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樣讀史最樂---中國大歷史
2008/01/23 04:24:12瀏覽1563|回應2|推薦2

*** 這樣讀史最樂 ***

---- 讀「中國大歷史」的啟示 ----

作者黃仁宇--出版聯經

黃仁宇所寫的「中國大歷史」, 是一本經常被推薦的重頭書, 單看書名, 似有不勝負荷之感。中國歷史錯綜複雜, 又再加了個「大」字, 以至明知是本好書, 買回來之後也只是束之高閣, 不知自己是否吃得消它的沉重。

這幾天將之翻出, 正襟危坐, 希望不辜負購買時的那份熱情, 好好拜讀一番。回想多年前曾讀過他的「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他曾表示他的理想是高中程度就可以讀他的著作, 那麼這書雖曰「大」歷史, 應該也不至於太艱深難懂吧。

照作者自己的解說, 為什麼會用這個「大」字, 原來是有別於「微」, 取其「宏觀」之意, 也就是「放寬視野」的意思, 和艱深難懂風馬牛不相及。書中對於以往在學校讀歷史時那種記年代、背年號的瑣碎全都置之不理, 而以綜合的觀點論述整個時代以至於各時代之間互動的精華。這種讀史的態度真是深得我心!

讀史除了解中華民族以及世界文明之誕生、進化及精彩的人文典章之外, 不就是希望引古鑑今嗎?如果注意力只用在年號的背誦上, 乏味無聊之外, 真是浪費時間。更何況那些死了幾百年無德又無能的皇帝, 還要來浪費我們現代人的時間精力, 才真是莫名其妙的不合理。

所以在學校時一向視歷史科為乏味的科目。而一般上老師主觀的褒貶, 很影響學生客觀瞭解的機會, 也難得把上下五千年的精神銜接起來。今天的學校怎麼教歷史這一科, 自己與之斷代已久, 所以不甚了了。希望至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 盡追逐些細枝末節, 拘泥於「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而已。

作者相當推崇思想上的「歸納法」, 我十分贊同。對事物有歸納的能力, 顯示比較能夠綜觀全局。他說:「我們應當廣泛的利用歸納法將現有的史料高度的壓縮, 先構成一個簡明而前後連貫的綱領, 和西歐史與美國史有了互相比較的幅度與層次, 才談得上進一步的研究。」

歷史於黃仁宇, 是「一種思維的方法, 不是專恃記憶」的學問。

對我這種非專業的讀者, 一樣適用, 我雖不深入研究, 但藉這種思維方法的訓練, 可以增添賞析的能力, 這也是閱讀此書時的基本態度。 

「大歷史」在講到中國歷來政權的發展, 和氣候、河川分佈、土壤結構, 都有著不可或分的影響關係, 並不是隨機而發的單純事件而已。所以地理、歷史, 雖然在學校時都算是單獨分立的科目, 最後還是要混合起來, 才能看清楚歷史的經緯及其影響的來龍去脈。

我們都知道萬里長城完成於秦始皇之手, 卻少有人認識胡漢為什麼會長久對立。原來也不過是彼此生活在「十五吋等雨線」的不同地區, 因而衍生出不同的生活型態不同的收獲, 以致於引起遊牧的一方和農耕的一方, 經常上演你爭我搶的拉鋸爭戰。這是作者著重在「何以如此」的原則下, 追根刨底的治學態度所作的綜觀結論。

作者常在字裡行間比較同時期的歐洲情況, 譬如談到漢朝, 他說 :「漢朝足可與羅馬帝國相比擬。就是從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時間上講, 兩個帝國也可以相提並論。只是中國方面內在的凝聚力, 非西方所能望其項背」。但是到了1800年代, 「西方因為工業革命成功, 促進了文明大躍進」, 而中國反而因為固執封建, 極度保守, 國力遠落於後, 十九世紀以來, 甚至於還數度大吃西方的敗仗。

對於唐朝武則天的掌權及另立國號的過程, 作者將之視為一種「革命」, 而不是使用經常在其他史書上看到的「亂政」或「篡改國號」等字眼。儘管他並不認為武則天的革命有多少成就, 但至少是以一種客觀的態度評論。並且引述了很多當時和後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正面評價, 來制衡偏頗的歷史成見。

這種種以史實的比較來解讀人類世界過去的種種, 讓我們讀者處於鳥瞰世界文明進行的姿態, 所以能夠保持客觀、保持心境的澄明。

個人認為, 讀史若讀得憤怒、鬱卒、椎心, 都不是正確的態度。既已是過往的, 最好的心態莫過於保持超然與理性, 時而綜合、時而前瞻。感歎是難免的, 但這份感歎是出於已抽離之後的理解。所以一個愛讀史的人, 胸懷應該是敞然坦蕩的, 看盡古往天下事, 還有什麼是須要拘泥須要斤斤計較的呢?對世事的推陳出新應該能有更多往前看和因應的智慧, 對得與失的情緒能夠豁然開朗。

最樂的莫過於像孫大聖翻筋斗雲一般, 一縱身就是十萬八千里, 剛剛見識到天朝的皇恩浩蕩, 一翻身又到了歐洲的民主戰場, 見證英格蘭大憲章的簽署, 法國的路易十六斷送了世襲的君王制度。而時光隧道的縱深裡, 既可端詳北海海盜的強悍, 又可探索更早期「貝武夫」之類神話時代的詭奇和浪漫。

明朝鄭和的七下西洋, 那些艦隊的威儀真是神氣極了, 那些南洋的風情也熱情得誘人極了。而在此同時, 那樣的豪舉究竟為中國賺來了什麼?又銷耗了國庫多少財力、平添百姓民生多少負擔?

後代人難免遺憾的是, 曾經的光華燦爛竟延續不了多久, 明朝即因海禁而使航海事業如曇花一現, 遠遠掉落於歐洲之後。航海的壯舉似流星劃空而過, 留下的痕跡和影響都與其曾經的豪邁不成比例。

當初的出航原因是什麼 ? 後來的海禁又為了什麼?如果都只不過是政治權力的內鬥, 真是何其短視?!

成吉思汗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他麾下的蒙古鐵騎, 戰鬥力驃悍, 據說嚇到連俄羅斯的小娃兒, 只要聽到他的名字, 夜間也不敢哭鬧。如煙的往事還真因此而栩栩如生。但是儘管蒙古鐵騎在歐亞大陸上行動如風, 未必能在海上成就同樣的霸權

像這樣翻過來跳過去地比對各個民族過往的生活紀錄時, 感覺上世界各地的歷史其實是互為表裡錯綜交融的結果是成就了東方也成就了西方文明的進化。猶如那海上和陸上絲路的漫延, 猶如那遠遊不歸的馬哥勃羅, 海綿般吸納著異國文化的點滴。只要事件發生的順序大致不差, 究竟哪年哪月, 誰在乎呢?

這種讀史的方法, 是否就是黃仁宇所強調的, 以「長時間, 遠距離, 寬視野」 的心態和條件重新探討歷史

一談到歷史, 一般人的立即反應都認為它屬於古代的事物, 其實古代、近代、最近代都應當包羅。內容方面, 則不論中國大陸、臺灣都應兼顧。以往的歷史也好、地理也好, 對台灣本土講述的資料太少。我們身處寶島, 理應對生活其中的現實和歷史環境更加瞭若指掌, 也更加關切。但是敞開胸襟面對環宇是無庸置疑的必要, 畢竟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 我們不能自外於風起雲湧又幾乎是環環相扣的外在世界。

人類在千年以前常常已具備今人的智慧, 其制度甚或生活質地也已值得今人參考, 或許正可以說明千百年來的時光對個人而言, 雖然十分悠長, 而在歷史的長河裡, 其實不過是一段相當短暫的進化過程而已, 其差別竟可以只以「微小」來形容。然而若能夠因為讀史, 如黃仁宇所言--「我們越是能把過去不合時代需要之處搬盤過來, 越能增加今人之勇氣和希望」--因而激越了今人的靈慧和火花, 現代的各個領域, 不僅可以避開重蹈歷史上失誤的覆轍, 且能更求精進、更別出心裁、更具前瞻性, 以是超越前人風光表現的機會是不難開竅和把握。

夜深人靜該是讀史的最佳時刻, 多餘的紛擾因黑夜而停息, 心情可以沉澱專注。對那些音容已渺的遠古人物, 每每神往不已。經常讀著讀著, 好像就在另一個時空裡遇上了知己內在的溝通竟似毫無阻滯。也不禁和「蘭亭」裡的那些古人一樣, 感慨人生也無涯, 但是在宇宙歷史中, 都不過是須臾的過客而已。

我喜歡讀史, 但不深究歷史。很多人認為歷史就是白紙黑字, 已定了型的過往資料, 而在我眼裡, 歷史自有某些可以存活的精髓。所以我用感覺讀歷史, 因而可以自由自在地越洋過海, 可以天馬行空地上下千年 ; 也因此朝代的興起與傾頹堪似瞬間, 而文人俠士和英雄豪傑的精神風骨卻又可與天地同存。

這樣, 是不是也符合了黃仁宇所謂「綜合」的讀史特質呢?

 

 

 

( 不分類不分類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kikichou@guest
Re: 這樣讀史最樂
2008/02/05 21:15
深夜獨史, 還有心力揮寫長篇心得,
很巧, 1月底我也剛好連續好幾天深夜研讀人類文明演進史, 受益甚豐. 
[版主回覆02/05/2008 23:13:31]

都喜歡讀史, 難得!!

為什麼不寫出來, 讓我們都欣賞一下呢?

互相交流的好處是省時省力,

似乎同時讀了好幾本書. 也可以說是

"群策群力"?

ynn

 


M I O 娘@guest
Re: 這樣讀史最樂
2008/01/23 12:46

深夜讀史~~偶想偶會打瞌睡對偶來說應該會是很好的安眠藥

泥好利害~~論述精闢~~

歷史該用宏觀的角度切入關察賞析

但立足點的不同  視野就不同 

[版主回覆01/23/2008 16:26:10]

你說的有道理!

讀了你那篇 "To----孫猴子"之後, 靈光一閃,

我也po孫大聖上部落格翻起了筋斗雲.

只要一打開Word的桌面, 大聖就會從石頭裡蹦出來,

然後揮棒, 跳動, 陪我亂敲鍵盤, 甚至也陪我打瞌睡----

真的超可愛.

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