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山 樵 耕 讀 027-028
2013/11/28 10:50:33瀏覽85|回應0|推薦2

山 樵 耕 讀 027-028

 

029(待續)

 

028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

 

山客問:「有門可以進入山道山性之真義嗎?」

領隊說:「山道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從門入者,是由外而入,這是外在的知識,並不是一個人的真性;如果依緣而入者,這也是靠外在的因緣而得,緣總有盡時,緣盡還散,所以說,這些外緣外門也都不是真正的自覺自性的真心本性。」

山客似懂非懂,乙領隊補充說:「大道無門,千差有路,透過此關,乾坤獨步。也就是說,大道雖然無門,卻是條條道路都可進去、人人都可進去,所以有千差萬別的路,但是百千法門,同歸方寸。這裡所謂的無門為法門,一般說來有兩層意義,一是指沒有固定的、特殊的法門,意思就是如果真正能悟道,任何路子都可以進去;另一是指以『無』為法門,道本於虛無,自無而有,就是『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的意思。」

 

 

027 離心無物亦無道

 

山客問:「有人說,山性山道像顆明珠,能照耀十方世界。」

領隊說:「不要在這個問題上去研究,而要在心性上去下功夫。只有真心真性才能與山道山性相通相契,這不是哲學上的一種可以去分析、討論的議題。也不能像西方哲學一樣的去作推理或描述,因為山道山性都本於自性,如果只是在空虛華實的文字或形式上打轉,就如哲學上的形而上學,討論什麼唯心、唯物?區分什麼本體、現象?結果都流於概念或文字遊戲,這頂多只能說是『感覺知性』,而不是真心,遇事不可黏著於外在的形式上(如語言文字的追逐),黏上加黏反而心更迷,所以要返向內心去修、去參透,離心無物亦無道,妙道之行,不外造化自然之用,心明才能妙有,山道山性也才能自現。」   ~ 百岳老查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47188147188z147188&aid=966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