前十幾名美國就2家,德國1家,其餘基本都是中國。大規模的風電和光電,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建設完,而美國根本沒有這樣的能力。法國的核電很強,美國為了限制法國核電的發展,將中國核電集團列入禁運清單,就是為了破壞中國和法國核電的合作,阻止法國推廣自己的核電。現在中國選擇和俄羅斯合作,完全擺脫美國的技術。風電現在也是歐洲獨占鰲頭,其次是中國,通過強大的製造業能力也能降低風電成本。未來十年,應該能很明顯看到中國發電能源結構的變化。 2020年,即使在疫情衝擊之下,中國的發電總量高達74170億千瓦時,即使是這樣的發電量到了年底都要不夠用,接近美國的兩倍(美國居民人均用電量是中國五倍多,折算下來中國居民用電總量還不如美國),歐盟的三倍,全世界發電量的四分之一還要多。最近五年來每年的發電量增速都在5%以上,美國完全比不上,美國希望製造業回流,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美國能夠負擔得起承擔這些製造業所需的發電能力嗎?即使現在馬上開工建造發電站也都要好幾年之後才能完工,就算能完工,電力的成本相比於中國根本沒有優勢。 中國在大規模特高壓輸電技術上是全世界第一,大大減少了電力成本,能夠將價格低廉的電源源不斷輸送到發達地區,龐大的電網就像大海,在其他國家可能造成的大斷電在中國就像一杯水倒入大海,毫無波動。而美國,在經歷一個寒流之後,德州竟然大規模斷電,東西電網和德州電網不能互通,這樣的電力供應如何讓投資人放心呢?現在的美國政府不斷阻止美國人投資中國,是不是有點像過去「戒急用忍」時期呢。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