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大藏經》——一項重大的佛教文化工程
2013/05/28 11:19:37瀏覽1707|回應0|推薦0

  大藏經,是繼承和發揚佛教歷史上的“結集”傳統,以一定的結構、體例和編輯方式,彙總以佛教經典為核心的佛教典籍,並通過一定的載體保存傳世的佛教文獻叢書。當今世界佛教的三個系統——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都有自成體系的大藏經,即南傳巴利語三藏、漢文大藏經和藏文大藏經。其他各種文字的大藏經或佛書集成,都不出對這三種大藏經翻譯、重編的範疇。大藏經不僅對於佛教的存在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對哲學、歷史、民族、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天文、歷算、醫藥、建築、國際關系等許多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堪稱世界文化的瑰寶。所以,大藏經不止屬於佛教,而且屬於整個人類。
  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多年,經歷了從一個外來宗教轉變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佛教經典的翻譯、佛教義理的詮解、佛教宗派的建立、佛教觀念的普及,無不依賴漢文作為必須的工具;中國原有的思想文化,包括信仰形態,與使用漢文表述的佛教體系之間,相互碰撞,相互滲透,相互滋養,相互豐富,使誕生於印度的佛教在中華大地上開出了繁盛的花朵,創造了儒、釋、道三家鼎立支撐中國傳統文化整體的壯觀局面。應運而生的漢文大藏經,就是佛教中國化的有力見證和突出標志。從唐代以前的寫本,到北宋以迄清代的刻本,千余年間,漢文大藏經版本不斷增加,內容不斷擴充,特別是宋以後歷代王朝都將編輯刊印漢文大藏經作為“盛世盛舉”的事實,說明了社會各階層的廣大信仰者對於佛教法寶的需求和崇敬,說明了華夏民族對於佛教已經成為“自己的”精神財富的接納和認可。由於長期的積累、反復的蒐集,也由於中國文化傳統和佛教本身所具有的包容性,漢文大藏經在三種語系的大藏經中,表現出了所收典籍數量最大、涉及時間跨度最長、地區覆蓋面最廣、包含佛教派別最多的特點,不但受到佛教界一以貫之的尊崇和珍愛,而且隨著近現代學術文化事業的開展,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重視和深入研究。
  1982年起由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領導小組委托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後來擔任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著名學者任繼愈教授主持編纂的《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正編》,就是中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以後,以國家的力量支持學術界整理編輯的一部新版漢文大藏經。《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正編》以1149—1173年在山西刻印、上世紀30年代在山西趙城縣廣勝寺發現的稀世孤本《趙城金藏》為基礎,以歷代大藏經有《千字文》帙號的部分為範圍,對勘了包括《房山石經》在內的其他8種大藏經,共收錄典籍1939種,約一億多字。經過了13年、先後160人的艱苦努力,1994年底全書編纂完成,1997年由北京中華書局出齊全部106冊,2004年又出版了《總目》,至此,《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正編》圓滿竣工。《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正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國學術界對浩繁的佛教文獻進行集中整理出版的一個重大成果,先後獲得全國古籍整理成果一等獎、全國圖書獎榮譽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榮譽獎,還被列入國家領導人出訪贈禮的備選目錄。
  《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正編》完成後,主編任繼愈教授決定根據以往歷代編纂大藏經的傳統做法,繼續組織力量整理編纂《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續編》。
  眾所周知,漢文大藏經從開始的五千多卷,發展到後來的一萬卷以上,除了因為漢譯佛經數量有所增加以外,主要是歷代編纂者不斷收集增補了以中國佛教文獻為重心的大量新出新見的佛教文獻及相關資料。這是中華民族十分重視文字產品保存傳世的良好風氣在佛教領域的體現,也是漢文大藏經之所以具有特殊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從18世紀前期清朝朝廷刻印了《乾隆大藏經》(《龍藏》)以後,200多年間,中國沒有大規模重新編纂漢文大藏經之舉,只有日本在20世紀早期編纂《卍續藏經》和《大正新修大藏經》的時候,分別充實進了日本所藏的一批未曾收入各版大藏經的中國佛教文獻和當時剛發現不久的一批敦煌漢文宗教文書,這也使得《卍續藏經》和《大正新修大藏經》甫一問世就受到了學術界的青睞。此後,中國台灣的佛教學者藍吉富教授以自己之力,於1986年編輯出版《大藏經補編》共36冊,意在為《卍續藏經》和《大正新修大藏經》拾遺補缺,其中彙集了約200種漢文文獻,但不完全是中國的佛教典籍。事實上,以佛教體系之博大精深,以佛教文獻之浩如煙海,無論是外國佛教界、學術界的力量或中國國內學者個人的力量,要將古代各版大藏經之外的漢文佛教文獻、特別是近百余年以來新著新譯和新發現的佛教文獻,以及散見於各種金石、史志、叢書、類書、文集當中的佛教資料,全面而科學地搜集、整理、編纂成為一部新的漢文大藏經中的內容,都是難以做到的,只有中國作為漢語文的祖國和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又欣逢社會經濟文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才最有條件、最有可能在國家力量的扶助下,做出前所未有的突破。《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續編》就是希望在得到國家支持的基礎之上,爭取社會各界包括海外友好人士各種形式的幫助,用大約10年左右的時間,把歷代大藏經中沒有收入《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正編》的部分和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分散的文獻資料,按照一定的系統和體例,整理編纂,蔚成巨制,與《正編》珠聯璧合,建構起一座中國歷史上收羅最為廣泛、內容最為宏富的漢文佛教典籍寶庫。
  據初步估算,《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續編》總字數約在二億六千萬字左右,是《正編》的一倍多;時間下限截止到當代。計劃分設下列各部:1、印度典籍部;2、南傳典籍部;3、藏傳典籍部;4、漢傳注疏部;5、漢傳撰著部;6、史傳地志部;7、懺儀部;8、疑偽經部;9、論衡部(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家相互論議佛教之作);10、外教部;11、目錄音義部。各部中再分作若干類,並提供各種必要的檢索手段。《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續編》在形式上與《正編》最大的不同在於完全采用標點重排,其工程總量之大、技術難度之高,組織事項之繁、經費需求之巨,可想而知。目前,以任繼愈教授為首的《續編》編輯委員會努力克服資金投入不足的困難,已經在確定書目、選擇底本、擬訂凡例、嘗試點校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一本體現《續編》基本外觀和排印版式的樣書即將制作完成。任繼愈教授年已九十高齡,學術活動和社會活動十分繁忙,但他對有關《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續編》的重要事務無不躬親,甚至親自修訂樣書標點。他的一個心願是盼望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續編》大功告成。我作為編輯委員會的成員,受任繼愈教授委托,在莊嚴的“世界佛教論壇”上介紹《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的概況,介紹《續編》工作的進展,就是為了借助這個殊勝的因緣,在來自各國各地區的佛教領袖面前表明中國老一輩佛教學術工作者的宏大誓願,展現騰飛的中國在繼承發揚優秀文化傳統的過程中高度重視佛教文化成果的開闊氣像,同時,也希望為這項規模空前的大藏經編纂工程尋求更多的義務宣傳者與實際合作者,共襄這一世紀性盛舉。
  我們相信,以《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續編》的完成為標志,《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的最終完成,必將作為重大的佛教文化和學術建設工程載入世界史冊,永遠記錄下中國學者對佛教事業和人類文明所做出的貢獻。

發布日期: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上午11.18am
資料來源:普陀書軒緣整理
作者:張新鷹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t1&aid=768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