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05 20:30:39瀏覽915|回應1|推薦84 | |
「人老了之後,會比年輕時更知足,但是我並不會因此輕視年輕的時光,因為這段光陰仍舊在我所有的夢裡迴響著,就像一首美妙的歌曲。」by赫曼.赫賽《生命之歌》P.238 * ** *** *** *** *** 一個孩子的哥哥自殺身亡,面臨考試的孩子大受打擊,崩潰大哭。我們並不清楚年輕生命決定讓生命消逝的真正原因,但是他的自戕確實帶給週遭的親友無比的傷慟。自殺或許會讓身心處在極端痛苦的生命體從這世界解脫,卻也同時造成更多人陷入痛苦的生活境況中。 《生命之歌》以第一人稱敘事,藉由庫恩-致力成為作曲家的年輕人-之口,說出一段曲折、痛苦,且以自殺身亡為結的故事。 庫恩從小沈浸於音樂的世界中,而不願依循父母的安排成為商人,接掌家中事業。但在他進入音樂專門學校後,卻沒有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庫恩沒有以音樂讓自己聲名大噪,反而在一次旅遊中跛了腳,開始他「不完美」的人生。 受傷痊癒後的庫恩,在療養過程中,又與自己心中理想的樂音相契合,重新愛上作曲,並將時常迴旋在自己腦海中的樂音,創作成樂曲。庫恩的樂曲受到莫德-一位小有名氣的演唱家-的喜愛,並與之結為好友,從此生命相繫。 莫德是一個「任性而多愁善感的人,他習慣照著自己的脾性過日子,絕不願意做出犧牲,他受制於那黑暗的本能,又在沉思的時候將自己的人生看做一場悲劇。如果…那些感到孤單和覺得不被瞭解等感受真的是一種病,那麼莫德就是罹患此病最嚴重的人。」P.191 有一個如此充滿個人特色的朋友,庫恩也曾疏遠他,最終卻因為愛上同一位女孩,而繼續保持聯繫。 庫恩在知道自己深愛的女子愛上自己的好友時,也曾有過自殺的念頭,只是在為自己「行刑」之際,接到家中父親病危的通知,在安排好父親的後事,安頓好母親的生活後,也渡過了自殺的衝動期。 庫恩深愛的女子-歌特蘿德,一位富商的女兒-嫁給了自己的好友,但兩人懸殊的身份背景,沒有讓兩人的生活增加互相探索的情趣,反而促成了兩人往離異之途行走。 不願妻子棄自己而去的莫德,最後自殺身亡。而深愛丈夫、卻受不了丈夫古怪脾氣的歌特蘿德,則從此抱憾終身。 故事的結局令人不勝唏噓。 * ** *** *** *** *** 如果小說中的莫德,能多為別人著想,能將自己的「藝術家脾氣」稍作修正,或許不會走上絕命一途。如果庫恩能抛卻自己跛行的自卑,鼓起勇氣追求歌特蘿德,或許可以過著夫唱婦隨的恩愛生活。如果歌特蘿德能改變莫德的脾氣,讓莫德正視自己的悲劇性格,接受妻子全然的真愛,或許令人感嘆的悲劇結局可以改寫。 《生命之歌》除了寫出一個令人感嘆萬分的悲傷故事外,我想作者亟欲與世人分享的應該是:「為別人而活時,會比為自己而活還要感到滿足。」P.133 作者在書中藉由庫恩父親之口,告訴我們青春和年老的不同。他說:「青春止於為自己而活,年老始於為他人而活。」「年輕人經歷很多生命中的享受與煩憂,因為他們只為自己而活,每一個願望和念頭都很重要,盡情享受每一分歡樂,即便痛苦亦然。有些人看到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就會立刻放棄自己的生命,這就是青春。」「大部份的人會遇到另一段時期,此時他們會更想要為其他人而活,原因並非出於道德情操,而是一種自然的表現,大多數人會這樣是因為有了家庭。」P.132-P.133 近兩年來,因為工作的環境,讓我接觸了多位輕生的人,有人走了,有人留了下來。然而不管是離開或留下來,他們都對身邊的人,造成了大小不同的傷害。 「命運乖舛,人生無常且殘酷,大自然中沒有善良與理性,然而縱使受到偶發事件的玩弄,我們人的心中依舊存在著善良與理性。」P.236如果想離開的人能在決定命運的那瞬間,多多為他人的處境設想,多多留戀這個不甚完美的世間,許多悲劇或者能被改寫。像是藝人倪敏然、黎礎寧、日AV女優飯島愛、韓星崔真實等,這些知名人士的舉措,影響更廣。 如果真能理解「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光采與美麗」的真諦,那麼不管人生的歷程都麼艱辛,都會是美好的,如作者所言「人生與苦痛也是美好的」。 「由於自私與獨立感,年輕人會因為一個無法實現的願望捨棄自己的性命,但是一個和他人的生命有所聯繫的人,知道不能為了自己的欲望而走上絕路。」P.144因為,「人無法簡單走過人生,無法輕易與人擦肩而過,無法愛恨分明、單純崇敬或鄙視;一切都交織糾葛在一起,無法辨識區分開來。」P.58 就像〈侏羅紀公園〉中為人所熟知的一句話:「生命總是會找到自己的出口。」一個人在困頓時,若能多想想別人,多為自己的生命立下不同的目標,那些令人不忍耳聞的憾事,必然會減少許多。 生命是一首歌,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首歌。生命之歌是否有高潮起伏、是否能真摯動人、或者能否令人傾耳締聽,我想都操之在握有生命大權的自己的手中。但願,這世界與別人的旋律相合的奏鳴曲愈來愈多,而獨奏、斷奏的淒厲樂音愈來愈少。
《生命之歌》 作者:赫曼.赫賽 譯者:柯麗芬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3/05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