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2 21:08:09瀏覽746|回應0|推薦77 | |||
「詩不是現實直接的反應,更不是現實的紀錄。詩書寫人間,要有生命感,但詩處理的現實在虛實之間。」p.222「時間的報復」 ※ ※※ ※※※ ※※※ ※※※ ※※※ 《我們有如燭火》一書,是詩人簡政珍創作30年唯一的散文集。全書分為二輯,第一輯有十八篇文章,第二輯有五十二篇文章。第一輯集錄作者八、九零年代所寫的散文。第二輯則是民國九十五年應《人間福報》之邀為駐報作家,及後來為《人間福報》專欄所寫的文章。 如同作者在自序中所言:「潛意識想讓書寫從一般的散文中跳脫。」閱讀詩人所寫就的散文,不得不注意他在文中所建立的意象思維,因此,閱讀的速度無法快。而這樣的閱讀經驗,正符合作者在台大就讀研究所時的師長王文興所倡導的:「慢讀。」我用一個月的時間,每天晚上閱讀一至兩篇文章,逢假日則多讀兩篇。雖然有時心裡會著急,不知道是否能趕上指定閱讀的截止時間,但,另一個聲音則不斷的要我:再慢一點、再慢一點。我知道,那個聲音在告訴我:慢慢讀,文章中的意象便能逐漸的清晰可辨;慢慢讀,文章中的思維就能引領我走入另一個文學的世界。 第二輯中,最後的幾篇文章,作者重覆的申明自己寫作的態度,對於「詩創作」及「詩學」的堅持。在閱讀這些篇章時,我突然想到樂府詩的源流。來自於民間的樂府詩是痛極而歌、喜極而泣的表現,完完全全沒有一點點矯揉造作的呈現真實的生活。那些書寫民間疾苦、反映廣闊社會現實的詩歌,不只是文學的傳承,更是足以左右世局的隱形力量。 簡政珍在書中提到:「詩不是詩人關在象牙塔的自我陶醉。因為有了垃圾,因為有了空氣污染,我們所以寫詩。因為有了掏空社會倫理的政客,我們更能寫詩。」(p.219) 比其第一輯時空跨越了三十年而寫就的散文而言,第二輯中所呈現的社會意識、社會觀察,更容易讓人動容。作者不只是在闡述自己寫詩的動機,也在剖析自己的生命、思惟。第一輯中讓人不斷思索作者所要表達的意象為何,而在閱讀之中停頓、凝滯。到了第二輯,作者對於生命的體悟、對於生命體的憐愛、對於社會的不公,都有了更深入的描述和針砭。 從自己的生活事件中,得到啓發,觀照生命,進而以悲憫的胸懷,為這世界無法言語的生命體,發出喟嘆與不平。這是我在書中所讀到的,純粹詩人的性格。那種詩人的性格,我在樂府詩中讀到過,我在李白、杜甫的詩中讀到過,在白居易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文學使命中見識過。也在詩人吳晟的詩集《吾鄉印象》、散文集《農婦》中深深的感動過。那是文學的詩人,中國的詩人。 燭火或許並不熱烈,但卻足以讓我們永遠懷抱著希望,讓我們窺見時代的脈動,也讓我們得以深深期待更美好的未來。 ※※※ ※※※ ※※※ ※※※ ※※※ 這本書還是要慢慢讀,慢慢的讀出他的味道,他的思惟,慢慢讀進我們自己的生活之中。 ※※※ ※※※ ※※※ ※※※ ※※※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