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山 樵 耕 讀 025-026
2013/11/17 10:20:08瀏覽143|回應0|推薦1

山 樵 耕 讀 025-026

 

027(待續)

 

026 一直超入,自然圓融無礙

 

山客問說:「如何是山道山性?」甲領隊說:「涵蓋乾坤,無障無礙;目機銖兩,心念不起;不涉世緣,內見自性。」眾山客不解。

乙領隊補充說:「涵蓋乾坤,是指道的普遍性,無所不包;目機銖兩,說明了道的內在性,遍在於萬物之中;不涉世緣,則是指道的超越性,超脫於一切行相之外。」

丙領隊對於乙領隊的補充甚表贊同,他接著說:「道不是知識,是覺悟;它不是巧辯,是一種靈慧。其實,涵蓋乾坤、隨波逐流、截斷眾流,是到達『山道山性』的三個關口,不論中國哲學家所談的道,或是西洋哲學家所說的上帝,都離不了這三個關口。但是,我們如果把這三句話看成三個方面,各據一方,便成三個互相對立的關口,彼此封鎖,所以要以一鏃破三關,也就是在修證工夫上,根本沒有關口可言,凡此種種都是外在的緣,只有自己內心的證悟,只有向自己心性中去參,才是真道真性,而在頓悟之後,一直超入,自然圓融無礙,如桶脫底,山道與山性也就清晰可見了。」

 

025 無事於心,無心於事

 

山客問:「如何是山道山性?」

甲領隊說:「枯木裡龍吟!」

山客不懂,甲領隊又說:「骷髏裡眼睛!」

某日,該山客向乙領隊問同一問題以及甲領隊之答案,乙領隊說:「枯木龍吟見真道,骷髏無識眼初明,喜識盡時消不盡,當人那辨濁中清。」

乙領隊補充說:「本問題如果正面回答,便會處處犯忌,所以最好是用象徵手法來比喻。所謂枯木裡龍吟,就是指道無所不在,即便在枯木中,仍然生機不滅;所謂骷髏裡眼睛,是指要認識道,必須像骷髏一樣,感官的作用完全停止,才有真知出現。這就像莊子養生主中所說的:『官知止,而神欲行。』簡單的說,要體悟出山道山性,就要從本源上著眼,做到『無事於心,無心於事』的工夫,道在其中矣!」 ~ 百岳老查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47188147188z147188&aid=950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