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24 14:58:13瀏覽621|回應3|推薦31 | |
。 昨晚瞎逛網的時候看到一篇對今年國產電影的評點文章,在批了一通那些票房生猛的古裝武俠大片之後,表揚了幾部小制作的影片,有反映80後的《失戀33天》,作為70後的我直接選擇過濾,還有兩部卻都是秦海璐主演的,一部是《鋼的琴》,一部是《去阜陽六百里》,大概看了下簡介,決定看第二部,誰知網上沒有資源,那《鋼的琴》就是唯一的選擇了。 一開始的鏡頭就非常經典,惹人發笑,也許就定下了此片的基調吧,悲傷的事情不一定悲傷著處理,可以用另一種方法。 整部影片都是鞍山的冬天,陰沉的天空,衰敗的景色,廢墟一樣的工廠,那是上世紀的90年代,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東北產業工人,卻成為改革開放後的最大犧牲群體,陳桂林他們的鋼廠倒閉了,他們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們全都下崗了,一個個被沖擊到生活的最底層,每個人都是踉踉蹌蹌地掙扎著求生。 。 。 陳桂林組織了一個樂隊,每天忙活著婚喪嫁娶、開業推銷之類的活動,離家的妻子回來了,搭上了賣假藥的,要離婚,而女兒小元由誰撫養便成了問題。而他的夢想便是把女兒培養成鋼琴家,他想撫養女兒,但卻一架鋼琴也買不起。 為了留住女兒,他給女兒用木板畫了一張鋼琴鍵盤讓女兒練指法;後來又四處借錢想買一架鋼琴,卻處處碰壁,他借錢的過程中把一個一個朋友都拉了出來,都是一幫艱難的窮哥們,誰也比誰好不了多少。 後來朋友們聚在了一起去學校偷鋼琴,被發現了,好在學校并沒有追究他們。走在絕路上的陳桂林在圖書館看了一部制造鋼琴的書,便突發奇想,要為女兒造一架鋼琴。 一幫哥們什麼工種都有,他們就在陳桂林的組織下,開始在破敗的工廠開始造鋼琴... ... 影片不時出現一段段小幽默,讓人時不時地發笑,也時不時地被感動著,一群小人物,生活是那麼困窘、失落,無力,但影片裡有親情的溫暖、友情的溫暖,有夢想的溫暖,雖然溫暖就像一只蠟燭那點亮,但他們用天生的豁達與幽默來忍受著時代帶給他們的創痛,心酸之余卻不覺得沉重與壓抑。 。 。 生活中的磨難本就是常態,抱怨與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們平靜地領受著這種無常,笑著哭,唱著哭... 這是一部真正的國產片,反映特定時期小人物生存狀態的國產片,它不像美國那些勵志大片,英雄一定贏得江山美人,連白癡一樣的人靠著好運氣與堅持就能踏上世界的巔峰,勵志是勵志,但不太真實。而在現實的生活中,誰沒有夢想?但大多數人終生都實現不了,而失敗的原因與努不努力無關,與態度是否正確無關。 而生活永遠是生活,它永遠變不成美國大片,但陳桂林畢竟努力了,盡自己全部的力量奮斗了,他與他的朋友們笑著哭,唱著哭,努力真誠地生活著,為著一個卑微但美好的夢想...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