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28 01:12:35瀏覽701|回應1|推薦2 | |
「很甲意金門的生活,空氣好、環境好,可是兒孫三、四十人都在印尼,離不開啊」! 「落番」印尼逾半世紀、已八十四歲的張金堆,每回返金,都有種走不開的眷戀。不過,已在印尼落地生根的他,卻又有不得不做異鄉人的無奈。 這已是八十四歲的張金堆第十一次返金,這次因弟弟過世,返金奔喪,跟著他回來的包括大兒子張嗣禎、大媳婦林明鑽、小兒子張嗣祥等人。昨日縣長李炷烽特別接見,對他多次千里迢迢返金,表示感動,也透露計畫將前往南洋偏遠島地,慰勞這些離鄉背井的金門老鄉親。 一九四六年,日本剛戰敗投降,金門一片荒蕪,二十三歲的青嶼人張金堆,為了生活隻身前往南洋,他由金門搭船前往廈門,再轉往新加坡,在新加坡一年多,沒有工作機會,張金堆又前進更遙遠的印尼,落腳蘇門答臘。剛開始,討海、抓魚、當漁夫,後來又做苦力,然後才做海產生意。想起當年的千里行,張金堆搖搖頭,「苦啊」! 張金堆三十二歲娶了印尼妻,生了三子六女,妻子在他五十歲時過世,一晃眼,三十多年,異地辛酸,只能留予夢中說,而再回首,他的內、外孫已有三十多人了。 就像在荒島上,只能在生命中刻劃日月星辰,用以提醒自己的存在,張金堆也在腦海裡,烙印下每一次的返金行。 第一次是在一九八一年;第二次是在一九八六年;接著,一九九二、一九九三、一九九四、一九九六、一九九七、二○○二、二○○四,「喔,二○○二年還回來二次」,連同這次,總共是十一次。 張金堆清清楚楚記著,這些他生命中的座標。也似乎只有這樣,他才能找到生命的方向,回家的路。 張金堆說,金門這幾年變化很大,建設多,生活好,讓他很羨慕,想落葉歸根,卻又有著異地的牽掛,毋寧是他這位「落番客」內心最大的無奈。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