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全球政府形成之年
2024/04/07 19:23:36瀏覽639|回應0|推薦1

基德耐里(Kit Knightly)2024年4月1日
《迎接所謂新時代分散與可否認但卻極為真實的統治格局》
全球政府是最終目標。我們知道這一點。
對大地每個人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進行全面控制,這就是目標。
這已對任何留心觀察的人顯而易見了多年,甚至數十年;當新冠病毒推出並且建制派開始公開說明時,任何微小的懷疑也被消除。
新冠標誌着全球主義議程的加速,一場瘋狂奔向終點線的競賽,似乎已失去勝利的動力,但比賽仍在進行。目標沒有改變,即使過去的幾年中,議程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稍微退回了陰影之中。
我們概念上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但實際意味着什麼?
潛在的「全球政府」究竟是什麼樣子?
首先,談談我們不會看到的。
(一)他們不會自己宣告。不,幾乎肯定不會有官方的「世界政府」,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有。這是他們從新冠疫情中學到的教訓;將全球主義命名並賦予其面目只會激起集體抵抗。
(二)他們不會消滅國家身份。可以肯定施瓦布(或任何其他人)永遠不會在世上的每一台電視上同步宣佈,我們現在都是世界公民,國家已不再存在。
部份原因是這可能會引起抵抗(參見一),但主要是因為部落主義和民族主義對所有想要操控公共意見的人來說都太有用了。
當然,國家的持續存在絕不意味超國家控制系統的存在,就像羅德島、佛州或德州的存在絕不意味聯邦政府的存在一樣。
(三)永遠不會公開宣佈系統的改變。我們不會被告知是在新模式下團結起來,而是地區性和表面上的變化的幻象將掩飾政治格局中真正選擇的缺乏。一層薄薄的多元系統的外表緊緊地覆蓋在單一系統的骨架上。
資本、共產、社會、民主、暴政、君主制主義等...這些詞的意義將逐漸淡化,甚至比已淡化的還要多,但它永遠不會放棄。
全球主義將帶給我們的是一系列在名義上大部份只是國家的集合,表面上運作着不同的政府體制,但都建立在相同的基本假設之上,並都向未經民選和未宣的更高權威負責。
...如果這聽起來耳熟,那是因為這基本上就是我們已經是這樣了。
唯一缺失的重要方面是這個粗略模型可以轉化為流動網絡的機制,其中所有角落都被侵蝕,所有真正的主權權力都變得完全退化。
這就是全球統治的3大支柱:
1)數位貨幣
2)數位身分識別
3)「氣候行動」
依次來看看每一個。
1)數位貨幣
全球超過90%的國家目前正推出由央行發行的新數位貨幣(CBDC)。民營媒體(以及其他)多年來一直在報導對CBDC的推動,已達到了我們不必在這裏重新討論舊議題的程度。
簡單地說,完全數位化的貨幣使得每一筆交易都能被全面監控。如果貨幣是可程式化的,它還將允許對每一筆交易進行控制。
可在網上閱讀對CBDC的廣泛文章,以獲得更多細節。
顯然,CBDC是潛在的反烏托邦惡夢,將侵犯強制使用它的任何人的權利...但它如何成為全球政府的基石呢?
答案是「互操作性」。
雖然世界各國的CBDC在概念上是彼此獨立的,但大多數都被編碼成能夠相互識別和互動。它幾乎都是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和其他全球主義金融機構制定的指南進行開發的,並且都是由少數幾家科技巨頭進行編程。
一份2023年6月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報告指出了「CBDC全球互操作性原則」的重要性,並得出了以下結論:
央行在設計過程中優先考慮互操作性問題是至關重要的,這是通過遵循一套指導原則來實現的。為了促進全球協調,確保CBDC的和諧實施,發展一套全面的原則和標準變得迫在眉睫。
借鑒以前的研究和協作努力,這套原則可以作為堅實的基礎,引導央行從數位貨幣倡議開始就積極考慮互操作性。通過採用這些原則,央行可創建具有凝聚力和互聯性的CBDC生態系統。
在評論該報告時,WEF的網站指出(重點強調):
為了確保成功實施並促進互操作性,全球協調變得至關重要(...)遵循互操作性原則,CBDC可和諧前進,從而導致高效且互聯的數位支付系統。
解讀「全球協調」、「凝聚力生態系統」、「和諧前進」和「互聯支付系統」並不需要天才。
在195個「互操作」和互聯的數位貨幣與單一全球貨幣之間實際上沒有任何實際區別。
事實上,「互操作性」是未來所有全球主義權力結構的關鍵詞。這使我們順利過渡到...
2)數位身份識別
對於強制性數位身份識別的全球推動甚至比數位貨幣議程還要久遠,可追溯到世紀之交和布萊爾(Tony Blair)的「國家身份證」。
數十年來,這一直視為解決每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恐怖主義?數位身份識別將使個人安全。
非法移民?數位身份識別將確保邊境安全。
疫情?數位身份識別將追蹤種苗與否。
AI?數位身份識別將證明誰是人類。
貧困?數位身份識別將「促進金融包容」。
顯然,就像CBDC一樣,具有深遠影響的數位身份識別服務是對人權的威脅。而且,就像CBDC一樣,如果將國家數位身份識別平台相互連接,就可建立全球性的系統。
再一次,這一切都與「互操作性」有關。他們使用完全相同的措辭。
世界銀行的「身份4發展」計劃聲稱:
▲互操作性對於開發高效、可持續和有用的身份識別生態系統至關重要。
▲北歐和波羅的海數位化部長公開呼籲「跨境」運作的數位身份識別。
▲像開放身份識別交換(OIX)這樣的非政府組織發佈關於「需要數據標準以實現數位身份識別在身份識別生態系統內部聯邦,以及跨身份識別生態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的報告。
各國政府引入數位身份識別的清單很長,並且不斷增加。
在2023年10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佈了關於數位身份識別設計和使用的「指南」。
在195個互聯的數位身份識別平台和單一全球身份識別計劃之間,實際上沒有任何實質區別。
好吧,他們已建立了全球貨幣和身份識別計劃。現在可以控制和監控每個人的行動、金融交易、健康狀況等等。這就是監控和控制機制,全部都在分散的模型中處理,旨在混淆全球政府的存在。
但是政策呢?
這個全球政府如何制定政策和法規,而不暴露其存在?
氣候變化(鬼話),就是這樣。
3)氣候行動
氣候鬼話多年來一直是全球主義議程的前沿。它是反人類技術官僚主義者的木馬。
早在2010年,著名的氣候鬼話「專家」就曾表示「人類還不夠進化」來應對氣候鬼話,並認為「可能需要暫時擱置民主」。
最近,2019年,彭博社發表了類似「氣候鬼話將摧毀我們所知的國家主權」的標題的文章,學者告訴我們說:
▲除非放棄主權,否則國家將無法解決氣候鬼話等全球危機
▲多年來,氣候鬼話一直被宣揚為我們可能被「迫不得已」放棄民主或主權的理由之一。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長期的宣傳敘事,致力於將「氣候鬼話」從環境問題轉變為一切問題。
在這一點上,所有國家政府都同意,「氣候鬼話」是迫切的問題,需要全球合作解決。他們舉行大型峰會,在這些峰會上簽署國際協議,將國家約束於某些政策,為了地球的利益。
建立了這種模式之後,他們現在擴大「氣候鬼話」的範圍。將「氣候鬼話」轉變為對每個問題的回答:
顯然,「氣候鬼話」總是會影響能源和交通。
在新冠疫情之後,「氣候鬼話」已重新塑造為「健康危機」。
現在我們被告知「氣候鬼話」正引發糧食危機。
我們被告知國際貿易需要關注氣候。
世界銀行告訴我們,教育改革將有助於抗衡氣候鬼話。
IMF告訴我們,世上每個國家都應該對碳進行課稅,而且最近還有一集跨界節目,表示CBDC對環境有益。
看看這是如何運作的?
農業與食品、公共衛生、能源與交通、貿易、財政與稅收政策,甚至教育。現在幾乎每個政府領域都可能受到「氣候鬼話」的影響。
他們不再需要一個世界政府,只需要「公正的國際氣候鬼話專家小組」,致力於拯救地球。
透過「氣候鬼話」的視角,這些專家將被賦予權力,在幾乎每個生活領域向每個國家「建議」政府政策。
現在看清楚了嗎?
這就是現代世界中的全球政府,不是集中式,而是分散式的。雲計算。一個跨國企業技術官僚的集體思維。沒有官方存在或權威,因此也沒有問責制度,並且將所有政策決策通過一個篩選器--氣候鬼話。
不會有單一的全球貨幣,將會有數十種「互操作」的數位貨幣,形成「和諧的支付生態系統」。
不會有單一的全球數位身份識別服務,將會有一系列「相互連接的身份識別網絡」,從事「促進安全的數據自由流動」。
不會有全球政府,將會有由聯合國任命的「公正專家」組成的國際專家小組,提出「政策建議」。
全球大多數或所有國家將會遵從大多數或所有的建議,但是任何稱這些小組為全球政府的人將會收到《Snopes》或《Politifact》的事實核查,強調「聯合國專家小組不構成全球政府,因為他們沒有立法權力」。
這就是全球政府將在2024年及以後形成的方式。
分隔出來,完全可予於否認...但卻非常、非常真實。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7ab68df&aid=18048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