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什麼叫大藏經
2013/05/28 18:46:12瀏覽2337|回應0|推薦0

  “大藏經”這個詞,在梵文中找不到相對應的原詞,因此,它是一個由中國人創造的名詞。
  “大”,在這兒是一種褒義,它表示佛教的經典窮天地之極致,無所不包。佛教常把佛才具有的最高智慧稱作“大圓鏡智”,把佛教的法身佛毗盧遮那佛稱作“大日如來”,所用的“大”,都是同一種含義。
  “藏”,是梵文Pitaka的意譯。Pitaka,意為盛放東西的箱子,籠子等器皿。古代印度的僧侶們常把他們抄寫的貝葉經存放在這類箱子或籠子中,因此“藏”也就成佛經的計算單位或代名詞。

  “經”,是梵文Sutra的意譯。Sutra,原意為“貫穿”,古印度佛教徒認為,用一根線繩把花瓣穿起來,這些花瓣就不會再被風吹散。同理,把釋迦牟尼的教言搜集總攝在一起,便可流傳後代,永不散失,所以稱作Sutra。中文“經”,原意為織物的縱線,有綿延之意,故引申為“常”,指常存之理義、法則,原則。《尚書·大禹謨》:“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傳》:“經,常。”就是這個意思。中國人自來有一點“天不變,道亦不變”的思想,認為宇宙間存在著某種終極真理。對“經”的上述詮解,就是中國人這種心態的反映。那麼,中國人為什麼要用“經”來翻譯印度的Sutra呢在此,僧肇的解釋可能是有代表性的。僧肇在《注維摩經》卷一中說:“經者,常也。古今雖殊,覺道不改。群邪不能沮,眾聖不能異,故曰常也。”意思是說:所謂“經”,是—種永久不變的東西。盡管時間流逝,古今情況不同,但釋迦牟尼使人覺悟的真理不會發生變化。這種真理是任何不信佛的外道(群邪)所破壞不了的,即使是佛弟子們(眾聖)也不能隨便改變它!所以稱作“常”,也就是“經”。由此看來,中國人用“經”翻譯印度的Sutra,反映出中國佛教徒對釋迦牟尼及其言教的無限崇拜與信仰。
  所以,“大藏經”這個詞既吸收了印度佛典管理的內容,又融貫了中國人的思想與情感,本身就是中印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從現有材料看,“大藏經”一詞最早出現在隋朝灌頂所著的《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中。文內說智者大師一生共造“大藏經十五藏”。當時還沒有發明雕版印刷術,造大藏經。要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因此,造成十五藏大藏經,這在當時是頗為驚人的數字。這條記述說明,最遲在隋代,“大藏經”一詞已被人們使用,但當時這個詞主要用來指由中國人自己編集的漢文大藏經。
  近代以來,這個詞的含義略有擴展。除了特指漢文大藏經外,有時也在前面加上定語,用以表示各類其它語種的佛教典籍彙編,如:藏文大藏經,巴利語系大藏經,西夏文大藏經,蒙文大藏經,滿文大藏經,傣文大藏經等。

發布日期:2013年5月28日星期一傍晚6.45PM
整理:普陀書軒緣
作者:不詳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t1&aid=768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