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談晚清日治時期的臺灣遺民詩人─以洪棄生、王松、連雅堂為例
2017/07/21 00:07:33瀏覽6548|回應5|推薦99

遺民議題在臺灣古典詩中是重要部分,我已寫了一篇探討明鄭遺民詩的文章,此文將探討三位晚清日治時期的臺灣遺民詩人。洪棄生(1867─1929)著《寄鶴齋詩話》、王松(1866─1929)著《臺陽詩話》、連雅堂(1878─1936)著《臺灣詩乘》及編《臺灣詩薈》。洪棄生的詩話是中國傳統詩學的敘述模式,從《詩經》、《楚辭》、樂府詩、古詩十九首、陶淵明、謝靈運、李白、杜甫、蘇東坡等一路評論。王松所著以臺灣本位出發,又不限於詩人,詩歌只是論據,他著重的是史事,並喜歡寄託自己的心志。連雅堂以為「詩即史,史即詩」可以互證,故名之為詩乘。此三人唯一有清朝科名的是鹿港人洪棄生,他是秀才出身,但三次赴福州應試都挫敗。新竹人王松不喜仕途,任富紳鄭肇基記室。臺南人連雅堂以記者及編輯為業。此三人的共同點是,都固守華夏文化,他們的詩歌多呈顯民族氣節。但乙未之後,造成重大衝擊。洪棄生絕不與日本人往來,連雅堂稍稍與日本人往來,王松則常與日本人唱和,《臺陽詩話》也收入日本漢詩人及其漢詩。晚清日治時期,臺灣文人要面對的是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問題。其中幽微,不能一以概之,必須考量各種因素加以探討。

洪棄生寫了很多臺灣風土詩及批評日本殖民政府苛政、暴政的詩,有「臺灣詩史」之稱。乙未以後,他拒絕斷髮,仍服清朝衣冠。他也服食鴉片。這樣有民族氣節的人的一些行為,讓我訝異。之前對洪棄生雖略有聽聞,但讀了余美玲〈蓬萊風景與遺民世界─洪棄生詩歌探析〉(《台灣文學學報》第9期,頁45─82,2006年12月)之後,才讓我較全面地認識了洪棄生。

           逃剪髮感詠                          洪棄生

穆生久懼楚人箝,藏尾藏頭二紀淹。髮短忽驚城旦酷,令輕猶比路灰嚴。山中夏馥緘鬚去,稷下淳于努目瞻。匿跡時將形影問,余顱何術葆鬑鬑?

           厲行斷髮散足事感詠               洪棄生

是何世界任戕殘,警吏施威六月寒。削足妄思求適屨,髡頭謬說慶彈冠。時無美鬒人人鬜,家有金蓮步步難。癸女丁男顛倒甚,此間奚事不心酸。

日本殖民政府以進步、衛生、文明為由,施行剪斷髮辮及解放纏足的政策。洪棄生為了拒絕剪斷髮辮,可以躲藏二十四年。女子解放纏足,洪棄生也反對。漢族人洪棄生對滿洲人的髮辮,為什麼那麼執著保留?1920年6月,佐藤春夫的《殖民地之旅》寫到,他想拜訪有趣的大詩人洪棄生,但遭拒絕。他的秘書兼嚮導許媽葵形容說:「詩人是個相當怪的人,毋寧可說是到了可評為頑迷的程度,一點也不像是有教養的人士,現在連支那的苦力也很少看到的髮辮,他卻依然留著,不僅如此,穿著衣袖寬大的舊式衣服,搖著大扇子。他很討厭成為日本領地之後的台灣,也很討厭今日的支那,他老是說:『我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今日的支那人,而是清朝的遺臣。』說來不無道理,他在清朝時是個秀才啊!」(佐藤春夫著,邱若山譯《殖民地之旅》,頁286,草根出版社,2002)

洪棄生就像王國維一樣的「文化遺民」,保守、固執、孤介。在文化認同上,他認同也由清朝承襲了的華夏文明(包含科舉制度)。在政治認同上,他認同清朝(包含滿族的髮辮)。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說:「詩型美,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泥土氣息,質樸淳厚,親切感人。騷型美,則帶有強烈的傳奇色彩和英雄色彩,如夏秋的奇雲,如奔騰的江河,流動著變幻著,令人驚異嘆服。」余美玲以為,當洪棄生以「歌行體」控訴日本暴政、書寫台灣地方的生活經驗時,他是與這塊土地緊緊結合,可謂具有「詩型美」;若從他所呈現生命情調上看則較近於「騷型美」,這是在性格上他有著和屈原一樣的「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的堅持與執著。(頁82)洪棄生吸食鴉片,動員傳統資源為自己的吸鴉片行為辯解。佐藤春夫評洪棄生的〈戒煙長歌〉說:「從此片鱗隻句而言,其高沓的世外人的高邁氣魄,讓我覺得如同讀到用漢字寫成的波特萊爾詩集之類的感覺。」(頁295)他是孤獨的,但他自信「杜門荒徑疏來往,成就詩篇後代看」這個集杜甫、白居易、屈原、波特萊爾於一身的詩人,在臺灣文學史上留下了豐厚的作品。

           書憤                  王松

生逢割地亦徒憂,烽火連天尚不休。家有兩姑難作婦,國無一士覓封侯。安危於我何輕重,得失勞人問去留。大局不禁長太息,華夷從此是春秋。

最後一句,吳青霞說:「此句有多層意思,可指孔子有華夷之辨,台灣割讓給日本,夷狄已成正統。或者《春秋》經中的華夷之辨,已成過去的歷史。又或者雖然華夏淪陷,《春秋》中的華夷之防,永遠存在。」華夷之辨在王松心中頗困擾,「家有兩姑難作婦」,中國(清朝及後來的中華民國)認同乎?日本認同乎?在明清之際之後,臺灣人又再一次面臨認同問題(包含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

           亂後遊潛園                  王松

醉過西州更愴神,潛園無復昔時春。忍看石筍鐫為砌,況說梅花斫作薪。臨水高樓餘瓦礫,藏山絕業化灰塵。傷心來去堂前燕,悲語如尋舊主人。

潛園為林占梅之宅園,耗時十餘年興建,於道光29年(1849)完工,佔地2甲餘,園內種植各類梅花百餘株,花木扶疏。林家並蒐集各式奇石羅列園中,林占梅亦常在潛園與詩友吟詩聚會。其後被日本政府以都市計畫之市區改正為由拆除。此詩有滄桑之感。拆除掉的不只是一座新竹名園,還有舊時代的記憶。舊主人是不是那已喪失臺灣主權的清朝?王松曾內渡閩南故鄉,遭海盜洗劫,後又回臺灣新竹。《臺陽詩話》除錄臺灣詩人外,也錄日本漢詩人及其漢詩。他也和日人來往。王松的乙未割讓之痛是深刻的,但他不像洪棄生那樣執著,他要建立臺灣本土立場的詩學,把涉臺日本漢詩也納入。

           詠史,一百三十首之一百二十一(朱一貴)        連雅堂

明亡三十載,海國有田單。飼鴨霄中起,威儀復漢官。

朱一貴號稱鴨母王,自稱是明代皇室後裔,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起義。復漢官威儀,這是漢族民族主義。

           弔林義士崑岡                  連雅堂

痛哭淪亡禍,同胞仗義爭。執戈齊敵愾,報國有書生。一死身何惜!三年血尚頳。沙場呼欲起,咄咄劍飛鳴。

此詩有序:「義士字碧玉,嘉義諸生也,居漚汪莊。鐵線橋之役,率鄉里子弟數百人持棉牌短刀鏖戰兩日夜,遂陣歿。越數日,鄉人殮之,倔強如生,聞者莫不感泣。」此詩寫抗日義士林崑岡之英勇。這是不甘異族統治的民族氣節。

最後本文錄連雅堂〈延平王祠古梅歌〉:

我聞諸葛廟前古柏柯如銅,堅貞不拔回天工。又聞岳王墳上古檜高摩空,萬枝南向表臣衷。我謂古木無知,何得人推崇,千古見者猶思二人之精忠。諸葛存漢岳驅戎,繼其武者唯我延平真英雄。延平祠宇凌穹窿,中有古梅繽紛開花重,巨榦槎枒葉蒼蘢,暗香浮動度春風。我謂古梅無知,何得精神通,直使遊者、觀者、弔者、詠者猶思延平羅心胸。延平義憤起孤童,登天直欲跨飛熊。手提長劍倚崆峒,不能魯陽麾戈日再中,亦當立馬天山早掛弓。如何北征南渡半挫功,闢地開天乃在東海東。神鯨一去水濛濛,毗舍江山漲妖烽,桑田滄海幾度難尋蹤。唯見古梅歲歲開花花屢濃,盤根錯節生氣充。下有雪凍上雲封,千秋萬劫神帡幪,直使夭桃俗李未敢爭纖穠。紅墻一角月玲瓏,中霄夜冷劍光衝。我來歌嘯尤無窮,放眼九州心忡忡,不見高岡威鳳鳴梧桐,不見青天一鶴棲喬松,但見梅花如海春溶溶。我欲召廣平、命和靖,使之為我寫花容。二子載拜辭未工,粗材恐被梅花恫。銅瓶紙帳小家風,名士美人亦惺忪。我時痛飲酒千鍾,我氣盤鬱口吐虹。手把大筆畫地畫天寫萬叢,花大如斗枝如龍,古香古色不與凡花同。擲筆大笑眼矇矇,醉臥梅下魂何從?夢見延平對我拍手驚相逢。

這真是一首暢快淋漓的長篇體製。諸葛亮、岳飛、鄭成功三位豪邁的民族英雄,具有為國犧牲,死而不悔的豪傑氣概。這是移情作用的詠物詩,古柏、古檜、古梅寄寓著堅貞不拔的民族氣節。鄭成功是遺民中的典範,後代題詠不絕。連雅堂景仰鄭成功之極致,延平竟與之夢中相會。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7608005&aid=106825141

 回應文章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17 17:52
有些文人善於和政治合作而得到利益,這在每個時代都有。某人稱某人是騙子。能始終如一堅持主張的文人是讓人感佩的。時間能篩檢一些雜質。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1/03 10:39
洪繻(洪棄生)〈鹿港乘桴記〉被納入高中國文教材15篇文言文選文之一,在文史教育界引起熱烈討論。這個鹿港的前清秀才真具有討論性!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1/01 19:12
近日,連雅堂〈臺灣通史序〉因有「開山撫番」之語,有歧視原住民之意,被課程審議委員會從高中國文課本中刪除。此事引起熱議。

雨荷軒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0/12 00:47
王松、洪棄生、連雅堂是三個不同類型的遺民,在某些方面,保住了民族氣節。

貢寮煙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9/16 22:55
風骨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