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紅毛城古蹟區~淡水紅毛城
2021/07/01 08:00:00瀏覽3258|回應1|推薦41

 紅毛城古蹟區(Âng-mn̂g-siânn),又稱前英國駐台北領事館及官邸,古稱聖多明哥城、安東尼堡,是一座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的古蹟。

3月朋友自駕載我們去淡水紫藤咖啡園二店;參觀後想說似乎很久沒去過紅毛城,既然都在淡水就順便去參觀囉!午餐就在海關碼頭附近,淡水河邊景觀因逆光拍攝,感覺不優……

海關碼頭園區位於淡水紅毛城下坡的低矮平臺上

淡水海關碼頭原包含有海關關署、長官官邸與碼頭區三部分,碼頭區包含碼頭本體、洋樓及倉庫,而今僅存二層洋樓一棟與倉庫兩棟;此為展示館之用的洋樓,清末建造的2層洋樓採用台灣本土的建材和工法搭配西方的設計格局。

展示館陳列1884年清法戰爭中發生於此的滬尾之役(淡水之戰)的文物、照片展覽館;

淡水海關碼頭,在清朝時曾因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成為全台很重要的港口,在貿易史上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

當時的港務局碼頭及英國領事船屋就在此設立,許多的歷史點滴記錄,都證明清末列強侵略北臺灣的重要史證。

滬尾海關碼頭,曾經為臺灣三大商港之一,1865年至1905年之間的淡水黃金時代;海關碼頭園區視野良好,可遠眺淡水河口及關渡大橋,四周景觀盡收眼底。

淡水關稅碼頭及成排的紅磚關稅事務所,是欣賞夕陽的地方。

一百五十公尺的淺水碼頭共分三段,由觀音石或唭哩岸岩交丁相砌而成,工法精純,以及洋樓與兩座歷史悠久的港務倉庫,均是淡水港埠時代的見證物。繫船石亦由觀音石打鑿,長58寸,登船口有楔形砌石,柱側刻有淡字。

走過馬路進入紅毛城古蹟區

紅毛城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古蹟類別為衙署,不但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同時也是內政部於19831228日公告指定的國定古蹟。紅毛城園區裡有荷蘭西班牙時期、清治時期以及日治時期的建物,主要參觀的建築有兩棟:紅毛城主樓和英國領事官邸。

前方是遊客活動中心,中間是許多遊客打卡的花園;

後段的紅磚建築物就是紅城小鋪,是伴手禮購物中心,販售紀念品….

紅磚建築物感覺很好拍照

可惜沒帶模特兒來

從售票口進來會先遇到這口已封閉的古井,當時沒有自來水的時代,古井供應全區的水源。

繼續沿著山坡道走上去

看到紅毛城主建築物啦;紅毛城九面旗幟代表著紅毛城三百餘年來的歷史演變過程,其歷經西班牙、荷蘭、明鄭、清朝、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中華民國之管理或代管。從1628年到1980年,共有九個國家(朝代)的旗幟曾在紅毛城的天空飄揚。

紅毛城主堡是臺灣最古老的完整建築物,前方置有四尊嘉慶18年製成的古砲,位於山丘的西端,五虎岡第二岡的山頭上,其南、北、西側皆緊鄰陡峭的山坡,在屋頂上則可以眺望淡水河河口。

主堡平面呈邊長15.25公尺的正方形,牆壁厚約2公尺,足以抵擋早期火砲的攻擊。南面朝淡水河、西面則朝臺灣海峽。靠近外側的牆體使用石塊,並摻有一些紅磚,而靠近內側的牆體則以紅磚構,最外層則以灰泥粉刷,並漆上朱漆。地基則是以「大放腳」的做法,用紅磚砌成,並在基礎之上以磚和石塊壘厚牆,可防砲火攻擊。其中紅磚來自印尼巴達維亞、石塊則是就地取得。

 威廉王子號模型船展示

紅毛城的地牢;英國租用紅毛城後於1樓蓋了4間牢房,關押在台灣有嫌疑的罪犯,牢房門口設有送飯口,同時也是監視口。

紅毛城的模型屋

這個雕像呈現的是放風中的犯人~英國水手

荷蘭總督安東尼雕像

 shine和總督合照

英國接手紅毛城時增蓋,包含領事館、辦公室、宿舍、角樓及牢房等~這塊小小的空間是牢犯的活動範圍,浴室、廁所及廚房…..

二樓作為辦公室使用,英國人在其中的秘書室增設文件焚化爐與保險庫。房間裡則設有壁爐以供冬日生火取暖。會計室牆上則有一根橫架在房間中央的圓木棍,為以往之人工風扇,夏季炎熱時掛上大幅帆布,由僕役前後拉動以產生涼風。

露台現在是欣賞淡水河美景之處

主堡高約13公尺,內部僅二層樓,上下二層的圓拱天花板方向互相垂直,底層開口朝東西向,而頂層則是南北向,以增加建物的耐震能力,避免建築自中間裂成兩半。主堡屋頂東北與西南方各自設有防衛用的角樓,以五根支撐石樑自城壁伸出,再以紅磚在上面砌成碉堡狀,屬英式作法。

英國領事官邸在主堡東側,採典型英國殖民地建築樣式,為兩層式紅磚洋樓。

2樓是官員辦公的場所

英國領事館也是來紅毛城重要的拍照景點

綠油油草地加上紅磚屋,每個角度都好好拍 …..

 

淡水古稱聖多明哥城、安東尼堡,晚清1858年因天津條約簽訂後開港通商至今,超過160個年頭,舊地名為「滬尾」。其更早的歷史則可追溯到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統治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

淡水紅毛城其實指的是紅毛城園區,園區裡有荷西時代、清領時期以及日治時代的建物,主要參觀的建築有兩棟。一為荷蘭人於1644年興建的四方形城堡,當時城堡以荷蘭的亞洲總督安東尼•范•帝門(Antonio van Diemen)之名,命名為「安東尼堡」(Fort Antonio),為今日我們所稱的紅毛城。

1860年代英國租借紅毛城作為領事館使用。自淡水港貿易額大增後,英國商務拓展,領事館的業務也日漸龐雜,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英國領事於紅毛城東側增建洋樓,作為領事生活居住處所。

英國領事官邸為紅磚二層洋樓,牆壁用的是中國的紅磚,屋頂是閩南式紅瓦,是英國在臺灣所建造的第三座(也是最後一座)領事官邸。外觀典雅,造型優美的建築物是由英國人設計,中國工匠施工建造。

在前往領事館前的草坪上陳列有清軍遺留下來的古砲

砲管上鑄有「嘉慶十八年奉憲鑄造北路淡水營大砲」等字樣,這些古砲曾被安置在紅毛城露臺前以壯聲勢。

大砲原被棄置於紅毛城附近之清軍舊軍營中,於英人整建紅毛城時搬至城內,其中二砲並刻有「奉獻鑄造 臺灣北路淡水營大砲乙位重八百筋」字樣。

十七世紀前膛鑄鐵炮

紅毛城東側的領事館建於1891年,提供英國領事居住之用,係紅磚拱廊式洋樓,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風格,正門外磚牆上有12幅精緻磚雕,以象徵英國的薔薇花為主,值得細細考究。沿著拱圈迴廊走著,拱廊內的光影變化也別具風情,遙望觀音山更有框景之美的意象。

官邸西側的草地是以往英國人作為花園宴會之用,這是全臺灣首座草地網球場。

好大雙的荷蘭木屐,大概是巨人的鞋子啦!

領事官邸為紅磚造陽臺殖民地樣式建築,擁有迴廊、斜屋頂等特徵,當時聘請英國建築師郝伯遜設計,在規劃和興建時主要是撫慰官員思鄉情緒,以第二個家的概念為原則,設計主軸為英國在殖民亞洲時發展出的殖民式迴廊建築樣式,但是紅磚及匠師可能來自福建廈門。其建築整體特色包括:架高的基礎、四周類似迴廊的涼亭、落地門窗、壁爐、煙囪、西洋拱圈的造型等等。

向外眺望淡水河與觀音山的景色,淡水八景之一的「戍臺夕照」即座落於此,落日餘暉之美不容錯過。

在領事官邸室內,一樓東側餐廳與西側客廳的地板與入口樓梯間,均鋪設彩瓷,經幾合拼貼後圖案優美,色澤鮮麗。因其製法為先將陶土染色後再作燒窯動作,這使得磁磚並不會退色,是為英國Minton Hollins,&Co高級建料。

一樓的東側有餐廳與配膳室,西側則是書房與客廳,傭人房和洗衣間則設在後側。二樓則有儲藏室與三間大臥室,主臥室位於二樓西側。客廳、餐廳與主要臥室皆設有壁爐。領事官邸乃由英國建築師設計,然而其紅磚與匠師則來自福建廈門。磚塊以手工製成,而砌築磚牆的灰漿則是蚵殻灰、糯米與黑糖汁所混合乾燥而成的三合土。

英國領事館裡的廚房復舊

廚師臥房復舊

 領事官邸內一樓的傢俱並非當時英人所留下的,是為了開放展示而添購的仿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傢俱,擺設地點與方位係參考英國人的居家生活模式而規畫,呈現英國領事的生活樣貌。

領事官邸底樓西側則為客廳及書房東側為餐廳及配膳室,後側為洗衣間及數間傭人房。

客廳與餐廳鋪上了來自爪哇的彩瓷。壁爐設施來自英國,兩邊有石膏製的裝飾用小柱,屬於新古典主義風格;電動吊扇為舊時所留下,是1941年奇異電子生產的產品。

二樓是洋人生活館

官邸南側迴廊寬三公尺、東西側迴廊則寬約五公尺。官邸擁有很多房間,建築物坐北朝南,平面略呈「T」字形狀。二樓有三間大臥室及貯藏室;底樓入口設一座扶手大樓梯通往二樓,室內天花板懸垂大吊燈,當時院子裡滿植玫瑰花,官邸迴廊是喝下午茶的場所。其中官邸內的客、餐廳及主要臥室內皆設有壁爐,保留溫帶地區英國建築空間的特色。

 內部客廳、書房、餐廳、旋轉式樓梯、壁爐等空間與設施,部分空間模擬自當時的家居情境。

還有縫紉機、搖搖椅ㄝ!

另一房間較樸實

 這是浴室吧!很大間….

螺旋樓梯則以石板雕成,木欄杆柱則有精細的雕琢。

底樓入口則設於中央,有一座扶手大樓梯通往二樓。

官邸一樓築於臺基的上方以避潮並展現尊貴氣派,臺基高約一公尺,由紅磚砌成,牆角與柱基下則以白色花崗石砌成,並於每個拱圈下鑿有中式錢紋通風孔。官邸一樓使用弧形拱,二樓則使用半圓拱,使得外型能有變化不單調,並增加一樓迴廊的採光度。迴廊兩旁使用大柱,中央用小柱,並在入口處使用雙柱,可以增加其穩定性。

迴廊的欄杆使用「綠釉花瓶欄杆」,結合中國陶藝與西洋花瓶欄杆之美,此法常見於十九世紀之洋樓,選擇「綠釉」是因為外型似玉,「花瓶」樣式運用在建築上又取其「平平安安」的吉祥意義,每組設十個花瓶欄杆更有「十全十美」的福氣。

隔壁就是真理大學嗎…..

淡水英國領事館創建於1870年代,1860年代時台灣對外開放列強的商人與傳教士登陸因此洋樓與領事館也漸漸增加,象徵西洋勢力的到達。高雄與淡水的英國領事館是東亞少數較早期的洋樓,尤其淡水領事館的施工技術與用材技術極為講究,目前仍完整地保存十九世紀末葉的耐火鐵製浪板拱,這是鋼筋水泥發明之前身,深具學術研究與欣賞之價值。

離開英國領事館走階梯下來

南門為古蹟區內唯一的中國式建築,使用觀音石砌成。

其實我在網路搜查看了半天,還是不確定這是否是南門……

海關碼頭橋靠近大馬路邊上有一棟沒了屋頂的石砌屋,是建於1863年、1972年撤館而荒廢的領事館船屋舊址,於2009年原貌重建後,做為停放自行車之用。感覺又是愉快的知性之旅!

Ps交通: 於捷運淡水站公車候車處搭乘紅26836遊園公車,至「紅毛城(真理大學)站」下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ne016&aid=163482482

 回應文章

無限生命 生命無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02 14:41

還是台北好玩  拍攝得好棒

shine girl(shine016) 於 2021-07-02 23:18 回覆:

隨手拍沒壓力

玩得開心

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