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藝術教育到藝術實踐——德國美術館與博物館教育現況(轉引)
2016/09/03 18:33:00瀏覽1467|回應0|推薦9

從藝術教育到藝術實踐——德國美術館與博物館教育現況





撰文/鄭安齊

「青少年在博物館協會」的運作方式

 為更深入了解柏林博物館教育領域的現狀,「青少年在博物館」協會(簡稱JiM)主掌強化柏林市博物館文化教育計畫的負責人珊德拉.歐特曼(Sandra Ortmann),受訪時特別說明協會的宗旨與任務。

 「JiM」在柏林的博物館教育領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該會成立於1972年,旨在促進兒童、青少年甚至家庭成員與柏林市各博物館更多的接觸。成立之初,其實是由公立博物館中,一群希望更多地著力於兒童與青年教育的職員和志願者所組成。1983年起,協會即開始由市長辦公室文化事務處資助,並與柏林市各級博物館,乃至學校、幼兒園及青少年文化中心等建立夥伴關係,負責推動青年與兒童的博物館課程,將藝術的鑑賞與知識的傳達結合在一起。

 協會財務上最重要的是市府的資助,接著則有會員會費。一部分的課程和活動,參與者必須支付相應的課程費用。最後,協會也會申請一些補助,不管是公家的補助或私人基金會都是可能的經濟來源。「JiM」目前提供了相當多樣化的活動。形式上來分的話,譬如說「課餘時間計畫」,是一套共八次的活動:首先參訪博物館,接著則在美術館或者協會自己的工作室進行實作;「假期計畫」是專為長假,譬如寒暑假、復活節等假期設計的,學生可以密集地在博物館及工作室內參加為期五天的課程;「博物館慶生計畫」則專為團體(家長也能一起參加)設計,帶領孩子們參觀博物館,接著則讓他們藉由觀展的經驗,實作能帶回家的手工物品。

資源永遠是推廣的難題

 對於「JiM」和在第一線執行的藝術家與中介者來說,獨立於展覽空間外的工作室是相當必要的,尤其是在鑑賞與體驗部分之後的實作課程。柏林市立畫廊就設有「繽紛雅各工作室」(得名於市立畫廊所在的雅各街),每週三是固定給兒童與附近街坊的工作室開放日。包浩斯檔案館在週六也有工作室開放日;德意志工藝聯盟的物件博物館則每個月有以設計和塑造為主題的開放日活動。

 「JiM」有兩間自設的工作室,其中一間設有木工、陶藝、繪畫和電腦工坊,另一間則配有木工和繪畫工坊。當博物館或美術館沒有相應的空間時,就必須把實作的課程活動帶到協會自己的空間進行。當然,最理想的還是直接在館內,或機構的附近直接進行。

 多數教育計畫都會在與館方或策展人共同的討論下發展出來。但是,依重視的程度或工作狀況的不同,有的從最初便和策展的概念一起發想,有的則不見得有這樣的機會。珊德拉說,即使是在柏林,博物館或美術館推廣教育的發展仍嫌不足。目前在柏林,反倒自然科學博物館是最為重視教育活動的機構,而KW當代藝術中心等當地藝術場館,仍未有相關的空間配置。「這也可能和各邦的財務狀況有很大的關係」,珊德拉說,以他自己曾在慕尼黑現代藝術陳列館工作的經驗,巴伐利亞這樣財務寬裕的地方,相對可以配置更多的資源在教育推廣的工作上。

圖說: 青少年在博物館協會舉辦的戶外活動實景(photo: Piotr Bialoglowicz) ©Jugend im Museum e.V.

(本文節錄自《藝術家》雜誌第496期 「9月專輯」 ,2016年9月號)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g8811&aid=7294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