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現代子民齊著書.古都盈盈埤塘史》
2021/01/13 15:38:28瀏覽4957|回應2|推薦20

▲翻拍《穿越鄉土 尋訪埤塘》新書封面和封底

                    《現代子民齊著書.古都盈盈埤塘史》

    「哇,台南有那麼多埤塘!」是今年九月二十七日那天下午,在台中參加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舉辦的「水文化課程交流工作坊」上,聽莊孟憲老師分享調查台南地區陂塘並推動教學的經驗時,現場的一片驚訝聲!

         雙十國慶連假之後,收到曾文社區大學黃蕙敏主任秘書寄給我《穿越鄉土 尋訪埤塘》書初稿,發現莊老師在這個範疇進行研究調查的時間已經有十年之久。再加上著者群成功大學徐郁超博士、嘉南農田水利會陳豔星會長、台南社大陳秋伶老師、南關社大許耿肇、永康社大高凱俊老師等,書寫出來的地理廣度與歷史縱深,拜讀之,不亦悅乎。 

    二十多年來,由於推動終身學習和關注水資源課題,遂跟桃園地區許多社區有互動,因而得知「桃園是千塘之鄉」的美稱,當搭高鐵行經桃園的時候,就會注意路廊旁的埤塘身影。偶爾,看見飛機飛在埤塘上空。於是有機會在廣播節目訪問一位復興航空公司機長的時候,我請教他開飛機回北台灣時,會不會看見桃園台地上有很多埤塘?記得戴機長是這樣回答的:「會的,每回我回北台灣,飛機緩緩下降的時候,就會看見地上一面一面鏡子,於是我知道:家鄉到了。」他的話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並讓我喟嘆:「哦!老祖先早就為我們布局了家園入口意象,卻被我們一口又一口地填平。」

    從數十年前北上求學開始,到結婚定居在台北之後,回故鄉高雄老家均取道台南歸仁、關廟、龍崎、內門、旗山、杉林的月眉村。沿途只會在關廟停下來買鳳梨,從不知道龍崎丘陵發源出一條重要的溪流–許縣溪,帶給關廟歸仁無限潤澤。許耿肇老師的文章中提及,在水源豐沛可以一年兩收的情況下,產生了富豪家族。「南潭郭世鏢」「過港仔郭江湖」,〝兩郭〞想比賽誰家比較富有,一者是牛車載著白米從歸仁鋪往安平,另一者用糖循水路到安平讓海水變甜,先到達安平者為勝者。實在是很豪邁的競賽故事!

    永康社大的高凱俊老師書寫的〈新化區的埤塘景觀概述〉除了水利建設、管理制度的研析之外,最讓我好奇的是埤塘的名字:麻花捲、腳桶埤、考水埤、、,洋洋灑灑。凱俊老師的文章讓我想到舍下附近的考試院旁曾有個「褲腳埤」,是從地圖上看見的,如今已無影無蹤,我也沒有多加探索。

    在1997年開始參與搶救七股潟湖之後,連續幾年的冬天,我大概都會帶北部的親朋好友結伴來南台灣,記得在前往七股之前都會先去佳里看一座紅毛井。那時就想:既然有井,應該更可能有埤塘。這個一直放在心裡的推測,也在這本書中得到了解答,徐郁超博士在〈埤塘的興衰演變與發展價值〉文中,提到在荷治時代,在關廟就有荷蘭陂(草埤);此外,官田與六甲是歷史上的農業重鎮,埤塘與水圳的布局也是赫赫有名。

         這本書中,陳秋伶老師費了很多功夫前往六甲中社的菁埔埤進行田野調查,她訪問一位黃民亮先生,聽民亮先生提到祖父黃條興善吟唱詩詞,後來才知道其中有「認親詩」。談到認親詩,讓我想起多年來在嘉義市積極研究道將圳文化的楊清樑老師,楊老師他們嘉義市道將圳文化學會曾在行政院文建會、嘉義市府文化局的支持下出版《大溪厝~港底情懷》一書,書中〈族姓的發展〉篇章提及,黃姓1612年的修譜紀錄,黃家開台祖先成安公攜子落腳大溪厝,並留認祖詩記明來處與立志,詩曰:

    駿馬堂堂出外疆,任居隨地建綱常,年深異境猶吾境,時久他鄉即故鄉。

    旦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蒼天有感相庇佑,三七男兒永吉昌。   

    隨著各房子孫四處發展,衍生出多首認親詩。字詞稍有不同,意義則相通,讀之,令人深深感動。我在故鄉相鄰的美濃鎮黃氏宗親、首創臺灣社區報紙–《今日美濃》的黃森松先生的大作《美濃鎮百家姓》書中,看見他引用的是擔任過江夏太守,娶妻官、吳、鄭三氏,各生七個兒子的第九十世黃峭(西元947年生,卒於1044),留下來的認親密碼:

    駿馬匆匆出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但願蒼天垂庇佑,三七男兒總熾昌。 

           陳秋伶老師他們在六甲中社這邊還查到「頭前埤」「社尾埤」,以及兩者之間的「月內埤」(月內乃月子之意);月內埤水質比較好,所以特別留給坐月子的婦女洗滌自身和新生兒衣物之用,可惜已被填成農田。這三口埤塘的用地都是黃家持有,他們無償提供土地建塘蓄水讓鄉親使用,真是懿行可風,難怪受到村民的感念。

陳老師還找到擔任過菁埔埤抽水站的掌水工胡騰芳先生,巧的是,這座抽水站完工的那年正是胡先生出生的1928年。胡先生回憶中提及,抽埤水時難免會有水裡的生物被抽起來,其中有「南洋鮐(吳郭魚)」。抽水機抽到吳郭魚的訊息讓我想到莊建隆博士書寫的《台灣魚故事》;該書中描述,1943年,被日本殖民政府徵調到新加坡服役的吳振輝與郭啟彰兩位先生,1946年從新加坡坐船回台灣時,帶了16條莫三比克的淡水鯛上船,千里迢迢航向台灣;最後尚存五雄八雌,共13條成為台灣吳郭魚的開山祖先。1949年,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正式把引進的莫三比克淡水鯛命名為吳郭魚,以紀念吳郭兩位先生的功勞。不知道胡騰芳先生是甚麼時候到菁埔埤上任的?可以確認的是,多子多孫的外來魚種吳郭魚,彼時的勢力已經盤據台南古都。

    《穿越鄉土.尋訪埤塘》這本書中,莊孟憲、劉芳如、陳詩婷的〈埤圳知多少?埤塘水圳環境教育推廣經驗分享〉篇章指出,台南37 個行政區中的19個區,擁有7497口埤塘,其中包括7座水庫、1741口魚塭、102口養殖鴨禽,總面積4081.99公頃。如果將一公頃面積的土地挖深一公尺,可容納水量即為一萬公噸加以換算,讓4081.99公頃土地平均蓄水1~2公尺深,則可納水量達4082~8164萬公噸,這是很接近烏山頭水庫的有效蓄水量,從而看出它們可發揮的滯洪功能。   

    從2015年10月參與曾文社區大學舉辦的「曾文溪流域共學工作坊」,到今日閱讀這本研析了家鄉的埤塘史之後的著書立說《穿越鄉土.尋訪埤塘》,我看見經營團隊在水資源課題的專注與恆毅足跡;廣邀好老師、好寫手,啟發我們的思辨能力與愛護家園的厚實情操。

    我有幸先睹為快,得以從古都的盈盈埤塘,增加許多新的認知,還喚起不少回憶。它更引發我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之際,學習善用先民造出的地景空間,運用智慧護育珍貴水資源的深度反思。

   古都台南的現代子民,努力讓家園更具韌性,更為宜居的深情,盡在書中。

                                         林淑英    23,Oct.2020

*後記:舖上前述拙作之際,想到【2021TiBE台北國際書展】將於1月26日~31日在世貿一館舉行,對喜愛逛書展的人來說,這真是好消息,因為,2020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是受到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而停辦的。

    此刻也讓我想起2017年台北國際書展舉行的時候,我接受成大出版社之邀擔任一本新書–《曾文溪流域綜論》的與談人,當年我曾作了一篇紀敘:  《無字天書成書 曾文溪遇知音》(http://blog.udn.com/selin7777/95235555)

 看來,曾文溪水系遇見的知音還不少,有這麼多子民持續不斷地塑造願景,為它著書立說。茲整理出些許參與的痕跡,跟格友們分享共學的幸福。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均作好防疫措施,讓今年的書展可以順順利利地進行。

                                           13, Jan.2021

*24,Jan.2021補註:文化部於1月20日宣布【2021台北國際書展】停辦的訊息

▲▼翻拍《穿越鄉土 尋訪埤塘》書籍封面、封底和內頁

▲▼曾文社區大學黃蕙敏主秘與總務鄭明宗先生,於2020年10月15日接受【寶島服務網】節目主持人林淑英的訪問。

▲▼2015年10月5日工作坊場景一隅,以及林淑英的引言檔案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55346484

 回應文章

版主
2021/01/14 10:28

羅希希附的照片好漂亮,請問是「波斯菊」嗎?

淑英


羅希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1/14 04:29
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