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 還原台灣史實 傳承尊嚴 ✨✨
2023/12/04 16:40:28瀏覽565|回應3|推薦61
中國時報 蘇香林/北市(家庭主婦) 2013年08月07日

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台大教授、日本綜合研究權威,許介鱗教授在所著《日本殖民統治讚美論總批判》(文英堂出版社)書中,舉證歷歷,日本殖民之前,台灣是全中國最富庶的一省,也比日本富裕,其書中記載:
「早在1860年台灣開港,外資在台已獲投資利益。而清廷派沈葆禎、劉銘傳撫台,自1874到1895年,20年的投資與心血建設,其成果讓日本隨軍記者寫下當時進台北城所見『…財貨金銀之流溢,人民之意氣高昂…』」

故意忽視日據前富庶的台灣,只歌頌日據後的殖民建設,令人不解!

日本強占台灣,台灣人展開長期的武力、非武力的反殖民抗爭。根據日本官方文書累積統計,50年間約近40萬台灣人遭受日軍警屠殺。為了嚴密控制、鎮壓反抗和經濟榨取,貫徹實施50年警察統治。
才數十年前的歷史,台灣人凜烈正氣的抗日,已被漠視扭曲。積非成是,日本人的高壓統治及榨取,卻被美化、歌頌?是何道理?

如台北市政府,可以花了9,200萬,復原殖民者的「西本願寺」,卻說沒有經費設置「台灣抗日史蹟館」?又如在北投溫泉季,先有讓台灣的小學生穿和服扛日本神轎,後有文化局長穿和服辦活動,還沾沾自喜是「文創」。

日本命令八田與一建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水利工程。不是為台灣農民謀福利,而是為奪取更多的台灣米與糖,供應日本。日據嘉南平原的農民吃到白米飯是奢求,曬乾或發霉的蕃薯籤幾乎是餬口的正餐。
日據時代,台灣人沒因八田與一受惠;光復後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農民才享有因水利增產而受惠。馬先生,與其媚俗的歌頌八田與一,不如回頭肯定國民黨的土地改革政策更符史實。

家母日據時代,被徵調赴南洋任隨軍護士,途中幸運躲過美軍轟炸,搭另一條船的友伴,卻不幸沉船喪生。這是她老人家一生最悲痛的記憶。
我讀大學時,每月她都會以台式國語寫信來勉勵我,只記得她一再提及,慶幸因有台灣光復,終於可不受日人歧視為「清國奴」、「支那人」,可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她一生中國人的認同,也從未妨礙她做一個台灣人的認同。

坪林的南山寺,就是日據時期,當地鄉紳為抗拒皇民化,傳承漢文化於子弟,集資興建。南山寺絕非日據傳承漢文化於寺廟的唯一特例。台灣先民在日據高壓下,想盡辦法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
豈能假藉「包容」,承襲李扁,扭曲日據史觀,埋葬中華民族主體意識?

請以恭敬之心,還原先民抗日史實,傳承台灣人的尊嚴。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57&aid=180127096

 回應文章

阿丙0.6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12 14:37

殖民統治,母國的利益優先,無庸置疑。

引進較好制度與較先進技術,也是事實,

如公共衛生、土地調查、戶口普查⋯等。

徐百川(157) 於 2024-05-12 23:33 回覆:
我們養牛馬豬禽也會關注牠們的衛生、環境、數量…等,這也只不過是後藤新平秉持「生物學原則」殖民台灣的必要措施。
再說自清末以來,現代化也是中國推行的目標,只是中國的人口、教育負擔太重,戰亂頻仍,以致於難以進展。

Cendy Le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2/23 16:49

徐百川(157) 於 2023-12-25 10:11 回覆:
也祝您假期快樂!

米若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2/07 10:52
的確,嘉南大圳的工程完成時,也是台灣農民最艱困的時期。
徐百川(157) 於 2023-12-07 19:00 回覆:
是的,當時這些地區的農民把嘉南大圳稱作「咬人大圳」。
「三年輪作給水法」使農民則完全失去選擇耕種的自由,依當年給水的份量,等於實行甘蔗的强制耕作。又在必須繳納水租的經濟壓力下,農民虧損也得從事蔗作,否則日子都沒法過。

而且收購甘蔗還對秤台動手腳,傳出「三個保正八十斤」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