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2/04 16:40:28瀏覽575|回應3|推薦61 | |
中國時報 蘇香林/北市(家庭主婦) 2013年08月07日
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台大教授、日本綜合研究權威,許介鱗教授在所著《日本殖民統治讚美論總批判》(文英堂出版社)書中,舉證歷歷,日本殖民之前,台灣是全中國最富庶的一省,也比日本富裕,其書中記載: 「早在1860年台灣開港,外資在台已獲投資利益。而清廷派沈葆禎、劉銘傳撫台,自1874到1895年,20年的投資與心血建設,其成果讓日本隨軍記者寫下當時進台北城所見『…財貨金銀之流溢,人民之意氣高昂…』」 故意忽視日據前富庶的台灣,只歌頌日據後的殖民建設,令人不解! 日本強占台灣,台灣人展開長期的武力、非武力的反殖民抗爭。根據日本官方文書累積統計,50年間約近40萬台灣人遭受日軍警屠殺。為了嚴密控制、鎮壓反抗和經濟榨取,貫徹實施50年警察統治。 才數十年前的歷史,台灣人凜烈正氣的抗日,已被漠視扭曲。積非成是,日本人的高壓統治及榨取,卻被美化、歌頌?是何道理? 如台北市政府,可以花了9,200萬,復原殖民者的「西本願寺」,卻說沒有經費設置「台灣抗日史蹟館」?又如在北投溫泉季,先有讓台灣的小學生穿和服扛日本神轎,後有文化局長穿和服辦活動,還沾沾自喜是「文創」。 日本命令八田與一建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水利工程。不是為台灣農民謀福利,而是為奪取更多的台灣米與糖,供應日本。日據嘉南平原的農民吃到白米飯是奢求,曬乾或發霉的蕃薯籤幾乎是餬口的正餐。 日據時代,台灣人沒因八田與一受惠;光復後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農民才享有因水利增產而受惠。馬先生,與其媚俗的歌頌八田與一,不如回頭肯定國民黨的土地改革政策更符史實。 家母日據時代,被徵調赴南洋任隨軍護士,途中幸運躲過美軍轟炸,搭另一條船的友伴,卻不幸沉船喪生。這是她老人家一生最悲痛的記憶。 我讀大學時,每月她都會以台式國語寫信來勉勵我,只記得她一再提及,慶幸因有台灣光復,終於可不受日人歧視為「清國奴」、「支那人」,可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她一生中國人的認同,也從未妨礙她做一個台灣人的認同。 坪林的南山寺,就是日據時期,當地鄉紳為抗拒皇民化,傳承漢文化於子弟,集資興建。南山寺絕非日據傳承漢文化於寺廟的唯一特例。台灣先民在日據高壓下,想盡辦法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 豈能假藉「包容」,承襲李扁,扭曲日據史觀,埋葬中華民族主體意識? 請以恭敬之心,還原先民抗日史實,傳承台灣人的尊嚴。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