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十週課程紀錄--刻印之間起藝術
2012/05/04 10:05:04瀏覽231|回應0|推薦12

課程記錄
上課內容:第三張一刻一印起藝術,一.由刻與印談起:清人王國維有機會研究古器物上的銘,她認為史書的基礎上,對照考釋古銘文內容,如此可以得到真正的學問稱為「二重證據法」。王國維考上秀才,自學日文與鐵雲藏龜的作者劉鶚是好友,北京大學成立國學院的胡適,推薦王國維為院長,破解過甲骨文與散氏盤上的文字。
漢字不適合做為活字字體,漢字採用雕版印刷,有其藝術性且藝術性也高。
二.年畫技巧與產地:化的形式多元,顧及到張貼位置的不同,研生出許多體裁,又因與地域關係密切而具有用色與形制,作家豐子愷表是為有年畫與戲劇能深入民間藝術。應景、宣揚道德、吉祥物、辟邪物、民主觀期望,製作年化與插畫共同之處,在於他們都必須化工來雕刻,透過印刷坊的作業來印製。年化有時效性隨年跟換,除夕時有舊的菩薩畫像送上天時焚化了,焚化年化是送神昇天重要的儀式,導致年畫不意保存。民眾美學需求是年畫改變的原動力。年化具有故事性<如二郎神斬蛟龍、二郎神收山、二郎神與哪吒比武……等。年畫 span="">另一個主題為神祇畫像,清潮流傳著蔡倫年畫相。善書,觀點希望人能像善,善書不僅強化民間信仰的輪迴信仰,如孟婆湯何有五味(甘苦辛酸鹹),年畫與地方特色的文化發展密切結合,最早由人民自行手會,後來發展成集體合作雕版印刷。
傳統年畫製做過程:起稿、修改、定稿、分色(日本浮世繪)(北京龍寶齋附製了五代顧閎中的長卷作品韓熙載夜宴圖用了一千六百塊板套成,歷時八年。)、刻版(黃楊木或梨花木)、印刷(先印墨線次印灰線在黃綠藍紅紫的依序重複印刷)、加工上色。
著名三大傳統年畫產地:天津的楊柳青(以梨木及早木雕刻,辦印辦畫的工序)、江蘇的桃花塢(有西方版化的影響,呈現光暗的光影效果,日本浮世繪也染其風格。)山東的濰縣(以誇張的造型是典型的山東地方風格,後來發簡化上色,並以戲曲臉譜用色為上色參考)

老師宣傳華梵大學通識課程寫座表達『桂冠獎』,作品為以通識課程之座業或報告。5/31(四)停止收件,請同學踴躍參加。
⋯⋯ 然後上周參觀漢聲訪的同學,請於4/25日14-15點提早來做線裝書。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g8811&aid=6417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