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醫療器材消毒及滅菌的常識與病人安全
2019/06/07 12:30:19瀏覽2268|回應0|推薦5
根據美國疾管局(CDC)2008 年版的Guidelines on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滅菌Sterilization的目的是要將"病源體完全去除和破壞",而消毒Disinfection則是"介於滅菌與清潔Cleaning的中間位置,目標是要將幾乎所有的微生物去除"。

消毒與滅菌不同之處即是,它無法消滅芽胞Spores!微笑


所謂消毒可分成高水準(High-level)、中水準Intermediate level及低水準Low level三個階段(層次)。

清潔指的是用清潔劑或界面活性劑和水,從表面將骯髒的東西含汚垢、血跡清洗掉的方法。

如果在器具或醫衞材的表面有留下汚物,這就是代表滅菌或消毒沒有做好。


洗淨/清潔是滅菌和消毒之前,一定必需徹底實施的一個步驟,也是最基本的條件,如果醫院沒有能力
在後述的Critical Items做到這個地步,那麼最近議論紛紛的一次性醫衛材可否重消等問題,應該就可以不用多談了,乾脆委請有能力處理的業者代勞比較安全,問題是這些公認的業者,人在哪裡? 報告長官! 很多醫院都硬著頭皮幹,您能安心嗎?


根據美國 CDC的 醫療器具(Spaulding 分類法,也是目前最多人使用的處理大原則~基本上,合理的「再滅菌處理」模式,初步需要確認到底是要使用在什麼樣的病人身上,和其用途是什麼,才能決定如何處理。


依上述分類,所謂Critical Items重要的)器材如心導管、血管內導管、手術器械、植入體、注射器等等,係指會被直接插入血管内,或在無菌的狀況下置入體內的東西。


屬Semi-critical Items次要的器材),如各種內視鏡、呼吸治療及麻醉器材等,則是因為會與正常粘膜,或有傷口的皮膚接觸,所以必需做滅菌或高水準的消毒處理。

被分類為Non-critical Items非重要的)器材如壓脈帶、拐杖、床單、便盆、門把手等,原則上,接觸的是正常的皮膚,所以只需以清潔或低水準的消毒處理即可。

有些器具或醫衞材,因為其構造複雜或形狀特殊,如表面有凹凸或細長的管腔,可能會造成徹底清潔有困難,據說法醫界也有在用的Amido black 10B 染色,就能分辨出到底有沒有遺漏在缝隙中未被清洗乾淨,或完成滅菌的血跡。


影響滅菌及消毒效果的因子很多,例如器械管腔的長度太長,或直徑太小而讓消毒藥無法到達,在器械關節或卡鎖的油垢沒有清理乾淨,等於是給微生物多一層保護膜。尷尬

此外剩餘塩分Residual salts和蛋白Residual protein,也都會使滅菌/消毒效果減弱。

其他可能還有因儀器設計上的限制,導致藥水的流量受限制,而阻礙與微生物的接觸,降低除菌效果可想而知。


總而言之,問題多多的Single Use Device的重複使用,雖然也是要以前述的基本概念依法慎重處理,但絕不能低估風險,其他如處理過程所花費的時間、環境設備、微生物的含量及病源體種類,也都可能有變數而左右器械重消的效果,期待各界嚴格監督國家政策,並以病人為中心的思維,確保病人安全,以免出洋相。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127217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