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代序〈舊作──『應以史實更正教科書的相關論述』之序文〉
2013/04/14 05:17:08瀏覽1167|回應6|推薦59

代序

──1970年代「革命」的一個後續

〈舊作──『應以史實更正教科書的相關論述』之序文〉 

                                                                                                         

 

會如此研究台灣史,是頗曲折的一篇故事。

 

1970年,在台灣受到全世界大動盪的影響下,年輕的自己無知地走上了「革命青年」的幼稚之路──當然,那也不是全然的無知、幼稚或虛無,因為哪個國家,哪個時代能沒有讓年輕人憤怒扼腕的陰鬱與醜惡。

 

然而,沒想到流血後,在那個年代,自己竟存活並能回到了大學校園。

 

革命青年將何去何從?

年輕人的真實理想主義是可以被輕衊、被打壓而屈服的嗎?

感謝台大醫院的哪些位醫生與護士的救護,讓我活了下來,然而,該如何活下去?在離開病院前,我就思考著這個問題……沒想過居然能復學,沒想過如何應對同學的種種可能提問,但竟然被准許返回校園;總以為,回到校園,不可能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然而,無知的革命青年,怎能另有出路──別無選擇,除了將革命進行到底之外。

可是,應該如何繼續我的革命呢?

 

想起典型不遠,由革命家孫中山進過大英帝國的圖書館鑽研,革命家馬克思更是著名的大學者,大學者杜威所鼓吹的「教育即改造」,在出院以前就如此決定;這就是本書最早的緣起──我回到了當時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無知地想由改編公民教科書掀起我的理想革命。

 

為了自身的理想,我生吞活剝地讀著書,我所能找到的美國與日本的歷史,以理解這兩個對於我們影響最大的先進國家;也意圖著消化並反芻應該被青年吸收的種種傳統歷史文化,讀著所有可與理想公民有關的資料──真是無知啊,有什麼會是與公民無關的呢?──同時,雖在大流血之後,積極地參加系內,無論籃、足、排、羽、與徑賽,所有的體育活動,革命者必須要有強健的體魄,不是嗎。

 

為了編出一本自己理想中的公民課本,我批判自己讀過的,不斷宣講著學子應該如何的部定本,設想理想的公民教科書固然應該是針對社會現況與未來的理想而構築的一本大眾指南,但是對於現況的認知,怎可任由權威定義,豈不應該是儘量接近史實,才能真正有助於社會共識的形成與其整體的發展──那不也正是我所追求的革命道路麼。

 

是如此地,早年曾經多次在中國近代史不斷的悲劇中噙淚掩卷的、以致從來無法終卷的我,很早就投入了對於台灣史史實的關懷中。

 

那時,舊書攤裡還見得到關於「二二八事件」的重要史料,也見得到「蔣渭水遺集」、1962年吳濁流親自督印的「亞細亞的孤兒」與變造本及得獎本的「孤帆」、「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與美國國務院編印、1949年公佈的「美國與中國關係」之類;我的台灣史之始源可說是由1962年吳濁流親自督印的「亞細亞的孤兒」與當年那本北京大學台灣同學會印行的對於「二二八事件」公開聲明的小冊子開始,使我重新面對了我那必須噙淚讀史的命運──

 

我顫慄地先後承載著兩岸中國人深沉的悲哀,不過這次,有一個積極的公民教科書的理想作為自身的目標,悲哀且因獲得我台先民振奮人心的史實回饋竟使生命感到不再陰霾而堅實開闊。

 

例如,「亞細亞的孤兒」一書裡的主角胡太明,歷經日人種種曲折的打擊決定重行返回祖國,在家鄉只能佯狂,終在海邊失蹤,最後以傳說出現在昆明向台灣播音為其結局;那就是很能振奮讀者的寫法;一如寫實主義文豪屠格涅夫在其名著「羅亭」裡,那青年理想主義者羅亭,在居然憾拒娜泰雅的情愛而失蹤後,就是以傳聞仆倒在波蘭的一場夭折的革命中而讓人懷想;此外,若更追究地看,在吳濁流1970年代寫成的自傳體小說「台灣連翹」裡,讀者又將發現太明那場海邊行動並非作者一廂情願的想像,原來吳氏所最佩服的同校張漢文學弟就真是用那樣的方式堅決地報效祖國的啊!

 

又如,「蔣渭水遺集」與「南天的十字星」,前者是台灣民眾黨同志為蔣氏所編成的小集子,清晰地展示了日據下我台民對於殖民統治者的抗爭;後者則是曾追隨杜氏多年的晚輩葉炳輝醫師在1960年為蔣氏的同班戰友杜聰明寫出,由許成章先生譯為中文的傳記;雖然杜氏沒有直接參加民眾黨,但早期與蔣、翁共同密謀暗殺袁世凱,學成後獻身鴉片藥性的學術研究,並爭取為我台人建立戒毒院所,對於長期意圖以鴉片奴役我台人的日本統治者,具有著怎樣深遠的抗爭意義?!

 

以上,就是我為了教育的目的,透過淚眼研究台灣史的起步。

 

我想這也是我的研究,較之於「美麗島事件」後,我們島內史學界才政治掛帥地進行的台灣史研究,相信更接近與深入某些史實的緣故。

 

時光飛逝,1970年代至今,已經三十年過去;眼看無知青年當年想編的公民教科書是已無望了;然而,沒想到在今年永祥兄邀約慶祝曉波老師榮退的圓桌上,永祥與鴻生起鬨,要我幫曉波老師在台灣史問題部份分勞,當下的一時念頭,竟因此而為自身過去在台灣史上的研究成果開出了一條發表的路徑。無疑地,我真是相當高興的。

 

曉波老師是1970年代台大學運的重要領導者,也是七、八零年代堅持正派台灣史研究路線的重要領導者;七零年代的台大學運,雖然我也無知地身涉其中,但我不是台大人,只由台大哲學系的友人口中耳聞老師的論述風采;但我曾長期拜讀過他刊出於「中華雜誌」與「夏潮雜誌」上,大力而精彩地對抗通稱為「皇民化傾向」的許多有關台灣史研究的論文;因而,真是久仰老師的深厚學力與奮鬥的毅力。

 

此次,承永祥與鴻生在那天的轉介,拙文斷續先後刊出幾期後,承老師竟提出由「海峽學術出版社」出版專書的建議,不想當年自己的心血竟然仍有成書之一天;真是高興。

 

而本書校對期間,聽聞日本正式向韓國發表其自身在韓殖民時期的作為,公開道歉,而我們的馬總統竟然有將在總統府闢設「八田與一廳」,以感念八田氏在我們島上遺愛之說,以及素來不顧史實的李前總統又在台中日僑學校公開發表「日本和台灣是生命共同體」的主張,實在讓筆者衷心深感遺憾;本書之出版希望對這些錯誤的觀點,能發生若干導正的效果。

 

最後,關於本書的出版,除了應該感謝曉波老師的提攜與永祥與鴻生的起鬨外,在我那近三十年研究過程中曾經給我與我家庭種種幫助的家叔俊鉌先生,友人一回、秩銘、宛文、美鄉等都是我應該在此深致感謝的;當然,也應該感謝海峽學術出版社的主編洪宜勇先生,執編福蜀濤先生,輪速印刷公司的李映姿女士,沒有他們的盡力協助,顯然不可能讓本書如此精美地呈現讀者的面前。

 

                                                                                                          2010.10

 

郭譽孚敬白於汗漫書屋

 

〈此書已由「海峽學術出版社」

 

於2010年12月出版〉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7502038

 回應文章

郁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歷史需要客觀的耕耘者
2013/05/01 07:32
每個時代都隨統治者有所扭曲,欣見泥土的默默奉獻,也許這就是台灣正史一輪曙光的開始。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3-05-01 09:36 回覆:

謝謝長官的支持

歷史不是一人之力所能完美從事,泥人只是盡一己之力而已。

希望將來不要讓大家失望,未來歡迎提供高見。

泥土敬白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值得喝采!
2013/04/28 22:25
那個「革命」的年代,我們浸染在一種歷史情境之中,我們對歷史的認識,被政治意識型態禁固著,心中有著一股無以名說的悲憤,而大歷史的脈絡卻又遙遠而模糊不清,一腔的熱血,找不到出口。


那是一個鬱悶的年代!


讀歷史,是令我們被禁固的思維,有機會找到突破的出口,那麼多年來,我雖然扮演著工程專業人士的社會角色,但對於歷史的濃厚興趣,始終不減。


讀台灣史,需要放在更大的歷史脈絡中,才能窺其實境。日本的殖民政策、統治手段、台灣同胞對日本殖民者的反抗、那時期的歷史及文學文本的解讀,都需借助更多不同的理論與知識。以泥土兄浸淫在台灣史中數十年的功力,當會給我們一個更接近歷史真實的視境。


我經歷了香港反抗殖民統治的67大暴動,導源於一宗勞資糾紛事件,因港英政府偏坦資方,引起工人的抗爭。但因政治意識型態的分裂,使香港人分裂為左派及右派,右派支持港英政府統治以維持社會的穩定,左派高舉民族主義及階級矛盾的大旗,採激烈的抗爭手段,包括罷工、罷市、罷課,及街頭恐怖手段。時至今日,香港回歸,對當年67暴動的歷史定位,仍難在社會上獲得共識,建制派及泛民主派對67事件的解讀,就南轅北轍!歷史研究之難,可以想見!


所以日據時期的台灣史料,包括歷史及文學文本,都受都日本殖民者以優勢的主宰地位直接或間接的扭曲,都需要重新解讀,甚至解構!


泥土兄的努力,值得喝采!


              yaduo

野渡 / 原鄉人客棧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3-04-29 18:29 回覆:

謝謝鼓勵與呼應。

那確實是個鬱悶的時代;

您在港的處境與泥人在台有相當類似吧。

拙作已近尾聲,正在整個順一次,或還要一兩個月,再看出版的途徑。

您談到香港當前對於往日歷史的解讀。

真是有意義的趣事,得空我應該找來參考。

謝謝提供。

泥土敬白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革命
2013/04/28 10:43

哦!哦!沒想到您是革命同志

早期 拒絕聯考的小子出現 我就很慚愧自己的後知後覺 當時我還在為生活與高中學費綑綁

後來我生了病 更是焦頭爛額 現在總算是為自己而革命

很高興您的堅持  終於有機會讓自己的理念問世 加油啊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由衷欽佩
2013/04/26 00:54

這一次讓我真正明白先生的過去和一生的願望

令人欽佩

多少年輕人屈服於政治現實的環境,只求自身的發展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沒有膽識和力量“革命”

因為革命本身意味著犧牲,抗衡著龐大無比守護既得利益的勢力體系,學術,官僚,政治· · ·

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勇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3-04-26 16:14 回覆:

童子操刀,太危險了;太笨了‧‧‧

不過,雖然傻一點,但是,日子也不能白活,白過,

足跡雖然像沙灘上的腳印,很快就在潮水中消失

可是刻骨銘心的曾經,仍然深自熾熱

溫暖吧‧‧‧熨燙吧‧‧‧如灰燼中的熾熱

仍然獻上祭壇‧‧‧以每個人自身的方式‧‧‧雖然終歸灰飛煙滅

泥土敬白


一點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革命精神的重構
2013/04/21 19:13

說來慚愧,上回與先生洽詢大著後至今仍未找來研讀。
現階段或許是由於學校課業的緣故,對於其他的題材的研究略感力不從心。
從先生這篇序文可以感覺到年輕人確實應該立下遠大的志向,
有時候這種志向甚至可以表現得激烈一些。
當然這種激烈僅限於堅持理想與正義,而不是表現為攻擊性。
現在的年輕人思想激進多趨於後者,實不可與先生相提並論。

最近研讀歐洲史,讀到1830年、1848年的兩次席捲全歐的革命風潮。
那應該是歐洲本土距離當代最近且最富有歷史意義的兩次革命了。
在那之後歐洲雖繼續經歷許多轉型的劇痛,
不過當代歐洲的民族國家獨立與民主政治型態,
基本上都是奠定於那兩次革命風潮的基礎。

從這樣的歷史演進可以發現,
制度層面和民族問題的革命確實可以帶來長遠的安定。
(此處暫時不討論革命的高昂代價與道德意義)
臺灣在日據時代前期的武裝抗日,正屬於民族問題的革命;
中期以後的文化抗日,則民族與制度問題兼而有之。
臺灣對於日本的革命精神是深具歷史意義的。
這種革命精神不應被埋沒,甚至竄改,
而應該長遠保存追念,並作為教育題材。

革命作為時代轉捩的一種激烈手段,
就現世人生的短暫幸福來說無疑太遙遠漫長了,
其之漫長往往必須以歷史的後見之明才能明瞭其中意義。
然而革命的手段儘管值得討論,革命精神卻不能喪失。
這確實是必須一代又一代重新整理建構與延續的工作。

晚 一點心 敬上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3-04-23 09:38 回覆:

感謝大文回應,給予泥人鼓勵。

坦白說,在那過去的年代,或許是我們運氣好,那是個轉變的年代;傳統與現代化的問題,因美國以其現代化理論作為冷戰中的利器,而真誠深刻地生活經驗,是我們與霸權文化周旋的靈性之根‧‧‧它們帶動著時代的思考風氣;

雖然很不成熟,但是年輕敏感的心靈很容易被啟發,看問題的方法‧‧‧加上個人的處境不同,每個人會有自身的體會‧‧‧聽聽民歌時代的曲子,由侯德健到李泰祥啊‧‧‧為何並不怎麼荒蕪‧‧‧似乎並不像政治異議人物所描述地那樣‧‧‧

以個人言,泥土我當年的啟導可能來自我喜歡踢足球,買不起球鞋,但是喜歡踢,結果發現難得的一雙鞋子很容易在前方固定的部位破開‧‧‧仔細看自己的鞋子與腳‧‧‧

在慨歎中發現,自己的腳型不對,圓頭的腳型無法配合長形的鞋子,市面上沒有任何一雙圓頭的鞋子‧‧‧原來台灣鞋子的模型來自西方,西方人的腳多是長形的,我們的鞋子銷量不大,自開鞋模成本太高了,也因此穿上鞋子時,前面總是空一截,而容易在那長出的地方破開

哈,如果我那時就去開台灣人的鞋模子賣鞋,可能就發了‧‧‧沒有那種命,但是他是我的思考的開始‧‧‧我喜歡思考,愛運動,一面愛大自然,愛周遭,一面思考,如何能更愛世界與人類啊‧‧‧證明自己的愛

每一個人有自己的人生,用自身的方式去感悟,我想沒有人能夠代替自己

其實,是否革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真誠吧,面對自身與面對愛我們的與我們所愛的周遭

祝福大家

感謝您的回應,讓我想起某些易被疏忽的環節‧‧‧

泥土敬白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恭喜
2013/04/14 05:59

一生的研究即將付梓,饒具意義,真是可喜可賀。

搞革命的人,曼德拉是最讓人欽佩的。我欣賞曼德拉這樣的革命者,祝福您。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3-04-14 11:36 回覆:

對不起,這文章是我舊作的序文;

此外,任意拿那麼大名氣的人來比擬,泥人只能等到我讀過「曼德拉自傳」後,再回答您吧。

泥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