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68.柳永〈雨霖鈴〉析譯
2010/08/12 22:17:08瀏覽22090|回應1|推薦39

柳永〈雨霖鈴〉析譯 2012/11/20

 

 

執手相望淚眼,竟無語凝咽

 

原詞: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方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連結:雨霖鈴首演

連結:17 雨霖铃-柳永 (演唱-王奉梅)

連結:01 雨霖鈴

連結:相看淚眼鄧麗君

楊柳岸,曉風殘月

長亭

主旨:以冷落淒涼的秋景為襯托,寫羈旅之別情。是柳永描述即將離開首都汴京開封)南下飄泊,與紅粉知己分別難分難捨的離情。由於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黯淡和渺茫。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進士,在北著名詞人中,他的官位最低,是個典型的懷才不遇者。聯繫到這一點,我們在〈雨霖鈴〉中,看到的就不僅僅是作者離情別緒的哀婉,同時會發現字裡行間還夾有抒發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壓抑的憤懣。

析譯:秋後的蟬(知了,諧音遲了)叫得是那樣的淒涼而急迫短促(融情入景的寫法。「寒」字點出送別的季節,淒切的蟬鳴好像在為離人之傷別而哽咽。古文學作品寫到「蟬」,往往和「憂愁悲苦」聯繫在一起。《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農曆七月,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交代時間、地點;時將晚,停留時間有限),一陣急雨剛停住(描寫天氣,烘托深秋的寒意,也為後一句的「蘭舟催發」作鋪墊)(寫送別之境,借痛楚的聲音、蕭條的景物、傷情的地點,映襯出了詞人內心深沉的痛苦)。戀人汴京城門(可知是離開京都)長亭的帳篷裡為我設宴餞行。面對美酒佳餚,卻沒有暢飲的興致(實寫不忍別又不能不別的情況。「帳飲」只是沿用向來搭起帳篷請行人吃酒的詞語,在小館子餞行也是同義。從後面提到「天」知道此行是向南。離繁華京師,去遙遠的南方。作者因仕途失意,不得不離開京城遠行,心頭也會多一分惆悵)。正在依依不捨之時(乘船的留戀情人不忍別,覺得時間過得太快,尚有多少話想說還未來得及說),撐船人不斷催促著旅客快上船出發(不解風情的撐船者眼看天將晚而催促;《述異記》載,魯班曾經用闔閭種的木蘭造船,後用為船的美稱)(臨別時刻終於到了,)情人手拉著手,相互對看,滿眼都是淚水,直到最後,千言萬語竟然都噎在喉嚨間說不出來。(情人離別的方式,作者在這裡用「執手」,而不用「吻別」「擁別」「話別」或是「揮手告別」,表現詞人的離別之苦。)(天色越來越暗,茫茫水域裡,濛濛霧氣一片)而凝噎在喉間的話語就是:心中不停地在想著這回去南方(「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往前走一程又一程,越來越遠,浩淼的江面籠罩著濃重的雲霧(恰似那無邊無際的愁緒,更增添了沉重和壓抑之感);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際,不知道下一步該走向那裡。(設想別後的道路遼遠茫然,不僅襯寫別後悵然空虛的心情,也暗示作者政治上失意迷茫的前程)

自古以來,多情之人最黯然傷心的是離別(先作泛論,寫出離人的把自己的感情賦予普遍的意義。傷離惜別,自古皆然,非自我始。從個別特殊的現象出發,提升為普遍、廣泛的現象,擴大了詞的意義)!更何況又逢這蕭瑟淒涼的秋季,離愁更甚於常時,哪能承受得了啊!(強調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把江淹〈別賦〉中「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和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悲秋的情思兩者結合提煉出來,將古人的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句中,賦予以新的意義,呼應了上闋之離情難捨,進而凸顯出兩人的深摯感情)今夜喝了別酒,一夜的漂泊,酒醒夢迴時,誰知我將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整個畫面充滿淒清的氣氛!(想像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酒醒」遙接上片「帳飲」,可見當時雖然情「無緒」,然借酒澆愁,還是沉醉了。進一步推想酒醒後的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千古名句,像柳永的名字一樣不朽。無論今宵酒醒何處,離愁總是有的。若睜開眼,只是佳人不在身旁倒也罷了;偏偏目睹勾人離愁之物——「柳」、「留」諧音,寫難留的離情;曉風淒冷,寫別後的寒心;殘月破碎,寫今後難圓之意。這幾句景語,將離人淒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得充分而真切)這次一離去將長年相別,我料想應該是縱有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沒意義,只是徒增惆悵而已。(更深一層推想別後漫長的孤獨日子怎麼挨得過呢?因為再無心愛的人一起共賞,而引不起興致,徒虛度美好年華。足見過去他們相聚之日總感到無限歡娛)?再退一步說,即便對著美景,能產生再多的美好情意、感受,又能再同誰去訴說呢?!(以反問句、癡情語做結,說明離別後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將與日俱增,情人不在,良辰美景、無限風情因無人分享共語而倍感痛楚,情意何等執著。)

內容結構分析:

上片寫分別時的情景,下片設想分別後的情景,各分三層: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像,重在刻畫心理。

上片:寫餞行時難捨難分的惜別場面抒發離情別緒。

前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地點和節序。運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借痛楚的聲音、蕭條的景物、傷情的地點,暗寓別意。中五句:「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全用白描,具體描寫臨別情景,筵間心緒、船家催促、執手淚別,帶有很強的敘事成分,細緻生動,使人覺得如親眼見到一般。末二句點明所去地點,設想地景象,全都籠罩上一層黯淡的色彩,襯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欲與情人再相見的無期。

下片:寫想像中別後的淒楚情景,表現雙方深摯的感情。

前二句以議論開頭,作為對上片的總結:這秋天的分別更讓人難以承受。中三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用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情景交融寫法,設想別後次日清晨的景象,孤單淒涼之感全由景中透露出來。末二句敘事與抒情結合,仍是寫別後情景,設想久別後的孤單。

題解:此調原為教坊曲名。霖雨即大雨。據《樂府雜錄》載:相傳唐玄宗安祿山亂入,路上發生兵變,楊貴妃死。時霖雨連日,過棧道時聞鈴聲,無比淒切,勾起對楊貴妃的思慕。為悼念楊貴妃,命樂人作〈雨霖鈴曲〉以寄託離恨,故曲調哀怨。代人倚舊聲填詞,遂為詞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各五仄韻(例用入聲部韻),一百零三字。這首詞音韻十分優美:用入聲韻,加重離別時淒慘悲切的感情的表現。雙聲詞(淒切),疊韻詞(寒蟬)的運用,領句字(念),仄聲字(驟雨、帳飲、淚眼、暮靄、自古)等。

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詞和有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是作者離開汴京(北宋首都),與情人話別之作。從上片的描寫,我們可以這樣想像:一個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郊外,一個臨時搭起的帳篷內,一對男女飲酒話別。帳外,寒蟬淒慘地哀鳴,好像在為他倆傷別而哭泣。那不遠處的長亭,已經隱隱約約,可見天色將晚,一場大雨也剛剛停歇。天將晚,雨已停,河邊不時傳來艄公的喊聲:「快上船吧,要開船了!」兩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帳外,萬般依戀之際,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們雙手相擁,淚眼相看,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船開了,人去了,漸行漸遠。情人岸邊佇立,含著淚,舉著手,一直目送那蘭舟消失在無邊無際的暮靄裡。

這首詞的題材不很新穎,但在愛情描寫上,不僅深摯而且直率大膽,有市民文學情味,所以能受到普通市民的歡迎。另一方面,又與某些過於淺露、俚俗語較多的柳詞有所區別,因而也能為上層文士所接受。全詞纏綿悱惻,深沉婉約,音韻和諧,很適合於歌唱,故能在當時風靡一時,是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麯」之一。柳永是婉約派詞家的代表,這種纏綿悱惻的詞,只該讓妙齡女郎拿著檀木拍板擊節歌唱。俞文豹《吹劍續錄》記載過一個有名的故事:「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說到詞的特色擅長,而舉「楊柳岸」,可見它足以成為柳詞婉約風格的代表。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于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柳永博物館

 

作者:柳永(約9801053),原名三變,字耆卿。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後世也有人稱他為「柳七」。後來他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也被稱作柳屯田柳郎中。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54…47歲時方進士及第。飽受世態炎涼之後,他的「怪膽狂情」逐漸消退,始改名為柳永卒於襄陽。死之日,家無餘財,群伎合金葬之於南門外。

大約在38歲時到汴京應試。憑其才華,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且幻想著能有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沒有考上,他不在乎。等了五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發牢騷,便寫了著名的〈鶴沖天〉詞,其中有「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首歌被廣為傳唱,竟傳到了皇宮裡,宋仁宗大為惱火,並記在心裡。三年後他再次參加科舉考試,這次好不容易通過了,但臨皇帝圈點時,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又把他給勾掉了。這次打擊之後,別無出路,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就更深地紮到市民堆裡去,並且自我解嘲地說:「我是奉旨填詞。」 仕途失意,生活窮困潦倒,流落於汴京蘇州杭州等地,處世態度有些玩世不恭。他通曉樂律,擅長詞曲,在城市生活的時間很長,經常出入倡館酒樓,與教坊樂工和歌伎們交往,他深深瞭解市民、歌伎們的生活,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樂工和歌妓們的鼓舞下,創作出大量適合民眾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柳永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他和歌伎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是以描寫城市風貌見長的婉約派的代表詞人;也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他能自製新曲,音律諧婉。他的詞,鋪敘展衍,不事雕飾。在宋詞的發展中,有開疆拓土之功。《四庫提要》說:「詩當學杜詩,詞當學詞。」北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詞」(《避暑錄話》)。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100227459&aid=4315333

 回應文章

阿鍾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喜歡
2010/09/08 11:41
千古絕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