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婆樂」與黃金雨
2009/06/02 10:57:24瀏覽3083|回應1|推薦14

請給我最前排的貴賓席

讓我可以沐浴在

初夏季節裡

最閃亮的黃金雨

 從前有一位女同事,在成大校園撿到一根黑棍子,拿到辦公室給大家見識,大家問她:「這是什麼東東?」

 她回答:「聽說叫做阿勃勒。」

 男同事們齊聲說:「蛤!為蝦蜜叫做『阿婆樂』?」

 女同事被我們這一問,臉紅得像豬肝,三天不跟我們講話,幸虧當年還沒有性騷擾防制法,要不然我們通通會被抓去關。

 阿勃勒是一種亞熱帶常見的景觀樹、行道樹,花期在五月,初夏的時候會開滿金黃色的花,遇到風雨便掉個滿地,好像在下黃金雨,因此它的英文名字就叫 Golden Shower Tree ,係金 A 不蓋你。

 台南市成功大學週圍的林森路、東豐路一帶,每年都要下一季驚天動地的黃金雨,那是「好攝之徒」的最愛。

 阿勃勒之美,從余光中教授的《阿勃勒》詩中,可以細細品味:「一盞盞,一串串,多少燦爛的金吊燈,初夏就這麼隨隨便便地,掛在行人的頭頂,害得所有的眼睛,驚喜中所有仰望的眼睛,像飛進童話的蜜蜂一樣,都恍惚迷路了。」

 然而,我的腦海中始終縈繞著早年那個促狹得近乎騷擾的蠢問題:「為蝦蜜叫做『阿婆樂』?」

 其實把它叫做『阿婆樂』的人,也是所在多有,還有人寫了打油詩: 「阿婆阿婆去散步,搖搖晃晃走不快,路邊樹下稍歇息,喘口氣來喝口水;風吹落下黃金雨,彷彿置身於仙境,忽見地上黑棍棒,阿婆撿來當柺杖,樂得阿婆笑哈哈!阿婆樂呀阿婆樂!」

 這首詩對仗不工整,又難登大雅之堂,不過為了「學術研究」」,我全文予以抄錄,未加任何潤飾,請看倌多海涵。

 會被連想成「阿婆樂」,應該跟它黑黑長長的莢果有關吧?阿勃勒的莢果成棍棒狀,長三十至六十公分,成熟時顏色由綠轉黑褐,內部有許多扁圓狀的種子,排列形狀類似「曼陀珠」,這樣講清楚嗎?種子味甜可食,另有一說有毒,古埃及用此來做瀉藥。

 由於它的形狀實在太容易讓人發揮想像力了,所以中國大陸稱它「臘腸樹」,香港人稱「豬腸豆」,也有人乾脆叫「長果子樹」或「牛角樹」。

 總的來說, Golden Shower Tree 黃金雨樹最夢幻,「阿婆樂」呢?最傳神!

 有人說「阿勃勒」是古代波斯音譯,為了追蹤它名字的根源,我翻了許多資料,這種樹木原產於南亞,從巴基斯坦到緬甸、印度、斯里蘭卡、中國都有分佈,孟加拉語稱 sonalu 、 印度語稱 bendra lathi 、 日語叫做 nanban saikach ( 南蠻皂莢 ) 、泰語叫做 rachapruek , (這裡要特別一提,阿勃勒是泰國的國花,其黃花是泰國皇室的象徵。)

 從所有的名稱中,都找不到跟阿勃勒相近的語源,難道這是台灣人以物象形,自己創造出來的俗名嗎?

 非也!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一卷》中,我發現有「阿勒勃」這種藥物,講的就是我們說的「阿勃勒」,書中記載它又稱「波斯皂莢」、「婆羅門皂莢」,有鎮靜作用,可治熱病,下痰,通經絡,療小兒疳氣。

 關於它名稱的由來,只寫著「彼人呼為忽野檐,拂林人呼為阿梨去伐」,似乎都跟「阿勒勃」的音沾不上邊,所以若說「阿勒勃」來自波斯音譯,並沒有直接的證據。

 李時珍書中的內容,引用自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其中明確指出波斯皂莢的形狀和療效,跟我們現在看到的阿勃勒果實完全相同,兩本書都說「不花而實,莢長二尺」,後面一句還算正確,前面一句卻說明他們兩位都是根據耳聞,並沒有親眼目睹阿勃勒樹,跟懾人心靈的黃金雨。

 至於李時珍說的是「阿勒勃」,我們說的是「阿勃勒」,這跟「熊貓」與「貓熊」、「宵夜」與「夜消」一樣,都是各自表述的問題,到底哪個才對,您認為呢?

更多照片請看「阿婆樂」 相簿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oshejii&aid=3004114

 回應文章

牛仔3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到處都有黃金雨
2009/06/03 21:20

阿婆樂的柺杖怎麼沒照?

這個九重葛模糊了背景,很棒的照片喔!

ono(taoshejii) 於 2009-06-07 17:44 回覆:

阿婆的柺杖要靠自己發揮想像力啦

補充了一些照片

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