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現在的雙向轉診是一定會失敗的
2005/09/21 00:35:28瀏覽671|回應0|推薦2
雙向轉診的策略被媒體揭露效果不彰,從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轉回去的病人屈指可數。
原因是什麼?是因為醫學中心不放人?還是民眾因為沒有重罰不配合?還是這個政策根本是錯誤?其實,答案都不是以上這幾個原因,而是「為什麼一定要回到無法提供協助的地方去就診」

在現在的制度下,從所謂的「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的四級醫院制,已經被壓縮成「診所」「區域醫院」「醫學中心」三級制,加上區域醫院為了更高的給付,拼命要轉形成醫學中心,最後可以能變成只有「診所」與「醫學中心」的兩級制。當各種品管措施,以及各種「不給付」「罰款」的措施一一奏效後,醫學中心的確看不太到「感冒」「拉肚子」的病人,於是真的都是比較狀況比較複雜的病人。而從診所轉到醫學中心的病人,也不再是「感冒很久沒有好」「肝不好,要找X大教授」之類的病人,這時會來到醫學中心的病人,常常都需要規律檢驗檢查,診所那一點點給付可以做嗎?想也知道是不行,所以,這樣的病人沒有地方去,自然會留在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而不回到診所。說時在,若是我是診所的醫師,我也請這樣子的病人千萬不要回來,因為看一個「狠狠地賠一個」請他回診次數太多,又被健保局安一個「盜刷,浮濫」的帽子,實在跟自己的「老命」過不去。
你也許會問,那麼美國是怎麼辦到的?道理很簡單,第一,美國地廣人稀,你不回去診所也不行。第二,美國有「開放醫院」制,診所的主治醫師一樣在開放醫院作主治醫師,也就是 Visiting Staff。既然在住院時看的醫師,跟在診所是同一位,回到診所得到的服務也是一樣的。
而我們呢?我們是地狹人稠,醫學中心很容易就可以到,坐個新店線捷運,一路上三個醫學中心(台大,馬偕,榮總),外加醫學中心附設門急診中心(三總汀州路門診);其次,我們的診所醫師可以把病人送到地區醫院,區域醫院,甚至醫學中心,還自己去看的有多少?答案是沒有!到醫學中心看一個年輕主治醫師,與回到診所看資深主治醫師,最後不是有經驗的人取勝,而是「設備好」的人取勝,自然病人會留在等級高的醫院,而不會理會等級低的醫療機構。
報導其實還指出另一個基層院所根本不想接受轉診病人的基本原因:病人回流,點值下降,入不敷出,只有倒閉。但是,大家看到健保局對這一點有過任何補救措施?沒有啦,只有口惠而不實至,而且明年總額與預估的營業額之間的差距,也是雙手一攤─一句沒錢,就把醫師們打發了,這種穩賠不賺的生意,就是有做金山銀山也會坐吃山空,那麼誰要拿自己一家大小加上雇員的生活開玩笑?

所以,要雙向轉診成功,把台灣搞到跟美國一樣沒有人,絕對沒有可能。那麼就應該從重新培植地區醫院,給予正確定位開始。把地區醫院跟診所放在一個等級,以「開放醫院」的策略來要求地區醫院,若是私人醫院無法配合,公立醫院就該配合政策去做,同時要有獎勵配套,讓私人醫院願意見風轉舵。有地區醫院作為後盾的診所醫師,更可以發揮其專科醫師的本職,提供專科醫師的服務,自然提升基層醫療的水準。同時,應該以執行者的專業,來給予給付,而不是依照醫院等級來決定給付。才有機會然基層醫療再一次壯大起來,同時又兼顧品質的要求。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eelshark&aid=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