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方三島之「雞心」與「豬肝連」
2017/03/15 12:41:18瀏覽2199|回應0|推薦5

「基隆嶼」的台語怎麼說?

小時候一直搞不懂為什麼用台語唸,基隆「嶼」和彭佳「嶼」的發音不同;彭佳「嶼」在漁業氣象會提到。後來才發現,因為今天的「基隆嶼」,以前稱作「雞籠杙」,基隆人的台語還保留著「雞籠杙」。

按《淡水廳志》中,雞籠嶼=和平島,雞籠杙=基隆嶼。

例如:「雞籠嶼在治東北二百五十里。城社皆在西,約二十餘里,為偽鄭與日本交易處。屬大雞籠山之北,相隔不遠,端圓尖秀,屹立海中,以象形名,大加蠟堡望之可見。」

「杙峰:即雞籠杙,在雞籠港外,尖而秀,色常蒼翠。峰下魚能逐火,漁者舉火網之。」


那以前怎麼稱呼北方三島圖片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花瓶嶼在《諸羅縣志》記為「花矸嶼」,也是台語的發音。花瓶嶼今仍留有「扛轎」的稱法,在《淡水廳志》記為「抬簥嶼」(曰抬簥嶼,橫而長,中微高,波濤汨沒,隱約欲動)

棉花嶼在《淡水廳志》記為「鳥嶼」(曰鳥嶼,水程兩晝夜,海鳥育卵於此。南風恬時,土人駕小舟往拾,日得數斗),鳥很多,那時代馬偕醫生有看到,到現在還是鳥很多。「棉花」或許是鳥糞吧?

有趣的是,《諸羅縣志》說「花矸嶼」的東邊有個「直加連嶼」,丸子貓推測應為台語的「豬肝連」!和「雞心嶼」都是以形狀命名。「豬肝連嶼」從相對位置看可能是棉花嶼。

 

彭佳嶼呢?彭佳嶼不是北方三島最大的,怎沒記載?

彭佳嶼在明帝國時期的文獻上已經有記載,例如《海道針經》有花瓶嶼(也有花矸嶼)與彭家山,《使琉球錄》有花瓶嶼與平佳山,《籌海圖編》有彭加山與化瓶山

1767年的《坤輿全圖》標示有彭嘉、華賓須;李鼎元於嘉慶年間的《使琉球記》也有花瓶與彭家山。這些文獻卻又少了棉花嶼,似乎在福州往琉球的航道上,棉花嶼並沒有特別作用。

馬偕醫生1879年曾造訪北方三島,那時在彭佳嶼有看到有來自雞籠的一百多個漢人居住在島上,所以丸子貓認為《淡水廳志》作者陳培桂是有機會知道彭佳嶼這個島的。

彭佳嶼在清帝國地方志中會不會就是《諸羅縣志》和《淡水廳志》都有記載的「雞心嶼」?

《諸羅縣志》「(雞籠嶼=和平島)嶼之西為桶盤、嶼東北為雞心」

《淡水廳志》〈卷二〉「其東北曰雞心嶼,形如雞心,因名。雞香爐嶼,曰鳥嶼,水程兩晝夜」〈卷七〉「又十五里香爐嶼。三十里雞心嶼、草嶼,即烏嶼。三十五里花矸嶼。」

多數說認為「雞心嶼」是基隆嶼,但丸子貓認為雖然古人的地理沒那麼精確,但是大方位應該不會錯,而且不同說法交叉對照並回到其上下文的脈絡,「雞心嶼」應該是北方三島系列之一。

今日的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有一陣子可能曾稱為花矸嶼、豬肝連嶼、雞心嶼。

「香爐嶼」到底是彭佳嶼或棉花嶼?《淡水廳志》記載不相一致。但網路文章有說漁民偶爾會把棉花嶼與彭佳嶼搞混,因此也不能怪陳培桂了。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96408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