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8/15 05:31:09瀏覽1988|回應6|推薦55 | ||
引用文章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文徵明《蘭亭修禊圖》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春天,王羲之帶著幾個兒子,邀集謝安、孫綽等當時顯赫的家族,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祈福,飲酒作詩。共得詩37首,輯為"蘭亭詩",王羲之為之作序,公認是他最好的書法作品。 王羲之去世後,《蘭亭序》傳給第五個兒子王徽之 (就是"子猷凍將回去了,寒江怎生獨釣"的王子猷) 的子孫。傳到第七代智永(永禪師),因為出家把《蘭亭序》帶去"永欣寺"保存。智永也是一位書法家,他的弟子中包含唐初著名書法家虞世南。智永去世後弟子辯才當了永欣寺的住持,繼續保存《蘭亭序》。 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尤其推崇王羲之。他聽說辯才和尚保有《蘭亭序》真跡,下旨找來詢問。辯才裝糊塗,推說不知道《蘭亭序》在哪兒。李世民正苦惱,尚書房左僕射房玄齡推薦梁元帝的曾孫蕭翼前去智取。
蕭翼從御書房借了幾件二王雜帖,假扮成書生去永欣寺,和辯才談論詩文,解除老和尚的防備。等辯才的疑慮消失,蕭翼拿出手中的王羲之父子真跡請他鑑賞。辯才 不知有詐,從屋樑上起出《蘭亭序》真跡。蕭翼不動聲色,把帶來的御府二王真跡留下,和蘭亭序擺在一起。過幾天趁辯才外出,騙小和尚打開師傅房門,把蘭亭序 和御書房的字帖一起帶走了。 李世民得到蘭亭序後欣喜若狂,加封蕭翼為五品員外郎,賞住房及金銀寶器。辯才犯欺君之罪,也不計較了,還賜他榖三千石。可是辯才不願受賞,變賣榖物在永欣寺建了一座塔,不久便憂憤過世了。 李世民珍愛蘭亭序,命當朝書法家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歐陽詢等臨摹翻刻,分賜皇子、近臣,世稱「唐人摹本」,真跡則自己留著賞玩,最後被當成他的陪葬品埋進了昭陵。 兩百多年後到了五代,土匪出身的耀州節度使溫韜利用地利之便,盜掘了昭陵。但他挖出的寶物中,並沒有提到《蘭亭序》,千古一帖就此消失。於是有人懷疑 : 《蘭亭序》是不是真的陪葬了? 這個謎團一直沒有解出來。近代甚至有人懷疑"到底有沒有蘭亭序真跡"? 或"真正的蘭亭序是不是摹本上的那些字" ?
唐朝的盛世只維持了一百年,玄宗天寶年間已經無法節制藩鎮的勢力。安史之亂以後,情況越變越糟,外有藩鎮之亂,內有宦官和官僚黨爭。德宗的時候因為賞賜不公引起兵變,皇帝倉皇出逃,亂事平定以後益發寵信宦官。順宗繼位後革除積弊,卻惹惱了宦官。加以中風體弱,在位才七個月就讓宦官勾結部分官僚和藩鎮逼得退位,傳給太子李純,是為憲宗。 憲宗繼位後,順宗重用的"貞元革新"大臣都被貶斥流放。同時對藩鎮採取強硬措施,先後降服了西川,夏綏,鎮海、魏博等節度使。但他重用宦官,引起大臣不滿,長年征戰也影響到經濟民生。憲宗堅持削藩,重用支持他的大臣。那些藩鎮也不是省油的燈,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武則天的姪孫)在長安街頭遇刺殞命,就是藩鎮派來的刺客。 這些就是《蘭亭序密碼》一書的時空背景。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