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潔募款籌辦音樂會濟助弱勢的事,獲得今年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親善大使獎,5月將到美國受獎。在家自學的她說:「如果在體制內學校,恐怕辦不到。」
陳慧潔說,演講、辦活動,很多人20、30歲才做的事,「我都提前體驗,真的很酷!」暑假後上高中,她仍選擇在家自學。
陳慧潔的父母親陳伯杰、周曉蕾,在宜蘭縣五結長老教會當傳道,四個女兒慧瑄、慧潔、慧馨、慧君都在家自學,一開始親友極力反對。陳伯杰說,「我就是沒法接受用考試來做學習手段」。
他認為學習應該很快樂,不該是填鴨、背東西,一點創意都沒有,何況現在電腦太方便了,「google一下,整個地球都在我的手中」,他希望孩子學到的是能帶著走的能力,能夠將創意落實為具體方案。
他教孩子社會、自然、體育,太太教國語、數學,再請一位外國朋友教英文,教會朋友教音樂,下午孩子彈鋼琴、看課外書,作業是研究五結行道樹和路邊野草,現在家族都誇他把孩子教得真好。
陳慧潔日前到馬賽國小烏克麗麗社團當助教,兩名老師不敢相信她才15歲;對她從小二起就在家自學,更是驚訝不已。
「她是很特殊的女孩子!」師大教授謝智謀說,慧潔八歲就上街募款,送餐給獨居老人持續六、七年,自己寫企畫案辦募款音樂會送米到東非,到高中辦饑餓三十。
月初他邀慧潔到師大演講,她問了一句「你們是否有夢想?」現場90名大哥哥、大姊姊感觸很深。26歲研究生在臉書上說,他修了那麼多學分,行動力、執行力、對社會的關懷卻不如一個15歲少女。
陳慧潔說,在家自學都用iPad上課,有問題可以一直問到懂,從小就告訴自己去做就對了,「害怕」、「緊張」好像很少來找她。
美國的教育是開放式的教育,小學初中都沒教科書,學生都被訓練多多利用社區圖書館,家長们都會陪兒女上社區圖書館借書、影帶回家自學。學校也很重視學生的社團活動,領導力的培養,小學生也都要學習販賣餅乾籌募積金。一般申請大學就要求SAT成績,以及社團活動推薦信等。如果是天才兒童,12歲上美國大學不見怪。20歲不到就拿到博士學位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