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17 14:25:50瀏覽778|回應0|推薦0 | |
這是我的榮幸,可以閱讀這本關於海洋生物保育的繪本,我想,它會是一個引子,讓這一代做為家長或者老師的我們,給孩子一個不一樣的思考觀點,在我們大啖黑鮪魚美食的同時,透過以洄游魚類的故事來省思,如何保育海洋動物,如何愛護我們珍貴的地球資源!
與孩子進行第一次的閱讀後,安妮問我:「媽媽,你看完後是不是很難過?」
女兒相當能解讀我的臉部表情所代表的情緒反應,我告訴她:「嗯~有一點難過,但看完後,我還有一些想法想要表達。」
我不知道五歲的他能夠理解多少,倒情願把讀後心得寫成一篇文章,把想法與這本書的內容擴散出去,期望大家不再只是一昧地被美食行銷盲目的拉著走,該去想想我們品嘗美食的背後意義,是不是已經對生物、地球造成傷害,唯有深入去了解,我們才會去改變既有的飲食態度。
作者林滿秋從人與魚的極端角度來寫故事,像在欣賞一部電影那樣。故事裡的黑鮪魚寶寶相較於人類,看似弱者,然而卻身負重任,在黑潮的推行中從台灣東部外海慢慢往北方移動。
圖片中的黑鮪魚寶寶非常的小,我問孩子:「看得出來這些黑點點哪裡是魚的頭?那裏是尾巴嗎?」
孩子們納悶著,於是,我們翻到下一頁。
關於黑潮的知識,可以參考連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BB%91%E6%BD%AE
哇!這裡的黑點點看起來大一些了,佐弟可以憑著形狀大略的指出哪裡是頭尾了。故事的主角出現了,作者在這裡再度運用反差手法,帶讀著進入一個有冒險患難與朋友情誼的故事,黑甕串(台灣對黑鮪魚的稱呼)與托樂(Toro, 日本對黑鮪魚的稱呼)身上的特色與個性不盡相同,彼此卻可以成為患難的好朋友。人類不也是如此?
而,旅行不單都是美好的,隨著眼前未知的路程,同時存在著意外與風險,尤其,當旅人的經驗還不夠豐富時,每一次的經歷都是一場攸關生死的磨練,小黑鮪在遷徙途中,遇到的第一個意外是鳥群的攻擊,雖然有黑潮溫暖的護航,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必然會失去部分的小黑鮪。
所幸,在逃難的過程中,又因誤撞一條與自己同族的大魚,望著大魚「比山還高的身體,如雪般的腹部,堅挺晶亮的背脊」,小黑鮪在心中埋下了一個目標,他們想要成為如火箭般有著美麗外型的大魚。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每年的颱風季節除了給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帶來不便,亦在海中掀起狂風巨浪,是的,小黑鮪們必須能躲過這場災難,才能繼續他們的旅行。
災難,會琢磨生命的韌性,也會突顯出對安逸的渴望,在第12頁,小黑鮪們在一次躲避颱風的時候,被巨浪沖向琉球海域,此時的他們定又長大了一些,因為在這裡有一些人工魚礁,可以作為小型魚類的避風港,個性本來就膽小的托樂,更在面臨鯊魚追逐後,把人工魚礁當成躲避危險的地方,性格因此更為膽怯,在經過冬天的鍛鍊後,大部分的小黑鮪都更強壯了,托樂也長大了,只是身上的紋路不再光亮,身體也遠超出人工魚礁的空隙,游不出來了。
從這本繪本中,是我第一次有機會仔細的研讀有關「黑潮」的知識,這股平均溫度介於攝氏24度到26度的洋流,為遷徙中的小黑鮪提供一個溫暖的助力,替他們從台灣北遷的途中,減少了一部分適應海水變化的問題,並幫助魚群提高移動速度(黑潮的流速是每秒100-200公分,參考連結),然而,這股黑潮會在日本海域終止,喜歡吃日本料理的饕客都知道,黑鮪魚是「刺身極品」,站在魚群的角度,那表示他們將面臨被「捕釣」的危險,光是從台灣往日本移動,黑鮪魚遇到的危險就有(1)鳥類攻擊、(2)颱風、(3)鯊魚追逐、(4)人類獵捕。
這一連串的風險淘汰了一些魚兒,存活下來的黑鮪們,還得接受冰冷海水的挑戰(這個階段已到達日本海域,季節呢,通常是冬天,再則也失去了黑潮的護航),把自己鍛鍊得強壯到足以在春天時,橫渡太平洋。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任務啊!
黑甕串跟困在人工魚礁裡的托樂道別後,亦沒有想到,這一次說再見,竟是他們此生最後一次的道別。
我想起小學畢業典禮時,師長的致詞: 畢業,是一個階段的結束,今天以後,同學們就各奔前程,要再相聚,將越不容易!
這句話,到了我也成為了母親,經歷過多少次不同的人生旅程後,才體會到何謂歲月無情。二十五年前那群每天膩在一起的死黨們,如今只真實的活在我的心中,回憶嚐起來是什麼味道?我的想法是,看自己怎麼去過那一個當下,而錯過,會成為人生中的遺憾,那麼,如果你是一個有情義的人,就放膽去做,並且不要後悔踏出的每一個腳步。
然而,一個階段的結束,亦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我們是會有機會去結交新的緣分,譬如說愛情,作者林滿秋是這樣安排黑甕串的「魚生」的。
在橫越太平洋時的黑甕串,遇到了美麗的土娜(Tuna),在一次漁人佈下的陷阱中,土娜誤食魚餌,差一點就成為漁人手下的獵物,黑甕串設法救了土娜,因而贏得了彼此間的友誼。
故事總是在曲折之間讓人感受到刺激的快感,事實上,這些冒險患難的安排卻也都是黑鮪魚在真實的世界中面臨到的危險。
在另一次鯊魚攻擊的時候,黑甕串受了傷,游速變慢,只好脫隊旅行。幾個月後,終於游進美國加州外海,這個海域,也是鯨魚的活動範圍,黑甕串雖受到鯨魚的攻擊而受了重傷,卻幸運的活下來(這就比較像是電影情節,因為黑甕串是主角,死不得啊),而且,很英勇的完成了九千公里的橫渡太平洋大旅程。
完成旅行的黑甕串仍舊是思念著昔日朋友。故事進行到了後半段,你大概能夠想像得到作者會有什麼樣的安排吧?
是的,黑甕串想要去找尋托樂、找尋土娜,但怎麼找?
作者帶進了黑鮪魚一生的使命,成熟的黑鮪魚在美國待了三年後,他們又要再度橫越太平洋,回到出生地,去完成繁衍下一代的重責大任。
當黑甕串游回日本海,想試著在當年困著朋友托樂的人工魚礁中,找尋他的影子,卻什麼也沒找到,四年了,托樂能去哪裡?這也是孩子們問我的問題。
答案是很殘酷的,托樂能去哪裡?我告訴孩子:「有幾種可能,可能生病死掉了,或是被敵人攻擊,也有可能餓死了」
當然,也或許最後托樂奮力一搏,勇敢的游出人工魚礁了也說不定。
而魚礁中仍舊穿梭著尚未長大的小魚兒,以黑甕串的角度看來,彷彿是想望當年的自己那般心情,走到了三十好幾的我們,是不是也時常在心中浮現這樣的想法呢?
看著年幼的子女,想著兒時的自己,思念,就是在這種情境下,被催化得濃烈的吧!
回到出生地後,黑鮪魚的身體有了變化,是為了交配而準備的吧!故事裡的主角黑甕串在這裡遇到了她的祝英台!是的!她就是美麗的土娜,土娜沒死,她好好的活著,同樣也回到了出生地,與她的梁山伯(黑甕串)相遇,他們有了愛情的結晶。
而故事的尾聲,在一悲、一喜中劃下了句點。
悲,之於黑鮪的角度,黑甕串被捕了。 喜,之於人類的立場,漁人們歡欣鼓舞的在拍賣場中「一萬、二萬…」的喊著,嚐一口要幾百元的代價,原來是隱藏著一些諷刺的啊!
生命,卻又是生生不息,新的一批黑鮪魚寶寶又悄悄誕生了,又將準備隨著黑潮向前邁進。
故事看完後,我想提出兩個問題讓大家做深層的思考:
一、保護黑鮪魚運動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黑鮪魚的數量是遞減中的,保護黑鮪魚是一種生態保育的觀念,任何生命都屬於地球的珍貴資源,少一個種類都將影響到食物鏈中的每一種生物。然而,這樣的影響短時間不會讓人有感,大部分的人或許覺得事情沒那麼嚴重,但當我們感受到人為而釀成的影響時,那會是不可承受的痛,是可能得付出更龐大的經費、人力都不一定能夠彌補的。
作者在文後,針對公約做了一些說明,將其摘錄如下: 「國際間發起保護黑鮪魚的運動,由日紐澳三國簽訂了「南方黑鮪魚保育公約」,限定參與國的捕撈額度。大西洋黑鮪也有類似的限額保護行動,唯有太平洋黑鮪尚未受到國際公約的保護,僅由主要的捕撈國家日本、美國、台灣和韓國,自行進行漁獲量紀錄,並將資料送給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然而盜捕的行為依然猖獗,黑鮪魚的未來面臨著極大的危機,如何讓黑鮪魚永續生存在海洋中,不僅是漁人該思考的問題,也需你我的加入。」(此文出自《黑鮪魚的旅行》作者林滿秋)
二、改變魚類的飲食行銷模式
從幾個網站連結中做了一些功課,發現全台灣各縣市針對不同魚類,做了很多行銷活動,當然是立意良善,但眼光總嫌短淺了些。大部分的民眾是盲目的(包括我),而美食當前,亦少有人會去思考這些祭了五臟廟的食物,是怎麼來的?我們的飲食行為(例如喜愛吃黑鮪魚或者特定魚種)是否會對海洋生態帶來一些傷害與衝擊?漁民是否能遵守國際間制訂的總額獵捕公約呢?
我想,我們應該從了解漁民文化、魚群的生態知識開始,去愛護我們的環境,我們唯一的地球。
相關政府或民間單位應可從這些面向一起來努力看看!我還是相信,民心是良善的,只是被盲目的生活給暫時遮蔽了看事情的眼光,《黑鮪魚的旅行》一書的誕生,就是來幫助我們用不一樣的思維看事情的好書,相信你看過之後,下一次上日本料理店,不會非黑鮪魚不吃了!
《黑鮪魚的旅行》
書籍特色
從黑鮪魚的洄游習性,了解漁民的捕撈文化。 認識黑鮪魚的生命歷程,學習關懷海洋生態。 完整四頁的知識介紹,帶孩子深入了解黑鮪魚。
作者簡介
林滿秋,一九六O年出生,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
住在英國一幢兩百多歲的房子裡,擁有一頭像女巫一樣又黑又長的頭髮,還有一個會自動生出故事的腦子,全身上下總是散發著熱情。
最喜歡旅行、散步和寫作,偶而會回到臺灣的家,和家人朋友相聚。
作品有《少年西拉雅》、《希望的種子》、《老醫生的故事》、《美術館裡的小麻雀》、《吃夢獸葉石濤的故事》、 《睏得不得了的熊》(以上由青林出版)。
繪者簡介
孫心瑜,台北人,臺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畢業。
學生時代即獲各繪畫比賽大獎,繪製過郵票,曾到長江探源,旅居 美、加、上海、遊歷歐亞。從事各類視覺設計工作多年,發覺最喜歡的還是畫畫,連續兩年獲得信誼兒童文學獎,故嘗試專注於繪本創作,現居宜蘭。
出版繪本有《一日遊》、《午後》(信誼)、《小米有個小袋子》、《北京遊》《猴小孩》(小魯)、《請你來晚餐》 (青林)、《安安的新朋友》(小天下);橋梁書《柿子色的街燈》(小天下)獲得金鼎獎殊榮。
內容簡介
剛出生的太平洋黑鮪魚還不到半公分長,沒有人會相信,那麼柔弱的生命竟能完成將近九千公里的跨洋之旅。黑甕串、托樂、土娜在這片廣大無邊的海洋中,展開屬於牠們的成長之旅。這趟旅程並不安逸,牠們必須發揮自身的毅力和耐力,去克服這場攸關性命的挑戰。
作者的話 --- 不可思議的旅程(文/林滿秋)
在自然界裡有許多新奇引人之事,但恐怕不如有些動物年復一年,一代又一代的持續著驚奇的旅程,來得令人驚訝與敬佩。
在這些動物中,有的是跟隨族人一起旅行,或從父母那兒學習到遷徙的路線。這類動物包括了灰鯨、北美馴鹿和家燕。小鯨仔未斷奶前便跟隨母鯨從出生地墨西哥灣沿岸瀉湖,循著太平洋東岸一直往北游, 這是一段超過一萬六千公里的大旅行。有些動物則是獨自往返或洄游,他們有的靠著地球磁場的感應,有的是出於一種本能,來完成人類難以想像的大旅程。旅程像謎一般的黑鮪魚,就屬於這一種。
世界上共有三種黑鮪魚,分別生活於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半球海域,牠們不管游得多遠,到了 產卵期自然會回到出生地的海域,完成繁衍下一代的任務。幾年前,我在寫《代號小魷魚》這本小說時,閱讀了許多黑鮪魚的資料,牠們洄游產卵的生態讓我著迷不已,激發了我寫這本書的念頭。
剛出生的太平洋小黑鮪魚不到半公分長,沒有人會相信,那麼柔弱的生命竟能完成將近九千公里的 跨洋之旅。牠們經歷了許多險境和困難,發揮了超凡的毅力和耐力,艱辛的程度著實令人佩服。那是一 趟迷人的旅程,也是牠們的成長之旅。
在這本書裡,我以童話的方式寫下黑鮪魚這段驚奇旅行,並以黑鮪魚三種廣泛的稱呼來為主角命名。黑甕串是臺灣漁民對黑鮪魚的稱呼,牠是一隻個性堅毅,對大旅行充滿期待的小鮪魚。托樂是日本人口中的鮪魚Toro,是隻膽小、喜愛安逸環境的黑鮪魚,旅程才開始,便成為日本人的甕中之物。還有土娜,那是鮪魚的英文名字Tuna,牠是隻驕傲的母鮪魚,在橫渡太平洋時,與黑甕串建立了患難真情。 此外,我也帶入許多與黑鮪魚相關的知識,包括牠們的生活習性、捕捉黑鮪魚的文化和相關的海洋生態。
人類了解黑鮪魚的習性後,每年春夏之間,在黑鮪魚洄游產卵時,便大張旗鼓的在海上撒下魚網,黑鮪魚的數量與重量因而急劇下降。近年來,國際間一再發起保護黑鮪魚的運動,日紐澳三國簽定了「南方黑鮪保育公約」,限定參與國的捕撈額度。大西洋黑鮪也有類似的限額保護行動,唯有太平洋黑鮪尚未受到國際公約的保護,僅由主要的捕撈國家日本、美國、臺灣和韓國,自行進行漁獲量紀錄,並將資料 送給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然而盜捕的行為依然猖獗,黑鮪魚的未來面臨著極大的危機,如何讓黑鮪魚永續生存在海洋中,不僅是漁人該思考的問題,也須你我的加入。
購書去☞ http://www.pcstore.com.tw/012bookstore/M17819420.htm
影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GoW3d2GPgk
相關知識連結: 這一篇詳細記錄了我國對黑鮪魚的利用、日本對太平洋黑鮪的利用、國際保護行動與配額、黑鮪的養殖。是一篇可以延伸閱讀的資料。 http://tuna-taiwan.myweb.hinet.net/A112.html
以綠色消費觀點來看黑鮪魚季活動 (作者: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特約研究員賴明伸) http://www.edf.org.tw/News/green20040608.htm
黑潮文化基金會 http://www.kuroshio.org.tw/newsite/
認識黑潮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BB%91%E6%BD%AE
青林出版社部落格(本文於此同步刊登) http://blog.udn.com/012book/16092266
★這個網站有全球海鮮指南與台灣海鮮指南,提供民眾在購買海鮮品時,建議可吃、想清楚再吃與建議勿吃的指標品種。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eafoodguide.php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