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的蘑菇 導讀 這是日本知名繪本作家岩村和朗先生大尖山系列的第三集。看過前二集的大朋友、小朋友們,想必早已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尖鼠爺爺又將經過那些奇特詭異的場景;遇見那些滑稽有趣的生物吧? 對於曾經和小讀者共讀過前二集的爸爸媽媽,應該也會很期待再次共享,這樣一個兼具知性、感性、想像力,又十分引人深思的旅程吧? 在經歷過暴雨的黃昏森林後,夜晚終於降臨了。且看作者如何描述夜色降臨的過程:「西方天空的紅色晚霞,漸漸擴散到東方的天空,森林的綠色也漸漸隱沒在黑暗中。夜晚從長著青苔的老椴樹根部,以及羊齒草的茂密叢中,悄悄的探出頭來…。」這段文字,像不像一篇精緻優美,引人入勝的散文?正是這樣的文字,搭配同樣精緻的繪圖,讓岩村和朗先生的大尖山系列讀本,讓人愛不釋手。 入夜後的森林,當然會呈現迥異於白天的不同風情。但是我們最先感受到的,卻是小瓢的猶疑。就在尖鼠爺爺期待著美麗月光的同時,小瓢忽然若有所慮的問道:「尖鼠兄晚上也走路嗎?」接著雙方展開一段略帶火氣的對話,最後才得到「瓢蟲是日行性昆蟲,夜晚是不飛的。」的結論。這個微妙而觸動心緒的溝通過程,描述得十分熨貼細緻,值得爸媽帶領小朋友細細品味。 接下來,透過癩蛤蟆進一步說明:「山鳩、啄木鳥,日行性鳥/ 夜鶯、貓頭鷹,夜行性鳥/ 日行性鳥,夜裡睡覺/ 夜行性鳥,白天睡覺。」於是我們才心頭一震,發現一個心裡明白,但卻忽略已久的事實。 原來對大自然裡多數動物而言,白天和黑夜是如此涇渭分明的兩個世界! 由於人工光源的出現,人類早已拋棄數萬年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傳統。但是或許要到這一刻,我們才會忽有所感,進而省思。相對於大自然裡萬古不變的多數生物,人類近數百年來開始變得晝夜不分、晨昏不明。如此巨大的改變,表面上,固然帶來經濟發達與文明昌盛,但是否因而讓自己變得更幸福?或者適得其反呢? 除了白天與黑夜的探討之外,作者接著透過被老鷹追逐,險些喪命,卻不願聽從兒子建議,搬到城裡去變成「城鳩」的山鳩例子,推論出:「山上住著山鳥,河邊住著河鳥。」以及「山鳥吃山上的東西,河鳥吃河裡的東西。」的結論。用來說明不僅大自然運行,各有其時;動物們吃食居住,也各安其分。似乎只有人類,才會強取豪奪,破壞自然規律? 於是,當三隻尖鼠討論完人類似乎什麼都吃後,偕偕站起來唸唸有詞:「山上的東西是我的,河裡的東西也是我的…」 以及咕咕接著誇張的說:「我的我的我的…」讀者應該很明白,作者的意有所指了吧。 本書另一個趣點,是關於嗅覺的。經過一番掙扎奔跑後,尖鼠爺爺不幸被狐狸攫獲。就在九死一生的情況下,出乎意料的,後者竟然鬆手放他一馬,原因是:「尖鼠很騷很臭哪。」好笑的是,發生這種事,尖鼠爺爺一方面固然慶幸自己得以死裡逃生,一方面卻對狐狸嫌他體臭難以釋懷。 聽了尖鼠爺爺的驚險遭遇後,小尖鼠們對於自己這個「天賦異稟」,算不算一種才能,有了一番激烈的討論。結果或者像偕偕說的:「如果騷味和臭味都算是才能,那什麼都是才能囖 !」聰明的讀者,你覺得呢? 當然,就像岩村和朗先生作品的一貫風格,這些故事背後,值得進一步深思與討論的議題,一點都不會影響閱讀本書的樂趣。 最後,尖鼠爺爺在神秘的森林月夜裡,遭逢奇特的蘑菇大軍:白色、褐色、紅色、黑色的,蘑菇、蛋菇、櫸木白磨菇、松塔牛肝菌、環乳牛肝菌…等。或飛行、或跳躍、或唱歌、或嬉笑,各具形態特色的軀體,各以動靜不同的身姿,一起奔赴密林深處。他們所為何來呢?會再出現什麼匪夷所思,令人驚異的場景呢?且讓筆者在此停筆,買個關子。 讀下去,相信你會和我一樣,覺得眼界大開,樂趣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