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5/12 21:51:07瀏覽1701|回應3|推薦21 | |
清朝末年,在照相機普及前,人們認為自己的形象被畫在紙上,靈魂也就被拿去了;照相也會使人傷元氣,還能攝走真魂;有人說照相會失血,沒有照上腿腳的相片會導致自己真的失去腿腳。這麼一件小事情,卻可以反映出當時清朝的整體水準。首先,毫無疑問的是清朝沒有任何和相機製造有關的技術;其次,清朝沒有任何科學人員可以解釋相機的技術;最後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清朝人這個時候還是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洋人的東西是奇技淫巧,有違綱常。 說到火箭,中美兩國都是發射火箭的老手了。台灣人從來沒玩過火箭,鬧笑話也可以理解。美國人玩火箭世界第一,排名前三的火箭美國有兩個,在中國長征5乙火箭重返大氣層這件事情上,美國是真的不懂還是裝作不懂?本質上還是美國在推行「中國威脅論」。在中國發射空間站的時候,西方媒體鮮有報導。當火箭重返大氣層時,這些媒體開始集中火力貶損。 在地球之上,有一層濃密的大氣層,大氣層之外,就是常說的外太空了,這是基本的科學常識。彈道飛彈其實本質就是一種火箭,火箭突破大氣層之後,彈頭和火箭分離,彈頭通過自身的動能和勢能,重返大氣層,在突破大氣層之後,擊中目標。台灣沒有彈道飛彈,自然也沒有任何相關的技術,但是難道美國也沒有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美國心裡很清楚,從外太空再入大氣層的彈頭,是可以命中目標的,連北韓都有這樣的技術,美國會沒有嗎,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世界上的洲際飛彈都可以銷毀了,因為毫無使用價值,以美國評價中國火箭的話來說,這些彈頭只要離開火箭的推進,就是「失控」的。連落點都無法提前預測的彈頭,還要必要使用嗎? 中國這次發射太空站的火箭是長征5乙火箭,這是一種一級半構型的火箭。何為半級,其實指的就是助推器,助推器在火箭進入外太空之前就會脫離。而火箭的第一級會進入大氣層,釋放載荷後,火箭則會重返大氣層。這也幾乎是彈道飛彈發射的過程,只不過火箭會在太空中多繞幾圈再重返大氣。發射衛星用火箭和彈道飛彈還有個不同之處,彈道飛彈由於要防止再入大氣層後被氣動加熱產生的高溫燒毀,需要防熱技術。而普通火箭恰恰相反,需要最大可能地在大氣層中就燃燒乾淨,所以其使用的材料鋁鎂合金,熔點在600℃左右。美國SpaceX公司的火箭為何屢屢發生殘骸墜地事故,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其用到了碳纖維,碳纖維雖然輕便,但是其熔點超過3000℃,所以基本上都是碳纖維儲罐的殘骸落地。明顯看到,和中國比,西方媒體對美國火箭失控墜落不僅寬容多,更是難抑讚美之詞。 再來看看最近中國所有再入體積比較大的返回器的落點,無一例外全都掉在了大海中。其實去年西方媒體就開始造謠並詆毀中國的火箭,2020年發射的長征5號乙遙一火箭,很明顯落點在非洲西邊海域,當時所謂在象牙海岸找到殘骸的謠言不攻自破,因為這個地方根本不在重返大氣的再入點和殘骸落點的區域內。 40多年前,美國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重返地球,其重量高達77噸,由於當時科技水平的限制,其在澳洲留下不少殘骸,大部分都是非常小塊的殘骸,最大的殘骸是儲氧罐。自從這件事之後,人類開始考慮飛行器再入問題,如何控制落點,以及如何讓飛行器在大氣中更容易燃燒。和77噸的天空實驗室相比,20噸的長征5號火箭一級可是小不少。其實依靠現在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預測天氣已經不是難事,預測飛行器軌道也是家常便飯,環繞地球次數越多,預測的偏差也會越大,這就考驗落點預測的水平。這是當年美國「天空實驗室」的電路板殘骸,可以看出非常簡陋,和現在根本是天差地別。 科技總是在不停向前發展,今天重複幾十年之前做的事,可是平台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想必美國也非常清楚,中國現在興建的太空站,科技水平上會比美國二十多年前建造的「國際空間站」更先進。所以美國在宣傳中國火箭「失控」墜地時,還帶著一股酸味。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