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忠臣難為──晁錯 于謙 史可法 袁崇煥
2013/10/16 12:33:58瀏覽780|回應0|推薦0

   「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千古不變的教條,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願意踏這腳步、跟隨上這條路?是視死如歸、是個性使然、是責無旁貸,抑或一種無我身、無我思、無我別、無我分!

晁錯

   吳、楚等七國,晁錯因獻「削藩論」引來七國之亂,後被陷害而遭腰斬。北宋蘇東坡在《晁錯論》:「削藩其事是其事,晁錯其人非其人。」削藩這件事情做是該做的,但是讓晁錯來做是不對的。一件事情「該不該做」,不考慮「能不能做」,以及是「現在就做」,還是「將來在做」。

于謙

   英宗親征瓦剌大軍,兵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于謙的悲劇是因為他的忠誠」,如果他不擁朱祁鈺登基,如果他不迎回英宗朱祁鎮,那就不會種下殺機。雖然當下所做的權宜之策「並非出於私心,而是為社稷的安危著想。」

史可法

   史可法雖然忠勇,不過是亡國故臣的執著,他忠的不過是昏庸之君與滅亡之國而已。當處在動盪時代的英雄,或急迫呼喚某種精神,而造就「一個人」的獨特思維,這種思維在亂世是需要有叱吒風雲的豪氣,在太平治事則需嚴謹的道德規範

袁崇煥

   「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止剩一首,傳視九邊。」袁崇煥死後,明廷再也找不到一個像樣的督師戍守邊疆,竟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明江山九此滅亡!袁崇煥,他因為人民在受難,民族在淪亡,熱血男兒責無旁貸,不敢偷生惜死!

   司馬遷說:「堯雖賢,興事業不成,得禹而九州寧。且欲興盛統,唯在擇任將相哉!」司馬遷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求仁得仁,又何怨乎?」為君難,為臣不易。儘管君主無道、君主負我,仍然要一心忠於君主。這是歷史君權的宿命

   炎初師言:「除了需要廣泛的學習之外,更必須要經過深刻的自我反省。此即『學習』與『反省』,二者缺一不可。此即價值觀,既可淺白而易懂,亦可深奧而閎富。」或亦說人人都能有,也都能學,卻也只有少數人,才能達到某種的巔峰與極致。故而深深值得我們這寶貴之一生,用善待自己、用尊重自己、並用珍惜自己的態度,來努力逐步釐清沿路之種種迷霧,並終而能向自己所設定之價值觀勇敢邁進。看透這些「功成身退」的歷史人物或生、或死的人臣,相信其背後也是在追求這種「價值觀」!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669316&aid=904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