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30 09:25:01瀏覽532|回應4|推薦11 | |
一天之中,晝夜之交的晨與昏,最有氛圍。 朝陽透過行道樹斜照在大馬路上,灑下一道金光,仿若金光大道,早晚才有的美麗。街景在薄霧中非常新鮮,行人稀少,清靜得讓人身心安寧。 耳塞傳出的音樂,把她與世界隔開,相對獨立的空間裏,與外界交融又不覺孤單,她獨自騎行去往鄰縣的路上。 農田、鄉村、小工廠,還有無處不在的建築工地,她喜歡農田與樹,尤其喜歡透過枝葉灑在地上的陽光,斑駁細碎,逆光中的枝葉剔透得活潑,讓她總想下車拍。 特意繞行到鄰縣的農貿市場,雖然喧囂,但在晨光中充滿人間的熱鬧,那些操著方言討價還價的人們,也異常可愛。畢竟是早晨,暑熱還沒有上來,紛擾人心的事情多沒有發生,人們都平靜而溫和。 她覺得這些攤販多是菜農,大部分賣的都是自家菜田裏出產的蔬果,不像自己城市,絕大部分都是從大市場批發而後零售給市民。剛剛采自田間地頭,多新鮮啊!不時問一問價錢,比她平日買菜便宜一點。她並不准備買,單純享受著看與逛的樂趣。 路過那所中學,她遺憾明清貢院的古建築已經拆除,原地而起的是更規整的仿古建築群,一個仿字,大煞風景!沒有經過時間淘洗的建築有什麼韻味呢?可惜那年在此校複讀的時候,沒有細細看過那些古建,那時大殿因為年久失修已經關閉;一間間的貢房還牢固,但也不開放,她只是記得大殿旁的古槐,與雕梁畫棟,還有偶爾穿行的貢房外的長廊。其實就是保存完好,那時的她也不懂欣賞。轉眼超過二十年,一點影像資料也沒有留下。當時如果有膠片拍人都來不及,誰會舍得拍景物呢!可現在記錄方便,信息又泛濫成災。 以前校外還是農田,現在是一個體育中心,可以說是大操場吧,許多人在晨練,她停下默默看了一會兒,向上的事物總是會輕易地打動她。如果自己身邊的兩個人能有如此向上的表現該有多好! 她又想起在晨光中打開房門,祖父已經照例躺在沙發上呼呼大睡,也不嫌沙發上熱,床上涼席不好睡嗎?弟弟依然在屏幕前轟轟的槍炮聲中做著永不厭倦的英雄夢。多麼美麗的六點鐘的早晨,多麼寶貴的時間!唉! 不能想了,她要有蓬勃的好心情,去享受這周末的閑適。 異鄉的街景與自己的城市並沒有多大不同,她就是覺得分外輕松,像靈魂擺脫了肉體的束縛,輕盈得妙不可言。也許,這就是諸多人樂此不疲地在路上的原因吧。 新修的廣場公園占地不小,各種大樹都是截枝後移栽,沒有自然的拱枝舒展闊大,人們等不及讓小樹慢慢地長大。她作為外行人都能看出園林設計之粗陋,但市區有一大片綠地已經彌足珍貴,畢竟這是在中國的北方。其實想不用那些仿古亭臺,水泥小橋,只是單純的花木成片會更自然吧。公園外的馬路平整寬闊,少有車輛,真適合騎行。收到多次注目禮,也許是因為她的穿著,也許是她散發出的陌生氣息。氣息捉摸不著,但你感覺得到,別人也感覺得到。 陽光始烈,又繞一圈,該回程了。有出發就有回程,不管你願不願意。途經一段下坡路,不用蹬刷刷地走,真爽!可若沒有去時上坡的吃力,怎有此時之快! 一段路上行道樹全是雪松,雪松樹姿雖美,竊以為不適宜做行道樹,因為樹冠越長越尖形不成蔭蔽。所幸只有一小段,然後就在國槐的蔭涼下久久地行。一種樹被冠之於“國”字,除了原產中國外,她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是動輒千年的樹齡?中國長壽巨樹裏最多的應該是國槐吧。後來查因為一個典故“面三槐,三公位焉”,不知確實否。 快到家了,人們都喜歡在路上,但在路上的時刻畢竟短暫,越短暫越顯其珍貴。她渴望每周的獨行,並不覺得孤單,她覺得很符合梁實秋先生文中情境:“偶然也從泥溷中昂起頭來喘口氣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幾口新空氣。”“喘幾口氣”後,她才能在未來的一周“耐心地低頭鑽進泥溷裏去。”
圖片手機自拍。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