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鴻源警告 淤滿的水庫是未爆彈
2020/08/07 00:25:43瀏覽162|回應0|推薦0

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警告,水庫淤積才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淤滿的水庫、攔砂壩是台灣人頭頂上的未爆彈,「拆壩早就要開始做」,再來個莫拉克颱風,恐全面引爆;他更指出,依現今政府水利政策,2030年水庫淤積超過50%,每年少掉40億噸水資源,2050年會先無水可用,「台灣根本不用住人了」。

 

習近平、馬英九、蔡英文聯合政績

Sarah Chang -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G Minor, Op. 2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uReXvV46q4

 

【摘要2020.8.3.中時】大陸三峽大壩安全問題各界關注,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警告,水庫淤積才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淤滿的水庫、攔砂壩是台灣人頭頂上的未爆彈,「拆壩早就要開始做」,再來個莫拉克颱風,恐全面引爆;他更指出,依現今政府水利政策,2030年水庫淤積超過50%,每年少掉40億噸水資源,2050年會先無水可用,「台灣根本不用住人了」。

「台灣曾有史上第1次潰壩經驗。」李鴻源說,石門水庫上游攔砂壩「巴陵壩」,2007年因韋伯颱風淘空基礎造成塌陷,但因下游的榮華壩阻擋。但巴陵壩潰壩導致下游榮華壩淤積超過90%,榮華壩下游的復興鄉有許多部落,距石門水庫又僅20幾公里,一旦瞬間潰壩,將是壓垮石門水庫的最後一根稻草,整個大台北恐會淹掉一大半。

李鴻源警告,蓋一座水庫5年跑不掉,但要拆一座水庫至少要10年以上的規畫,「拆壩現在就要開始規畫」,但很多人看大陸三峽大壩問題彷若有點幸災樂禍,但石門水庫下游的台灣三峽,頭上也頂著個炸彈,卻沒人在意。

成功大學水利系名譽教授蔡長泰也認為,如為避免一天到晚砸錢維護水庫功能,拆攔砂壩「可能有其必要性」。因為攔砂壩在上游一旦淤滿,會衝擊生態環境、影響原生物種生存。另據美國在威斯康辛州所作的水壩拆除調查報告顯示,拆壩費用遠低於安全維護費25倍之多,也能一勞永逸省下日後保養維修費。

但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水利署主管的95座水庫中,逾50年者就有33座,但安全評估狀況良好,僅有「皮膚病」(指硬體表面小狀況),加上建新水庫並不容易,現有水庫「都未有退場打算」。王藝峰說明,一般水庫設計壽命定在50,但此一年限並不是壩體安全時間,而是指不做任何處置的泥沙淤滿時間。他強調,台灣水庫沒有除役問題,只有轉型需要,因此要加強集水區治理改善及水庫清淤。

台灣幾乎所有水庫都深陷淤砂困境,曾文水庫在2009年時有效蓄水量約為6億噸,但當年莫拉克風災帶來9108萬噸淤積,清淤11年迄今,有效蓄水量仍只剩下5億噸。以曾文水庫年平均淤積量約560萬噸換算,一個莫拉克風災,就讓曾文水庫「折壽」20年。

石門水庫上游榮華壩於1983年完成,至2012年調查,97%都是淤砂,李鴻源表示,水利署應該思考何處理與榮華壩情況類似的巴陵壩、粗坑壩、桂子壩這些壽命已到盡頭的水壩。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郭耀程認為,拆壩議題當然可被討論,但榮華壩清淤困難,且仍具有發電營運功能,仍有存在必要。

郭耀程指出,榮華壩泥砂淤滿,代表「防砂」功能確實發揮,如果沒有此壩,石門水庫可能增加超過1000萬立方公尺泥砂。且榮華壩設計時,就有考量壩區淤滿仍可維持發電功能,所以發電取水口設計在較高處且下方還設有排砂道,目前仍可配合義興發電廠正常運作,對巴陵等復興後山地區穩定供電有相當大助益。

他認為,水壩拆除議題是可以被討論的,但前提是功能是否被替代?以拆除榮華壩為例,應評估防砂及發電功能該如何維持。另外,榮華壩位在深山峽谷內,泥砂要運上來再透過砂石車運走,落差高度有100多公尺,加上北橫公路是主要觀光道路,考量作業困難度與環境考量及交通衝擊,也突顯出拆除榮華壩難度之高。

郭耀程說,要將超過1000萬立方公尺淤積泥砂運離榮華壩的可行性幾乎為零,況且義興電廠發電功能維持正常,拆除榮華壩不僅發電收益喪失,更將影響復興區後山民眾用電權益,所以仍不考慮拆壩。

 

【摘要2020.8.3.中時】921地震車籠埔斷層錯動,將石岡壩抬高10公尺,壩體猶如掐住大甲溪咽喉,導致河川輸砂不平衡,修復後「只攔砂,無法蓄水」。石岡壩上游嚴重淤積,下游河床遭水流淘刷,岩盤裸露,成為后豐大橋斷裂原因之一,迄今每年仍需耗費巨資清淤,拆除聲音未曾間斷。

台灣山高水急,水資源留不住,各地遍築水庫,因921地震毀損的石岡壩,修復後卻造成河川輸砂不平衡。台灣生態學會顧問張豐年說,石岡壩因地震抬高,出現「大甲溪上淤下淘、整流域土砂系統性失衡」,壩體阻礙上游土砂無法流泄,不斷堆積墊高河床。

張豐年指出,以前石城民宅高於大甲溪河床約10公尺,現在已是等高,過去不曾淹水的地區,現在逢雨必淹。石岡壩下游部分,因長期水流侵蝕,且河床缺乏砂土補充,辛樂克颱風挾帶洪水沖斷后豐大橋,敏督利颱風72水災掏空,后里舊社堤防潰堤,之後連續4年整修。

「石岡壩已不是水壩,是攔砂壩!」張豐年說,大甲溪是台中的母親之河,被石岡壩掐住咽喉,非常不捨。他認為石岡壩已死,導致上游土石淤積、民宅淹水,下游斷橋、堤防潰堤,而國道省道的橋梁、堤防不斷施作工事穩固,根本是大錢坑。

拆壩是否會影響大台中供水?張豐年提到,921地震造成輸水涵管斷裂,當時大甲溪水無法引入豐原淨水廠,修復期長達數月,但用戶卻沒有停水,那是因為食水嵙溪有來自八寶圳、白冷圳穩定水源供應;梅雨颱風季節,大甲溪水濁度升高,也是採用食水嵙溪水備援。

台灣各地水庫普遍面臨上游水土保持不佳、超限利用等問題,過去許多水庫集水區還有養豬廢水汙染,政府推動離牧政策稍解畜牧廢水問題,但土地超限利用依舊難解,也注定台灣水庫先天不良後天失調,使用壽命腰斬。

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郭耀程指出,蓋水庫就會產生集水區,台灣面積不大,95座水庫除了東部之外,幾乎把台灣的土地都框進去,但水庫會產生量與質的問題,量有淤積問題,而只要有人為開發,就會有質的劣化。

他指出,台灣有颱風、強降雨,複合型天氣和國外環境條件不同,所以集水區保育更加重要,而石門水庫在1972年就注意到這問題,治理參考日本做法,在集水區有100多座攔砂壩,目的就是在阻止泥砂進入水庫2004年艾利颱風帶來豪雨及土石流,石門水庫集水區出現大範圍崩塌,2006年開始跨單位整治延續至今。

至位於大甲溪上游的德基水庫,1973年開始蓄水,但上游梨山早年大規模開墾,道路、農路開闢造成山坡地流失,土壤沖入水庫淤積、農民耕作的殘餘肥料農藥也流入集水區河川,造成水庫啟用3年即優養化,在水利署長期執行水質監測與管理計畫,水質逐漸改善,加上近年旱季降雨少,德基水庫多次幾近排空,雨季、颱風季再補充新水源,才緩解優養化現象。

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範圍涵蓋許多機關,郭耀程以石門水庫為例解釋,北水局負責水庫蓄水範圍、河川為水利署管轄、林班地則是林務局、山坡地水土保持由水保局負責、土地使用管理屬地方政府,另還有道路機關等單位,水庫集水區保育需要水、土、林各機關密切分工合作,才能讓水庫延年益壽發揮最大效用。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4765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