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普賢菩薩大行願
2008/10/02 11:49:10瀏覽4293|回應2|推薦13

 

讚普賢菩薩偈

 

菩薩慈悲不可陳 聖凡悉使證圓因 一心不住超諸位 十願導歸繼能仁

 

三乘咸令契果覺 群萌速得脫煩塵 恪遵大士清明誨 決定即生達本真

  

普賢梵語  Samantabhadra (三曼多跋陀羅)。「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又作「遍吉」解。普賢菩薩以其廣大的行願著稱。祂對眾生所發的行願菩提心是遍及一切處所,因此普賢菩薩是隨緣教化眾生,所要度化的眾生是無限量的,是諸佛之行宜典範,稱「大行普賢」。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其道場在中國四川省峨嵋山,為晉代蒲翁所開創,於聖壽萬年寺安置普賢菩薩法像,宋太宗並建大閣敕造二丈金銅像以安置之。

 

普賢菩薩身金色,頭戴摩尼寶珠冠,代表具足如來五種智慧*1,雙手轉法輪印,雙手拈一紅蓮,二腳結跏趺坐於六牙白象背,代表德行果德。為毘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之右脅士,與騎乘獅子之文殊菩薩、毘盧遮那佛合稱「華嚴三聖」。佛教中每尊菩薩所戴的配件或所乘之坐騎都有其特別之含意。普賢的白象代表辛勤不倦,六牙代表六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象徵普賢菩薩篤行之行願是莊嚴無上之圓滿。

 

《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云:「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亦為供養法華經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經,爾時我復乘白象王,現其人前。其人若於法華經,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當教之,與共讀誦,還令通利」。普賢菩薩說在祂所發的誓言中,如果有一眾生,心中發普賢行願者,無論行走站立,祂都會立刻乘六牙白象,分身百界,到發心者面前,與之相見。假如這位發心者因業障深重,未能見到祂,祂也會暗中為其人摩頂,護持安慰,使其人所願皆得成就。由此可知,只要一個人他從發願做起,就能得到普賢菩薩的加持功德了。

 

《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經》中最重要的一品,其中普賢十願亦是本經非常重要的菁華之一,所謂,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富即指精神之富有,貴指法寶無上珍。因此各佛寺中都會唱誦並以此十願做為日常生活中之修行願力。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通常我們見到寺中的佛像有文殊就有普賢,有普賢就有文殊。文殊表智慧,普賢表大行,二者代表定慧雙修悲智願行的圓滿教法。普賢菩薩是大乘菩薩的典範,祂以堅毅與實踐的行願守護眾生的心使其圓滿,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所發的善願與普賢十願能相契合,普賢都能達成眾生的善願,成就自我的圓滿,並且還能產生更大的力量再去幫助他人圓滿。

 

普賢曾說:「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因此能說法利生者,應當不吝將自己所知的佛法多多向人宣說,讓更多的人都能雨露均霑,而法喜充滿。

 

每位成就的佛菩薩都有自己的心咒,「心咒」是每位成就菩薩於定中所生出的般若大智,別小看只有區區幾個字的咒語,其威力如虛空大無比,能降一切魔並護身得智,不可小覬。

 

普賢菩薩之心咒:嗡。三昧耶。薩怛番

 

在佛門中每到晚課結束,都會唱誦《普賢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告訴我們,生命無常,就像少水之魚,應該警惕,當思精進,千萬不要貪圖享樂。

 

佛受偈普賢將來成佛,名「智剛吼自在相王佛」。普賢菩薩在密教中是現「金鋼薩埵」又叫「金剛心菩薩」持杵置於心間,表能摧毀十種煩惱,左手持鈴示以般若清淨,是眾生菩提心之本體,個性堅如金剛與顯教之普賢屬同體異名。

 

在《華嚴經》中所宣示的一切菩薩行都是普賢行,華藏世界是一切菩薩行所匯聚而成的總相,因此,所有眾生如能實踐菩薩行,就是普賢菩薩,而我們的自性佛就是普賢。

 

普賢菩薩的行願,教導我們要禮敬一切的佛菩薩,這是要眾生去除傲慢心,從謙卑做起。其實佛已是成正覺者,根本就不須要人頂禮,不須要人來拜,但當我們頭悉地的一剎那,我慢心就消除了。有口要多說好話,看到別人成功要懂得隨喜功德,布施亦是一種隨喜功德。如果人人能將普賢菩薩的行願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並且身體力行,行菩薩道,那就是人間佛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1佛的五智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其中法界體性智與大圓鏡智屬於空性。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則屬於緣起。五智當中「平等性智」是釋迦牟尼佛當年於菩提樹下第一個證悟的,是如來真正的智慧。釋迦牟尼佛證悟第一句話即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因此佛說眾生皆是未來佛,眾生皆是平等的。沒有我高你低的差別,亦即不見凡夫相,不見佛法相,不執著你我,二相無分別。

  

(*2有關普賢菩薩之經典特舉二例: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法華經普賢勸發品》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576860912&aid=2265353

 回應文章

虎仙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隨喜讚嘆
2008/10/21 13:22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有些人對於其內容不怎麼了解

希望長者有空為大家說明

老查居士的後山確有寶地

居士帶我去走訪過

水 羚(1576860912) 於 2008-10-21 14:51 回覆:

虎仙 您好 阿彌陀佛

我曾要在章篇中多介紹普賢十願

但礙於篇章  以致只作簡短略述

若論十願談起來滿長的

看以後時間及因緣

我再以一願一願的敘述也行

謝謝您關心

祝您  愉快                                          

                 水 羚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夜安
2008/10/02 22:05

水羚吉祥

後山很寬廣  植物滿多

所以題材也就多

普賢警眾偈》: 每次讀到此句  就更加警惕自己

不能懈怠

祝如意

水 羚(1576860912) 於 2008-10-03 11:21 回覆:

查大師  您好   阿彌陀佛

您的詩文寫得如此生動

除了您的內涵功力

後山也是個不錯的寶地

謝謝您

敬祝  愉快              

           水 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