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工廠化的學校
2010/04/03 16:51:39瀏覽2582|回應10|推薦54
引用文章誰想當怪獸家長?

教師,尤其是在小學的階段,到底是否應該多少肩負起管教的責任呢?在台灣有一派的說法,基於美國與其他部分西方國家採取「教師為專業知識傳授者」的政策,認為老師只需要負責教學,管教之事老師既不該花這個時間也沒有這樣的「專業」訓練。所以一旦有在行為或是課業學習上難以管教的學生,就是送到校長室,再由校長決定該如何處理。

這樣的作法看似「專業」,但是其中心思想是根植在把學校當工廠,老師為工頭,校長是廠長的觀念上;而來學校的學生,就是等著被「鑄模」後成為產品。因此學生們應當遵守在特定的時間內學習特定的科目與進度,才算是優良產品;如果步調不一,上課不專心,甚至拒絕學習,就不合品管的規定,必須從生產線移除。

從管理效率上來看,這樣的系統當然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也最「專業」;因為學校人員各司其職。但是這樣的教育能算「人本」嗎?兒童發展的研究很早很早就知道兒童的發展過程差異很大,但是我們在設計教育體系時卻刻意忽略這一點,總是假設兒童都能夠在特定的階段接受我們認為適當的方式來傳遞我們認為他們應該接受的知識。不體罰是對的,成人對兒童施暴和學童之間打架的意義完全不同;我個人也反對體罰(但是我贊成不具羞辱性質的懲罰),然而選擇性的使用片面的心理學,統計學來達到方便管理目的的單位不是學校,是工廠。

課本上找不到的教材往往才是最有價值的。

兒童到學校,不是只從課本學習,他們睜大了眼睛在看周圍的大人怎麼處理、面對事件。如果他們學到的是,妨礙我、或是妨礙「多數人」學習的人都應該為了整體的利益而犧牲,那麼他們就不會學到諒解,不會學到寬恕、不會學到多數人其實可以因他人的愛心與關懷而修正自己的行為。他們學到的會是依照自己的利益使用多數暴力,強迫少數讓步;而不是基於愛心去結合多數人的力量來導正少數人的不當行為。

我們一方面在感嘆現在的社會日趨功利,另一方面我們以「妨礙學習」之名理直氣壯的灌輸下一代功利主義。不諷刺嗎?全家大小一起看無聊嬉鬧,以羞辱損人為樂的電視節目時怎麼沒想到那些節目才真是妨礙學習?

我很了解有些學生確實需要專業的幫助,但是,一般所謂不專心,不交作業,會欺負同學的,根本不屬於此類。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讓大家了解了「學習障礙」的存在(以往這些學生都是被歸類為笨,不能讀書);然而「自閉」,「過動」的標籤卻也有浮濫使用的現象。老師真的需要很專業才能夠教導那些學生嗎?一點也不。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學校不願意。和兒童相處需要的不是教育、心理、神經學碩士,博士證書;而是先承認我們不了解他們,然後是願意去了解他們。有時候,老師甚至比父母更適合管小孩;一方面是老師看過的小孩遠比父母多,另一方面是小孩在那個階段還是很尊敬崇拜老師的。當老師還要管教養,很累是嗎?是的;但是說實在話,誰不累?

談到父母,是的;不少情況是父母才是真正需要被管教的。我們的法律必須要保護學校免於面對怪獸家長或是立法委員的騷擾,家長當然有將其孩子轉學的自由,但是一旦把小孩送到學校,必須要尊重學校的一切決定;如果有疑似不當管教的情況,也應該遵循指定的溝通管道與程序。如果法律不能保護學校獨立辦學的自由,那麼學校當然只好輕易的放棄學生或是隔山看家長們互鬥。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jkendo&aid=3910218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10/08/20 17:01

我們有教育方面的

文章歡迎您來交流高見

非常認同以下這段話

法律必須要保護學校免於面對怪獸家長或是立法委員的騷擾,家長當然有將其孩子轉學的自由,但是一旦把小孩送到學校,必須要尊重學校的一切決定;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越辯越清楚了
2010/04/05 09:09
「老師能做更多」
如果社會大眾及父母、老師能夠清楚釐清「老師能做更多」的界線,給予老師必要的訓練及資源,讓老師有能力能做更多,家長及父母對「老師能做更多」不要有脫離實際的期待,這樣的「老師能做更多」,我覺得是合理的做法,也支持這樣的做法。我並沒有覺得老師只是傳授知識的人。
「9巴掌事件」反映的是老師並沒有「能做更多」的能力、訓練及必要的資源,而家長們似乎對老師的角色期待差很大!
吶吶溪(tjkendo) 於 2010-04-05 15:49 回覆:
老師們的確需要更多的訓練與資源。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回到辯論的起始事件 - 9個耳光
2010/04/05 06:10
起初提出處理標準程序是因為「9耳光事件」,覺得台灣的老師把校園裡的霸凌、指導小孩行為的日常事件處理成用體罰解決、造成家長不滿,顯然家長在所謂的「幫父母管教」這一點,是每家有不同的尺度的。我提出國外學校的作法供參考,是覺得它不失為一好辦法;同時質疑台灣的老師有必要對於這「幫父母管教」的灰色地帶涉入太多嗎?如果台灣的家長及老師覺得老師應該負責,那是否應該決定哪裡是老師的範圍?哪裡是家長的範圍?同時,台灣的老師養成教
育是否有給老師這方面的訓練?因為如果將這部份納入學校的責任,就不能期待每個老師用愛心、耐心來面對,而是要有制度資源的配合。

蘋果蘇打:「與人相處」是學校教育及老師的職責之一,是學生學習團體生活技能的方式,
這點我沒有異議,我的重點是放在特殊案例,而我的論述重點是這些特殊案例經常不是學校老
師有能力處理的,學校老師如果能早早察覺這些案例,讓專家處理,在我看來就是盡到老師的責任了。
吶吶溪(tjkendo) 於 2010-04-05 07:28 回覆:
我們的交集其實很大。
一,我們都不贊成體罰。
二,您認為教育系統應當要提供適當的資源,制度,與訓練,以利老師管理學生,掌握學習進度。這我可是完全贊成。教師本來就是專業,一不能假設每個老師都充滿愛心,二不能認為只要有愛心就一定知道「該怎麼做」;既然是專業,訓練就是必要的。
三,我也不贊成家長把管教責任全都丟到學校老師身上;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作法。家庭教育其實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在這點上,我認為美國整體的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比台灣要好得多。台灣有些「看不慣」美國人的地方其實只是文化差異罷了。
四,我一樣贊成將兒童心理與行為等等專業人士引進校園。我對台灣目前的教育環境不熟悉,但是就我所知是已經在做了;只是需要更多。
我們真正的差異其實只有一點;您主張教師應該完全專注在教學上,而我認為教師絕對能做得更多,而且我們有理由讓教師去肩負這樣的責任;只是很不幸的,台灣的教育體系並沒有提供教師足夠的訓練。我自己可是有長期和「不太一樣」的小孩相處的第一手經驗,我非常清楚「專家」能做的和老師(甚至是班上其他小朋友)能做的差別。

蘋果蘇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再談ㄧ下
2010/04/04 23:33
學校是學習知識、自我及與人相處的地方,老師是受過專業訓練幫助學生學習這些知識、能力的人。】我認同您這句話,但重點就是在與人相處,這才是最難學習的吧?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
2010/04/04 18:56
北歐學校的教育水準是世界公認的,但是北歐也同樣是青少年自殺率高的國家。
自殺的原因很多,不能說與學校無關,畢竟許多亞洲青少年自殺是源於學校來的壓力。但是要與學校教育及老師扯在一起,有點失之以偏蓋全。
我還是不能認同將「教育學習」與「管教教養」混為一談的觀念。
這又要回到對學校功能及老師職責界定的問題。
家庭是「管教教養」的場所,父母或監護人是負「管教教養」責任的人。
學校是學習知識、自我及與人相處的地方,老師是受過專業訓練幫助學生學習這些知識、能力的人。
台灣的教育是有受「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中華文化影響,有其歷史淵源,只是現代社會的價值觀,教師已不如以前被社會尊重了,我不知道台灣的老師是否有必要負其專業訓練以外的責任。
吶吶溪(tjkendo) 於 2010-04-05 02:23 回覆:
提到青少年自殺率,目的不在證明台灣的教育制度更好,而是在質問歐美制度是否如大家想像得那麼好?青少年自殺率低不代表教育系統好,但是青少年自殺率高卻可以說明教育體系必定出現某種漏洞;雖然出現的原因與解決之道各國不同。如果澳洲的青少年經過他們教育體系的洗禮,普遍都更能獨立思考,透過哲學思辨找到自己的方向與價值,自殺率會高嗎?這就是我的質疑,但並不代表我簡化自殺這個議題。
我沒提北歐國家的自殺率是有原因的。北歐國家氣候嚴酷,一年之中陰鬱的時間很長,比起澳洲來更多了一項變數。還有,您所謂北歐的教育水準高,仍然著眼在他們學校教的「材料」上;而我自始就沒有說過台灣的考試領導教學現象不是個問題。至於北歐是如何處理「問題學生」,我不知道,所以不便評論。
不論古今中外,各行各業,做得傑出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會去做不被要求去做的事;堅持去做只因為內心有不能壓抑的熱情或使命感。在美國,能夠獲獎,甚至得到媒體報導的老師,也都是做了許多教育系統完全不要求他們去做的事,甚至我可以說,就是很多台灣的老師從很久以前就一直默默在做的事。
為何我們不換個角度想想,「成為學生的榜樣」為何就不可以是教師的「專業」之一?難不成只因為這項專業不能被量化,在評鑑時無法測量?還是我們根本不信任教師有成為榜樣的能力?那麼說來說去,還是想把學校當成一個大工廠。

蘋果蘇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抱歉,容我說ㄧ下
2010/04/04 16:28
我認為孩子的自殺率和學校的教育仍脫離不了關係。

如果學校能教育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導正孩子良好的生命價值觀,是否也可以降低自殺率?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覺得你把青少年的自殺率
2010/04/04 15:43
牽扯到小學或是學校教育,扯太遠了。如果你認為學校老師還必須負起管教責任,那麼把學校教育與自殺率掛勾,那是很順理成章了!在我看來,那是兩馬子事。

溫哥華 千里傳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點不同意見
2010/04/04 12:30
『學生們應當遵守在特定的時間內學習特定的科目與進度,才算是優良產品;如果步調不一,上課不專心,甚至拒絕學 習,就不合品管的規定,必須從生產線移除。』
我覺得您以上所言曲解了『到校長室報到』的目的。那不是要犧牲這個學生,更談不上永遠的『移除』。當學生在教室不服從老師管教時,衝突的當下,眾目睽睽,老師不可能進行有效的輔導、處理,也不能置其他學生不管,專心處理這個學生。(這也是台灣老師常常必須以體罰來迅速解決學生秩序問題)讓學生離開衝突現場,可讓學生冷靜,在校長室,不論是單獨與學生會談,或請來家長討論,都比在教室裏有隱私,且容易進行。有可能改善他的行為或解決問題,若不行,至少讓他知道搗蛋會面臨的結果。對於國小高年級,尤其是中學生,這是很必要的措施!我曾在教育現場,知道中學生故意跟老師搗蛋,很多時候是為在同學面前展現大哥威風,他不可能在大家面前,跟老師『認輸』的,如果不能體罰,我能想到的最好方法,就是暫時讓他離開現場。
吶吶溪(tjkendo) 於 2010-04-04 15:24 回覆:
謝謝留言。
您的指正我接受。其實我也贊成在您所舉出的情況下,「暫時隔離」是適當的處理方式。我一開始確實解釋得不夠清楚,把問題學生送到校長室和「將不良產品移出生產線」,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前者發生就必定導致後者的關聯。但是話說回來,您指出的例子基本上是屬於「如此處理較好」的情形,並不代表把這種處理方式當所有情況的 SOP 也是最好的。
刻意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和學習方式不同,非自主性,或有潛在因素的行為問題,兩者是不一樣的。對前者來說,老師的關懷大概不會有什麼大用;但是後者,老師可能可以改變一個學生的人生。
教育的問題如同其他人生中複雜的問題,看個案是看不完的;因此我盡量避免在文章中談論個案,而著重在基本的教育信念上。加拿大我不清楚,但是被美國公立教育系統「犧牲」掉的學生(尤其是小學階段)是很多的。如果這個系統沒有出現大問題, homeschooling 就不可能在全美逐年快速的成長。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想我們講的有一點層次上的不同
2010/04/04 06:42
你所說的,從字面上來看我覺得都還合理,但是跟我的經驗卻似乎無法連結。

也許是我們各自的經驗不同。
我之所以會覺得台灣的學校比較像工廠,是因為台灣的教育是升學導向,考試之外的其他科目完全被放棄,所以老師雖然,如你說的,很願意幫助小孩,但是其幫助的目的是為了讓小孩
能考好試。而像我這種從小考試都不錯的人,我幾乎不記得老師對我有任何幫助。

反觀我小五兒子的小學學習生活,老師鼓勵小朋友發揮個人潛能,think outside the box,do not just see the obvious...各學科並進、除了閱讀、數學、歷史、科學、生活、體育、音樂、、、他們還討論哲學、思考方法、、、我真是非常羨慕!我覺得我在台灣的教育成長過程,唸的頂尖的第一志願的學校都沒有這樣的教育理念。

兒子學校是公立小學,學區內的小朋友都是上此學校。兒子曾經與一名盲生同班,學校特別派
一名點字老師給這位盲生做私人老師,將班老師的所有書面教材,打成點字教材,學校
也提供此盲生的其他特殊需求。舉此例子,只是說明此地學校的人本導向。

但是這學校也的確有我說的對霸凌屢犯的學生、行為或心理需要矯正的學生的一套標準處理方式。更明確的說,這套標準處理方式是明文列在各學校及州教育部裡的。這是標準流程,是學生、家長及學校公認的處理方式,不會因學生的在校成績或資質聰愚、老師的情緒或家長的身分地位而有任何差異。這套流程是為了幫助特殊案例的學生,並非「工廠化」的工具。我兒子的學校,到現在我還沒有聽說誰被退學,倒是父母及學生一同接受老師 counselling的不是沒有。倒是我親戚在美國的遠親的小孩在小三就被退學(細節不明)。

美國的學校系統如何,我不清楚。不過從我一位非常著重教育、且曾經在美國小學當過老師的朋友那了解到,各州的差異的確很大。在澳洲則普遍各州都有一定的水準。
吶吶溪(tjkendo) 於 2010-04-04 15:23 回覆:
我倒是覺得我們在討論的層次上沒有太大不同,只是著眼點不一樣。
您拿澳洲和台灣學校教育比較的部份是「學校老師應該教什麼的知識」;而我評論的聚焦則是「除了教那些該教的知識,學校老師還能扮演什麼角色」。在學校該教些什麼的部份,我當然也很羨慕令郎的學校生活;但是我們也要了解,台灣所謂填鴨式,或考試至上的教學,反映的是整體社會認為什麼更重要,無論我們同意與否,這和學校教師是否應當「專注教書,其他別管」是兩回事。換言之,您問的是「what and how should a school teacher teach?」,而我問的則是「what else should a school teacher care besides what he teaches?」
換個角度看。澳洲的十五至十九歲青少年自殺率在二零零五年是平均每十萬人中有十三點一人,而「顯然比較不快樂」的台灣青少年在二零零三年的自殺率則是每十萬人中「只」有三點二五人。如果澳洲學校教育真的如此成功,我們要如何解釋差異這樣大的數字呢?試問他們的哲學課到底在教什麼?即便這些事不在學校的「業務」範圍之內,那家庭的組成份子也都是從同一個學校系統出來的,不是嗎?其實澳洲的自殺防治做得算是相當好;不只逐年在下降,同時和其他的西方國家比也是很低的,我無意貶低他們。
我要再強調一次,所謂 SOP 標準作業程序這類的事,本來就是工廠在用的;工廠當然有好有壞,澳洲做得比美國好並不讓人意外,但是那說明的是澳洲的學校工廠經營得更好,更有效率,而不是說明他們的這套程序更專注在「人」的身上。
您以前成績好,覺得老師對您幾乎沒有任何幫助,但是您要知道,我們本來就是要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不需要的人,不是嗎?我是不知道現在如何,但是我以前小的時候,每個學生都有「聯絡簿」維持學生家長與老師經常性的溝通管道,很多老師甚至還要做家庭訪問,更有老師自掏腰包幫助清寒學生;這些就是活生生的,非學院派的以人為本。
美國的公立學校的基礎教育已經是個大爛攤子,您的親戚的小孩那種例子多如牛毛;homeschooling 現在在美國變成一個大產業不是沒有理由的。我特別感慨的是,美國覺得自己的教育系統有問題,想抄亞洲的;台灣覺得自己的教育系統不好,想抄美國的;但是兩邊都只抄對方的皮毛,結果都是邯鄲學步。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事實上
2010/04/03 17:38
我覺得台灣的學校比較「工廠化」
這是我比較自己在台灣的求學過程與兒子的小學經驗而來
這只是個自己的經驗
也許失之以偏蓋全
謹供參考
吶吶溪(tjkendo) 於 2010-04-04 01:06 回覆:
謝謝回應。
會覺得台灣的學校更像工廠是很自然的;從很多方面來「看」確實像:學生必須穿制服,遵守嚴格的校規,服從師長,然後老師們(以前)就拿根藤條隨時準備修理學生;這不但像工廠,簡直是牧場。
但是那些也是表象。近代的學校系統起源於普魯士,原本就是參考工廠作業方式設計的,所謂美式教育體系在表面上看來較為活潑自由,其實中心思維和台灣沒有那麼大的區別。您住在澳洲,而我對澳洲的學制完全不清楚;澳洲不像美國花了無以數計的錢在戰爭上,應該很有可能投資在教育的資源上遠比美國多,因而更為健全。所以我會以您的觀察為準。
台灣的教育系統必須要更加努力的學習與操作更新,更人本(此處的人本完全不代表特定基金會)的教育方式,在這點上我認為我們的看法沒有任何差異。那麼為什麼我的文章看來似乎認為台灣以前的教育方式「比較」不像工廠?重點在於「動機」。生產線的特色就是,產品不合格就直接扔了,花時間去找毛病或修理一點也沒有經濟效益;台灣的作法雖然也脫離不了強把學生壓到一個模子裡的心態,但是基本上卻是認為「我可以幫助這個學生」。問題只是出在教師需要學習新的兒童行為與心理學知識,接受適當的訓練與使用不同的技巧來應付較為「難搞」的小孩。
就是在那細微的「動機」上的差別,讓我覺得台灣在基礎教育上其實比美國好;雖然美國在特教上有更多的資源,但是前提是家長的經濟實力要夠。當然,美國幅員廣大,各州教育經費短缺的嚴重情況不一,我也絕對不敢說美國的學校全都如此;還有就是美國民間的力量其實很大,我談的主要是公立學校系統。
如果您還有任何意見與經驗,非常歡迎您繼續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