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24 08:42:48瀏覽574|回應8|推薦26 | |
中午12:00回家路上,到處灰茫茫一片,連心情都連帶著灰。 前一篇剛贊過今冬少有的天藍如玉,馬上便是連續霧霾天。經濟“綠”了,還是換不來天藍?想想前些年我們侯馬便開始經濟轉型,不再批准高耗能高汙染的新建企業,甚至有些大廠為著稅收的優惠遷至臨縣曲沃。眼看著曲沃財政收入一年火似一年,就有人諷刺市府領導不是只要藍天不要經濟麼。但確實我們的天漸漸藍了。雖然現在也略比曲沃好些,但想以後定是汙染一家親了。不過路這邊路那邊而已,難道汙染會自動劃路而治? 上海的朋友說霾嚴重到白天的太陽蒼白得像月亮。今天給江蘇的朋友聊天貼手機裏霧茫茫的街景,他說他們哪裏也差不多。不會吧,連雲港啊,那可是海港,竟然也不能幸免?他還原想著他們那裡的空氣會好一些,今年以后不敢想了。“全國一片天”,哪裡能獨善其身呢!南方青山綠水之地也逃不過啊。
同一地點,秋天有欒樹的街。也是上篇秋雨飄飄的街。昨天中午14:00時走過,比下班時已經好一些。
這幾天剛看過余華作品《許三觀賣血記》,又一個有關活著的故事。在那個時代,物質是那麼貧乏,勞力、智慧甚至尊嚴,都換不來更多的錢渡過生活的難關,只有選擇一次次賣血,犧牲健康甚至生命,才能維持艱難的生存。其實深想曾經我們的國家,不過是升級了擴大化的許三觀,世界產業鏈已經形成,長期遠離現代經濟的我國,也是勞力與智慧還有尊嚴都換不來富裕的生活,只能在產業鏈的末端掙紮,通過高耗能高汙染損害生存環境與民眾健康的方式,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改革開放以後,許三觀不必賣血了,書中沒有交待老年的許三觀是否因為賣血損害了健康,畢竟失去的血液三個月就能補足,畢竟他一生只賣過12次血,小說裏其它的人物卻有人喪失了健康或者生命。可我們像許三觀一樣賣血換來的今天,那賣掉的“血液”還會再生嗎?那惡化的環境多久才能恢複?中國提供全世界一半的鋼材,建材的比例不知道有多少,雖然國家已經有能力靠勞力與智慧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但發展的不平衡,讓一些省份依然在“賣血”發展... ... 看沉重的小說,說沉重的話題,我們花著賣血的錢,總算渡過一次次難關,生活變得不那麼沉重了,再也不會像許三觀他們那一代人一樣,為了緩解饑餓的感覺,用嘴炒菜。朋友說他朋友去了英國,那裡環境好,但“解放了肺,卻辛苦了胃”,哈,老中的胃永遠洋不了!周末是冬至,冬至曾經在古代是大節日,稱為冬節,現代工業社會,節氣之類反而可有可無了,冬至只是一個節氣,已不是大節日。而中國人的節日離不了吃,聽說南方冬至吃湯圓,而我們冬至吃餃子,據說是醫聖張仲景用一種羊肉包皮的食物救治災民的耳朵凍傷。現在還是流傳著冬至不吃餃子凍壞耳朵的俗語。傳統的冬至餃子一般是羊肉胡蘿蔔餡兒,驅寒活血暖身。現在的冬天蔬菜種類多,餃子的餡兒也五花八門,不再拘泥於一種。我做的是豬肉蓮菜餡的。 選五花肉剁碎,加薑末、鹽、五香粉,老抽醬油,潑上熱油,然後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多攪一會兒。 蓮菜洗淨切片剁碎或者用擦子擦絲再剁碎,不用擠水,肉餡會將蓮菜的水份吸收。蔥也切碎,加鹽潑熱油,再與肉餡攪拌,豬肉蓮菜餡就做好了。 一般拌餡前和餃子麺,麺醒一醒,好吃也好包。和麺時也可以加一兩個雞蛋,更筋道,煮時不破。奶奶從小就教我餃子麺要和硬砸軟,就是先和硬一點,再一點點加水,用拳頭揉軟,這樣的餃子皮好消化,很多人家裏和的餃子麺很硬,吃了會積在胃裏硬得難受。 撖皮包好,下鍋煮熟,熱騰騰的冬至餃子就可以開吃了,我包的餃子絕對皮薄餡大,不是王婆自誇。 還騰著熱氣呢。智能手機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可以完成直播,但圖片的質量就有點差強人意了。
. .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