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診心法要訣(十二)問診59~67形肉生死診法
2011/04/17 11:26:58瀏覽1098|回應0|推薦2

引用文章四診心法要訣(十一)問診53~58五形人色診法 

059此明形肉生死之診法也

形有強弱,肉有脆堅,強者難犯,弱者易干,

肥食少痰,最怕如綿。瘦食多火,著骨難全。

註:
此明形肉生死之診法也。

五形之人,得其純者,皆謂之強,得其駁者,皆謂之弱。

強者加感之邪難犯,弱者加感之邪易干也。

能食形肥者,強也;若食少而肥者,非強也,乃痰也。

肥人最怕按之如綿絮,謂之無氣,則主死矣。

食少而瘦者,弱也;若食多而瘦者,非弱也,乃火也。

瘦人最怕肉乾著骨,謂之消瘦,亦主死矣。

060此以形合脈,診生死之法也

形氣巳脫,脈調猶死。形氣不足,脈調可醫。

形盛脈小,少氣休治。形衰脈大,多氣死期。

註:
此以形合脈,診生死之法也。

經曰:形氣巳脫,九候雖調猶死者,謂形脫無以貯氣也。

形氣俱虛,寸口脈調可醫者,謂形氣未相失也。

形盛而肥,脈小少氣者,謂氣不能勝形也。

形衰而瘦,脈大多氣者,謂形不能勝氣也。

故皆主死也。

 

061此明形腫生死之診法也

頸痛喘疾,目裹腫水,面腫風水,足腫石水,

手腫至腕,足腫至踝,面腫至項,陽虛可嗟。

註:
此明形腫生死之診法也。

視其病者,人迎頸脈大動,主喘不得臥之疾也。

目裹上,下腫者,主有水氣之病也。

從面腫起者,名曰風水、陽水也。

從足脛腫起者,名曰石水、陰水也。

若手腫至腕,足腫至踝,面腫至項,非水也。

乃陽氣虛結不還之死證也。

 

062此明形憊死候之診法也

頭傾視深,背曲肩隨,坐則腰痿,轉搖遲回,

行則僂俯,主則振掉,形神將奪,筋骨虺頹。

註:
此明形憊死候之診法也。

經曰:夫五臟者,身之強也。

頭者,精明之腑,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

背者,胸中之腑,背曲肩隨,腑將壞矣。

腰者,腎之腑,轉搖艱難,腎將憊矣。

膝者,筋之腑,屈伸不能,行則僂俯,筋將憊矣。

骨者,髓之腑,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凡此形神將奪,筋骨虺頹之形狀,故皆主死候也。

 

063此明陰陽之人之情狀,以別陰陽盛衰法也

太陰情狀,貪而不仁,好入惡出,下意貌親,

不隨時務,後動於人,長大似僂,其色黮黮。

註:
此明陰陽之人之情狀,以別陰陽盛衰法也。

太陰,陰盛而過柔,故貪而不仁也。

好入惡出,陰性藏也。

下意貌親,陰性卑柔也。

不隨時務,陰喜靜也。

後動於人,陰性遲也。

長大者,陰盛之形也。

似僂者,好曲身傴僂下意之態也。

其色黑黮黮,陰盛之色也。

此太陰人之情狀也。

 

064少陰之人情狀別陰陽盛衰法。

 少陰情狀,小貪賊心,喜失慍得,傷害無恩,

立則險躁,寡和無親,行如伏鼠,易懼易欣。

註:
少陰,陰微而殘忍,故貪小而賊心也。

喜失慍得,陰性嫉妒也。

傷害無恩,陰性殘忍也。

立則險躁,陰性危險也。

寡和無親,陰性冷落也。

行如伏鼠,陰性隱伏也。

易懼易欣,謂如鼠之得失,欣然而進,懼然而退也。

此少陰人之情狀也。

 

065太陽之人情狀別陰陽盛衰法

太陽情狀,自大軒昂,仰胸挺腹,足高氣揚,

大虛說,作事好強,雖敗無悔,自用如常。

註:
太陽,陽盛而過剛,

故自大軒昂,仰胸挺腹,足高氣揚也。

好志大者,陽性好剛強也。

好虛說者,陽性好誇張也。

作事好強,雖事敗而不悔者,

以其常好自用自是,亦陽過剛,果於斷也。

此太陽人之情狀也。

 

066少陽之人情狀別陰陽盛衰法

少陽情狀,諟諦自貴,志小易盈,好外不內,

立則好仰,行則好搖,兩臂兩肘,常出於背。

註:
少陽,陽微而明小,

故諟諦小察,自貴小官,志小易盈滿也。

好外交而不內附者,陽之性外也。

立則好仰,陽之性上也。

行則好搖,陽之性動也。

兩臂兩肘常出於背者,亦陽之性喜露而不喜藏也。

此少陽人之情狀也。

 

067陰陽之人情狀以別陰陽盛衰法

得陰陽正,平和之人,無為懼懼,無為欣欣,

婉然從物,肅然自新,謙謙君子,譪譪吉人。

註:
此明陰陽和平人之情狀也。

無為懼懼者,中心有所主,而威武不能屈也。

無為欣欣者,外物不能惑,而富貴不能淫也。

婉然從物者,謂豁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也。

肅然自新者,謂尊嚴以方外,恭敬以直內也。

夫如是之人,天必祐之,人必愛之,福祿綏之,

焉得不謂之謙謙君子,譪譪吉人也哉!

明此五者,其人之陰陽盛衰,自可見矣。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080&aid=5102697
 引用者清單(1)  
2011/04/17 12:29 【調陰陽˙致中和】 四診心法要訣(十三)切診68~75寸口、診脈、寸關尺、三部、命門、七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