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05 15:04:44瀏覽636|回應0|推薦1 | |
站在李斯的角度 李斯:「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就是因為他不甘平庸,立志澤木而棲,揮別老母、妻兒離開上蔡城。此一離別讓他締造歷史,也改變歷史,更讓他躍上歷史的舞台,影響了後代歷朝歷代。 李斯《諫逐客書》:「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就是這篇雄辯文辭,引古喻今、字句鏗鏘,李斯受到秦赢政的重用,此機遇和個人能力,讓始皇帝成就霸業,一統天下。 「沙丘之變」讓胡亥即位,是為二世。趙高讒言以叛逆罪名逮捕李斯下獄,最後與子在咸陽遭腰斬之刑。李斯的死,看似死於趙高之手,其實是敗在他自己的陰暗面,他因嫉妒心作祟,和姚賈聯手殺了同窗韓非;因他看重名利,他在名與利受到威脅時,選擇了陰謀與大逆不道「矯詔篡位」立扶蘇、殺蒙恬,將自己千古名譽,毀於一位名不經傳的宦官之手。個性使然,讓李斯走入歷史的末路,煙消雲散。 至此,任何正反兩面的評價都形同殊途,這需來自於自己的自卑與自律,此即《論語》中的「修己以敬」。此即深層與淺層的學習與人生之別。錢穆先生常舉嚴光(子陵)與劉秀(東漢光武帝)的故事。嚴光與劉秀同學,亦為好友。其後他積極幫助劉秀起兵。後來劉秀即位,多次延聘他,但他隱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最終他享年八十歲,葬於富春山。後世人稱富春山為「嚴陵山」。君臣可以如此相待,則豈是「專制」一句話可以抹殺。 人在成功之後容易得意忘形,剛愎自用。李斯如能在深層的學習中「忘我」 (志於道)而「謙卑」 (不為自己)的人生。清楚自身的價值觀與使命感,不記較個人名利,堅持「對的事」,就不致晚年變節,魂斷咸陽,落得後代史學對其負面的評價。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