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舊論稿──由美國革命前後,看天賦人權之理論及其實際演進
2007/02/10 10:06:09瀏覽1174|回應2|推薦14

                             

由美國革命前後

  看天賦人權之理論及其實際演進 

 

零、前言

在本文開始之前,我覺得應該先澄清「天賦人權」和   國父所揭櫫的「革命民權」的關係;一般說來,人們常把兩個學說看成是對立的,他們直捷地稱呼前者為「自然權利論」,後者為「革命權利論」,並且去衍出許多相對立的結論──令人遺憾的,學者在這個問題上,也並不深究,常常只是混沌的接受這種觀念,而少有把它們的實際加以應有的考察──在他們所持的許多理由中,最為學者們所樂道的,是引用孫先生在「民權主義」第一講的敘述,僅強調了天賦人權學說在歷史上的劃時代意義,但是卻少有人對這學說的真正意涵,加以妥善的把握;人們總是把論點著重在「盧梭的言論沒有根據」,「與歷史進化上的道理相衝突」的一類話題上,而忽略了 國父在同一講中一再強調的治學態度:「宇宙間的道理,都是先有事實,然後才發生言論的……」我個人覺得,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正應當把握住孫先生這種洞察事理的態度──現在讓我們來注意這個學說所屬的歷史事實吧。                 

天賦人權說的事實是起於一個宗教氣氛極厚的社會中,反對專制的君主是它的任務。那時,專制君主剛由教會手中奪得了國家的控制權,但是為了增加自己對社會的權威,以達到他統治別人的目的,因運而創出「君權神授」的說法,意圖利用傳統的宗教力量,鞏固自己的地位;經由這樣的了解,我們就發現了,所謂「神授」只是君王對所有子民──信教者──的暗示,暗示君權是不可思議,不可抗辯,不可違背的。

亦即天賦人權的背景,是在神意或天意對當時社會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歐洲;我們先認清了它這一歷史事實。再考察「天賦人權」的意義時,就能發現它的真正意涵,應該是強調著人類生活權利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理念。而一般所亟言的與革命民權的衝突,則只是由於不明瞭事實的誤會;在洞燭事實上的理論而言,我更進一步的以為;由於天賦人權學說給人權加上的神聖性,實在不但不足以損及革命民權的理論架構,並且「神聖」人權的觀念,還可以鞏固及充實革命民權學說的基礎,使得三民主義大旗下的革命行動,更增加了一層偉大而恒久的歷史意義。〈註1

以上,是正文開始前,先行澄清的觀念,此外,我願對正文所採取的敘述方式,略加說明。

一、由於天賦人權說,是像許多其他涉及思想的問題一樣,它們的形成總被用簡單的論斷來說明,為了表明這流行的論斷和事實的出入,所以我們先就流行的論述來了解它。

二、本文以「美國獨立」為題,事實上我們所指美國獨立是自獨立宣言〈1776〉到人權法案〈1792〉前後,所有相關性較高的事實過程,其意義著重在,學說由載之一篇宣言開始,到載於一個強大政府之憲章成為眾多人民信守的憲法──至此,我們才可稱是個學說真正完全成形了;因而,本文在處理了「流行說法概述」後,要把美國獨立前、中、後的史實分別了解──以便使我們對於學說的完全成形的過程,能有更加切實的了解,希望對「言論和事實」 間的關係,才能有一個較細密的洞察,最後才去總結出探討可能的結論。

 

壹、天賦人權流行說法的概述

天賦人權學說是在歐洲醞釀成熟,經由十七、八世紀的殖民潮才橫移到美洲來的。我們希望探討, 何以及如何它竟然能夠在荒僻的新大陸上開花結果──它表現得像比歐洲母國更早得到這個學說的果實。

當時美國在各方面的地位都遠不如今天,它的文化、經濟、社會及政治上都是附庸於它的歐洲母國的。因而﹂我們可以用十八世紀的歐洲,來表明美洲的某些情形是命定的,十八世紀的歐洲早已完成了民族國家、宗教改革、新興城市興起的重要過程。而民族國家加強了君權,正面是造成了空前的君主專制,另一方面,也使得君主和教會,和人民之間的連繫日益脆弱,它直接、間接的又撼動了君主制度的根基,也引發了象徵著時代即將改變的革命思潮和行動。宗教改革,除了在我們熟知的沒收教產,君權擴張之外,並且在十七世紀之後,君主的權力,更在「神授」的名義下,達到了最高峰;此外,宗教改革,在使得宗教更為純粹和合理的同時,卻也削弱了宗教力量對於社會的權威,至於因中產階級興起而來的新興城市,自十三、四世紀以來,它發展了商業,也助長了中產階級,於是,非宮廷的人文的文化形式由舊文化中產生出來了,它在舊社會中開了思想自由的風氣,屬於新時代的西方科學文明也漸漸地露臉了。近代歐洲這些變動的結果,正是十七、八世紀的美洲殖民地所擁有的。

由民族國家最後帶來的革命情勢而言:1688年的革命要求造成了著名的政府論,提出新的契約說,修改了舊有的契約說中為君主專制辯護的學理,而將君主的權力歸結成人民根據契約條件所做的委託,它的結論是。「如果君主違反契約的條件,人民可以革除他的職權。

由宗教改革而來的新局面而言,是宗教勢力,面對著新的社會權力分配,教會為自我存在的目的,所把握的新機會…即處身於社會權力金字塔頂點的君主,仍然承認上帝是權利的授與者,教會乃將錯就錯的宣稱:「君王不得違背聖經」,而藉著教士是聖經 當然詮釋者」的地位,以間接地、直接起繼續保有與伸張它對人世的勢力。此時,他們宣言的是:「我們屈服於治理我們的人們,但是我們只是因上帝而屈服。倘若他們命令我們做任何違背上帝的事,那麼我們就絕對不要理會那項命令」。〈註2〉此外,同時的新觀念是由如何判定違背上帝旨意的問題。因為對信聖經的人而言,行為的判準不是世俗法律所能決定的,一切只能等待上帝的判決,而聖經上的最後審判日,又是人無法預期的,於是:對於急於要在今天知道是非的人,乃又得了一個人類的重要觀念:「人能用自己的良心來裁判」。而在理性上,在道德上都被默認了,人有權力不重視代表君主的世俗律去,等於在人類心理,種下了瓦解舊社會的種子。

由新興城市引來的自由風氣及科學文明的發展而言,終於將舊社會所依存的神秘和獨斷揭開了。十七世紀前期的笛卡兒以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就是直捷地使用人的理智來肯定世界。到十七世紀後期,牛頓在1686年出版的「原理」一書,更是掀起了成為開創新時代主力的潮流。人們在牛頓簡明的數學推算下,肯定的已不僅是萬有引力的事實而已,並且使得,與奮的人們針對著這個突破,而增長了無限個突破舊世界的可能。他在這時代中的影響是無比的〈註3〉,被稱為牛頓主義的這種觀念,使人肯定了自已,神只是被附帶的尊敬的對象了,可說人更找到了神是玄妙可敬的證明,卻以科學的準確性和通俗性抗拒了神學及俗世的權威:總之,理智不斷的彼重視,俗世的神祕被揭破,人類自我的期許,在在都顯示了新時代的來臨。

一般說來,在理論上,天賦人權這種學說,此時已可以說是具備了思想史上出現的條件,此一學說在美洲殖民地的演進,似乎我們可以把它視為在美洲殖民地這新環境下的必然發展── 一般所指,不外地大物博,人民有與上述背景相關的反抗專制體認及經驗等,因而,這類思想史上的問題,常被視為歷史上的命定或必然,但是,事實上,究竟如何?讓我們觀察整個歷史事實吧!

 

貳、美國革命前的歷史事實

由本文前言的末段,我已說明了,我在此所指的美國革命,是指1776年至1791年的美國,現在讓我們來考察天賦人權學說在美國演進的歷史環境──這一環境是決定了天賦人權在美國的發展,它是如何的由歐洲移殖來,最後反而影響了歐洲,凌駕了歐洲。

首先,我們可看這時美國社會的情形,一方面承繼了歐洲封建制度的殘餘及新興的工商形式,一方面也接受了歐洲反抗封建和專制的某些傳統。事實上,這樣的敘述是不夠的。我們試看美國當時的移民內容:1是英王所特許的.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2是土地的被封贈者,3是宗教衝突的移民潮,41642年至1649年、1660年的王黨大出奔,5是契約奴,罪犯及黑奴〈註4〉。這些原始的社會構成份子,並沒有太多不同於歐洲的份子,和完成天賦人權說的獨立宣言精神,也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甚至,原來起自宗教自由的移民潮,也是宣誓效忠於專制英王,並且排斥異教徒的〈註5〉。同時,許多由歐洲橫移來封建殘餘,也因運用特權而大大斲傷了自由平等的觀念,並且特權也窒息了工商業的發展,使得諸殖民地雖有優厚的客觀條件,也難順利地產生新的力量,不能迅速地建立如歐洲所有的強大的中產階級,並且,由於殖民地的遼闊及運輸的落後,使得當時的美國,除了較大的沿海城市外,多數的地方和外界是隔絕的,形成落後而且各自孤立的狀態,它的社會結構是這樣的:已經取得了法律上正常地位的地主或不在地主處於它的最上層,他們和國王及專享者,商人之間,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政府在某一程度上來看,只是這些少數人的工具。在社會的中下層,則是各式的小農、小販、狩獵者,工匠。在社會底層的是成群的奴隸,包括著白人契約奴,黑奴。〈註6

其次,我們可注意美國在經濟上的情形,以整體來說:它是殖民地經濟的典型,在歐洲母國的重商主義下,殖民地沒有經濟的自由,一切都以母國的經濟繁榮為標的,它的經濟是完全以母國所需要而定的.因而,美洲殖民地被派定的任務,在英法戰後,就完全被派定為生產英國所需的原料,及消費英國的製品,而任何和英國本土的資本主義相競爭的企業,都在被嫉視取締之列。這樣的英國的殖民政策確實多少地支持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也形成了美國革命的一個重要條件。

此外,相對於整體問題的是在美國本身,美國內部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類於歐陸的演變,貧富懸殊發生了。貿易和土地的獨佔者──這重商主義和封建殘餘的事實,經由田賦,免役稅及土地漲價的方式而發展,造成了社會中、上兩層的越加分裂〈註七〉,地主和不在地主操縱了土地的政策及經濟的資源,而小農則喪失了他們改良地位和保有地位的機會。於是。美國內部,一如歐洲舊時代過去以後一樣,內部的經濟衝突也漸漸的加強。這內外兩個方面,都和天賦人權的發展沒有什麼連繫,而形成了未來美國革命的表、裏兩種動力。

  其三,在前兩者的略述之後,我們來看看政治上和情勢,美洲殖民地的政制是由英王或業主委派的總督和英王或業主任命的當地富人所支配的,且總督直接地操持著解散議會的權力。因而,此時政治上所表現的關係,是內部經濟形勢的反映,在這期間,發生了兩次重要的暴亂,即是巴敢之亂〈註8〉和來斯勒之亂〈註9〉,這是中、下層民眾對環境要求的具體表現,以天賦人權而言,他們是有著英國平權主義做為背景的,但是,他們都很快的被平定了:舊社會的力量仍然堅強地把持著自己的力量。

  由以上三方面來看,顯然,天賦人權學說的力量,在美國革命以前,並不如一般說法中,那樣有力,它只是社會中薄弱的力量罷了,而美國的這種環境,一直要到1763年以後,由於1756年至1763年的英法戰爭後的新局面到來,才真正的使得天賦人權學說有繼續發展的可能。

 

 叁、美國革命時期的歷史事實

美國革命的歷史,是在美洲殖民地的歐洲母國相互衝突的形態中誕生的,七年的戰爭使得英國取得了整個殖民地的權利,但是,戰後,對英國而言,面臨的新問題是如何使經濟復甦的問題和如何統治廣大新領地的問題;對美國而言,是面對了英國產業革命的壓力致英國的新殖民態度,同時 ,美洲殖民者在戰爭中所得到的團結經驗,在與英軍並肩作戰的事實中,也發現了代表英王的皇家軍隊,並不如想像中的神聖和勇敢。此外,最重要的當是美國社會上的一種新現象,即前述及社會結構的分裂,在戰後,由於殖民地呈現在西印度市場之擴展,英國軍需浩繁和非法違禁的對敵通商的環境,使得殖民地就業充分,工商業發展。使得原來處於社會中、下層的小農、小販、工匠及上層 的企業商人、地主的關係,有了新的契合。這種利害相關的形勢,實在正是獨立革命能致成功的一項重要保證。                 

至於革命的直接導源,則是起自英國戰後的新殖民態度,英國所嚴格制限的商品清單〈註10〉,多數非北方所出產,且稅法執行漸力,南方則由於一切貿易都是操持在英國大商戶和它的殖民地代理商的手中〈註11〉,而造成極大的衝突,而西部也由於英國殖民地稅和西部拓荒者,皮毛商、土地投機者,土地權利持有人的利益直接衝突,終於掀起了整個殖民地的震動。

美國革命是以一七七四年波士頓港口法的宣佈而開始的──維吉尼亞的議會,傑弗遜等議員離開議會,至酒店發出通告,召開全殖民地大會,討論美洲團結問題而引起的─開會結果,共同宣佈支持麻省對英國的反抗;此時,本節所敘及的階層契合,發揮了它們的巨大力量,依靠這一力量〈註12〉,才使得親英的保守的反革命力量漸漸消失,革命的步伐才能加緊的進行;這時一切都有了改革的契機,但是,本文主題的天賦人權說,至此仍非人們所注目的,人們注目的對象是在殖民地的製造、荒地、毛皮、酒類和各種通貨之類,因而,美國革命中,天賦人權理論一直要到1776年第二次大陸會議時,在為叛亂行為辯護的獨立宣言中,才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在這新階段出現之同時,是出現了革命陣營分裂所帶來的局面,美洲本身的財力和武力不足,是端賴著法、荷、西這些專制國家的支援來維持的,這些支援者的主張,助長了革命中的的保守派,又打擊了原來已不多的平權主義的傳統,天賦人權的呼聲也就又弱了,這又要到英、美和約簽定之後,美國邦聯為應付戰後經濟復原新問題的困難,時正當大多數中、下層的民眾,為戰爭中的努力竟被少數人所獨佔,針對這一種事實的不滿,平權主義者要求共享即存的權利的主張,又告抬頭,獨立後的新社會,在1786年發生的雪斯之亂〈註13〉正是他們要求平權的武裝反抗,雪斯之亂雖很快的也被平定了,但是美國的政局並未能很快平服,因而1787年乃應運而生的,是採取祕密會議方式的制憲會議,由制憲到新憲會議,這在當時等於是保守派的革命行動,制憲到新憲法的通過迅速的完成,而早年促成及從事革命最力 的人物,如傑弗遜,派粹克等竟都沒有能參加;這憲法代表的是即存勢力的態度及理論上所謂的聯邦派,是由漢彌爾敦為中堅所完成的,它是當時天賦人權說演進中的一個重要逆流,在根本上,它只提到國家組織和統治上的一些問題,而忽視了獨立宣言中強調的人類的基本權利及如何避免權力對於個人的侵害──所幸,很快的傑弗遜和派粹克等人也結合起來,終於才堅持了人權的主張,在1791年,終於在各州批准簽字時,完成了憲法修正案,才保證了人權的尊嚴及神聖,天賦 權的理論才算是正式的完成了。

但是,理論完成了,又代表什麼?事實是事賣,常是不同於理論的單純,事實上又是怎樣呢?下面讓我們來看美國革命後的歷史事實情形:

 

肆、美國革命後的歷史事實

  美國革命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對革命性質看法上的歧異,是單純的政治變動?還是廣泛的社會革命〈註14〉?保守派的人物自獨立革命以後,就不斷的抱怨美國漸漸平民化的傾向,至這時,所幸的是,1789年以後歐洲的動亂,造成了美國內部繁榮的形勢──首先發生的是,美國工商業者擺脫了舊日重商主義的桎梏及歐陸戰禍引起的生產停滯帶來的市場──北部由小農經濟轉向農業品商業化,南方的大農經濟迅速改種各種經濟作物而西部廣大處女地的開放,這時不但開始發韌了西部深厚的潛力,並且西部也要了自由不動產小農的「安全瓣〈註15〉。此外,英、法拿破崙之戰時的出港停止,非通商法及美國之對英宣戰,更使得國內的資源和資本企業,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因而1807年至1815年間,被稱之為美國國力開發的時期,並且,1815年對英作戰的和約,各國的休戰使美國商業資本大受打擊。同時也重振了獨立後,已經漸漸消褪的民族主義和國家精神,因為居社會上層的功勛家族和舊殖民家族才可能順利的向西方新式民主過渡,這時是美國充滿了潛力地開始努力開發了西部──不僅在經濟上提供了原料和市場,給未來的美國立下了良好的開始〈註17〉;此時,在社會上,它代表著新時代的各種理想〈註18〉,雖然這新社會的理想多數失敗了,但是它們薰陶了,教育了西部,西部所建立起的制度,確實比東部舊社會合理得多,所以儘管舊勢力曾利用政治力量壓制西部,但是西部仍然終於把握了整個時代。這是由西方拓荒者和小農、工匠、小販和東部工人結合而成的力量,克服了已大受打擊的舊支配著,它形成了美國歷更上所稱的「傑克遜式民主」〈註19〉但是商業資本的退卻並不是消失了,因而,接著代興的就是東北方的工業資本主義和南方的種殖資本主義,兩者的衝突,除了理論上的人權觀念和奴隸勞動之外,事實上則是由兩者在政治權力上的獨佔而來的。於是,被稱為「美國第二次革命」的南北戰爭才不得不發生,而以「天賦人權」的名義所引申出「解放黑奴」的口號,展開了兩者激烈的衝突,最後,北方是勝利了,獲得了對於南方的支配權,名義上,「解放黑奴」的口號,在白人四年的奮鬥中實現了。而我們本文所討論的天賦人權學說,除了已被懸為憲章,永昭後世,並且,在歷史的事實上,更有了人類不惜用內戰的形式來實現「天賦人權」的觀念。這種為人類真理而不惜用內戰來力爭的歷史,實在是給「天賦人權」的學說更上了一層跡近完美而且神聖不可剝奪的意義。

 

伍、  

天賦人權的理論和事實已經在前面概述完了,在這個概述的探討裏,我覺得,可以用我在本文前言中所強調的──「洞察事理的態度」來解析問題的實在,在本文中,我是以歷史事實和言論相互比較,注意言論的事實,和言論的疏漏,因而,我們發現了,任何一種言論,確實都有著使它發生的客觀環境,有著屬於它的客觀理由,簡單地說,以探討的角度而來看問題時:「存在即合理」應該是一樁不可更移的事實。而進一步的對事實的探討,也是欲了解言論或事實所必須的過程,由此而來,最重要的是,沒有經過對於歷史事實的了解,是不容易把握到言論的真實內容的。

以本文為例,我們對於《天賦人權》學說的了解,常常只是停留本文所稱的「混沌」階段或是「思想演進概述」的簡略階段。那樣,不僅會影響了我們做學術研究的困難,並且會影響到我們對於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認識,而在自我的生活中,每每容易發生出理想和事實無法銜接的情形。我個人以為這是 國父在治學上極重要、極具價值的,但卻易為人忽略的方法。

此外,由本文之探討,我們乃能感到:歷史的方向,即不是單一的某因素構成的,也不是單憑理想家的言論即可支配的。以天賦人權學說形成的過程而言:由英國1215年大憲章的宣佈,到1649 年的人民協定〈註20〉的要求,它的過程是艱辛的、複雜的、痛苦的,由1776年的獨立宣言到1862年的釋奴公告,也是艱辛的,複雜的、 痛苦的,絕對不會像一般說法那樣的簡單而輕鬆。同 時,以本文中所顯示的歷史方向而言,我們會發現,天賦人權學說,竟有著屢仆屢起趨勢,由某些角度而言,它簡直是,不斷地遭遇到逆流。但是,它卻始終不停的被提倡,由今天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到俄國作家和政府間的衝突,都仍是以它做為標的的;於是,我們似乎可以下一個大膽的判語,人類除了滅亡之外,歷史就有一種自然歸趨的形勢,它雖然是以各種力量相競爭的形式存在於世界,但是歷史的方向,一定是向人性的人權的方向依歸的。

    最後,讓我們來看這段歷史事實的一些問題吧,看到美國獨立革命後,革命的本質為何?簡直是世界各國革命史上的通病之所在,有人以為是單純的政治革命,有人以為是整個的社會革命,也因而往往造成,國家在革命後不能迅速跨上正軌的情形,這和我國國民革命史之辛亥革命後和北伐統一後的情形正是相通,由之而來的是國家社會不安的事實,真是我們後人應該注意的現象,並且, 國父所提出的軍政、訓政、憲政三時期的設計應該也由這種現象來了解吧。

此外,由獨立宣言和天賦人權學說的關係,和當時傑弗遜起草的宣言原件,與所通過公佈的宣言間之比較,我們不禁深深的為當時被刪除的抨擊奴隸制度部份感到遺憾〈註21〉,它使得天賦人權在現實的利害影響下,有了巨大的漏洞。因而,雖然經過四年的南北戰爭,而此一理念,仍然被改頭換面的現實勢力所壓抑:也因此,可被稱為偉大政治家的林肯總統,也由於未能把握住時機,給予黑奴以充分的解放,而只是妥協在廢奴論者和反廢奴論者之間〈註22〉,以致於雖在號稱民主、自由及人權最被重視的美國:不但黑人的民權問題仍不能解決而且數年前竟有愈演愈烈,益趨嚴重的形勢。

  

附註

1:國父在第二講中,只是說天賦人權「可以說是天生出來的」及「就歷史上進化的道理說,民權不是天生出的」。在第三講中,卻說「歐美的革命學……都是大書特書,說平等自由是天賦到人類的特權,是他人所不能侵奪的。並且可參看臨時大總統布告友邦書所稱;天賦自由-,縈想己夙‥‥吾人鑒於天賦人權之萬難放棄,神聖義務之不容不盡‥ ‥」。而 國在父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所宣言:國民黨之民權主義,與所謂天賦人權殊科‥」,實在只是說不同而已。           

2 新教領袖喀爾文語,引自卡爾、貝克所著「獨立宣言」,今日世界社,1966年印行。

3 1789年前,出版討論「原理」的書,英文40種,法文17種,德文3種、拉丁文11種,其他通俗書籍和暢銷書,竟有出現6個以上不同的版本,1737年意文出版為女士們寫的牛頓主義,在17383946年皆新版印行,38年並譯為法文,39年譯為英文。

4:見美國通史,倪文斯和甘邁格合著,初闢殖民地章。今日世界社,1970年印行。

5:效忠英王部份,見於美國早期移民的「五月花公約」;排斥異教部份,見於美國通史,頁23,「殖民地的政與教」一節。

6:可參看哈克爾著,美國資本主義的勝利,第九章。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7:可參看前書,同一章

8:見美國通史,頁22

9:見於美國資本主義之勝利,頁88

10:商品清單是英國資本家為保護一己利益,而經由議會向殖民地所開列的清單,清單所列貨品,一概只能售與英國。

11:見於美國通史,頁73,英國以獨佔的貿易使美國南方田園主都成了債務人,傑弗遜曾計算獨立時,維吉尼亞所欠英商的債務,20倍或30倍於維吉尼亞所用之貨幣。超過200萬磅。

121775年,合組成立「治安委員會」,正式向效忠國王和舊社會的份子攻擊,這才堅固了革命的陣營,才能在萬難中維持獨立戰爭的進行。

13:雪斯之亂首領為班克山戰役的退役軍人,但以理.雪斯,他們的信條是:「美國的財產所以未給英國沒收,完全靠大家聯合努力,因此美國所有的財產,應該是大家公有的財產。如果有人想反對這個信條,他便是公道和正義的仇敵,須被逐出這個世界」。見於 美國通史,頁112

14:見於「美國文化之發展」,何聲著,頁44

15:見於「美國資本主義之勝利」,頁156

16:見於「美國經濟史」,頁396977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734882

 回應文章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您的光臨──
2007/02/10 11:31

恰恰女士:

感謝您的光臨──與反應。可能由於我們有相類的時代背景,所以我會覺得您的文字更是特別親切吧。歡迎您能常來,給我種種意見。

祝您在那遙遠的北國一切順遂。

泥土敬白


恰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民國嗎
2007/02/10 10:31

六十二年 舊稿

你我年紀差不多喔