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幼兒詩的特點 黃瑞田
2021/01/23 15:21:21瀏覽854|回應0|推薦55

幼兒詩的特點  黃瑞田

 

本文刊登於2020年01月23日更生日報副刊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detail/1453120

 

 

幼兒詩與兒歌、兒童詩,同中有異,卻常常被混為一談:或稱「兒童詩歌」,或稱「兒童詩」,或更簡化為「兒歌」。不論是「兒童詩歌」、「兒童詩」、「兒歌」,都無法取代「幼兒詩」,因為幼兒詩有迥異於其他文體的特點:

一、抒發幼兒的情感

幼兒一出生之後,就有情緒與欲望:哭,是第一個情緒反應,肚子餓了、太熱、太冷、不安全感,都以哭來表示;幼兒漸漸的成長,不僅學習語言,也藉著察言觀色,向照顧者學會笑,也學會高興、生氣、傷心,這些情緒進化,在一歲以前就逐漸分化出來。幼兒雖然不會創作幼兒詩,但幼兒詩卻可以抒發幼兒率真的情感。創作者只要用幼兒的視角去觀察和感受生活,就可以表達幼兒的生活情趣。例如筆者的〈媽媽的眼淚〉:

  〈媽媽的眼淚〉 黃瑞田

媽媽的眼淚像珍珠,

媽媽傷心的時候,

眼淚像珍珠,

一顆一顆滾下來……

 

媽媽的眼淚像珍珠,

媽媽高興的時候,

眼淚像珍珠,

一顆一顆掉下來……

 

我要拿一條線,

把媽媽的眼淚,

一顆一顆串起來,

串成一條項練,

掛在媽媽的脖子上。

 

這首幼兒詩,以幼兒的視角仰望媽媽,觀察媽媽的悲傷與喜悅,發現媽媽傷心或高興的時候,都會流眼淚。前兩段只是情景與心境的描寫,寫出幼兒的同理心,第三段藉著想像,將淚珠串成項鍊,充滿童趣感性與詩意。幼兒的情感塑造,來自生活中所接觸的每一個人,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母親,母親以眼淚抒發情感,幼兒最能直接感受。

二、具有自然的內在韻律

幼兒詩是自由體詩,在形式上沒有格律的限制,也不一定要押韻;然而詩要有詩的韻味,幼兒詩也不例外。幼兒詩的韻律來自哪裡呢?來自內在情感的起伏,以及文句上渾然天成的抑揚頓挫。我們再以〈媽媽的眼淚〉為例,有傷心,有高興,這是情感的起伏;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文句,只有三個字不同──傷心→高興、滾→掉;就句型來看,都是相同的,呈現出反復的內在節奏;而「一顆一顆滾下來」、一顆一顆掉下來」、一顆一顆串起來」,也自然形成了規律、反復的音韻。串珠遊戲是幼兒學習活動之一,「把媽媽的眼淚,/一顆一顆串起來,/串成一條項練,」具有遊戲的情趣,最後一句「掛在媽媽的脖子上」,把母子的心連結在一起。

三、充滿幼兒情趣與奇特的想像

幼兒期是人生探索學習最快速的階段,對於周遭環境的聲、光、色,充滿了好奇之外,口頭語言的學習,也在這個階段逐漸完成。幼兒必須在能夠以口頭語言溝通之後,才有聆賞幼兒詩的能力。幼兒詩若要能吸引幼兒聆賞的興趣,就必須具備幼兒情趣,所以幼兒情趣是幼兒詩的靈魂,也是幼兒詩的美學特點。什麼是幼兒情趣呢?楊佳利、卜慶亮認為幼兒情趣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面向:「1.幼兒的的奇特想像;2.孩子氣的疑問;3.真誠而稚氣的語言;4.笨拙或過於成熟的舉止、行為;5.所思與所作的矛盾等。」例如林武憲的《跟爸爸玩兒》:

跟爸爸玩兒  林武憲

我喜歡

跟爸爸玩兒

我爬山

爬到爸爸的脖子上

我騎馬

騎在爸爸的背上

我盪秋千

盪在爸爸的手臂上

我喜歡爸爸

喜歡跟爸爸玩兒

 

這首幼兒詩,幼兒把爸爸身體當遊戲場:爬山、騎馬、盪秋千,都在爸爸的身上完成,也烘托出親子的甜蜜情趣。從幼兒的視角來看,爸爸是山、是馬,也是秋千,都是幼兒奇特的想像。幼兒詩,需要的就是生活中的情趣與想像。

四、淺顯而具體的語言

兒童認知心理的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具體而抽象,幼兒正處於具體認知的階段,所以幼兒詩所使用的語言,必須淺近而具體、簡潔而明白。例如林清泉的〈風〉:

風    林清泉

我走在原野上

你拍拍我的衣服

並偷偷地對我說:

「我跟隨著你呢!」

 

我坐在樹下時

你摸摸我的頭髮

並悄悄地對我說:

「我在你身邊呢!」

 

我疲倦打瞌睡時

你丟落葉在我臉上

並微笑地對我說:

「我催你快點醒呢!

 

林清泉以間接的方式,用淺近的語言,把無形無影的「風」,寫得活靈活現,如在身旁。

五、有趣的動態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動態的事物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文學聽讀的對象是幼兒,各類幼兒文學作品,為了要讓幼兒藉由「聽讀」欣賞,必須著重在事物動態形象的描寫,因此,善用動詞、形容詞,就成為幼兒文學創作重要的文字技巧。例如杜子的〈小猴子〉:

小猴子  杜子

小猴子,紅屁股,

快快樂樂學跳舞,

踢踢踏踏,

跳了一上午。

 

小猴子,紅屁股,

高高興興敲鑼鼓,

咚特隆咚,

敲了一下午。

 

大家聽了

舒不舒服?

 

小猴子「」屁股是幼兒對猴子屁股顏色的具體印象;學跳舞「踢踢踏踏」、敲鑼鼓「咚特隆咚」是摩聲的動態形象描寫,有如在耳邊響起,跳舞、敲鑼鼓的場景,歷歷在目,這首詩的語言讓幼兒覺得有趣、易懂、易記、易誦。

創作幼兒詩或者閱讀幼兒詩,必須觀想自己就是幼兒,用幼兒的想像、蹲下來的視角、淺易的語言、豐富的色彩形容詞、生動的節奏感,以及矛盾的思維,將自己內化成天真活潑的幼兒,才能進入幼兒的內心去感動。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jtlud&aid=15560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