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72.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國演義》開卷詞)演義
2015/09/14 04:59:42瀏覽18594|回應2|推薦81

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演義 2015/9/14

清‧顧沅輯《古聖賢像傳略》十六卷之《楊文憲像》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書法

邱兆坤〈滾滾長江東逝水〉

原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出處:楊慎晚年撰寫的《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書中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

主旨:縱觀古人、反思歷史,看遍紅塵多少事,感嘆人世間的變化無常,而體悟出:世間一切事情的成敗得失並非絕對,而是取決於我們放眼之長短和角度;功名富貴最後亦將如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唯有把握當下,逍遙灑脫,人生方能悠閒自得。儘管我們把握不住歲月的流轉,但是我們卻能把握住我們自己的心,只要能真正地明白繁華過後必是蕭條,而蕭條過後將再展繁華,我們就不會在殘敗的面前作無謂的傷悲

白髮漁翁和樵夫就被普遍認為是與世無爭又能洞察一切的世外高人。相逢於江渚上,他們睿智博學,飄逸灑脫,心中安寧而超然。不去苦苦追問人生的意義,也不追求驚天動地,喝一壺酒,坐看歷史風雲變換。在這種高人隱士心裡,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業也只不過是他們酒中的談資。

正向思考:塵世的一切原本就是那麼簡單:是非功過,常是相對而非絕對;成敗得失也常是見仁見智、相反相成的以成敗論英雄,以功過定是非,固一時之短見。人應該要對自己的理想目標有所取捨,以免讓其生命能量不斷耗損,迅速衰竭。心存正念,團結奮發,保持對生活的熱度,對未來充滿希望,是使生命閃耀發光,維持進取活力、義氣風發的秘訣

結構分析:

上片站在歷史之上,縱論千秋成敗,對歷史上的龍爭虎鬥表現出一種徹悟;

下片則超然於世事之外,摒棄世俗煩惱,對個人榮辱得失表現出一種曠達。

詞中有兩處將詞的意境即作者的心境,推向極致,其一是「是非成敗轉頭空」;其二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作者總結自己的一生,得出的結論就是:「是非成敗於人生而言,只不過都是笑談罷了。」

譯:從高山雪地來,急速翻騰,勢不可擋的長江(全長6380公里,世界第三大河,其源頭位於青海省南部唐古喇山脈主峰格拉丹東大冰峰),江水不舍晝夜地向東奔流,一去不再回頭,無可撼動改變人的生命就像滾滾東流的長江一樣,不停地向前,誰都無法停下,無從選擇,唯一能做的就是聽命(暗用《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語意,將時光比喻為江水,以「逝水」暗喻光陰的流逝。此詞更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

歷史長河,如大浪淘沙,後浪推前浪,時不我待;從古到今(「盡」字是雙關語:囊括了從古到今的英雄,也指被蕩滌淨盡),多少叱咤風雲、烜赫一時的英雄豪傑,像大江東去中美麗的浪花,終將被歷史的長河蕩滌一空,幻化消逝。(化用東坡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成句,用後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風雲的豐功偉績。上下兩句把流逝的時光和英雄人物聯系起來,言這一歷史現象引起人們的沉思。)

歲月無情,世事無常,人生如夢(詩人縱觀古今,反思歷史,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當年英雄豪傑和風雲人物爭權奪利,開創豐功偉績,到頭來都如過眼雲煙,轉眼成空(此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觀,令人噓唏浩歎。啥是非功過,成敗得失,再大的英雄、再成功的勝利者,在時間面前,都只能放下一切,承認自己的必輸,註定的必輸,沒有任何可以有心存僥倖、討價還價的餘地。人生短暫,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英雄算得了什麼?我們的生命又算得了什麼?(英雄「是非成敗」好像只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影響著一個朝代的興亡,千千萬萬人民的生活。有世俗所謂的「是非成敗」嗎?只不過是留給歷史、留給後人的評說而已。或許人真的要經歷了大災大難、大起大落、生離死別,到了生命即將終結之時,才能夠看穿、看透這些。前三句甚為豪邁、悲壯,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孤獨感,又含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澹泊、輕視。歷史給人的感受是濃厚、深沉的,似歷盡榮辱後的滄桑。)

當年的青山,(青蔥的山嶺,借指山河大地、大自然。青山和夕陽象徵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依然長青不老;太陽東昇西落,依然悅目,好像甚麼也不曾發生過儘管歷代興亡盛哀、循環往複,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而青山之上,夕陽紅照,荒丘禿塚,英雄奈何?人生,又能看到幾回紅通通的美麗夕陽呢?在歷史長河中,與宇宙相比,英雄的一生是多麼短暫,功業又何其渺小,遑論常人。且莫去想這些煩人的問題吧!幾度:虛指,多少次之意。那青蔥的山嶺依然長青,既像是對英雄偉業的映照,又像對其否定。在永恆的景物面前,更顯得短暫而虛空。詩人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揭示了這一歷史規律:個體生命短暫渺小。作者看遍紅塵多少事,感嘆人世間的變化無常;表現了詩人對歷朝歷代的盛衰興亡,千古英雄的榮辱成敗的徹悟。)

你看:隱居(漁樵:打漁砍柴,指隱居)江邊(渚:ㄓˇㄨ,原意為水中的小塊陸地,此處意為江岸邊)的白髮老翁參透「是非成敗轉頭空」之人生哲理,看透人間世事,所以,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人生沉浮,他只著意於春風秋月,在知己好友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尤其欣慰的是:和老朋友相逢(高士的寂寞還是悄然躍於紙上高高興興地一起喝一壺濁酒,擺脫人世間的憂愁煩惱(此為這首的詞的寧靜氣氛增加了幾份動感。濁酒之「濁」,不在酒在乎「人心」之韻,清濁無礙、淡泊如常。「濁酒」顯現出了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濁:不清澈、不乾淨,與「清」相對。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製的酒,較混濁濁),古往今來的事,都成了笑談的話題,下酒的菜肴(既然時間無情,「是非成敗」都會轉眼成空,那麼怎麼辦呢?唯有把握當下,逍遙灑脫,方能悠閒自得。詩人為我們具體刻畫了一個老漁翁的形象,在其生活環境、生活情趣中寄託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現出看盡紅塵多少事的豁達。茶餘飯後,就可以說古論今;可見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個飽讀詩書,貫通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一個「笑」字,表明詩人對世事的鄙夷、對榮辱的輕蔑。這樣一個的高士,講出這樣徹悟人生、看透人世的永恆之理,在這隻字不言的背後隱藏著高士坎坷起伏的一生,其實也正是作者楊慎一生命運蹭蹬的寫照。「古今多少事」,在結構上勾合上片的千古英雄是非成敗,使上下兩片融為一體。詞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在感受滄涼悲壯的同時,又創造了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詞中高遠意境就在這寧靜的氣氛中反射出來)

國師級書法家不止行草寫得好,正楷也很端正,是用三尺長的筆寫出來的

大陸中科院遙感所2000年發現的長江新源頭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郭春甫書法Chinese Calligraphy Master41,小字扇面「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多聲部合唱  溫哥華知音合唱團 合唱作曲:朱湘冀 領唱:朱湘冀

臨江仙(三國演義卷頭詩)-布袋和尚詩_劉鳳珍古漢語演唱

2014臺灣燈會馬躍南投」玉君吟韻團表演 -- 臨江仙  辜志鵬演唱

"大衣哥 "朱之文,劉德華

朱之文 在央視陽光大道演唱"滾滾長江東逝水"

梨園闖關我掛帥 [梨園闖關我掛帥]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表演:楊洪基 20131025

滾滾長江東逝水 楊洪基

滾滾長江東逝水 by 曉輝(Howard)

電視連續劇主題曲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 選自【萬山紅四大名著交響音樂會】

大華府地區2011春晚-獨唱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

[絲竹樂韻夜] sir - 滾滾長江東逝水/祝福

題解:〈臨江仙〉,詞牌名。最初是詠水仙的,調見《花間集》,以後作一般詞牌用。上下片各五句。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上下片各五句。〈臨江仙〉,教坊曲,雙調小令,用作詞調。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敦煌曲兩首,任二北《敦煌曲校錄》定名〈臨江仙〉,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作〈臨江仙〉。《樂章集》入「仙呂調」,《張子野詞》入「高平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後片六平韻。此詞共六十字。

詞氣勢豪邁,意境格調高遠、深厚、雄渾,情意真摰而含蓄,用詞氣度宏大、清麗自然,是難得的佳作。這首詞的氣勢非凡,雖比不上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磅礡,但是對於看透人生的起伏轉折,描寫上十分傳神,最後面幾句,更是把人生的精髓,用淺短的幾句話寫了出來,也無怪它會成為三國演義的卷頭。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最初的版本沒有這首詞,顯然這詞不是他所作。《三國演義》眾多版本中,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修刪評定的版本最為流行的版本,這首詞才被加在卷首;這卷首詩應該是這對父子放上去的。結果竟是如此貼切,以至於很多人以為它是專為《三國演義》量身訂做的。但它不是毛宗崗父子所作,而是楊慎所做。這卷首詞,出自於楊慎晚年撰寫〈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書中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

〈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俗稱〈廿一史彈詞〉,是一本讀史啟蒙之詩詞作品,以詩詞結合之方法描述各朝各代之評述,文中意境極深。上自三代,下迄代。全書分為兩卷,析為十段,分別為:第一段﹨總說;第二段﹨說三代;第三段﹨說秦漢;第四段﹨說三分兩;第五段﹨說南北史;第六段﹨說五胡;第七段﹨說隋唐二代;第八段﹨說五代史;第九段﹨說宋遼金夏;第十段﹨史。一「段」略似一「回」,仿宋元市井演義,敘事話文與詞文並用,首尾有開場詞和散場詞。每段先用西江月、南鄉子、臨江山、清平樂、點絳脣、定風波、蜨戀花等詞調及詩數首,次用散文及三三四攢十字的詩句,每段末了則以一詩一詞作結。其十字句式乃源於代詞話及明代的寶卷,實為有北方鼓兒詞之句型。內容相當統一,都是縱觀古人,反思歷史,發現歷史上的是非成敗,感慨轉眼成空。語言成就上,這十段詞也差距不大。僅這組詠史詞,就足以奠定楊慎在詞壇上的地位。同時證明了:升庵並非偶有佳作,而是創作自成整體,有自我特色

在〈說三分兩晉〉的一前一後,各有一首詞《西江月》,是說三國歷史的。開端用的詞是這樣的: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而結尾用的詞是:

〈西江月〉

豪傑千年往事,漁樵一曲高歌。鳥飛兔走急如梭,眨眼風驚雨過。

妙算龍韜虎略,英雄鐵馬金戈。爭名奪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結果。

《三國演義》選〈臨江仙〉,卻不選上面這兩首〈西江月〉,是因為前者的確比後者寫得好,而且內容也與三國的歷史切合。

這首詞的原意本在評說秦漢興亡的得失是非,而不在周詳一代人物大事。它不像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要涉及具體地點赤壁,具體人物周瑜,具體事件,「檣櫓灰飛煙滅」;也不像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寫到了「滿眼風光北固樓」,涉及到曹操劉備孫權這些人物。它重在抒懷述感,全篇始終未提及秦漢的任何英雄人物和歷史事跡。前人論詞說:「詞要清空,不要質實。」(張炎《詞源》),丁紹儀的《聽秋聲館詞話》正以「清空」二字評這首詞。唯其「清空」,故能使詞具有更高的概括力,給人以豐富的想像和聯想空間。因而置於《三國演義》的卷首,不僅無絲毫不合,反而令人對三國人物賢愚忠奸、是非曲直,產生許多遐想。

楊慎何許人也,他是武宗時首輔楊廷和的兒子,武宗正德六年的狀元,代三大才子之首(另兩位是:《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和明末的徐渭)。性情剛直,遇事直言、直書。世宗嘉靖三年,因『大禮議』被廷杖二次,後被貶至雲南三十餘年直至老死。「大禮議」事件是僵化思想下發生的悲鬧劇,巧合的是:朝的「濮議」也是類似的事件,都發生於皇帝無嗣由別房繼位後,新繼位者對於原生父母的定位主張。朝是韓琦歐陽修,對抗打破水缸的司馬光朝則是皇帝直接與幾乎所有的大臣對抗,群臣激情的演出難撼君威,帶頭者被廷杖後發配邊疆。也是因為仕途的不順,才激發了才子的文采

楊慎看遍紅塵多少事,感嘆人世間的變化無常,而體悟出唯有把握當下,逍遙灑脫,方能享受悠閒自得的人生。若非經過大苦大難,又豈能對人生如此大徹大悟,用曠達說俗的語氣,道出如此深沈悲壯的真理,成就了這篇曠世之作。

再如何了得的英雄,都須循著時空的軌跡,終將灰飛湮滅,豈有必要仍舊沉溺於貪瞋之中?蘇軾,官場失意,被扁得亂七八糟,所以他的詩基本上都是在感嘆已經快掛了,還不如忘了官場一切,有種不如歸去的fu

〈臨江仙〉: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青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兩首再再顯示蘇軾已經有想和陶淵明當鄰居的感覺了。

至於楊慎,稍微比蘇軾好一點,頂多就是被世宗軟禁在永昌一帶,但又有點生活無憂,所以故意放浪形骸,免得太有才被世宗抓到。〈臨江仙〉就比較豪邁一點,「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千古以來不爽的事還會少嗎?跟好友一起喝杯酒,一切盡在笑談中渡過。

如果要問:楊慎的〈臨江仙〉和蘇軾的〈定風波〉有什麼異同的話,基本上兩個人都被老闆皇帝大人貶得亂七八糟,只不過楊慎的心境可能比較釋懷,酒照喝,詩照寫;蘇軾的心境卻比較偏向不如歸去。

引起動機:

諸葛亮〈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流芳的箴言是如此的深遠曠達。平凡淡泊就是一種崇高深遠的智慧,是哲理,也是人世間最深刻的美。心淡如菊,心靜如水,那是一種美的精神境界。在嘈雜的紅塵人世中,不張揚,不浮誇,凡事看到別人的長處補自己的不足。這樣的淡,淡在榮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誘惑之外,卻淡在風華之中。這樣的淡,能讓我們在物欲橫流的滾滾紅塵中,擊破紛擾,洞察世事,洞察繁華,回歸簡真。

古人云:心為形所累,欲望越多,壓力越大,欲望越強,枷鎖千鈞。人一旦跌入的深淵,無法自拔,就會腐蝕心靈,墮落良知,成為欲望的奴隸。清心寡欲的智者知道簡單是福,平淡是真,知足才能常樂,讓自己的心靈輕鬆自在,平靜祥和

以淡心對待得失,以靜心看盡繁華,暢達時不張狂,挫折時不消沉。在人生的歷練中涵養淡定從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戲臺上,舉重若輕,擊節而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以一份灑脫嫺靜的心態來面對喧囂的紅塵。落花無語,留香陣陣,以淡定從容的態度面對人生

淡中有真味,平淡中見真性情,散發出來就是一種氣度風骨。淡泊謙沖之美是心靈返本歸真的智慧,淡泊之美是修煉者的心靈境界。宛如陶淵明在詩中所雲: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在於你的慧心靈機一動,體悟這深思後的感動,像極古人所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天地之真知,不亦樂乎?

人的一生幾十年,是非成敗算得了什麼?只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到了真正死去的那一天,還有所謂的「是非成敗」嗎?只不過是留給歷史、留給後人的評說而已。或許人真的要經歷了大災大難、大起大落、生離死別,到了生命即將終結之時,才能夠看穿、看透這些。

縱觀中華五千年戰史,此起彼伏的苦戰,多少生靈塗炭?死傷億萬,損失空前,徒然誕生出無數軍事家,卻不足以維護天下之和平。而英雄豪傑、風雲人物的一生,有巨大的成功,也有慘酷的失敗,偉大的勝利和嚴重的錯誤常常互為因果。惟其奇蓋世功蓋天下,位尊社稷,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關係到國家社會的安危存亡。大是大非、大功大過、大成大敗、大喜大悲,不就是五千年中華民族的真實情景嗎?

在歷史的面前,在蒼茫的群山面前,在廣闊的江海面前,在無邊的天宇面前,我們人類,不,包括所有的生靈,是多麼的渺小啊。但是做為使用勞動工具的人,因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意識,相對於這些不變的萬物卻又是強大的。正因為這一點,我們才知道春夏的繁華和秋冬的蕭條是自然必需的流轉,是任何人也無法改變的事實,那麼我們還有什麼必要再去感歎秋的悲涼,秋的蕭瑟呢?

歲月的流轉在永恆的過程中又演繹著一種春夏秋冬不斷交替的反覆。於是,我們能看到春天花草的發芽,能看到夏天轟轟烈烈的繁華。儘管我們把握不住歲月的流轉,但是我們卻能把握住我們自己的心,只要能真正地明白繁華過後必是蕭條,我們就不會再在殘敗的面前作無謂的傷悲了

在這種真實的又是迷離的境界裡,我們只有守著自己的內心,抱著那種靜默的心情去看所有的繁華,所有的蕭條,才能讓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看淡成功,參透失敗。才能知道有大喜就必有大悲,有大挫必有大悟。

導讀:長江,從高山雪地走來,蜿蜒東去,如勢不可擋的滾滾鐵流,一路過關奪隘,衝破重重險阻,傾瀉于高山深谷的橫斷山區,劈開重巒疊嶂的雲貴高原,越過丘陵起伏的四川盆地,切穿險峻挺拔的巫山山脈,匯聚到廣闊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最後奔騰入浩瀚無垠的東海

長江中華第一長河,她以博大的胸懷孕育了華夏大地豐富燦爛的文化,用甘甜的乳汁滋潤著繁衍不息的炎黃兒女,以神奇般的造化之力,造就了眾多美不勝收的人文和自然景觀。長江中華民族的大動脈,那永不停息的奔流,記載了我們民族的榮辱興衰,更代表了我們奮鬥不止的精神。

三國演義》一書不只在寫歷史,也在寫英雄:英雄的起落,英雄的興衰,英雄的氣勢氣魄,英雄的無奈,最後終歸到歷史的無情。這部風起雲湧的歷史,多少英雄豪傑,多少能人異士,歷史過後,留下了什麼?最終一切都轉眼就沒了,只留下一個「空」。整部三國歷史,就是轟轟烈烈的一個朝代之爭;《三國演義》洋洋灑灑數十萬言,都濃縮在楊慎〈臨江仙〉這首小詞中

不只是三國,歷史上無數的英雄豪傑和風雲人物,多少豐功偉業,在永恆的景物面前,更顯得短暫而虛空。無怪乎蘇東坡要大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李白要高歌「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而這個江上的老翁,並不是普通的一介漁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輕輕鬆鬆,茶餘飯後,就可以說古論今。可見是個飽讀詩書,貫通古今的高士。這樣一個白髮蒼蒼的高士,講出這樣徹悟人生、看透人世的永恆之理,背後隱藏著高士坎坷起伏的一生,其實也正是作者楊慎一生命運蹭蹬的寫照

這首表達超遠曠達意境的小詞,給人一種無可挽回的悲壯蒼涼之感。同時讓人讀完後,心境也昇華到老翁的那一片清風明月中,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偷得一點閒暇餘情。這首詞體的史論,原旨是在述史興感,評說秦漢興亡的得失是非,及由歷史變遷所引起的人生感慨、對歷史上英雄人物是非榮辱的看法。全篇原意不在周詳一代人物大事,始終未提及秦漢的任何英雄人物和歷史事跡。前人論詞說:「詞要清空,不要質實。」(張炎《詞源》),丁紹儀的《聽秋聲館詞話》正以「清空」二字評這首詞。唯其「清空」,故能使詞具有更高的概括力,給人以豐富的想像和聯想空間。因而置於《三國演義》的卷首,不僅無絲毫不合,反而令人對三國人物賢愚忠奸、是非曲直,產生許多遐想。

楊慎新都(今成都)人,武宗正德六年(1511)進士及第。這位少年得志的狀元郎在北京沒待多久,就因「大禮議」事件被貶至雲南,一待就是三十餘年。「大禮議」是嘉靖年間的政爭,起因為世宗朱厚熜為生父上尊號和奉迎生母,因禮節問題與群臣對抗。大禮議事件歷時三年,最終以君權壓制持反對意見的臣子們,楊慎也因此流放千里。從〈臨江仙〉這闕詞中,不難看出楊慎將自我遭遇與歷史對照的況味。逝者如斯,流水年華寫下了多少精彩的「大歷史」?然而這些「歷史」的參與者,最終,不都是兩鬢斑斑,垂垂老矣,盡付笑談中。

楊慎從當朝新貴到被貶為流放者,從位居京畿到地處邊陲,他悟出莫以成敗功過論英雄、莫爭一時是非曲直的真知灼見。或許,這正是楊慎在漫長流放生涯韜光養晦、自我安頓的方法,在楊慎的其他詞作中也不乏此種歷史觀點。

流放雲南,萬般回首皆塵埃

楊慎在〈西江月〉中如此寫道:「天上鳥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塚荒台。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古往今來,時移事往。所有的英雄豪傑,到頭來不過是一坯黃土,繁華落盡,那些曾經不可一世、天下間屈指可數的大英雄們,不都是得回歸大地、化作微塵。永恆不變的只有那矗立天地間的青山。

〈西江月〉中又云:「滾滾龍爭虎鬥,匆匆兔走鳥飛。席前花影坐間移,百歲光陰有幾。說古談今話本,圖王霸業兵機。要知成敗是和非,都在漁樵話裡。」兵戎相向,龍爭虎鬥,觥籌交錯,飲逸娛樂,歷代求功名利祿、萬世留芳者眾,但隨著日月推移、流逝,這些帝王將相、風流才子的故事,不過就是老百姓茶餘飯後的閒話,所謂的是非成敗、宏圖霸業,往往是漁翁、樵夫夜裡閒談的材料

楊慎的詞中不難看出他忘懷得失、成敗的史觀

綜觀歷史,二世而亡、兩國祚相加不過四百餘年,若將這些放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如滄海之一粟,更遑論與地球生成、宇宙發展的時間進程比較。今日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一時風行的電子產品輩出,智慧型手機、社群網路,形形色色劃時代發明,風靡全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曾幾何時,手機取代BBCall,而現在智慧型手機即將取代「不具智慧」的一般手機;曾有千萬用戶的MSN熄燈,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臉書」也會被淘汰?在我們追逐各種時尚、潮流,為了追名逐利競爭時,莫忘了,「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作者:楊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升庵,別號博南山人博南戍史,諡文憲,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與解縉徐渭合稱「朝三才子」。博聞廣識,《史》本傳稱其著述之富,代第一。祖籍江西廬陵,是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之子,湖廣提學僉事楊春之孫,所以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楊慎自幼聰穎,又非常好學,再加上他出生於書香門第,七歲時,他母親教他句讀和代絕句,常能背誦。十一歲時,就會寫近體詩。十二歲時,擬作〈弔古戰場文〉,有「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他的叔父兵部侍郎瑞紅看了極爲讚賞,復命擬〈過論〉,其祖父讀了之後,自矜謂:「吾家賈誼也」(陳文燭楊升庵太史年譜序》)十三歲時,就隨父入京師,沿途寫有〈過渭城送別詩〉、〈霜葉賦〉、詠〈馬嵬坡〉詩等,其〈黃葉詩〉,轟動京華。當時茶陵詩派的首領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見而嗟賞,令受業門下」(《史》卷192),並稱楊慎爲「小友」。曾預修武宗實錄

升庵21歲時,參加會試,主考官王鏊梁儲己將楊慎寫的文章列爲卷首。不料燭花竟落到考卷上燒壞,以致名落孫山。遭此意外的打擊,楊慎並沒有灰心失望。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他二十四歲時,殿試第一,中式辛未科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參與修撰《武宗實錄》,得到蔣冕費宏讚賞。

政治生涯──勸諫皇帝

楊慎的政治生涯非常坎坷艱辛。他爲人正直,不畏權勢。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燳是一個著名的色鬼,他不肯讀書,不務朝政,專門尋花問柳,設置「豹房」,晝夜荒淫,還帶著宦官,化裝外出,到處姦污民間婦女。針對武宗荒淫暴行,楊慎不避斧鉞,敢於犯顏直諫,於正德十二年(1517武宗微行出居庸關楊慎上疏抗諫,呈上〈丁醜封事〉的奏章,指責朱厚燳「輕擧妄動,非事而遊」,勸他停止這種荒唐行爲。朱厚燳根本不理睬,依然在歌樓妓院裏通宵酣飲,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升庵目睹民不聊生,國事日非,實在氣憤不過,寫下「紫塞朝朝烽火,青樓夜夜弦歌」(《西江月》)的詞句,八月,被迫稱病還鄉。

內閣「大禮議」紛爭中,突出表現出楊慎的「叛逆」風骨,對朝廷、對家都是大事

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終被害死,死因不明,成爲一場懸案,因無子嗣,由其堂弟朱厚熜繼位,是爲明世宗楊慎被召至京師,授翰林院修撰,經筵講官,經常講述《典》。升庵利用給皇帝講書的機會,經常聯繫當時實際情況教育世宗。如對已判死罪尚未誅殺的佞宦張銳於經等人,由於大肆行賄、世宗破例赦免了他們的死罪。升庵在經筵講課時,便特地選出《尚書》裡《金作贖刑》這一章,對世宗講道:「聖人贖刑之制,用於小過者,冀民自新之意;若大奸元惡,無可贖之理。」朱厚熜聽了之後很不高興,常常藉故停止講書。這樣,升庵由於耿直,既失歡於皇帝,又結怨於權奸。楊慎雖胸懷壯志,力圖報國,但其政治才能在當時是難以施展的

嘉靖三年(1524年)大禮議起,帝喜桂萼張璁倡繼統不繼嗣之說,召二人爲翰林學士。六月,偕同列三十六人上疏,言與等學術不同,不能與之同列,乞罷。奏上,世宗大怒。罰奪俸兩月。七月,楊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於左闕門力諫,帝震怒,命執首事者下詔獄,等撼門大哭,自言「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帝益怒。悉下詔獄,廷杖之當場杖死者十六人楊慎王元正劉濟都被謫戍乃被削籍,謫戍雲南永昌(今雲南保山)。楊慎動身前往戍地雲南永昌衛時,因從前其父廷和當國之時,曾經裁撤錦衣衛冗員,有懷恨在心者趁機埋伏在途中,欲伺機加害楊慎楊慎有所準備,處處小心。馳騁萬裏,到達雲南之後,幾乎一病不起。兩年後,楊廷和生病,楊慎得以短暫回家探視,其父病癒後又返回永昌。不久,率家奴協助平定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叛亂。嘉靖八年(1529年),楊廷和病逝,楊慎獲准歸葬其父。此後,或暫回四川,或在雲南省城,或停留於永昌,在各地均得到地方官員善待。十一年正月,受聘修雲南通志。十九年又得預纂志。

世宗因大禮議之故,對楊廷和楊慎父子極其憤恨,常問及楊慎近況,大臣則回答楊慎「老病」,世宗才稍覺寬慰。楊慎聽聞此事,更加放浪形骸。常縱酒自娛,遊歷名勝。《樂府紀聞》稱他「暇時紅粉傅面,作雙丫髻插花,令諸妓扶觴遊行,了不為愧。」終世宗一世,六次大赦,楊慎終不得還,律年滿六十歲可以贖身返家,但無人敢受理楊慎年近七旬時,曾返回瀘州短住,不久又被巡撫派人押解回永昌。居雲南三十餘年,嘉靖三十八年(155972)七月,卒於戍地。成都市新都區仍存有其私家園林升庵桂湖穆宗隆慶初年,追贈光祿寺少卿,熹宗天啟時追諡文憲

蘇軾之後,詩詞文賦曲樣樣精通的作家真的除楊慎無二。更為難得的是,升庵除了文學創作,還致力於考論經史、詩文、書畫、哲學,以及研究訓詁、音韻、名物等雜項,數量很多,涉及面極廣,是當之無愧的學術創作全才雲南後,以投荒多暇,手不釋卷,博覽群書。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選輯爲《升庵集》八十卷行世。

【大禮的爭辯】轉載自〈中文百科〉

有關議大禮的爭論的焦點在於辨別「統」(王朝世系的合法繼承),「嗣」(家族慣例的血統繼承或過繼繼承)。以楊廷和爲代表的大學士們爲之辯護的觀點,認爲繼承某人的人應是某人之子,這是家族慣例的一個基本原則。因此,年幼的嘉靖皇帝受到敦促,要把他的伯母和伯父當成他的父母對待,把他的父母當成他的叔,嬸對待。但是代表嘉靖皇帝的一方指出,在這個事件中皇帝從未入繼或被他的前任立爲太子,進行統治的家族的合法繼承和家族慣例的平常的常規有明顯的區別,過去從未制定皇帝繼承的規定和條款。

事件的發生:1521419正德皇帝去世,他生前既沒有生下一個後嗣,也沒有過繼一個幹兒。他就這樣死了,沒有留下關於即位的明確指示,一切事情都交給了他的大學士們。

首輔楊廷和已經預料到皇帝死後隨之而來的困難,並已做好迎接困難的計劃。皇帝死前五天,以皇帝的名義專門頒布了一項詔令,命令皇帝年幼的堂弟朱厚熜縮短爲他父親服喪的時間,並承襲他的興獻王爵位。皇帝死的當天,命令掌司禮監的大璫們請求太后的懿旨,指定這個13歲的孩子作已故皇帝的合法繼承人。他告訴大璫們,依照《皇明祖訓》中規定的「兄終弟及」的條款,皇位理應傳給興王,他是弘治皇帝(1488-1505年在位)弟弟的獨子,已故皇帝的堂弟。他並沒有指出這條規定只適用於正妻的兒子,也沒指出,任何相反的解釋都要受到砍頭的懲罰。在明太祖的《皇明祖訓》中有規定皇帝諸王子正當行爲的條款,其文字原文如下:「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勿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應即斬奸臣。其三年朝覲,並如前代。」這段文字明顯地指同母所生兄弟,而不是指異母兄弟或堂兄弟。楊廷和執意要把這個幼小的孩子推上皇位,並且他找到了做到這一點的辦法。

最大的威脅:大學士楊廷和這時處於巨大壓力之下,不確定的繼承順序是王朝穩定的最大威脅之一,而已故皇帝並沒有選定太子或繼位人。此外,已故皇帝親信之一的江彬將軍所統帥的邊防駐軍部隊正駐紮在京師,擔心他任何時候都可能試圖發動政變。朝廷本身充滿了已故皇帝的圖謀私利的親信,以及急於保持其地位的有力人物。在北京街頭居民傳播著即將發生一場暴亂的流言。在這樣一些情況下,草擬一份繼位的詔書似乎是一樁小事,對於這件事情並沒有花費許多的時間或進行思考。在他削減已故皇帝親信的權勢的巨大努力中,朱厚熜的繼位只不過是部署之一。

繼位詔書只說興獻王的長子「來京嗣皇帝位」這一安排的詳情沒有記載,因爲在看來只可能有一種安排。這個孩子和他的家屬都沒有任何合法繼位的要求。他的父親是一個妃子的兒子,她始終沒有晉封爲皇后,而這樣的妃子們的兒子及其後代依據其自身應有的權利是不能繼承帝系的。因此,冒稱,這個孩子可以根據他是過繼來的已故皇帝的弟弟的身份,作爲皇帝延續帝系;這樣,爲了禮儀他將把他的已故伯父弘治皇帝和他的伯母皇后當作他的父母親對待;他也將把他的親生父母當作他的叔嬸來對待。盡管這種安排在普通人家和皇室中是常見的,新皇帝及其親屬卻沒有接受這種作法,因爲詔書沒有提到這樣的安排。他們認爲,孩子從未立爲太子,他對已故君主或他的世系就不負禮儀上的那種義務他下令登基繼位而不及其餘。總之,他們是以一種與大學士楊廷和的意圖完全相反的方式解釋昭書,這種利害關係的不一致在新君抵達北京城外的那一天變得明顯了。

大學士楊廷和曾經指示負責儀式的官員們,用適合於太子的而不是那種適合於皇帝的儀式迎接這個孩子。當皇帝就在北京西南的良鄉被告知這種安排時,他的長史建議他不管這個大學士,像一個皇帝要做的那樣經過禮儀上的主要城門進入京師,在主要的朝覲大殿上即位,在那裡接受他的朝臣的朝賀。1521526日傍晚,皇帝抵達就在北京城門外的臨時住處,當晚他發布了他自己擬定的登基方案。527日一大清早他進入宮殿,在黎明前的朝見中接受他的朝臣們的祝賀。新皇帝在和大學士們的較量中獲勝,這是一場權利,威信和正統性的長期鬥爭的第一回合

大學士們的困難:現在大學士們遇到了困難,大多數官員已經承認皇帝了,既不想廢黜他,也不想接受他的退位;大學士們在也絕不可能對他的合法性提出懷疑,因爲他們已經挑選了他。既然他能夠不被廢黜,大學士們就只能對他施加壓力,說服他接受他們的觀點。大學士楊廷和直到他1524年被迫離職爲止,隨意利用一切手段把他的看法既強加於朝臣,也強加於皇帝

楊廷和利用這一爭端鞏固他自己在朝廷的權力,擴大大學士們的權限,提高翰林院及其成員的威信。他需要依附他的人的支持,他無情地排斥高級機構中反對他的人。15215月,他使他最有勢力的敵人吏部尚書王瓊1459-1532年)被革職,關押,放逐,同樣的策略也應用於較低級別的其他幾百名官員。他尤其排斥所有在大禮上反對他的主張的人。

皇帝被的專橫而苦惱,15216月殿試時他以一道追榮生父母以何爲宜的題,想引出支持的文章,但是沒有一個考生敢反對大學士們的主張。15218月皇帝終於接到了一項投合他心意的建議張璁1475-1539年)的上書認爲遺詔本文只說興獻王長子繼位,而沒有提到楊廷和所提出的任何安排。繼位元的事例中,繼位元者都曾嗣養於皇宮,然後才被立爲太子。皇帝把的奏本轉給看,送還時加上的評語是:書生曉得什麼大體

先前,在1521430日,也就是皇帝繼位後的第三天,他派人護送他母親從安陸北京。當她104日到達北京正東的通州時,危機擴大了。她聽說她將作王妃而不是當作皇后受到迎接,兒子正被迫要稱她爲叔母,她拒絕入京並威脅要立即返回。皇帝知道後對太后說,他想避位和母親一道返回安陸。這種威脅迫使大學士們採取禮部沿書毛澄1461-1523年)所提出的妥協立場。一道太后懿旨給予皇帝的父母和祖母以帝后的稱號。

15222月,皇帝祭天時,皇帝母親居住的宮殿發生了火災。楊廷和把這一事件看作是皇帝祖先不滿於祭祀的安排,尤其是不滿於這些新的稱號的明顯朕兆(火是主宰所有禮儀事務的自然力)。他逼皇帝至少暫時撤銷他雙親的帝,后稱號。

15241月,皇帝開始得到對他的立場的廣泛支持。桂萼收集了幾份支援皇帝的奏摺上呈,其中湖廣巡撫席書1472-1529年)寫的,他在奏摺中非難大學士們並完全支持皇帝關於大禮的立場。席書是王守仁1472-1529年)的一個獎掖者,他的看法大量地吸收了王守仁的學說。的獎掖者楊一清1454-1530年)是他那個時代的大家,在1521年已經非公開地反對大學士們:由於這份奏摺,變成公開而正式地反對楊廷和了。大學士楊廷和由於不能實現他的方針或影響皇帝,於15243月致仕

在隨後的五個月期間,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變得非常激烈。雙方都激烈地提出派系性的指控;設下陰謀要致皇帝的支持者於非命或撤去皇帝的反對者的職位。到了15248月,反對皇帝的主要人物都已被迫去職,由皇帝的支持者接任。朝臣們以種種理由有力地反對這些任命,但都不起作用。

1524811日,皇帝詔令禮部恢復他母親原來的皇后尊號。這道詔令立即遭到對立的翰林學士們,在京的御史們、朝廷郎官們的抗議。皇帝命令錦衣衛逮捕,關押抗議的首領們。他盛怒地訓斥三個在職的大學士阻撓他的願望。毛紀1463-1545年)因而向朝廷宣佈將在四天之內上帝,后尊號。

三天後814日,兩百多個朝廷官員在早髂以後拒絕散去,仍然跪伏闕下,抗議皇帝的詔令。皇帝於朝見後在靠近朝堂的文華殿開始齋戒,發覺有騷動。他派幾個太監去讓官員們散去,但是他們沒有書面的詔令便拒絕走開。快到中午時,皇帝索要抗議者的名單,然後把爲首的人投入錦衣衛監獄。這時,他們當中的一些人開始呼喊並敲打朝堂的門

皇帝的反應:皇帝迅速作出反應。所有低級官員都被投入監獄,其餘的被命令等候判決。五天後,180多名官員在朝廷上受到責打;17人受傷致死,其餘的人被謫戍。皇帝於第二天奉立他父親的神主,並給他上了皇帝的尊號。

楊升庵在議大禮中始終站在其父楊廷和一邊,議大禮成爲他一生的轉折點。由於他兩上議大禮疏,有跪門哭諫,嘉靖三年七月十五日逮下詔獄,十七日第一次廷杖,二十七日底二次廷杖,被打得死而復蘇,幾至斃命。嘉靖皇帝早就對楊廷和心懷不滿,楊升庵現又完全站在他父親一邊,楊廷和早已致仕,於是嘉靖帝便把一腔怒氣全發在楊升庵頭上,對他處以重罰──永遠流放,而且永遠也沒有寬恕他,這就決定了他老死南荒的悲劇命運

開始時的不和在三年之中變成了影響幾百名官員的前途和整個政府施政的權利之爭。楊廷和與皇帝之間的衝突也變成了兩個敵對官僚集團之間的鬥爭。對大學士們的抨擊由楊一清席書領頭,他們兩人是在省裡發蹟的有影響的官員。他們謀求削弱楊廷和與他的翰林同僚們所已掌握的過大權利。就他們來說,關於大禮的爭論對實現他的目的是有用的

流放生涯

楊慎在放逐南漫長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並未因環境惡劣而消極頹廢,仍然奮發有爲,不肯向邪惡勢力屈服。他路經西,想起了被楚懷王放逐的屈原,情不自禁地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貴州,他想起了流放夜郎(今桐梓縣)的李白,感歎「我行更迢遞,千載同潛然」(《恩譴戍紀行》)。他不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爲白族修史。每到一處,往往借詠邊塞奇花異草,抒發政治熱情。他在〈南枝曲〉中,以生在「窮山絕域」而「絕世獨立」、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在〈山茶花〉中,盛讚山茶花不畏嚴寒,「綠葉紅英鬥雪開」的傲然風骨。他在永昌看到「背日而開,與蜀葵相反」的唐婆鏡花,就慨歎葵花向日,固然是忠臣的象徵;唐婆鏡花背日而開,應是諍臣的表現。諍臣往往受到謅媚佞臣的排擠和誣害,無恥小人又經常喬裝成向日蜀葵,使人忠奸難辨,真假難分。在詠物之中,寄寓著自己正直的人格和理想

爲難能可貴的是楊慎在放逐期間,仍然關心人民疾苦,不忘國事。如當他發現昆明一帶豪紳以修治海口爲名,勾結地方官吏強占民田,化公爲私,斂財肥己,坑害百姓時,不僅正義凜然地寫了〈海門行〉、〈後海門行〉等詩痛加抨擊,還專門寫信給雲南巡撫趙劍門,力言此役「乃二三武弁投閑置散者,欲謀利自肥而倡此議」,請求制止如此勞民傷財的所謂水利工程。

伉儷情篤──經得起考驗的美滿愛情

楊慎的政治生活雖然十分坎坷,但愛情生活卻很幸福美滿。他的夫人黃娥,字秀眉四川遂寧(又稱黃安)人,長詩詞,尤擅長散曲。婚後他們夫婦感情非常融洽,在桂湖之濱過著詩情畫意、相敬如賓的甜蜜生活。他倆經常在湖畔散步,榴閣賦詩,相互酬答。楊慎夫婦雖然情投意合,但並未陶醉於卿卿我我的兒女之情。婚後第二年,在黃娥的支持和勸促下,升庵就動身進京復官。

楊慎黃娥的忠貞愛情是經得起嚴峻考驗的。因爲在他倆的生活旅途中,春光明媚的順境是很短暫的,而更多的是漫長的急風暴雨的逆境。當楊慎因仗義執言,遣戍南時,黃娥對丈夫不僅毫無怨言,而且深表同情,曲意勸慰,殷勤照顧。黃娥不辭風霜之苦,千里跋涉,親自護送升庵北京雲南嘉靖三年(1524)十二月十五日這個天寒地凍的夜晚,黃娥陪伴著骨瘦如柴,身帶枷鎖的楊慎,行至江陵的驛站門前,他看到妻子風塵滿面,疲憊不堪,再也不忍心讓她向前護送了,力勸妻子回四川新都老家。臨別之際,升庵填寫了一首〈臨江仙〉詞云:「巴山橫渡口,行人莫上江樓。征驂去棹兩悠悠,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卻羨多情沙上鳥,雙飛雙宿何洲?今霄明月爲誰留?團圓清影好,偏照別離愁。」(《戍江陵別內》)。情辭淒楚,催人淚下。黃娥回到新都,看到桂湖景物依舊,物是人非,寫了一首懷念丈夫的〈七律‧寄外〉:「雁飛曾不度(一作到)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詔風煙君斷腸。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相聞空有刀環約,何日金雞下夜郎?」感情十分真摯。此後,黃娥曾越山涉水,到雲南永昌探望楊慎,並在戍所住過兩年多的光陰,嘉靖八年(1529楊慎父親去世,楊慎趕回新都治喪,夫婦才得短期會面。臨別時,黃娥寫了〈羅江怨〉散曲,與升庵送別。曲云:「青山隱隱遮,行人去也,羊腸鳥道幾回摺?雁聲不到,馬蹄又怯,惱人正是寒冬節。長空孤鳥滅,平蕪遠樹接,倚樓人冷欄幹熱。(其三)」以冷與熱的強烈對比,反映自己內心的一片深情,淒婉動人,遂成千古名句。

爭論的後果:

這場爭論還有超出朝廷政治的後果。因爲隨著爭論的發展,雙方的論戰變得更老練,更明顯變晰,更複雜。官方文獻中所記載的朝廷實際做法的歷史成了注意的一個中心。這久而久之促成了研究歷史先例(掌故)和研究本朝歷史的普遍興趣。

引發的問題:

這場爭論也引起了對語言學和文句分析的興趣,這開了晚代嚴密的,批判學問的先河,因爲爭論在很多方面集中在禮儀用語和古代禮儀的含義以及經典文獻所記述的傳統上。對這些原文的解釋最終是以兩種對立的哲學上的假定爲基礎,一種與12世紀程頤朱熹所發揚的儒家傳統的解釋(代朝廷承認它是正統的解釋)有聯繫,另一種與王守仁1472-1529年)所領導的當代學派的解釋有聯繫。因爲對原文的解釋和哲學有非常密切的聯繫,這種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對翰林院的守舊傳統程朱傳統-的批判,這種批判從王守仁的學說引導出來,由他的許多弟子予以表達。各地的官員早所有細節上都緊跟朝廷的爭論。因此,的學說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聞名於整個帝國,到17世紀仍然是一個人們極感興趣爭論的問題。

出現的動力:

由於議大禮這一涉及皇權的高規格議題,和其長達三十餘年的爭論時限,使得訓詁考據學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巨大動力,並在不久後的晚代一躍而成爲國之顯學,在學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楊升庵不光在議大禮中是考據骨幹,而且在以後的生涯中寫出了大量訓詁考據方面的文章。但是,由於他隻身流放,又遠在偏遠的南疆,身邊沒有圖書資料,大量的文章都是憑著記憶寫出,其中難免記憶錯誤,這又爲後世學者提供了許多新的學案,使他本人也成爲清代小學研究的對象,所以楊升庵代小學當之無愧的鼻祖。

著作:楊慎一生刻苦學習,勤於著述,是有明一代著名的博學家。他不僅對經、史、詩、文、詞曲、音韻、金石、書畫無所不通,而且對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等也有很深的造詣。如他任翰林時,正德皇帝朱厚燳問欽天監及眾翰林:「星有注張,又作汪張,是何星也?」眾張口結舌,無以對答,獨楊慎從容對曰:「柳星也」,並曆擧《周禮》、《史記》、《漢書》等文獻資料加以說明。他預修《武宗實錄》,事必直書,不爲尊者諱。他在長期流放中,仍然「好學窮理,老而彌篤」(《明史‧楊慎傳》)。在雲南永昌邊塞荒涼地區,盡管圖書資料奇缺,升庵仍嗜書成癖,「書無所不覽」,經常對人說:「資性不足恃,日新德業,當自學問中來。」

楊慎編著《廿一史彈詞》(《史‧何孟春傳》)他認爲要「知天下」,一是依靠「躬閱」,從親身經歷中穫得知識;二是依靠「載籍」,從別的記載和書籍中取得。因此,他不僅刻苦讀書,手不釋卷;而且每到一處,就對當地風俗民情進行調查瞭解,努力學習當地民族語言,從親身經歷與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知識。他以被逐罪臣的身份,僅憑自己苦學、實踐、記憶,在滇南時就寫出了不少筆記、選本以及許多注釋性書籍。如《南詔野史》、《雲南通志》、《雲南山川志》、《慎候記》、《南中志》、《載記》、《記古說》等書。據《升庵楊慎年譜》的記載,楊慎平生著作有四百餘種。所以,《升庵外集》序稱:「國初迄於嘉隆,文人學士著述之富,毋逾升庵先生者。」《明史》本傳曰:「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除詩文外,雜著多至100餘種。四川省圖書館所編《楊升庵著述目錄》達298種。他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81卷,又稱《升庵全集》)。此集萬曆四川巡撫張士佩所編訂,取楊慎《丹鉛錄》等書,刪除重複,分類編次,附於詩文之後。包括賦及雜文11卷,詩29卷,雜著41卷。其雜著合集另有明焦□輯的《升庵外集》100卷,明楊金吾輯的《升庵遺集》26卷。詞、散曲、彈詞另輯有《升庵長短句》3卷,《陶情樂府》4卷,《二十一史彈詞》12卷等。

對人民關懷詩:

他也有一些詩作表現了對人民疾苦的關懷。〈海口行〉及〈後海口行〉揭露豪紳地主勾結地方官吏,借疏海口占田肥私。他在詩中指出,「疏浚海口銀十萬,委官歡喜海夫怨」,並呼籲「安得仁人罷此宴,億兆歌舞如更生」。他在〈觀刈稻紀諺〉中托老農之語,說「樂土寧無詠,豐年亦有歌。惟愁軍餉急,松茂正幹戈」。表現了農民遇豐年,卻因軍餉賦斂沉重而仍然不得溫飽的貧苦生活。其他如〈寶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類作品。

寫景詩:

楊慎的寫景詩也不少。他敘寫雲南風光,描繪祖國山河,頗有特色。〈海風行〉寫了下關的風:「蒼山峽束滄江口,天梁中斷晴雷吼。中有不斷之長風,沖破動林沙石走。咫尺顛崖迥不分,征馬長嘶客低首。」氣勢雄偉,有雷霆萬鈞之力。而〈龍關歌〉:「雙洱煙波似五津,漁燈點點水粼粼。月中對影遙傳酒,樹裏聞歌不見人。」寫洱海夜色,漁舟燈火,月映水波,細膩清新。此外,楊慎又有描述、歌頌歷史英雄、忠臣義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詩,其中也不乏佳作。

楊慎〈臨江仙〉──別張壘壁

楊慎在前七子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復古風氣較爲流行的時候,能別張壘壁。他廣泛吸收六朝、初詩歌的一些長處,形成他「濃麗婉至」的詩歌風格。如〈海曲〉12首、三峽〈竹枝詞〉9首,描繪山川風情,頗得樂府遺韻。他的〈垂柳篇〉,深具初風範。〈於役江鄉歸經板橋〉:「千里長征不憚遙,解鞍明日問歸橈,真如謝□宣城路,南浦新林過板橋。」抒發行役倦苦的情懷,情致綿細,別出新境。楊慎又廣爲采攬「桑間濮上」的民歌的長處,以豐富自己詩作。如〈送餘學官歸羅江〉,全用綿州民歌,後綴四句送行語,構思新穎,別致清新。

其他方面造詣:

楊慎對文、詞、賦、散曲、雜劇、彈詞,都有涉獵。他的詞和散曲,寫得清新綺麗。如〈浪淘沙〉「春夢似楊花」一首,描寫細潤,言辭華美流暢。散曲〔駐馬聽〕〈和王舜卿舟行之詠〉,寫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並暢想駛入長空銀河,意境優美,記敘細微。他的長篇彈唱敘史之作《二十一史彈詞》,敘三代至及明歷史,文筆暢達、語詞流利,廣爲傳誦。他的散文古樸高逸,筆力奔放。《漢雜事□辛》事皆淫豔而言辭端雅,不見鄙穢。他早年的疏奏〈丁醜封事〉,規勸正德皇帝「偏聽生□,獨任成亂」,以「古之聖人必謀於眾相諫誡,情摯意切,時婉時激。他的〈新都八陣圖記〉、〈碧□精舍記〉等也是記敘散文的佳品。另外他還著有《宴清都洞天玄記》、《太和記》、《割肉遺細君》等雜劇。

考論經史、詩文、書畫,以及研究方面

楊慎考論經史、詩文、書畫,以及研究訓詁、文學、音韻、名物的雜著,數量很多,涉及面極廣。如《丹鉛總錄》、《譚苑醍醐》、《藝林伐山》、《升庵詩話》、《詞品》、《書品》、《畫品》、《大書索引》、《金石古文》、《風雅逸篇》、《古今風謠》、《奇字韻》、《希姓錄》、《石鼓文音釋》等等,還有《全藝文志》、《雲南山川志》、《滇載記》等地方誌及史料。這些著述往往有獨到之見,或可補史闕,或提供線索,有相當學術價值。然而,因他久居雲南,尋書核對不易,有時只憑記憶寫作,所以也有一些誤引、臆測不實之處

後人評價:

偉大哲人,民族功臣楊慎

楊升庵是著名的學者,詩人和文學家,對哲學,史學,天文,地理,醫學,生物,金石,書畫,音樂,戲劇,宗教,語言,民俗,民族等學科都有極深的造詣。他一生博學多聞,著作達四百餘種。《明史‧楊慎傳》稱:「明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慎第一。」

楊升庵先生一生最爲後人尊敬和爲中華民族的最大貢獻,卻是他的開拓南疆,融雲南邊疆土地和南疆各族人民於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巨大功績。可以這樣說,楊升庵與抗倭將領戚繼光他們一文一武,同爲代最傑出的民族英雄。

雲南國,自越蠻夷任貴自領太守,光武即授以印綬,不以內地官守例之,若爨若蒙,皆以本土大姓就官,累世爲一方長,梁王於滇,與大理之段分治。」(《清史稿‧土司傳》)初破梁王,滅大理,設土官(土司)治之,當時雲南的民族與文化狀況與中原迥異,與西藏新疆蒙古越南初曾設行省),當時的情況相同,並長期一中原文化相抗衡。這幾處代統治或曾統治的地區,只有雲南在有一代完成了與中原文化的融合,成爲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有賴於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衛所移民,一個就是楊升庵

洪武十四年(1381攻取雲南以後,建立衛所屯田制度,先後移民漢族人口三、四百萬到雲南,使雲南人口的民族結構產生了變化。另外,楊升庵作爲正德嘉靖兩朝的文壇泰斗和學界領袖,從不間斷37歲到72歲,長達35年在雲南設館講學,遊曆考察,廣收學生,孜孜不倦地寫作和研究,出版了大量轟動一時的學術著作,使得當時中國的文壇中心一度出現南移的現象再加上他百科全書型的知識結構和不畏強權,堅持正義的強大性格感召力,使得雲南各族人民在楊升庵之後形成了一股學習中原文化的巨大潮流

據統計,除初戰亂已毀書籍,楊升庵充軍雲南前,雲南只有二十多人寫有著述四十多種,到楊升庵以後至末,人共有一百五十餘人寫有著作二百六十餘種,其中百餘種寫於升庵同時或稍後。並在雲南培養出了第一個少數民族學派──門七子」,楊士雲(字從龍,號弘山正德進士,監察御史),吳懋(字德懋,號高河,擧人,官至知州),保山張含(字愈光,號禺山,正德擧人),開遠王廷表(字民望,號純庵正德進士),昆明胡廷祿(字在軒,號學原正德進士,曾任按察司副使),晉寧唐錡(字子薦,號池南嘉靖進士,監察御史)。真所謂「七子文藻,皆在滇雲,一時盛事」。(《升庵全集》)正是基於這些文治教化,才有雍正四年(1726)的「改土歸流」(改土官爲流官),在雲南大部分地區廢除土司制度,完全實行與內地一樣的府縣行政管理制度。所以直到今天,在雲南老百姓中最受崇敬的三個神(或人)就是觀音,孔明楊升庵

《廿一史彈詞》

得力於通音律善琵琶,楊慎先生才有《廿一史彈詞》的創作,《廿一史彈詞》一度是流行於南方各地的講唱文學。《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中每段前後各一首詞,共二十首:

第一段總說

〈西江月〉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塚荒台。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西江月〉

滾滾龍爭虎鬥,匆匆兔走烏飛。席前花影坐間移,百歲光陰有幾。

說古談今話本,圖王霸業兵機。要知成敗是和非,都在漁樵話裡。

第二段說三代

〈南鄉子〉

攜酒上吟亭,滿目江山列畫屏。賺得英雄頭似雪,功名。虎嘯龍吟幾戰爭。

一枕夢魂驚,落葉西風別換聲。誰弱誰強都罷手,傷情。打入漁樵話裡聽。

〈西江月〉

閱盡殘篇斷簡,細評千古英雄。功名富貴笑談中,回首一場春夢。

昨日香車寶馬,今朝禾黍秋風。誰強誰弱總成空,傀儡棚中搬弄。

第三段說秦漢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西江月〉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鬥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

第四段說三分兩晉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西江月〉

豪傑千年往事,漁樵一曲高歌。烏飛兔走疾如梭,眨眼風驚雨過。

妙筆龍韜虎略,英雄鐵馬金戈。爭名奪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結果。

第五段說南北史

〈清平樂〉

閒行間坐,不必爭人我。百歲光陰彈指過,成得甚麼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疏柳啼鴉。王謝堂前燕子,不知飛入誰家。

〈西江月〉

颯颯西風渭水,蕭蕭落葉長安。英雄回首北邙山,虎鬥龍爭過眼。

閒看灞橋楊柳,淒涼露冷風寒。斷蟬聲裡憑闌幹,不覺斜陽又晚。

第六段說五胡

〈點絳唇〉

暮鼓晨鐘。春花秋月何時了,七顛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鏡裡容顏老。千年調,一場談笑,幾個人知道。

〈西江月〉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雲擾中原。縱橫三百有餘年,幾度交鋒索戰。

馬過生靈齏粉,血流河洛腥膻。耳聞猶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見。

第七段說隋唐二代

〈臨江仙〉

一片殘山並剩水,年年虎鬥龍爭。秦宮漢苑晉家塋,川源流恨血,毛髮凜威靈。

白髮詩人閒駐馬,感時懷古傷情。戰場田地好寬平,前人將不去,留與後人耕。

〈西江月〉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蹤跡茫然。隋唐相繼統中原,世態幾回雲變。

楊柳淒迷汴水,丹青慘淡淩煙。樂游原上草連天,飛起寒鴉一片。

第八段說五代史

〈定風波〉

雨汗淋漓赴選場,秀才落得甚幹忙。白髮漁樵諸事懶,蕭散。閒談今古論興亡。

虞夏商周秦楚漢,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官褒貶處,得避。不搖紈扇自然涼。

〈西江月〉

千古傷心舊事,一場談笑春風。殘篇斷簡記英雄,總為功名引動。

個個轟轟烈烈,人人擾擾匆匆。榮華富貴轉頭空,恰似南柯一夢。

第九段說宋遼金夏

〈蝶戀花〉

簡盡殘編並斷簡,細數興亡。總是英雄漢,物有無常人有限。到頭落得空長歎。

富貴榮華春過眼,漢主長陵,霸王烏江岸。早悟夜筵終有散,當初賭甚英雄漢。

〈西江月〉

三百餘年宋史,遼金西夏縱橫。爭強賭勝弄刀兵,誰解倒懸民命。

富貴草梢零露,英雄水上浮萍。是非成敗總虛名,一枕南柯夢醒。

第十段說元史

〈西江月〉

山色消磨今古,水聲流盡年光。翻雲覆雨數興亡,回首一般模樣。

清景好天良夜,賞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細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西江月〉

細思三皇五帝,一般錦繡江山,風調雨順萬民安,不見許多公案。

後世依他樣子,齊家治國何難。流芳百世在人間,萬古稱揚讚歎。

描繪楊慎謫戍生活的明陳洪綬《升庵簪花圖》

楊慎《升庵詩話》

慎編著的《廿一史彈詞》

楊慎塑像

升庵桂湖在成都北16公里新都城內,為代文化名人楊升庵的遺跡,進門就看見塑像

桂湖的南門

附錄:

來去自如灑脫(國語善歌) 調寄〈新鴛鴦蝴蝶夢

 

歌詞:光陰似那東流水,一旦逝去不可追,繁華轉成灰多傷悲;

花開花落本輪迴,春去春來容顏催徒留感慨愁心扉。

回首無益未來追積極更能創光輝人生的旅途笑與淚;

是要計較多勞累還是輕鬆天地飛是苦是樂憑己為。

看世間雲譎波詭無常明明滅滅可是誰又能擺脫人世間的真偽

恩恩怨怨、是是非任清風袖裡揮或瀟洒去面對,不留一絲怨懟。

‧行雲流水意悠悠清風明月伴著我天涯海角多歡遊;

千江萬水向東流潮起潮落宦海愁自古英雄自漂流。

花開花落水自流日出日落不停留天涯無私我長久;

幾度春秋復春秋客途秋恨是為何一聲長嘯人間過。

嘆世間往事難留看夕陽卻依舊可是誰又能擺脫人世間的憂愁

花花世界不再有我在人間已是顛瀟洒何必裝作,來去自如瀟脫。

現代版〈臨江仙〉──〈滄海一聲笑〉黃霑作詞、作曲

歌詞: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

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江山笑,煙雨遙,濤浪淘盡紅塵俗世幾多嬌。

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勝了一襟晚照。

蒼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啦……

省思:好個滄海一聲笑,我也隨著笑了。當今國家政治紛爭,社會亂象動盪不安時,只有學習笑傲江湖,自由自在快樂消遥。當人生到了一定的階段,經歷許多挫折後,你會發現:實,也沒那麼難,事情總是過去,問題終將迎刃而解,不妨對自己笑一笑,再出發,會更好。

 

滄海一聲笑 --最強女聲董貞版 Chinese song music

 

滄海一聲笑 黃沾 徐克 羅大佑

 

滄海一聲笑-國樂(古箏+笛子)

 

滄海一聲笑 (交響樂版) Swordsman - Blue Sea Laughter (The City of Prague Philharmonic)

 

男兒當自強(將軍令) - 滄海一聲笑 - 臺灣師大管樂團

 

滄海一聲笑 (2000年電視劇《笑傲江湖》插曲)

  

(笑傲江湖) Theme Song 滄海一聲笑 Female Mandarin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100227459&aid=30240300

 回應文章

夢荷 *經絡不通,補什麼都沒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09 10:07
好用心~!~一次看不完~我要分段慢慢欣賞了~讚讚讚
葉慶賢 岳飛詞〈滿江紅‧寫懷〉(m100227459) 於 2015-11-12 09:54 回覆:
非常感謝您的鼓勵嘉勉。撰文論述往往因過於投入,就欲罷不能。流覽了您部落格,圖片動畫很優質,很多作品令我相當驚喜。

牧谷(Pokemon總動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9/15 00:10

下了不少功夫

是一篇很紮實的論文

葉慶賢 岳飛詞〈滿江紅‧寫懷〉(m100227459) 於 2015-09-15 08:35 回覆:

多謝嘉許。

作者擁有詩家的真實情懷與個性、才華,特別是這首詞的起興得心應手,合乎形象思維的規律,作者真正投入創作狀態,往往就不受主觀意志的限制,因而取得了這首詞創作的成功,也使我們獲得意外的驚喜。

作者立意,直接影響作品涵義的構成;由於「形象大於思想」的藝術規律,使得作品的意蘊,越出乃至違反作者的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