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片語的陷阱
2010/11/01 13:17:02瀏覽1296|回應2|推薦17
這幾天返台出差,看到了兩個與英文翻譯錯誤有關的例子,而這兩個例子原文的使用法其實並不罕見,如果所謂的專業人士都不能正確的翻譯,我們的英文片語教材可能需要修改加強,多補充些生活上真的用得到的片語;我說「可能需要」是因為我很多年都沒看到目前台灣的英文教材,所以或許教材本身其實並無問題。

第一個例子是我在旅館 HBO 台看「阿甘正傳」,有句對白大約是這麼說的:One day, out of blue sky, Jenny sent me a letter. 譯者把它翻成「有一天,天空蔚藍,珍妮寄來一封信」。Out of blue 是常用片語,意指「突然」,「未預期的」;sky 在這裡沒有真正的意義,只是一種比較淘氣的加強語氣的表達方式;甚至也可以說 out of blue ocean,聽者都會知道說者真正的意思。珍妮寄信來和天氣實在是完全無關。

第二個例子我覺得更慘,因為這是剛上市不久的科普翻譯書;出版社實在太草率了,怎麼都沒有人校正呢?著名的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帝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於 2002 年寫了本書 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台灣中文版的翻譯居然把這書名譯成「胡桃裡的宇宙」,書本封面也非常精美的畫了個半開的核桃裡面有個宇宙之類的圖案:這翻譯真的錯得很不應該。In a nutshell 的意思是「略述」,「簡單說明」,「長話短說」等等,霍金博士多年前出了本「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現在這本書就名為「簡話宇宙」與之呼應;再者,以宇宙學的抽象複雜程度要寫本科普書,他當然也只能簡略描述。難道譯者在翻譯時不覺得奇怪,如果作者在書中並沒有拿核桃來做任何比喻,又怎麼會把核桃放進書名裡?更何況還是 nutshell,不是 walnut 。

片語和俚語麻煩的地方就在不能照字面解釋,否則常常要出錯;不可不慎。

附記:我查了一下原文書的封面設計,發現中文版的封面設計其實就是原文書的設計;換言之,原來的設計者採「雙關語」而刻意使用核桃。這就讓翻譯者更容易掉入「陷阱」了。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jkendo&aid=4554722

 回應文章

De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是不容易
2010/11/22 06:26

第一次到府留言,先問好。

翻譯真是不容易。雖然同一語系,因國情,文化就有許多差異。比如說台北市捷運標誌及說明所使用的英文﹝我意思是說English﹞,對美語環境中人來說初看之下有點格格不入。

美國常用的『Step on it』到了英國常被聽成『堆起來』。說英國人弄錯了好像也不對,明明是『堆-上-去』或是『踩-上-去』。

以前有位吳炳鍾先生,也就是大陸簡明英漢字典的編譯。聽說沒出過國完全自修,即席翻譯也沒鬧過笑話。佩服。

吶吶溪(tjkendo) 於 2010-11-23 02:35 回覆:
謝謝來訪並留言。
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是有些不同;連某些單字的拼法都會有些許差異,如 colour (英),color (美)。租房子英國人用 let,而美國人用 rent,等等。就以西班牙語而言,西班牙的西班牙語和墨西哥的西班牙語也有差異;時間會顯現空間上的區隔而造成的差異。就像大陸人說的「感冒」和台灣人說的「感冒」意思其實剛好相反。
我不知道吳炳鐘先生的自學過程,但是他們那代人求學環境艱苦而治學態度往往非常嚴謹,很瞭解翻譯工作的神聖,絕不會說「只」是翻譯。

黃番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翻譯
2010/11/19 08:39
在台灣外製節目英翻中常常就很奇怪.我發現像Discovery,TLC,Animal Planet等等這些頻道翻譯出來的中文,常常就是怪怪的,甚至和原文相差甚遠...
吶吶溪(tjkendo) 於 2010-11-20 01:17 回覆:
翻譯是門大功夫,可是這種幕後的工作總是被忽視。翻譯要能做到林語堂先生講的「信、雅、達」不只原作品的母語要懂,連中文底子也得紮實。可是書商和傳媒基本上並不願意花足夠的錢去請有實力的翻譯;台灣的書店有那麼多外文翻譯書,比較優良的電視節目也多來自國外,如果因翻譯不實而導致錯誤資訊傳播是很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