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58.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演義 葉慶賢編輯
2010/03/02 06:23:59瀏覽25211|回應1|推薦31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演義 2010/2/28

〈雁邱詞〉詞意圖

問世間、情是何物

序文: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音ㄅㄧㄥ)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邱」。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邱詞〉。舊作無宮商,今改訂之。

原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主旨:以擬人手法臆度雙雁之癡情,歌頌堅貞偉大的愛情,以寄託對殉情者的哀思,並暗寓對殘酷現實的撻伐。

詩人之所以如此,亦或源自有感於萬物之有靈和獵人的殘暴不仁、對強權社會的控訴,以及人性有甚於生物之薄倖,蓋有深意存焉。

序譯:章宗泰和五年(西元1205年,歲次乙丑)的一天,當時一位年僅16歲的國少年元好問并州(今山西太原試,途中到一個捕雁的獵人,告訴元好問一件奇事:今天他設網羅捕雁,活捉一隻大雁,並且將牠殺了;其同伴脫網而逃,悲鳴不止,在附近上空盤旋一陣子,不肯離去,最後竟投地自盡,死在伴侶身旁(事實真相可能是:鄉間捕雁人,看透了大雁的個性,以捕獲的大雁作餌,引誘其同伴自投羅網!少年元好問聞訊之後一時心緒難平,非常感動、悲痛、震驚,便向獵人買下這兩隻死雁,接著將它們合葬在汾河岸邊,堆起石頭,刻字作標誌,稱之為「雁丘」。當時一同赴試的有多人為此賦詩悼念,而元好問也即興感懷寫了一首〈摸魚兒〉「雁邱詞」。舊有的詞作未附音樂,隔了幾年,想及此事,於是依舊作加以修訂,並為此詩作了小序

詞譯:問世間的各位:「情」(指貞情、愛情。情:從心,從青,青亦是其聲符指美好的心靈感應、歸屬究竟是一種啥東西啊(為何有人會過不了此關?真是人如其名,好問,這一「問」使後人疑惑了幾百年,答案都在人世間最悽慘的美麗中)(篇首用問句,突如其來,先聲奪人,欲喚起世人對「至情」的關注,為下文描寫雁的殉情蓄積能量,也使大雁殉情的內在意義得以昇華。大雁生死不渝的至情深深地震撼作者,他將自己的震驚、同情和感動,化為有力的詰問,以引起讀者深深的思索。答案似乎是盡人皆知,卻也難以回答。人多從形骸上看待男女兩性之愛,並不懂得「至情」。作者本要詠雁,卻從「世間」落筆,以人擬雁,賦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義)?其力量之奇偉,竟會令(直教:簡直使某人或某事如何)這大雁為之而熱衷到幾經「理性」深思後)抉擇以生命之同生共死來相許諾此是震撼人心的回答,是對大雁殉情的同情、感嘆和讚美,也是對「至情至愛」的盛讚、謳歌;如此做為,實際上並不宜鼓勵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說:「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復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極處,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一起遨遊天之南地之北的兩隻雁子啊(老翅:借代兩隻大雁),秋日南下,在春時北歸,橫越廣闊之原野,雙宿雙飛,形影不離,相依為命,就像是人間一對長年在外奔波的旅客(從空間落筆);鼓動其老練的翅膀不知經過了多少個冬酷暑(從時間著墨。賦予牠們的比翼雙飛以世間夫妻相愛的理想色彩。用高度的藝術概括,寫大雁的相依為命、相濡以沫的感人生活情景,為下文的殉情作鋪墊)。比翼雙飛固然充滿歡樂,但離別卻是辛酸痛楚難在長期平平淡淡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難以割捨的一往深情,都彷彿在眼前,刻骨銘心,沒有任何力量可以讓牠們分開)。眼前的這一才知:就在這雁族裡面就中:另一本作「是中」;於此,在這裏面有一對心心相印,癡情熱愛,矢志不渝,感情特別深摯貞的雁侶,竟比人間的癡情男女還要癡情寫雁族眼前令人動容的場面。不禁令人聯想到人世間更有許多真心相愛的癡情男女。「癡兒女」三字包含著詞人的哀惋與同情相依相隨,形影不離的伴侶斷魂時,殉情的大雁心中應該是有話要說:僥倖脫網後,想起未來之路前程渺茫,自己卻形單影隻日日要面對渺渺茫茫的萬水千山(寫未來征途之遙遠),和滿佈層層烏雲或漫天飛雪的蒼涼暮色(渲染征途之艱險悽涼),遙遠無際又變化莫測對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動細緻入微的揣摩描寫,揭示大雁心理活動的軌跡,交待殉情的深層原因,無至愛的相伴,我形單影隻,要去找誰依託?即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我還能飛去哪裡呢!推論其殉情的可能原因──在心靈之歸屬上面臨困擾。當網羅驚破雙棲夢之後,作者認為大雁之心中必然曾有生與死、殉情與偷生的矛盾衝突。但這並未影響大雁殉情的摯誠。相反的,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經過深思後的理性抉擇,從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傷情侶之亡逝,失去一生的至愛,安能獨活!再無愛侶同趣共苦,生有何樂,不如共赴黃泉?所以最後痛下決心,選擇了生死與共,追隨於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在這一帶(雙雁長眠處,「雁丘」所在之地)當年本是漢武帝巡幸歡樂之地,想當年,武帝橫渡河祀陰時(《史記‧封禪書》記載,西元前113年,漢武帝劉徹曾率文武百官至河東汾陰縣(山西運城萬榮縣)祭祀后土,時值秋風蕭颯,鴻雁南歸,漢武帝乘坐樓船泛舟河,飲宴中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千古絕調〈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黄落兮雁南歸。…汎樓船兮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櫂歌,歡樂極兮哀情多旨在慨嘆人生之無常。而據《文選‧秋風辭序》,漢武帝東祭后土神時,在中流與群臣飲燕,歡甚,於是作了〈秋風辭〉簫鼓喧鬧,棹歌四起,山鳴谷應,何等熱鬧;(倒裝句還原:當年簫鼓寂寞〈秋風辭〉有「簫鼓鳴兮發棹歌」句,作儀仗的音樂是排蕭與建鼓合奏,樂工們坐在鼓車中演奏,樂聲響徹雲;但如今已荒煙如織(纏繞),一切歸於寂寞,原野上只有那些樹木依舊鬱鬱蒼蒼,叢聚而生襯托法「平楚」,猶言平林。古與今,盛與衰,喧囂與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既借助對當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時,轉瞬間煙消雲散」歷史盛跡的追憶,反襯了真情的萬古長存;同時借助周圍景物襯托大雁殉情的淒苦大雁已殉情而死,不能復生,縱然用「楚些」招雁魂來祭,又於事何補些,句末象聲詞。《楚辭‧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稱「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語出《詩經‧王風》,是描寫一位棄婦的哀歌縱然招雙雁魂魄來祭祀,女山神在風雨中啼泣不已,而死者依然不會再歸來!本自《楚辭‧九歌.山鬼》「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山鬼〉篇人祭祀巫山女神的樂歌。全詩敘寫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山中女神與她所思戀的人相約會,然而卻一直不得相見。借助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繪,渲染大雁殉情的悲悽這對深情伴侶不能長相廝守,分明是老天妒忌(推論牠們不能長相廝守的原因,以慰藉雁的靈魂)鴻雁之死,雖不能說重於泰山,我不相信:殉情大雁會跟平常的鶯兒燕子之死一般,都化為土,而不為人知反面襯托,更突顯大雁殉情的崇高,為下文尋訪雁丘作好鋪墊)!我想像著大雁的美名將會古流芳,縱使千秋萬世後也會有像我及和我的朋友一樣「重情重義」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縱情地喝酒談論,歌詠傳頌以憑弔祭奠這對愛侶的亡靈(展開想像,其美名必會流傳千古,供天下有情人悼念。從正面禮讚殉情大雁至死不渝的忠貞愛情,寄寓其對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詞的歷史跨度,使主題得以昇華)。

結構分析:

上片:劈頭突發奇問,欲喚起世人對「至情」的關注;接著寫雁族依節序遷徙的習性和感人的生活情景,及眼前令人動容的場面;揣想殉情大雁之心理活動,推論其選擇殉情的可能原因。而隱微地對摧殘幸福的橫暴行為提出控訴,最後由雁鳥聯想到人間事亦事如此,所以才有「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癡兒女」。悲嘆「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又豈獨專寫孤雁的傷情與落寞?

下片:借助對歷史盛跡的追憶與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繪,渲染大雁殉情的悲悽。片尾作者展開想像,以對殉情鴻雁的禮讚作結。

張馨予 - 問世間 [歌詞字幕][電視劇《2014神雕俠侶》插曲][完整高音質]

雁丘詞 ( 問世間情為何物 ) 唱/月娥 詞/元好問 曲 /融熙 編曲/超人音樂

雁丘詞 ( 問世間情為何物 ) 詞/元好問 曲唱 /融熙

心靈享宴~問世間情為何物

Swan Goose--鸿雁。violinist Sky, Music from heaven--醉人的小提琴手 石野雪峰

蒙古族姑娘把《鸿雁》唱到欧洲 全场观众陶醉了!| 草原音乐汇

 

Video連結:古辭新韻創作大賽元好問〈雁邱詞〉

Video連結:雁丘詞 ( 問世間情為何物 ) /元好問 曲唱 /融熙

Video連結:雁丘詞 ( 問世間情為何物 ) /月娥 /元好問 /融熙 編曲/超人音

Video連結:陳雲紅指揮 問世間情是何物 元好問詞 阿鏜曲

Video連結:阿鏜問世間情是何物合唱

才子好問遺山)畫像

天南地北雙飛客

隻影向誰飛去

 

漢武帝〈秋風辭〉連結

 

漢武帝  劉徹

大雁夫妻

比翼雙飛大雁

群雁南飛

宋人溪山暮雪 軸

千山暮雪  元唐棣西湖暮雪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

汾河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長716公里,也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太原境內縱貫北南,全長一百公里,在河津市匯入黃河

雁丘就在汾水邊上,當年漢武帝曾遊幸到這裡,作〈秋風辭〉

在玉米田裡歇憩的雁

簫古調與優人神鼓

引言:Video《神雕俠侶‧問世間情爲何物》

問世間、情是何物?只教生死相許」,金庸武俠小說《神雕俠侶》中這句經典臺詞,經20年多前劉德華陳玉蓮淳樸演繹後,又被臺灣新加坡等地影視明星陸續演繹出臺灣潘迎紫飛之美豔版、古天樂李若彤之親和版、任賢奇吳倩蓮之另類版以及范文芳李銘順之新加坡走秀版。後來,大陸又有劉亦菲黃曉明主演的電影版《神雕俠侶》。

Video連結:張靚穎-天下無雙(神雕俠侶主題曲)

小龍女是《神鵰俠侶》中的女主角,為金庸小說中武功絕頂的高手之一。其師姐李莫愁,有兩名徒弟洪凌波陸無雙,她身穿湘黃道袍,容貌端麗,武功高強,以拂塵、「赤練神掌」、「冰魄銀針」三項法寶橫行江湖,還有不輕易示人的「三無三不手」。李莫愁於絕情谷身中情花之毒,被氏父子、程英陸無雙等人圍攻下,最終葬身於火海之中,火燃其身時仍唱著詩人元好問的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神雕俠侶》既是寫「情」之作,最先輕歌出場的李莫愁便是點題。李莫愁這個誤會真是殊不美麗。她殺人全家,雙手染滿鮮血,不見自己的凶殘,只為自己相思無著落而黯然銷魂,到最後,終於自己也為「情」所毀。她身中情花毒,難逃一死,於是自投焚燒著的情花叢中,全身著火,但兀立不動,至死猶歌:「問世間,情是何物,……」讀者雖然難以同情李莫愁的所為,但也不能不被這淒厲場面所感動。但金庸顯然不同意情是佔有,他從楊過小龍女之間的情、公孫綠萼楊過之情,甚至郭襄楊過之愛慕關注,基本精神都是自我犧牲,甘願捨棄自己性命成全對方,而不是奪去對方的性命而滿足自己。

問世間,情是何物?問李莫愁,她未必答得出,她所以常歌此詞,是因為她自以為一生為「情」所役。她熱戀的人娶了別人,她既哀且憤,誓要報仇,殺這橫刀奪愛之人的全家。「情」之為李莫愁,簡單地說,就是佔有。李莫愁的死也是那樣具有意味的,金庸先生真是獨具慧心。安排了這樣一個癡情又絕情的女人,在絕情谷熊熊煉獄中死去。她身中情花劇毒,臨死前大聲的哭泣,這是她最後一次哭。她朦朧中又見陸展元,她傷心欲絕,可是她還是死不瞑目。為什麼這些痛苦都由自己來承受。為什麼別人可以比她幸福千百倍。她早已中了癡情之毒,因愛生恨,變得毒辣異常。她不明白為什麼她將兩人的骨灰一個埋在華山之巔,一個倒入東海,讓兩人永世不得相見。他們還在自己眼前笑,而且手挽著手,幸福的對視。好像根本沒有看見自己。情花之毒在她的體內撕咬自己的五臟六腑,她痛不欲生。陸展元,她在這個名為絕情的地方喊情郎的名字。在煉獄中唱著那首淒絕的詞: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透過李莫《神雕俠侶》使元好問這首〈雁邱詞〉傳遍今日民間,可能起初連金庸自己也預料不到。可能他原意不過是塑造一個美若天仙、毒如蛇蠍的女魔頭,用輕柔淒婉的詞句,襯托出她的血淋淋武功,使她更加可怕。這首詞的流傳是意外收穫了。

動物感情世界的真摯與深邃

動物有沒有感情

透過現代動物行為學家們的研究,以及牠們生死相許的故事,我們清楚的體受到動物感情世界的真摯與深邃,遠超過人類。人類一直以來似乎忽略了動物們單純美麗的感情世界,忽略了他們的靈性;或許,我們反而應該跟動物學習什麼是「愛」?放下屠戮,好好的觀察被我們強迫畜養的動物們,或許,我們會有驚訝的發現,反而想要還給牠們應得的尊重與善待。

萬物有靈一隻鳥與另一隻鳥催人淚下的故事

「愛」在動物王國是普遍存在的。就感情方面而言,動物比我們所想像的還要更像我們。在浪漫的情人節日中,除了情人們互表愛意、人們互道祝福之外,讓我們也一起想想那些動物伴侶們的堅貞愛情,他們絲毫不遜於人類。在柿子文化出版的《我的靈魂遇見動物》一書中,看到另一則故事:一位住在布宜諾斯的農夫,目睹了一幕令人心疼的、對愛堅持的畫面:一隻雌鵝在地上蹣跚而行,而一隻雄鵝則在她前方,偶帶淒涼哭喊飛行一小段距離後,又會再度飛回他正在疲憊行走的伴侶身旁,且不斷地重覆這個模式。原來是因雌鵝折斷翅膀無法飛行,而雄鵝內在的本能,促使牠必須要往南飛以躲避即將來臨的寒冬,但雄鵝不願在雌鵝最需要幫助的時刻,遺棄牠的伴侶。

「問世間情為何物」這句詞對很多人來說,應是耳熟能詳,因為當人情場失意,琴瑟失調的時候,心中多難免會問「情為何物」?其實,它背後蘊藏著夫妻情感堅貞、可歌可泣愛情故事,時期,發生過一對雙雁鰜鰈情深之淒美感人故事,敘說當年雙雁西伯利亞南飛避冬,越過山西汾河流域的旅途中,不幸誤觸沙洲羅網陷阱,一隻被獵人活掠捕殺,另一隻雖奮力逃脫,最後卻選擇撞地殉情的悲劇故事,被路過的赴試少年知悉,買下這對死雁,把它合葬在一起,並寫了以上的詞句。這個故事見證了萬物有靈、夫妻感情融洽乃是天經地義,對那些「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人,那就另當別論了!

事難料,無常的「羅網」終將降臨每一個人的身上。所謂「羅網」,就是撒旦誘捕人出賣靈魂與促使人道德墮落的工具,它就是擴大人類追求名利權位、榮華富貴、食色財氣的慾望。鰜鰈情深的夫妻,其結局固然像以上所敘述的雙雁一樣,但是之前他們也曾遨遊天南地北,「不羨神仙清淨地,返巢築夢到天明」,這是他們卑微的願望。但人性是多樣而不可測的,當兩人都能體會到緣生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可放下的道理時,面對著無常的羅網,也就不會去執著於曾擁有往日的塞北風沙,江南煙月的情懷。但是,須知既然已經結合成夫妻,惡緣善緣總是緣,這一世最終總是要了的,何不用心經營婚姻,使夫妻和樂融融,當下生活在極樂世界,何苦選擇彼此對立,在煉獄的痛苦中過日子。若連朝夕相處的另一半,都無法包容,就別奢談生命光輝燦爛了!

秋風一起!雁子又要南飛了,「有難」的夫妻何不效法雙雁鶼鰈情深,重新攜手邁向無窮的天地遨遊!共同喚回已斑駁的甜美回憶!祝福。

「另一半」的追回尋覓

◆「另一半」追回尋找的典故:柏拉圖《會飲篇(贊美愛神的酒會)》:

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譏諷生理學的愛的理論;而且描述人類本性的基礎道:人之初有三種性別:男性、女性、亦男亦女;而人的身體最初是圓形的,有四條手臂、四條腿、兩種性別器官、一個腦袋上生有兩副面孔,逐漸發展得極為孔武有力,甚至去冒犯天上諸神。由於諸神畢竟不願意放棄人類所提供的獻計和禮拜,所以宙斯一方面想要懲罰人類,另一方面又不想消滅他們,於是把他們各自一分為二,使他們的數目翻了一番,力量卻大大削弱。兩個半邊都熱切地思念著對方。這種重新聚合起來的欲望便是愛(同志愛情的存在也許可於此得到解答)這種結合,不僅是性的結合,它根源於最深層的對於融為一體的渴望。完美的滿足和幸福,完全取決於與我們原初的另一半,但這已不可能,退而求其次便是為我們自己尋求性情相投的情人。愛神引導著我們在此生或轉世時回復我們自己的本性,因此愛神理應得到最高的稱頌或禮讚。此演說,總體上雖極為異想天開,但對於渴望統一的描述中卻蘊含真理的萌芽。這或許隱約預示著蘇格拉底關於靈魂渴望與真正的美德相互交流的思想。

題解:這首詞作於章宗泰和五年(1205),當時元好問年僅十六歲。在赴並州(今山西太原)應試途中,他被一隻大雁殉情的事深深感動。他買雁葬於汾水旁,並寫了這首詞。後又據〈摸魚兒〉詞加工改定。詞作高度讚美了大雁殉情之可貴,譜寫了一曲堅貞愛情的頌歌。根據元好問對這首詞所作的小序:「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舊作無宮商,今改訂之」,因此應是元好問後來以赴試當時舊作修改的,至於訂定年份則不可考。

這首詞是元好問婉約詞的代表作,詞意情真意切。詩人以淒婉的筆調訴說著大雁的故事,進而由雁談到人。通過大雁之殉情,為天下癡情兒女同聲一哭。自來傳唱甚廣,多種版本略有出入。詞人被大雁的殉情事蹟深深地震驚和感動,緊緊圍繞「情」字,以雁擬人,悲切動人地塑造大雁忠於愛情的堅貞形象,以寄託其對殉情者的哀思與對至情至愛的謳歌;用事實回答了什麼是至情,寄人生哲理於淡悟之外。

雁丘在「河」之上,漢武帝曾泛舟汾河,寫了「秋風辭」,辭中有「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正好和雁子有關。秋風辭中還有「萬鼓鳴兮發棹歌,橫中流兮楊素波,泛樓船兮濟」的句子,因此,元好問寫道:「橫路,寂寞當年蕭鼓。」而《辭》的〈招魂〉也是哀婉的作品,正好用來爲雁丘上妝,「山鬼自啼風雨」。只不過這對雁子爲情而死,詞人相信它們不會和黃鶯、燕子一般化爲黃土,一定會流傳千古,供天下有情人悼念。

這是一首詠物詞,這一隻殉情之孤雁甚有靈性,俗云:「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對雁侶的深情,遠勝於人。雁鳥殉情之事,強烈地撥動作者心靈的琴弦,他運用豐富的想像,以擬人的手法,緊緊圍繞「情」字,塑造大雁忠於愛情的堅貞形象,悲切動人;控訴獵人之及封建時代強權政治、社會的殘暴不仁,寓意深遠。全詞行文並不復雜,而行文騰挪多變,用事實回答了什麼是至情,寄人生哲理於淡悟之外。

元好問和其同伴楊果李治,共同在雁丘為這一對多情雁,以同一格式寫下悲傷之作,其間功力,高低立見下。見蔣一葵 堯山堂外紀顛末 卷六十七·宋(金)

泰和乙丑,裕之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捕得二雁,一死一脫網去,其脫網者,空中盤旋,哀鳴良久,亦投地死。裕之遂以金贖得二雁,瘞汾水傍,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因賦〈摸魚兒〉詞云:「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同行蒲溪楊正卿果和云:「悵年年雁飛水,秋風依舊蘭渚。網羅驚破雙棲夢,孤影亂翻波素。還碎羽,算古往今來,只有相思苦。朝朝暮暮,想塞北風沙,江南煙月,爭忍自來去?埋恨處,依約門舊路。一丘寂寞寒雨。世間多少風流事,天也有心相妒。休說與!還卻怕、有情多被無情誤。一杯會舉,待細讀悲歌,滿傾清淚,為爾酹黃土。」欒城李仁卿冶和云:「雁雙雙正分水,回頭生死殊路。天長地久相思債,何似眼前俱去?摧勁羽,倘萬一幽冥,卻有重逢處。詩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風嘹月唳,並付一丘土。仍為汝,小草幽蘭麗句,聲聲字字酸楚。拍江秋影今何在?草木欲迷堤樹。霜魂苦,算猶勝王嬙青塚真娘墓。憑誰說與?對鳥道長空,龍艘古渡,馬耳淚如雨。」(大名民家,有男女以私情不遂赴水死。後三日,二屍相攜出水濱。是歲,此陂荷花無不並蒂者。李仁卿賦〈摸魚兒〉紀其事云:「為多情和天也老,不應情遽如許!請君試聽雙渠怨,方見此情真處。誰點注?香瀲灩銀塘對抹胭脂露。藕絲幾縷,絆玉骨春心,金沙曉淚,漠漠瑞紅吐。連理樹,一樣驪山懷古。古今朝暮雲雨。六郎夫婦三生夢,斷幽恨從前沮。須會取,共鴛鴦翡翠,照影長相聚。秋風不住。悵寂寞芳魂,輕煙北渚,涼月又南浦。」仁卿此詞與雁丘詞並膾炙人口。)

才子好問遺山)畫像

作者:元好問11901257),是鮮卑拓跋氏後人。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忻州市韓巖村人,生於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於元憲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卒於獲鹿(在今河北省)寓舍,歸葬故鄉舟山下山村(今忻縣韓巖村)。出生於世代書香之家,少年時代與其父元德明生活於山西砂河鎮滹沱河。七歲能詩,20歲寫下〈箕山〉、〈琴台〉等詩,名震京師。三十二歲進士及第,時為興定五年,官至行尚書省左右司員外郎,與李治張德輝友善,時號「龍山三友」。亡不仕,專事著述,自號遺山真隱。宣宗貞佑年中,蒙古揮軍南侵,元好問為避兵禍南下,居福山縣(今河南宣陽縣西六十里)。他一生有44年生活在末,有24年生活在初,其間江山易主,風雲動盪,遺山憤世吟詩、為官恤民、為士請願、奔走存史,最終於1257年客死他鄉,年67

他的詩歌創作頗豐,被認為是「少陵杜甫)之後無此作」。史學方面,他作為朝元老,編成了野史《壬辰雜編》、《中州集》等,成為後來編纂史的重要史料。他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文壇盟主,是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

其墓位於山西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韓巖村西北。氏家族龐大的墓群距今七百多年,經過歷代修葺,保存完好。

Video連結:元好問墓 找到了元好問先生的家族墓園,還遇上為元好問守墓的研究學者

網頁連結:元好問之墓

家鵝  鴻雁是亞洲家鵝的祖先,所以兩者在外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最明顯的差異處就在於家鵝的嘴基部有瘤狀突起。我們一般俗稱的鵝,其實就是雁這種鳥類被認為是人類馴化的第一個家禽,它來自於野生的鴻雁灰雁

在鄉下人們常養幾隻看家鵝,它們比看家狗還盡職

野生埃姆登鵝

小水鴨現蹤北台灣

雁鴨科就是以雁、鴨兩類型水禽所組成的鳥類,雁的體型比較大,鴨的體型比較小;雁,屬於雁形目

冠麻鴨

花嘴鴨

尖尾鴨群休息

可愛俏皮的鴨鴨

導讀一:網頁連結:雁與其的叫聲

雁,水禽。通利血氣雁(專入肺,兼入肝腎)。狀考之時珍,謂有蒼白二種。今人以白而小者為雁,大者為鴻,蒼者為野鵝,亦曰信鳥。雁有四德──信禮節智:寒則自北而南,止於衡陽;熱則自南而北,歸於雁門,其也。飛則有序而尊鳴後和,其禮也失偶不再配,其節也夜則群宿而一奴巡更,晝則銜蘆以避繪繳,其智也。而捕者豢之為媒,以誘其類,是則一愚矣。故雁謂之信鳥,人不宜食;道家謂之天厭。

鴻雁是亞洲家鵝的祖先,兩者在外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最明顯的差異處就在於家鵝的嘴基部有瘤狀突起。一般我們稱的鵝,在生物學的分類上是歸類在雁鴨科之中,雁鴨科顧名思義,就是以雁、鴨兩類型水禽所組成的鳥類,其中,雁的體型比較大,鴨的體型比較小而我們一般俗稱的鵝,其實就是雁這種鳥類被認為是人類馴化的第一個家禽,它來自於野生的鴻雁灰雁鳥類學者也是國際鳥盟(BirdLifeInternational)創辦人之一的JeanT.Delacour,曾經系統性的研究比較家鵝的起源以及家鵝與野雁之間的關係,認為世界上的家鵝具有兩種不同的起源,以中國家鵝為代表的亞洲鵝種起源於鴻雁,而大部分洲鵝種來源於灰雁。他的家鵝起源學說已被學術界廣泛接受。提出物競天擇的達爾文在比較家鵝與野雁之間的形態後,也認為洲鵝種均是由雁屬中的灰雁馴化而來,但他觀察到有些家鵝品種的下部器官是扁平的,而且在喙的基部有時圍繞著一個白色的環,這些性狀正是白額雁所具有的特徵。據此,達爾文推測在歐洲家鵝形成的早期,白額雁可能就參與了家鵝的雜交。

秋天來了,大雁南飛。雁陣排空,幾十隻,數百隻,上千隻,來自西伯利亞的大雁匯聚在一起,浩浩蕩蕩,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長途跋涉,列隊向著我國南方飛行。雁隊長途遷徙中,隊形經常變換,頭雁也常更替,表現出頑強的團隊精神。遷徙多在傍晚或夜間進行,途中經常選擇湖泊等較大的水域進行休息,尋覓魚、蝦和水草等食物。雁隊鳴叫著,以每小時七十到九十公里的速度向南飛去雁叫聲聲,那是在相互呼喚,相互激勵。頭雁衝鋒在前,加速前進,翅羽尖端產生了微弱的上升氣流,緊隨其後的大雁移向頭雁的翅羽尖端上升氣流區,於是後面的依次效仿,結果雁陣排成了人字或一字。

遇到狡猾的狐狸:大雁停在一片開闊地,開始覓食,繼而開始休息,失去配偶的值更雁在雁群邊緣警戒著,用自己破碎的心為雁群換取著和平。夜幕下,一隻狡滑的狐狸在向雁群佯攻,製造異動,值更雁驚鳴,群雁驚醒見並無驚險,於是遷怒於值更雁,群起怒啄。歸入寧靜之後,狡猾的狐狸故伎重演,反覆製造異動,值更雁數次警鳴,直到被群雁啄的鮮血流盡。值更雁氣絕身亡,狐狸襲擊成功,愚蠢的雁群悔之已晚。值更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屢被同類誤解而無怨無悔,直到流盡自己的一腔熱血!

遇到殘暴的獵人:雁隊繼續南去,不斷地飛行、覓食,來到山西汾河邊沙洲,稍事休息。夜幕之下,悲劇慘事發生了,一對大雁不幸誤觸捕雁人設置的大網,直到黎明;獵人來收網,活捉了其中一隻大雁,將之殺死;另一隻大雁脫網而去。那隻逃脫的大雁在上空盤旋哀鳴了許久,沒有飛走,最後投地自盡,多麼令人感慟。捕雁人向路人講述著兩隻大雁的故事。

網頁連結:一月份是小高加索延伸帶打獵的季節

一月份是小高加索延伸帶打獵的季節,騷擾、包圍,靠近、殲滅。凶殘莫過人類

少年書生的仁義大愛:大雁是最忠於配偶鳥類,雌雄雙宿雙飛,若遇折翼失偶,則終身成為孤雁。揣測它當時的心情,似乎是在悔恨自己獨自脫網而去!不知獵人是否利用了雁的堅貞情操弱點,以拿著殺死的雁誘捕脫逃的雁侶。一位書生買下這兩隻死雁,把它們葬在了汾河岸邊。壘上石頭,作為標記,名為「雁丘」。還做了一首「摸魚兒」詞,寄託自己對殉情者的哀思。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雁丘雙飛客,多有癡兒女。這書生不是別人,他正是朝當年到州參加科舉考試,路過汾河岸邊的16歲青年元好問,後來出任過當年唯一六品的內鄉縣令,成為金元朝知名的詞人。

大雁在橫越水的旅途中殉情,流傳千古。或許有人會說,這簡直就是情癡。殊不知至忠大孝的事情,都是癡情笨拙的人做出來的。而敗節喪名的事情,卻被「聰明人」做盡。一念癡情,正是心中真誠的表現,由此可以盡忠盡義,扶植萬古綱常。這正是人們所說的「其愚不可及」啊!

 

 

〈雁南飛〉李俊作詞  李偉才

雁南飛,雁南飛,雁叫聲聲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來歸,已盼春來歸。

今日去,願為春來歸;歸,莫把心揉碎;

莫把心揉碎,且等春來歸。莫把心揉碎,且等春來歸。

Video連結:《雁南飛》李丹陽

Video連結:Live】劉惜君《雁南飛》

Video連結:雁南飛/董文華

Video連結:Wild Geese Part 1 of 2 (720p HD)

Video連結:中國歌曲 雁南飛 希陽唱

Video連結:雁南飛(古典舞女子群舞)

Video連結:雁南飛

Video連結:雁南飛 竹笛

Video連結:《雁南飛》黑鴨子《雁南飛》黑鴨子《雁南飛》黑鴨子

Video連結:雁南飛 楊鈺瑩 楊鈺瑩 Yang Yu Ying

Video連結:雁南飛

Video連結:老電影【歸心似箭】主題歌:雁南飛(單秀榮)

Video連結:[中國影視插曲 HQ] 雁南飛 / 歸心似箭 插曲

Video連結:雁南飛

 

 

導讀二:從古至今,愛情一直是人們不斷探索的問題,一個情字把每個男女緊緊地捆綁在一起,一個情字也讓人間充滿了、溫馨、悲壯與分離,一個情字在人間也演繹了多少個動人的故事。

一、什麼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

白居易〈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相愛的兩個有情人能夠在一起那就是得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幸福。

二、不少捕雁人,正是看穿了大雁的個性,以捕獲的大雁作餌,十分不仁。

原來鵝是人們馴化了的雁。世界各地民族,把不同品種的雁馴化,成為家禽。馴養以後,雁變白了,變胖了,肥油夠香,進入人們的肚子裡。不過,有一個雁故事,很應節。話說近千年以前,元好問赴試,路上遇捕雁人,得知一事。捕雁人謂,活捉了一隻雁,但其伴侶不忍離去,最後竟撼地而死。元好問遂作〈摸魚兒〉「雁邱詞」。

雁的悲悽殉情故事,用生物學解釋,也許有點煞風景。大雁是群體動物,它們在天地間拍翼遠航,組成不同的陣勢,為了減輕迎風的阻力,V型的飛行編隊裡,雁輪流作先鋒,節省體力,甚有默契。長途遷徙的旅程中,群體合作很重要,養成雁群的凝聚力。鄉間不少捕雁人,正是看穿了大雁的個性,以捕獲的大雁作餌,引誘大雁的同伴自投羅網大部分雁是一夫一妻制的,以後在海邊看夕陽,遇上雁群列隊飛翔;或在鵝肉店吃燒鵝,沾得滿嘴肥油時,人們應該會記起「大雁的故事」,問一句情為何物

  三、李大衛:問世間情為何物?【大紀元2008430日訊】

代詩人元好問有一名句:「問天下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下:原文作「世間」),一般理解為男女間的兒女情長,為情消瘦、甚至為情銷魂。每個時代都有許許多多的癡情男女,甚至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也都曾經有「為情所傷」的親身經驗。

在中文裡,「情」的意義其實相當廣泛,不只有男女間的愛情,還有親情、友情、感情、熱情、人情、民情、以及各種的情緒如七情六欲等。情在某些方面確實具有積極性,但在某些方面,則同時具有巨大的破壞性。其特性彷若「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古往今來,多少人為情所迷、為情所困、為情所傷。

從情的本質上看,情是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的一種「認同與否」的表現。西方哲人黑格爾說:「愛就是把對象物當作自己的一種感情」。意識具有認同的能力,但認同有強弱、深淺的差異。喜歡與愛戀就是強度不同的情感。當主體意識投射太強的認同在客觀事物時,就會造成強烈的執著,甚至為其癡狂。

當主體對客體不認同的時侯,就表現出冷漠、反感與討厭;因此,一般所謂的「愛」,其實與「恨」只有一線之隔。情本身也具有「執著」的特性,不同的情,表現為對不同事物的認同與否及不同強度的執著,乃至最後為外物失去自己,就是所謂的「玩物喪志」。

情,影響所及不僅止於個人,還展現在歷史進程中。黑格爾在其名著《歷史哲學》中指出,歷史的進程是理性不斷實現自己的過程,其轉變的方式則是「理性的狡黠」(thecunningofreason):藏在歷史幕後的理性,透過具有充沛熱情(passion)的英雄,在時代舞臺的爭戰中折損隕滅,其後理性才浮出檯面,開展出歷史的新局。這有點類似中國的「秀才流氓論」,秀才有理性、有理想抱負,但成事的衝勁不足;流氓衝勁十足,卻沒有宏觀、縝密的思維。那麼當秀才碰上流氓,就有可能開創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從以上的剖析來看,情在各方面都表現為一種驅動力,它驅使人們在不同的時空下展現出不同的面貌。但情卻也是盲目的,因此表現出來有正有負、有好有壞、有善有惡。是故,人必須要學會用理性駕馭各種的情緒,否則情緒一旦膨脹起來,往往表現的就是衝動,有時打翻了原本的一盤好棋,甚至鑄成悔不當初的大錯

孔子中國神傳文化的歷史進程中,曾向人們提出以下的建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就是一種用理性來駕馭血氣的心性修養,其實也是一項重要的養生之道。血氣,是一種物質,同時也是一種能量,雖然不是人本質上的東西,但卻會影響人的身心;駕馭不好,還會對人自身造成幹擾。

「喜不爆笑,樂不暴跳,哀不啼哭,樂不輕佻」,此修心養性之本也。平心靜氣,就是駕馭血氣的心性修養。氣血通暢,人的身心狀態就調和;氣血不調,身心就呈現出各種的病態。因此,養生之道,首重「情緒管理」;經常大喜大悲,何健康之有?因此時下健康的範疇,已不再僅限於身心,而是強調「身心靈」的健康。健康,就是一種身心靈調和的狀態。

修身養性 清靜怡然:心性修養則是有不同的層次與境界。孔子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自心能夠駕馭情欲的體現。心性修養再提高,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不為形所役,不為形所傷。《中庸》上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也展現出一種人與天地萬物調和為一體的層次與境界。

中國博大精深的神傳文化中,對於個人心性修養的重視與闡述,對注重健康的現代人,其實是有巨大的啟發作用。西哲也說: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人是一種理性的動物。人的特質就在於人有理性,如此才有別於動物。這個用理性駕馭七情六慾的過程,就是一種當代人所稱的「EQ情緒管理」,也是中國古人所重視的心性修養

「問世間情為何物?」其實情並非是自身的本質,而是自身之外的一種物質,它是驅動人類各種活動的能量,好像是汽油一樣。我們要用汽油來開車,但奉勸世間有情眾生,千萬不要「為汽油生死相許」啊!

修身養性 清靜怡然

   

 

   

 

   

相關創作:

〈梅花三弄〉梅花烙片頭曲瓊瑤陳志遠

詞:紅塵自有癡情者,莫笑癡情太癡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梅花三弄。

口白: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

紅塵自有癡情者,莫笑癡情太癡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梅花三弄。

口白: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梅花三弄。

Video連結:HD1080P】【MTV06.董貞-梅花三弄

Video連結:問世間情為何物?(梅花三弄歌曲)

Video連結:梅花三弄MV-薑育恒

Video連結:國語老歌-費玉清-梅花三弄.MPG

Video連結:中視經典好戲【梅花三弄】片頭(民國81)

Video連結:梅花三弄(洞簫)

Video連結:卓依婷-梅花三弄TimiZhuo

Video連結:梅花三弄.flv

Video連結:董貞-梅花三弄

Video連結:梅花三弄洞簫演奏

Video連結:梅花烙-梅花三弄-Piano

Video連結:喻越越《梅花三弄》歌聲傳奇薑育衡專場

Video連結:朝陽舞坊-梅花三弄-yeungmei2009

Video連結:#7梅花三弄-《貞江湖》-董貞

Video連結:MCAO20120616梅花三弄

Video連結:110412梅花三弄.mpg

Video連結:民族舞(梅花三弄)-FolkDance

Video連結:李碧華 浮水印

Video連結:李碧華 - 浮水印

Video連結:李碧華-浮水印

雁的啟示:

1.當雁鼓動雙翼時,對尾隨的同伴都具有『鼓舞』的作用,雁群一字排開成V字型時,比孤雁單飛增加了百分之七十的飛行距離。

啟示:與擁有相同目標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地到達目的地,因為彼此之間能互相推動。

2.不論何時,當一隻雁脫離隊伍,牠馬上會感受到一股動力阻止牠離開,藉著前一隻夥伴的『支撐力』牠很快便能回到隊伍。

啟示:如果我們與雁鳥一樣聰明的話,我們就會留在與自己目標一致的隊伍裡,而且樂意接受他人的協助,也願意協助他人。

3.當帶頭的雁疲倦了,牠會退回隊伍,由另一隻取代牠的位置。

啟示:在從事困難的任務時,輪流擔任與共用領導權是有必要的,也是明智的,因 為我們都是互相依賴的。

4.隊伍中後面的雁,會以叫聲鼓勵前面的夥伴繼續前進。

啟示:我們必須確定從我們背後傳來的是鼓勵的叫聲,而不是其他的叫聲。

5.雁群是一種非常合群的鴨類,它們有時排成一字飛呀飛,有時排成人字飛呀飛,雁群裡誰也不會掉隊的。如果其中一隻累了或受傷,帶頭的會留下來陪伴著它,一直到到它好了就趕緊飛去會合其他雁群;當帶頭的那隻留下來陪伴同伴時,第二隻雁將往前當頭繼續帶領雁群往前飛。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

鳥綱Aves

目:

雁形目Anseriformes

科:

族:

雁族Anserini

屬:

雁屬Anser

種:雁屬模式種灰雁

雁屬列表:

1.鴻雁Ansercygnoides

 鴻雁即大雁,又稱野鵝,天鵝類,屬大型候鳥,是鴨科雁屬

2.粉腳雁Anserbrachyrhynchus

3.豆雁Anserfabalis    寒林豆雁

4.白額雁Anseralbifrons  走在冰上的白額雁

5.小白額雁Ansererythropus

6.灰雁Anseranser

7.斑頭雁Anserindicus

8.雪雁Ansercaerulescens

秋天上百萬只雪雁在飛往墨西哥灣越冬地途中聚集到司考溪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

9.細嘴雁Anserrossii

10.帝雁Ansercanagica

雁鴨大觀:

嚴重破壞草地 被封「邪惡的禽鳥」 加拿大雁迅速繁殖招獵殺 2013-01-07

狩獵季節後,加拿大雁(Canada goose)仍然成為獵殺目標,過去一個月就發現兩宗大批雁隻被殺後棄屍路旁的事件,皇家騎警已介入調查。加雁近年迅速繁殖,嚴重破壞草地、高爾夫球場、公園、農地,甚至攻擊人類,已被視為「邪惡的禽鳥」,農夫與獵人都認為可以殺除。本報訊上月底,亞省南部的麥交堡(Fort Macleod)郊區一個地盤發現5隻雁屍,調查案件的皇家騎警史密夫(Jason Smith)認為,加雁一向不受歡迎,但雁群在攝氏零下30度的寒風下理應不會造成滋擾,警方正循非法狩獵的方向進行調查。另外一宗雁群暴斃事件則由美國俄州克里夫蘭的地區報章揭露,當地發現逾20隻雁及數隻綠頭鴨的屍體,禽鳥頸部被扭斷。
加雁一向為農夫帶來困擾,居住在麥交堡的農夫希爾登(Conrad Van Hierden)每年看到大批雁群南下感到害怕,他需要在2,000頭雁群飛落農田覓食前趕緊收割農作物,否則五分之一的農地將會遭到嚴重破壞。

嚴重破壞草地 被封「邪惡的禽鳥」 加拿大雁迅速繁殖

生態奇景,萬雁齊飛

瑞士航空表演 人雁齊飛

 

法國鳥類學家、攝影師克里斯蒂安穆萊克駕駛動力傘與其訓養的黑雁表演人雁齊飛」,希望通過此類活動喚醒世人對鳥類保護的重視

商業化節慶:白色情人節快樂

這個日子無法考證是從哪一年開始的,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一定先有西洋的214日情人節,才有白色情人節。因為「白色情人節」是314日。這個日子之所以訂在314日,也許是因為在214日若你收到異性表達愛意送的情人禮物,而你也對對方有好感,就要在314日回送一份禮物,表示metoo「我也愛你」。為純粹的商業營銷手段產物,流行於日、韓、台等地,是我們所知道的西方情人節的延續。在送禮方面也不同:具體為214日男方送女方一份禮物;314日白色情人節,就該輪到女方送男方禮物了。在日本,通常欲告白的女方會在情人節(214日)的時候送禮給心儀的對象,而收到禮物的一方,則會在314日回禮並告訴女方自己的心意。

希臘哲人柏拉圖愛情哲學:

柏拉圖〈斐德羅篇〉:

一、斐德羅復述西阿斯的論證:一個沒有愛情的人所愛比懷有愛情的人所愛要來得好一些。因為有愛的人為激情所動,會傷害人。

二、蘇格拉底贊同愛情是非理性的,所以是有害的;不過經一番思考,他論定瘋狂有時是神聖的,愛情有時是神聖的瘋狂。

三、靈魂如同一個飛翔的馭手,駕馭著一隊駿馬,馭手倘若為理想之愛所鼓舞、他便能理性地、理智地駕馭好馬(意志)和劣馬(激情)。

四、最幸福的愛人是那些其靈魂中較高級的成份超過較低級成份,並取得勝利,最終進入哲學生涯的人。

五、倘若一個人必須於「服從於愛人」、「屈從於從無所愛的人」二者之中擇一,那麼他最好選擇後者。

柏拉圖《會飲篇(贊美愛神的酒會)》:

醫生厄律克西馬庫認為:肉體中存在著健康與病態的兩種敵對的愛和情欲,要使身體保持健康,必須使體內對立的因素得到調和。

柏拉圖的愛情觀:愛是對美的欲求,但美不是物質性的,它是理性的。美是有等級的,從肉體之美到形上之美,透過思想、心靈、制度、原則、科學可以到達絕對理型之美。對柏拉圖來說,美是溝通物質世界和理型世界的橋樑,性愛是最低層次的愛,但它是理型的種子,因為那趨向愛的就是美。在柏拉圖看來,情人只是單一拼圖中未完成的一半,情人追尋另一半,以求成為完整的整體。在某個時刻,所有的情人都希望迷失自己,和對方融合,成為一體,放棄他們的自主權,才能發現自我。他勸告人們要約束自己的性慾,也要限制自己愛與被愛的需要;人應該把所有的精力投注在更高的目標上。簡言之,柏拉圖所說的愛是存在於理型世界中,在理型世界中,愛與美、真及善是等同的。而要到達此理型世界的愛是要靠理性來追求的。

「文化生物」之愛

一九五年代德國人類學家阿諾德‧蓋倫(ArnoldGehlen,1904-1976)提出「文化生物」的概念。文化生物的生命不由基因決定,不由情緒或感情做主,也不是由思想來操控。關鍵的影響力來自其他的文化生物。文化生物稱自己為「我」。他們對自己和他人有某種(持續變化的)看法。他們不只扮演一種社會角色,而是同時扮演多個。對文化生物而言,在一個人身上可以出現互相矛盾的想法或是對立的感情。這些特質,會讓人與人之間互相吸引或排斥。

愛情之於文化生物,它意味著:「愛慕」、「戀愛」或「愛」不只是間腦裡中腦邊緣系統的內分泌作用,它們也牽涉到個人的自我關係。當我們和伴侶或性伴侶相處時,我們的興趣並非機械的受制於基因的自私傾向,我們玩的是一種社會遊戲,我們透過他人的目光看見自己。我們散發的光芒就像撞球檯上的撞球碰到了檯邊,會從他人的眼光反彈回來。

人類生命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無法憑個人或他人的直覺掌控一切。換句話說:我們很少真的知道他人想要什麼。我們被迫參與了一場永無休止的遊戲,也就是詮釋的遊戲。

作者元好問年譜:

金章宗

明昌元年庚戌(1190)1生於秀容,出生七月,即過繼與其叔元格

承安元年丙辰(1196)7歲:始學為詩,有神童之稱

泰和三年癸亥(1203)14歲:從郝天挺問學。

金宣

貞祐二年甲戌(1214)25歲:蒙古軍圍燕京。五月,自燕京遷都汴京。亂後避兵至汴京。作〈石嶺關所見〉〈梁園春〉等。

貞祐三年乙亥(1215)26歲:蒙古軍攻陷燕京。作〈過晉陽故城書事〉等。

貞祐四年丙子(1216)27歲:二月,蒙古軍圍太原。夏,奉母移居河南三鄉。十月,蒙古軍破潼關河南。作〈老樹〉等。

興定元年丁丑(1217)28家居三鄉。作〈論詩三十首〉等。

興定二年戊寅(1218)29歲:自三鄉移居河南登封。十月,蒙古軍攻陷太原平陽。作〈秋懷〉等。

興定四年庚辰(1220)31歲:夏,游洛陽。作〈西園〉等。

興定五年辛巳(1221)32汴京登進士第。座主為趙秉文。作〈家山歸夢圖〉等。

元光二年癸未(1223)34夏,過昆陽。作〈昆陽〉等。

金哀宗

正大元年甲申(1224)35歲:五月,中博學宏詞科入選翰林院,權國史院編修。從京中文人游。作〈野菊座主閒閒公命作〉等。

正大二年乙酉(1225)三十六歲:夏,辭史院職,歸登封。著〈詩學引〉。作〈飲酒〉〈後飲酒〉〈山居雜詩〉〈南溪〉〈穎亭留別〉〈少室南原〉〈穎亭〉〈縣道中〉〈橫波亭〉等。

正大三年丙戌(1226)37任河南鎮平縣令

正大四年丁亥(1227)38改官河南內鄉縣令。作〈宿菊潭〉等。

正大五年戊子(1228)39將領元顏彝大昌原擊敗蒙古軍。作〈主簿草堂賦大雨〉〈別程女〉〈長壽山居元夕〉等。

正大六年已丑(1229)40服母喪,閒居內鄉白鹿原。著〈東坡詩雅引〉。作〈山居〉〈范寬秦川圖〉〈赤壁圖〉等。

正大七年庚寅(1230)41閒居白鹿原。應鄧州帥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作〈被檄夜赴鄧州幕府〉〈鄧州城樓〉等。

正大八年辛卯(1231)42正月,蒙古軍圍鳳翔。四月,陷之。八月,汴京,任尚書都尚掾。作〈岐陽三首〉〈雨後丹鳳門登眺〉〈李屏山挽章〉等。

天興元年壬辰(1232)43三月,蒙古軍圍汴京。十二月十六日,金哀宗出奔河北。汴京,任左司都事。作〈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眼中〉等。

天興二年癸巳(1233)44四月,朝守將崔立汴京蒙古擢為左右司員外郎,參與〈功德碑〉事件。蒙古軍拘管出京至聊城。作〈俳體雪香亭雜詠〉〈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癸巳五月三日北渡〉〈續小娘歌〉等。

天興三年甲午(1234)45正月,蒙古南宋聯軍陷蔡州哀宗自殺。。六月,崔立被刺殺。在聊城。作〈即事〉〈喜彥深過聊城〉〈秋夜〉〈十二月六日〉〈夢歸〉〈甲午除夜〉等。

蒙古太宗七年乙未(1235)46移居山東冠氏縣。七月,游濟南。作〈學東坡移居〉〈泛舟大明湖〉等。

太宗九年丁酉(1237)48歲:秋,暫歸忻州。冬,還冠氏。作〈游黃華山〉〈衛州感事〉〈羊腸坂〉等。

太宗十年戊戌(1238)49歲:夏,至東平。秋,攜家歸鄉,途中暫寓濟源。作〈出東平〉等。

太宗十一年已亥(1239)50歲:夏,發濟源,越太行山,歸忻州家居讀書山。作〈初挈家還讀書山雜詩〉〈外家南寺〉等。

太宗十二年庚子(1240)51歲:家居。作〈東山〉〈九日讀書山〉等。

太宗十三年辛丑(1241)52歲:北遊雁門應州渾源等地。作〈杏花二首〉〈雁門道中書所見〉等

蒙古乃馬真后二年癸卯(1243)54歲:秋,應耶律等之邀,赴燕京。冬,歸忻州。作〈出都二首〉等。

乃馬真后三年甲辰(1244)55歲:秋,至燕京。歸途中游洛陽。作〈洛陽〉等。

蒙古海迷失后元年戊申(1248)60歲:夏,至真定,籌備刻刊《中州集》。作〈自題中州集後〉〈客意〉〈種松〉〈鎮州與文舉百一飲〉等。

蒙古憲宗二年壬子(1252)63歲:居真定獲鹿。作〈壬子寒食〉等。

憲宗四年甲寅(1254)65五歲:夏六月,游五台山。作〈台山雜吟〉等。

憲宗五年乙卯(1255)66《中州集》出版。游汴京。作〈出都〉等。

憲宗七年丁巳(1257)68九月,卒於獲鹿

忻州火車站下車到站前廣場坐去西張的車,至韓巖村下車

元好問墓位於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韓巖村西北

明史亭 清名臣、學者徐繼畬所書

元好問墓  入口

陵磚砌拱形大門門額上書以「墓」兩個大字,系乾隆年間忻州知州汪本直的手跡

元好問墓:元好問在臨終之時,囑咐後人在他的墓碑上只題七個字「詩人元好問之墓」。元好問墓,位於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韓巖村西北。元陵磚砌拱形大門門額上書以「元墓」兩個大字,系乾隆年間忻州知州汪本直的手跡。墓一側,碑碣林立,詳細記載著先生的生平業績。氏家族龐大的墓群距今七百多年,經過歷代修茸,保存完好,1962年被評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忻州火車站下車到站前廣場坐去西張的車,至韓巖村下車,票價6元。「墓」就在路邊。下車即可看到墓園綿延的紅牆,四周都是玉米地,紅牆綠桿,頗為幽靜。走到跟前,只見鐵門緊鎖,從門縫裡望去,依稀可見凋敝之像。正無奈何處,遇有熱心人,幫打了鐵門右側牆壁留有的電話,俄頃,管理員回來,我們這才進了大門。鐵門開來,裡面的破敗比外面的寂寞更甚,荒草沒膝,斷垣殘碑,松榆蔽日。

元好問—金末元初文學家(名震京師「元才子」)

他是我國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詩作成就最高,「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著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遺山樂府》。

元好問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的官宦人家。他的祖先原為北魏皇室鮮卑族拓跋氏。相傳,他的祖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兒子(一說為拓跋翰,另一說為南安拓跋余)。後來的祖先又隨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遷洛陽,並在孝文帝化改革中改姓北魏分裂之後,戶籍落至汝州(今河南臨汝縣)。五代時期以後,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平定縣)。他的高祖元誼,在北宋晚期徽宗宣和年間(11191225年)官忻州神武(虎)軍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縣)團練使,又從平定移家忻州,遂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內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親元德明多次科舉不中,以教授鄉學為業,平時詩酒自娛,著有《東巖集》。

元好問出生後七個月,即過繼給他的任縣令的二叔父元格(後元好問稱他為隴城府君)。

元好問生活的時代,正是金元興替之際,朝由盛而衰被蒙古滅亡蒙古本是的臣屬,崛起後征伐四方而滅掉國。在這樣的大戰亂動盪的社會環境裡,元好問也經歷著國破家亡,流離逃難的痛苦煎熬。大致來說,他的一生可以分成這樣幾個大的階段:21歲前,他過的是學生和公子哥兒的優裕生活。這20來年,隨著他的過繼父元格,轉徙於山東河北山西甘肅的縣令任上,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早顯露出文學才華,8歲即因作詩而獲得「神童」的美譽。雖然初次參加科舉未能魁名高中,但因多遇名人指教,學問大為長進,打下了做詩為文的深厚根基。太原王中立(字湯臣)、翰林學土路鐸(字宣叔)、名儒郝天挺(字晉卿)等都對元好問有過指教師授的功勞。另一方面,豐厚的物質生活和科場失意的打擊,使元好問養成了嗜酒的不良癖好22歲至35歲,是元好問科場多次挫折和遭受戰禍、家破人亡,由山西逃難河南並在西逐漸定居時期。其間,他備嘗了人生的痛苦艱辛。不過,通過應試汴梁,他得以與朝中名人權要如趙秉文楊雲翼雷淵李晏等交接結好,不僅在學問上受到高明的指點,詩文大為進步,而且為以後的仕途進退也打下了重要基礎。自35歲中博學宏詞科入選翰林院,到金哀宗完顏守緒天興二年(1233年)汴京城破被蒙古兵俘虜,是他宦海浮沉和仕途最終結束時期。這一時期,他因不滿史館的冷官生活,很快辭官回西登封家中閒居。後被薦舉出任鎮平內鄉南陽縣令,再調中央政府任尚書省令史,移家汴京,經歷蒙古圍城、崔立叛降、汴京城破、被俘囚押的飢餓憂愁、流血流淚、生離死別等惡夢般的生活。自天興二年(1233年)四月被蒙古兵俘虜,押赴聊城羈管軟禁,到元太宗窩闊台十年(1238年)八月49歲結束羈系生活,他作為囚徒,與家人輾轉於山東聊城冠氏之間,並逐漸與蒙古國的漢軍首領嚴實趙天錫等接上關係,生活逐漸好轉和自由。這期間,他痛心國的淪亡,奸賊的誤國,並為了以詩存史,勤奮編輯國已故君臣詩詞總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則寓有緬懷故國和以為正統的深意。從窩闊台十一年(1239年)秋他50歲時返回故鄉忻州,到元憲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他68歲時在獲鹿寓捨逝世,是他的遺民不仕和為金史編纂四處奔忙搜求有關資料時期。這期間,他的交遊範圍更廣、作詩為文更多,對蒙古國的態度也逐漸轉變。

元好問是一位才華橫溢、多才多藝的文學家。他對當時所有的文學形式除院本之類的戲曲作品未見流傳至今的實證或記載傳說之外,其他的幾乎都有,如:詩、詞、歌、曲、賦、小說,傳統的論、記、表、疏、碑、銘、贊、志、碣、序、引、頌、書、說、跋、狀、青詞,以及官府公文詔、制、誥、露布等,均掌握熟練、運用自如。

元好問的作品,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內容實在,感情真摯,語言優美而不尚浮華。他的同時代人和後世都對他的詩文有極高的評價。他的朋友徐世隆說他:「作為詩文,皆有法度可觀,文體粹然為之一變。大較遺山詩祖,律切精深,而有豪放邁往之氣;文宗,正大明達,而無奇纖晦澀之語;樂府則清新頓挫,閒宛瀏亮,體制最備。又能用俗為雅,變故作新,得前輩不傳之妙,東坡稼軒而下不論也。」他的另一位朋友李冶更譽其為「二李白李邕)後身」。《四庫全書總目·遺山集》評元好問稱;「好問才雄學贍,金元之際屹然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詩存史,去取尚不盡精。至所自作,則興象深邃,風格遒上,無南渡宋江湖諸人之習,亦無江西派生拗粗獷之失,至古文,繩尺嚴密,眾體悉備,而碑版志銘諸作尤為具有法度。」

元好問又是一位高明的文藝理論家,他的《論詩三首》、《論詩三十首》、《與張仲傑郎中論文》、《校笠澤叢書後記》等等,都很精闢地評論了古代詩人詩派的得失。他也主張作詩為文要「誠」、要寫「情性」,還提出許多寫作時的技巧原則,反對生硬晦澀,亂排典故,做學問要「真積力久」等等,都是他幾十年親身實踐得來的結晶,有著切實可行的指導意義。

元好問當過中央和地方官,都盡心竭誠,兢兢業業,關心國家興亡,關心民生疾苦,所以政治聲譽非常高。當他罷職鎮平縣令,時元宵佳節,百姓老老少少對他戀戀不會,敬酒惜別。在內鄉縣令任上時,他「勞撫流亡,邊境寧謐」,所以當他因母親去世,按照傳統禮制為其母親罷官守孝3年「丁內艱」時,「吏民懷之」讚許他:「元好問勞撫流亡,循史也,不當徒以詩人自之」。他任南陽縣令時,為當地人民爭得減3年賦稅,發展生產,使人民有休養復甦之望。所以河南志書稱他「知南陽縣,善政尤著」。《南陽縣志》記載:「南陽大縣,兵民十餘萬,(元好問)帥府令鎮撫,甚存威惠」。

元好問目睹親歷朝的衰亡和蒙古的全過程,又從政多年,強烈的憂國憂民的社會責任感,使他時刻關注著國的命運和金國史跡的保存。當敗亡前夕,他就向當政者建議用女真文小字寫一部金史,但未能如願,他就私下編撰了一部《壬辰雜編》。滅亡後,他抱著「國亡史興,己所當任」的愛國信念,決心以自己一人之力修一部史,並為此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價。他拒不應聘作蒙古國的官,以表明自己的遺民身份和對故國的忠忱。但為了寫史,又不得不與出仕蒙古國的中上層官員相周旋,以便取得他們的協助和必要的資料;也正因如此,而引起許多人對他的不諒解,「百謗百罵,嬉笑姍侮,上累祖彌,下辱子孫」。為了完成自己修史的宏願,元好問忍辱負重2O多年,直到去世,並為修史,在自己家的院子裡建了一座「野史亭」,作為存放有關資料和編輯寫作的地方。多年的奔波,使他積累了朝君臣遺言往行的資料上百萬字,後稱「金源君臣言行錄」。他又抱著「以詩存史」的目的,編輯成了《中州集》。這是一部代詩歌總集,裡面不僅收錄了他所知道的期一代已故或未仕於蒙古國的詩人詞客、包括朝兩位皇帝及諸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詩詞2116首(其中詩2001首,詞115首),而且為每位作者共250餘人寫了小傳,給中國文學史填補了空白。《金史‧藝文傳》就是以它為藍本寫成的,後來的《全金詩》自然也是在它的基礎上增補而成的。同時,《中州集》也為代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可惜,正當他滿懷信心地說只需破費三數月功夫,查閱抄錄了《金實錄》上的有關內容,即可著手《史》的著述時,他的一個朋友卻從中作梗,未能得在蒙古萬戶、軍首領張柔處見到實錄,以致功虧一簣,使他抱恨以歿。元好問生前雖然未能實現自己修成史的願望,但他所收集的這些資料,卻為代修史,以至朝修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特別是為修史奠定了基礎。元好問尊重史實,不阿時俗,秉筆直書,所以後代學者一致認為,《史》與元好問關係密切,《四庫全書總目》稱「多本其所著」。元好問這種國亡修史的作法,也為後人所倣傚。如朝遺老萬斯同拒絕應政府的博學宏詞科的徵召,也堅決不要朝給的七品俸的纂修官官銜,卻以「布衣」參與修《史》。民國三年(1914年)創清史館,也有不少朝遺老為報故主來參與《史稿》的編撰。

元好問十分重視和努力保護人才,喜歡獎掖後進。金哀宗天興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問即向當時任蒙古國中書令的耶律楚材推薦了54個中原秀士王若虛王鶚楊奐張德輝高鳴李治劉祁杜仁傑張仲經商挺等,請來耶律楚材予以保護和任用。而經他教育或指授出來的文壇名手如郝經王惲許楫王思廉孟琪徐琰郝繼先閻復等多人。尤其是他保護和教育白樸的故事一直傳為文壇佳話。白樸之所以後來能成為曲四大家之一,為白樸的《天籟集》作序的王博文認為,這與元好問的教導分不開:「遺山之後,樂府名家者何人?殘膏剩馥,化為神奇,亦於太素白樸字)集中見之矣。然則繼遺山者,不屬太素而奚屬哉!」

元好問蒙古國的態度有一個矛盾變化的過程。他痛心於國被蒙古滅亡,對金哀宗天興二年(1233年)金汴京西面元帥崔立投降蒙古和出賣朝后妃大臣極為痛恨,但對崔立開門投降,客觀上使汴京百萬生靈免遭一朝全部塗炭死亡之禍又並不完全否定。因此,他被脅迫參與了為崔立撰寫功德碑的重要政治事件,這也是他後來一直耿耿於心、別人對他指摘嘲諷的重要口實。在金元交替之際,元好問的思想十分痛苦和矛盾。他一方面痛心朝的腐敗和混亂,希望有一個除舊布新局面的出現,當他看到朝被蒙古滅亡已成定局後,就把朝那54位「天民之秀」推薦給蒙古國這個「維新之朝」。對於那些歸降蒙古國的朝舊臣如耶律楚材張桑嚴實趙天錫等,只要他們曾為減輕國人民少遭屠戮之苦做過一些好事,他都能夠予以諒解。他在蒙古國生活了24、25年,通過這麼多年的觀察,他對蒙古國的看法逐漸發生變化。他對中原那些出仕蒙古國的族世侯如上述張柔嚴實等能夠興文教、安定百姓生活表示讚賞。尤其對蒙古賢王忽必烈重視儒學、大興學校,實行較利於發展經濟文化的政策十分感激;對忽必烈擊滅雲南地方勢力,取消它的半獨立狀態、恢復漢唐舊疆的赫赫功業特別欽佩,為其歌功頌德。從而他逐漸把蒙古國政府看作像漢唐那樣值得自己驕傲的合法正統的政府,在他的《劉時舉節制雲南》七律詩中,他直接稱蒙古國為「漢家」:「雲南山高去天尺,漢家弦聲雷破壁。九州之外更九州,海色澄情映南極」。漸漸地,元好問也把自己看作是蒙古國的一個臣民,對立的情緒逐漸消失。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元憲宗二年(1252年)春夏之間,元好問雖已63歲高齡,卻還是與他的好友張德輝一起北去覲見忽必烈,請求忽必烈為儒教大宗師,忽必烈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他倆又提出蠲免儒戶的兵賦,忽必烈也答應了。

元好問多才多藝,除了長於詩文、從政之外,還深於歷算、醫藥、書畫鑒賞、書法、佛道哲理等學問,他的朋友遍及當時的三教九流,既有名公巨卿、藩王權臣,也有一般的畫師、隱士、醫師、僧道、士人、農民等,據有人考證,其有文字可據者達500餘人,例如李杲東垣)、張從正),被尊為金元四大醫學家中的兩位(另兩人為劉完素朱震亨)所以他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位社會活動家。

元好問學問深邃,著述宏富,援引後進,為官清正,尤其在金元文壇上居首屈一指的地位,即使至明清、堪與他伯仲者也難得一二,被他的學生、師友及後人尊稱為「一代宗工」、「一代宗匠」。迄今流傳下來的據信是他的作品的有:詩1380余首,詞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說《續夷堅志》4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詩鼓吹》10卷。另有已經散佚的著作多種:《錦機》、《東坡詩雅》、《詩學》、《詩文自警》、《壬辰雜編》、《金朝君臣言行錄》、《南冠錄》、《集驗方》、《故物譜》等。

元好問45女。長子元拊,字叔儀,仕汝州知州;次子元振,字叔開太原路參佐;三子元總,字叔綱,都省監印。另一子小名阿辛,早卒。5 女中次女元儼後為女道士。

堯山堂外紀顛末 卷六十七·宋(金)

元好問:字裕之遺山元東岩德明子也。始生七月,出繼叔氏,興定五年舉進士。亡,不仕。兄好古,字敏之

明昌承安間,元東岩有聲場屋,累舉不第,放浪山水間,未嘗一日不飲酒,賦詩〈桃源行〉曰:「山中三月山桃開,紅霞爛熳無邊涯。山家藏春藏不得,落花流水人間來。憶昔攜家竄岩谷,人半向長城哭。回頭塵土失咸陽,繒弋徒勞羨鴻鵠。冬裘夏葛存大樸,小國寡民皆樂俗。晝永垣籬雞犬閑,春晴門巷桑榆綠。漁郎偶到本無心,仙境何緣得重尋。今日武陵圖上看,唯見雲林深複深。」

元東岩生平愛雁門鳳凰山,竟不一到,其詩曰:「鳳凰聞說似天壇,北去南來馬上看。想得松聲滿岩穀,秋風無際海波寒。」

元敏之性識穎悟,讀書能強記,務為無所不,年二十就科舉,時東岩公已歿,其母望敏之立門戶甚切,及再試不中,意殊不自得,又娶婦不諧,日致惡語,遂以狷介得疾,嘗作〈望月〉詩云:佳辰無物慰相思,先賞空吟昨夜詩。莫怪更深仍坐待,密雲或有暫開時。人或言詩境不開廣,非佳語也。敏之歎曰:吾得年不永,境趣能開廣否?未幾,沒于北兵屠城之禍。

元遺山七歲能詩,王擬栩稱為神童。稍長,從陵州郝晉卿天挺學,六年而業成。下太行,渡大河,為〈箕山〉、〈琴台〉等詩,閑閑公見之,以為少陵以來無此作也,以書招之,於是名震京師,目為才子。〈箕山〉詩有云:幽林轉陰崖,鳥道人跡絕。許君棲隱地,唯有太古雪。人間黃屋貴,物外只自潔。尚厭一瓢喧,重負寧所屑。〈琴台〉詩有云:荒城草木合,破屋風雨侵。千年一琴台,騰焉涕盈襟。遺愛食縣社,公甯不堪任。此台即甘棠,忍使無餘陰。又云:千山為公台,萬籟為公琴。夔曠不並世,月露為知音。興定初,裕之始以詩文見閑閑公,公為延譽諸公間。又五年,乃得以科第出公之門,公力為挽之。旁有不平者,謂公與禮部之美禦史希顏內翰欽叔氏黨人。正大甲申,諸公貢裕之詞科,公為監試官,以例不赴院宿。一日坐禮曹,欽叔從外至,誦裕之王破竇建德王世充露布〉,公頗為聳動,顧座客司諫正叔曰:人言我黨子。誠黨之耶?

泰和乙丑,裕之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捕得二雁,一死一脫網去,其脫網者,空中盤旋,哀鳴良久,亦投地死。裕之遂以金贖得二雁,瘞汾水傍,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因賦〈摸魚兒〉詞云:「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橫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同行蒲溪楊正卿果云:「悵年年雁飛水,秋風依舊蘭渚。網羅驚破雙棲夢,孤影亂翻波素。還碎羽,算古往今來,只有相思苦。朝朝暮暮,想塞北風沙,江南煙月,爭忍自來去?埋恨處,依約並門舊路。一丘寂寞寒雨。世間多少風流事,天也有心相妒。休說與!還卻怕、有情多被無情誤。一杯會舉,待細讀悲歌,滿傾清淚,為爾酹黃土。」欒城李仁卿冶和云:「雁雙雙正分水,回頭生死殊路。天長地久相思債,何似眼前俱去?摧勁羽,倘萬一幽冥,卻有重逢處。詩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風嘹月唳,並付一丘土。仍為汝,小草幽蘭麗句,聲聲字字酸楚。拍江秋影今何在?草木欲迷堤樹。霜魂苦,算猶勝王嬙青塚真娘墓。憑誰說與?對鳥道長空,龍艘古渡,馬耳淚如雨。」(大名民家,有男女以私情不遂赴水死。後三日,二屍相攜出水濱。是歲,此陂荷花無不並蒂者。李仁卿賦〈摸魚兒〉紀其事云:「為多情和天也老,不應情遽如許!請君試聽雙渠怨,方見此情真處。誰點注?香瀲灩銀塘對抹胭脂露。藕絲幾縷,絆玉骨春心,金沙曉淚,漠漠瑞紅吐。連理樹,一樣驪山懷古。古今朝暮雲雨。六郎夫婦三生夢,斷幽恨從前沮。須會取,共鴛鴦翡翠,照影長相聚。秋風不住。悵寂寞芳魂,輕煙北渚,涼月又南浦。」仁卿此詞與雁丘詞並膾炙人口。)

正大四年十月,有狂僧菩薩者,就都人楊廣道家宿。一日大寒,與之酒,若愧無以報主人者,晨起,持酒碗出,聞其噗酒聲,入曰:「增明亭前花開矣。」已而,牡丹開兩花,來觀者車馬闐咽,酒尊為之一空。元遺山賦〈滿庭芳〉詞記之云:天上殷韓,解羈官府,爛遊舞榭歌樓。開花釀酒,來著帝王州。常見牡丹開後,獨佔斷,穀雨風流。仙家好,霜天槁葉,豔破春柔。狂僧,誰借手?一杯喚起,綠怨紅愁。天香國豔,梅菊背人羞。盡揭紗籠護日,容光動,玉瓊舟。都人士女,年年十月,常記遇仙樓。

天興初,元裕之從事史院,時東平左丞益謙致仕居鄭州裕之就訪衛紹王逸事,留二十許日。問及時事,裕之輒一二言之,移坐接滕,相得甚歡。裕之獻詩云:黃閣歸來履舄輕,天將五福畀康寧。四朝人物椎耆舊,萬古清風在典刑。鄭圃亦能知有道,漢廷久欲訪遺經。帝城百里膽依近,長傍弧南候極星。答云:「見說才名自妙年,多慚政府舊妨賢。物華天寶無今古,鳳閣鸞台孰後先?鄭圃道尊何敢望?漢廷書在子當傳。莫言老眼昏花滿,及見風鵬上九天。」

壬辰北渡,順天毛正卿楊德秀祈仙山寺中,蘇晉降筆寫詩數十首,一詩有百偽無一真,中有羲黃醇之句,餘詩除酒裡神仙我五言外,多不成語。二人初不知為何代人?詩為何人作?以語元遺山遺山曰:余二十六七時,有詩曰:西郊一畝宅,閉門秋草深。床頭有新釀,意愜成孤斟。舉杯謝明月,蓬華肯相臨。願將萬古色,照我萬古心。去古日已遠,百偽無一真。獨餘酒鄉地,中有義黃醇。聖教難為功,乃見酒力神。誰能釀滄海,盡醉區中民。所批,乃有此十字,豈餘前身耶?將近時鬼物之不昧者,記餘詩,託名于以自神也?既以余詩為渠所作,餘亦就酒裡神仙我五言取償于晉。因作樂府曰:繡佛長齋,半生枉伴蒲團過。酒壚橫臥,一蹴虛空破。頗笑張顛,自謂無人和。還知麽,醉鄉天大,少個神仙我。

元遺山〈送參軍赴塞上長篇〉曰:五日過居庸,十日度桑乾。受降城北幾千里,出塞入塞沙漫漫。古來丈夫淚,不灑離別間。今日送君行,涕泗流欲潸。生男莫作班定遠,萬里馳書望玉關。生女莫作王明妃,一去紫台空佩環。我知驥子隨地走四方,我知鴻鵠意氣淩雲端。草間只亦自樂,扶搖萬里何能搏?一衣敝氳袍,一飯苜蓿盤。歲時壽翁媼,團欒有餘歡。縱令一朝便得八州督,曾如庭下彩衣起舞春斕斑?去年洛陽陌,今年指天山。地遠馬肩破,霜重貂裘單。胡風浩浩來,客子慘在顏。野狐嶺上一回首,未必君心如石頑。君不見,衡山烏,乳哺不得須臾閑。眾雛一分散,慈烏四顧聲悲酸。塞雁來時八九月,白頭阿母望君還。(全篇敘塞垣之景,客旅之情,可謂詳悉。親涉此境,自不能堪。)

元遺山有〈滿江紅〉秋興詞曰:天上飛烏,阿誰遣,東生西沒。明鏡裏,朝為青髮,暮為華髮。弱水蓬萊三萬里,夢魂不到金銀闕。更幾人能有謝家山,飛仙骨。山鳥弄,林花發。玉杯冷,秋雲滑。彭殤共一醉,不爭亳末。鞭石何年滄海過?三山只是尊中物。暫放教、老子據胡床,邀明月。

元遺山有妹為女冠,文而豔。張平章當揆,欲娶之使人囑遺山遺山辭以可否在妹。喜,自往覘其所向,至則方自手補天花板,輟而迎之,詢近日所作,應聲答曰:補天手段踅施張?不許纖塵落畫堂。寄語新來雙燕子,移巢別處覓雕梁。悚然而出。

北渡後,木庵上人有〈七夕感興〉詩,云:輕河如練月如舟,花滿人間乞巧樓。野老家風依舊拙,蒲圃又度一年秋。元裕之為之擊節稱歎,恨諸公不及見之。

元遺山嘗有《錦機集》指授學者,晚年,力以國史為己任,乃構野史亭於家,凡金源、君臣言行記錄至百餘萬言,書未就而卒。高唐閻靜軒複挽之曰:蕭寺秋風卷玉荷,月明人影共婆娑。誰知別後〈驪駒曲〉,便是先生〈薤露歌〉。野史夜寒蟲蠹簡,〈錦機〉春暖風停梭。只應前日西州路,常使羊曇忍淚過。

延伸閱讀:

楊果〈摸魚兒〉

小序:遺山賦〈雁丘〉。

原詞:悵年年、雁飛水,秋風依舊蘭渚。網羅驚破雙棲夢,孤影亂翻波素。還碎羽,算古往今來,只有相思苦,朝朝暮暮。想塞北風沙,江南煙月,爭忍自來去。

埋恨處,依約門舊路,一丘寂寞寒雨。世間多少風流事,天也有心相妒。休說與,還卻怕、有情多被無情誤。一杯會舉,待細讀悲歌,滿傾清淚,為爾酹黃土。

主旨:元好問同題的詞〈摸魚兒〉一樣,借詠雁以謳歌人世間「生死相許」的真摯愛情。

釋題:細看兩闕〈摸魚兒〉詞,主題相同,用韻也相同,足見兩詞為唱和之作。這兩闕〈摸魚兒〉到底是哪一年填的呢?合理的推測應是:元好問楊果同時登進士第之時的酬唱之作。那一年為正大元年(122435歲、28歲。那年,元好問楊果同時登第,相識於京城,故而有此酬唱之作。楊果的這首詞作,雖通篇敘寫人情,卻句句不離雁事。較之元好問所作,雖不及下筆「深於用事」、空靈韻藉,但情發自然而不失綺靡,直抒悲愾而語意婉曲。楊果元好問11901257)小七歲,若以元好問詞前之小序:「時同行者皆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來推論楊果即為「同行者」之一。

析譯:多讓人惆悵喟嘆啊!雙雁年年皆是相依相伴,(從西伯利亞飛臨水,此時,秋風依舊吹拂長著蘭草的水中小洲先從雙雁重尋舊地寫起,以「年年」和「依舊」來描寫雙雁的飛臨,強調它們的相依相伴已非一朝一夕,暗示這是一對歷久不渝的忠誠「戀人」!誤觸捕雁獵人設下的羅網陷阱,使雁侶驚覺雙宿雙飛、相依相伴、永偕白頭的誓願美夢即將破滅,徼幸脫網而逃的大雁痛不欲生,孤單的身影狂亂地飛旋著不肯離去,攪得河面上白浪翻捲(詞鋒陡轉,一組雙雁突遭不幸的鏡頭被推到了眼前)。最終「竟自投於地而死」,回到逝去的伴侶身邊,留下了一片片破碎的羽毛(短短三句,將孤雁極度悲傷而以死相殉的情景表現得真切可感)。是啥力量促使孤雁殉情而死呢?原來是古往今來最讓人痛苦的、朝朝暮暮所不能割捨的「相思」之情!試著設想孤雁的心境:寒來暑往,天南地北,不論塞北狂風沙塵或江南煙月美景,這一對伴侶形影不離,相親相愛,而如今中道喪偶,剩下這隻身孤影,如何能忍心獨自去求生(將孤雁擬人化了,他用人類最真摯的愛情去理解它的行為。動物的雌雄相依更多的是出於一種生物本能,而愛情則是一種人類社會特有的情感。顯然,詞人對雙雁「愛情」的描寫,實際上寄寓的是人類自身美好的愛情理想,是詞人自己對愛情的理解和讚頌。上片寄情於事)

埋葬含恨(由於「恨」是一種抽像的情感,這就使我們又可將之理解成人們為雙雁的愛情被扼殺而產生的憾恨)而死的大雁之地,(換頭,轉寫埋葬雙雁的「雁丘」景色)隱約座落在并州城的古道邊,一堆小土丘,煙水迷離、淒寒寂寞(正是所「埋」之「恨」的外現)(接下來開始直抒其情,集中渲染這「世間」愛情的千古憾恨。)世界上許多風采特異,表現突出,足以成為風範,讓人效法學習而流芳後世的愛情故事,其境界是多麼風雅高尚,怕是連上天也會嫉妒(推論牠們不能長相廝守的原因,以慰藉雁的靈魂)。啥至性真情千萬別說給他人聽,因為深怕難以被世俗社會所理解和容忍,有情者常被無情者耽誤(暗引,蘇軾〈蝶戀花〉詞「多情卻被無情惱」。「無情」者顯然指的是世俗社會中阻撓和摧殘青年自由愛情的傳統勢力。相依相伴的「雙雁」死在了獵人的手裡,而人間又有多少相親相愛的戀人為冷酷的社會拆散,甚至逼死!詞人為雙雁遭遇發出的悲慨正是基於這不合理的現實)。當一起為這世間被毀滅的愛情、被摧殘的美麗而舉杯痛飲,等細讀元遺山〈雁丘辭〉之後為「雙雁驚天地、泣鬼神而空留餘恨的愛情」悲切地歌頌哭泣(長歌當哭),再以清淚代酒,將悲悼與讚美付諸「酹黃土」的祭奠之中。

結構分析:

上片:「網羅驚破雙棲夢,孤影亂翻波素」寫倖存的孤雁狂亂飛旋不肯離去,如白浪翻素波,終至「還碎羽」投地而死。將孤雁以死相殉情景,描繪得極富張力,感人至深。

下片:「依約關門舊路」中「依約」即隱約,「關門」指并州城,與元好問詞「橫路,寂寞當年簫鼓」相呼應。全詞自此句以下化用古語,純粹抒情,「世間多少風流事,天也有心相妒」化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天若有情天亦老」詩句;「休說與,還卻怕、有情多被無情誤」出自東坡詞〈蝶戀花〉:「多情卻被無情惱」。都強調雙雁驚天地泣鬼神而空留餘恨的愛情。最後長歌當哭、清淚代酒,將悲悼與讚美付諸「酹黃土」的祭奠之中。筆力遒健中不失柔情,是一篇典型北方辭派風格的佳作,與元好問詞堪稱連璧。

作者:楊果11971269),字正卿,號西庵祁州蒲陰(今河北安國)人,金哀宗朝進士。歷任縣令,以清廉幹練著稱。入後,官至參知政事,出為懷孟路總管。著有《西庵集》。散曲現存不多。風格偏於典雅。

據史料記載,楊果工於文章,長於詞曲,著有《西庵集》,但已失傳。他的散曲小令現存不多,最著名的是〈越調‧小桃紅〉小令11首,曲風清麗典雅,字裡行間流露著淡淡傷感與悲歎。因為楊果代早期散曲作家,這時期的散曲剛從樂府民歌和宋詞演化而來,因而帶有濃厚的民歌和宋詞的色彩,他的散曲作品內容多吟詠江南風光,曲辭華美,富於文采,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評論他的詞「如花柳芳妍」。細細品味他的小令,可以窺見傳統詩歌創作由詞向曲過渡的絲絲縷縷的痕跡。

楊果亡以後五年才出來做官,雖在朝任職,然而初統治者對族知識分子一直是歧視、壓制的,即便是做了官的人,也比同級的蒙古官員要卑微。他仍懷戀著前朝,對於亡國之痛,他一直不能忘懷,既無望恢復故國,又不滿當時的境遇,國家興亡的感慨,抑鬱不得志的悲歎常常湧上他的心頭,他只能以詩言志,把所有的悲情都寄托在一首首飄逸的小令裡,或濃或淡的憂傷暈染了他的每一字每一句,讀來讓人感到無比悵惘。

楊果亡以後的幾年裡,羈旅在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江南水鄉煙雨濛濛,河湖交錯,水域縱橫,作為航道的江河流到某一處,水面突然開闊,近岸的所在水流平緩,於是人們種上蓮荷、菱藕與蒲葦,鸕鹚、野鴨、鴛鴦等水禽也在此棲息,所以他的〈越調〉小令大都是描寫江南女子對愛情的憧憬和嚮往。

他的《越調》小令中的一首,迷濛的意境,脈脈的情思,讓人如入夢幻之中:「滿城煙水月微茫,人倚蘭舟唱,常記相逢若耶上。隔三,碧雲望斷空惆悵。美人笑道,蓮花相似,情短藕絲長。」恍然間,我彷彿來到了江南,水面上氤氳的霧嵐瀰漫了月光下的小城,星光迷離,依稀有美人斜倚蘭舟淺吟低唱,曾記得我們在若耶溪畔相遇,隔著遼闊的三湘,望穿秋水空餘惆悵,雖然相聚短暫,情思卻繾綣綿長……

20140509日蘋果日報國際新聞+Video

7隻黑雁逛高速公路 警車護航塞車1.5小時

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一條車水馬龍的高速公路,周二(6日)因為一對加拿大黑雁夫婦帶著5隻還不會飛的子女橫越高速公路,一家七口大搖大擺地散步,小雁甚至走走停停,險象環生。

事發在周二傍晚交通繁忙時段,有兩位好心駕駛見情況危險,自動為黑雁一家護航,兩部警車及拖車隨後也趕到現場,先封鎖車道,再引導7隻黑雁穿越5個車道走到路肩,沿途還一路保護牠們,最後終於將牠們帶離危險的高速公路。

7隻加拿大黑雁闖進高速公路,導致公路塞車超過1個半小時,還有網友在推特以突發新聞方式,發佈這個消息。不過有網友笑稱,從未塞車塞得如此開心!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100227459&aid=3816361

 回應文章

Caoru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摸魚兒
2011/03/07 17:57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此句詩耳熟能詳, 根本就忘了出自何處, 今讀摸魚兒,

我可以確定此詩是讀過的。

謝謝你讓我溫故知新,也謝謝你的推薦 , 我回常來光顧 。

葉慶賢 岳飛詞〈滿江紅‧寫懷〉(m100227459) 於 2011-03-09 03:15 回覆:
謝謝 睡美人愛麗絲閣下的光臨,以文會友,亦是人生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